?

苗族蠟染技藝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運用

2023-05-30 10:48魏秀麗
新教育·科研 2023年5期
關鍵詞:苗族小學美術教學

魏秀麗

【摘要】通過教學整合,凸顯蠟染與現代藝術理念有機結合,在教與學的雙向活動中,引導學生學習蠟染操作程序,從中領悟民族文化內涵和人文情懷,認識地方少數民族蠟染藝術的魅力,增長文化自信,培養民族情懷,提高藝術審美與人文素養。

【關鍵詞】苗族;蠟染技藝;小學美術:教學

“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绷暱倳浀慕浀鋵дZ讓我們要學會瞻前顧后,才能高瞻遠矚。只有留住文化根源,才能實現中華民族文化大復興。一個民族的文化就是一個民族的發展史,所以在新時代文化的大背景下,激活文化是時代使命,我們要把古老的文化變成活化石,形成一道源遠流長的文化景象。因此,如何讓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走上復興之路?這是我們鄭重思考并要策劃的方向,首先要自信文化、倡導文化、創新文化,只有尊重文化才能很好地發展文化,因為民族的歷史文化永遠是發展的基石,要充分挖掘地方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文化,才有地氣與典型。

儋州是一個多民族集聚的市縣之一,而儋州市南豐鎮是一個少數民族地區,以黎、苗族為主。所以南豐鎮中心學校坐落在這樣的少數民族地區里,挖掘地方苗族蠟染技藝開發校本課程,擁有一個得天獨厚的地理資源。學校在推進特色教學的策略上,精準挖掘地方苗族蠟染藝術文化資源在小學美術學科教學中的運用,凸顯傳統文化藝術和現代藝術的關聯性與發展性,并通過小學美術課堂教學的路徑給孩子傳授苗族蠟染技藝文化,讓孩子在美術課堂上近距離地學習地方蠟染非遺文化,感受地方少數民族蠟染的藝術魅力,增長孩子的藝術視野空間。

資源融合,如何體現苗族蠟染技藝落實在小學美術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呢?

一、倡導民族文化自信,理解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1.從藝術視角提升認識蠟染藝術形式

蠟染是苗族的一門獨特手工技藝,主要是用藍靛植物的藍色元素在浸染的方式來操作,而蠟染作品染成后,圖案紋樣產生了藍白相間結合的效果,給人表現一種素雅、安寧、自在的藝術感受,通過藍與白紋樣形式體現了獨特的民族藝術風格,具有審美價值。

2.深入認識苗族文化背景

苗族是個勤勞而勇敢的民族,他們居住在深山叢林之中,過著刀耕火種的生活,與大自然共生,所以對大自然有著很深的感情。通過蠟染藝術紋樣,流露出他們善于把大自然的事物轉化為紋樣的形式來表現,形成世代相傳下來的民族信仰,具有很強的民族性。因為苗族的文字并不發達,但他們善于運用圖騰的方式表達思想感情以及作為事件的記載,因此蠟染以圖騰為寓意,記載苗族發展的歷史以及祖訓的教誨,具有很深的民族含義,體現出一個地方的民族特色。

3.做好傳承地方蠟染技藝

蠟染技藝是一門繁雜的工序,通過植物采摘浸泡提煉藍色素,然后再用蜂蠟畫圖在布上,再通過多次浸泡在藍靛染缸中,最后脫蠟而形成蠟染藝術作品。因為在蠟染的每一道工序中,都要細心,不然會前功盡棄,所以一幅蠟染作品成功是來之不易的。也是由于它的繁瑣,所以當前地方蠟染技藝面臨失傳的危機。

二、探析運用民族文化在教學中的價值意義

1.培養民族情懷,倡導文化自信

地方苗族蠟染已面臨失傳的現狀,現有的手藝人已為數不多了,而且都是上年紀的老人,對于現狀問題相關部門也采取各種相應的措施。因此,為了傳承與發展地方苗族蠟染技藝,必須做好相關的保護措施。運用蠟染技藝融入美術課堂教學,通過課堂教學方式來傳承與傳播,讓地方非物質文化在課堂上形成有規模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熱愛民族文化,倡導文化自信。

2.文化資源融合,推動文化綜合發展

蠟染的色彩簡單,圖案抽象、夸張,藝術形式比較獨特,具有民族藝術的審美價值。運用少數民族藝術與現代藝術理念結合,發揮圖像的表現力,結合教育理念,把孩子們的童真童趣充分發揮出來,讓傳統文化變得多元化與多形式。在傳統蠟染技法中有機結合學生的思想感情,讓學生在創作中得到表達情感,釋放個性。蠟染技藝在美術學科教學中主要以圖騰切入,結合圖案造型、圖形設計、藝術創作等路徑產生新的圖案,讓學生在視覺效果上創造沖擊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所以結合蠟染學習改變了美術課堂學習形式,推動美術學科從單一化向綜合性發展。

三、開展蠟染技藝在小學美術課堂的教學策略

在新時代課堂教學的改革下,個性教育越來越受到外界的關注與重視,個性教育彰顯學校的辦學理念,形成學校的辦學特色品牌,所以學校高度重視。學校根據發展需求,依托地方民族文化資源結合美術學科課堂教學,遵從國家課程的原則下,推動地方蠟染技藝生成校本化課程,創建一門新的課堂體系。而為了推動校本課程的發展,落實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突出校本課程的個性化教育與凸顯的氣性,需要采取相對應的教學策略。

1.重視圖像講解,培養學生藝術欣賞能力

蠟染是苗族的古老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而地方苗族蠟染主要以圖騰的形式呈現,圖像抽象夸張,世代相傳只以一種大山連體的圖案呈現。在藍白相間的圖騰中,這種藝術形式對視覺具有很強的沖擊力,讓人們容易獲得內在的情感表現,能夠滿足人們對藝術欣賞的心理活動,并達到陶冶人的高尚情操。所以在課堂教學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如何欣賞蠟染藝術作品,認識蠟染藝術的獨特性與民族性,這就需要做充分的課堂教學準備圖片或實體作品,通過作品觀察方式來獲取蠟染藝術的信息,并在觀察作品學習中提高對少數民族藝術的欣賞,培養審美能力。例如:蠟染藝術是藍白相間色調,單色調的藝術形式如何欣賞它的藝術特征?一定要分析明了地講解欣賞的方法,不然學生是很難去認識蠟染藝術的魅力所在,也難以區分蠟染藝術跟其他藝術的形式有什么不同。所以要教孩子們從蠟染的藝術形式、歷史文化、生活習俗等角度去欣賞蠟染藝術作品,領悟作品的內涵,并體會到蠟染技藝的樸素、優雅、別致、寧靜等藝術風格,又在蠟染圖像中深入講解思想情感的表現元素,理解民族圖像文化,讓孩子們正確認識少數民族藝術文化特征,并培養他們學會從容地欣賞地方少數民族藝術文化。

2.規劃操作程序,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蠟染的技法操作程序比較繁瑣,是一門勞技活,傳統技藝做法是:①采摘假藍靛浸泡提煉染泥;②生成染缸;③用蜂蠟在布上畫圖;④把蠟圖放入染缸浸泡數次;⑤用熱水脫蠟后生成作品。一幅成功的蠟染作品猶如巧奪天工,每一個環節都不能有閃失,不然就前功盡棄了。所以在引導學生在學習蠟染技藝時,教師先把整個操作環節向學生演示一遍,有條件可以介入圖片或視頻來播放,這樣學習更直觀。例如提煉染泥可以在課前用視頻觀察,因為提煉這個環節時間太長,課堂時間不支持。而在生成染缸時,可以組織學生觀察,教學生學會辨識染缸生成的現象,也可以教用手觸摸辨識的方法。在整個學習環節中,重點落在藝術實踐操作上,所以教師要圍繞設計與繪制圖騰來定學習任務,讓學生掌握用蠟液來畫圖,注意蠟液的滲透性與線條的流暢性。所以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一定要圍繞畫圖操作,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提高動手能力。

3.強化實踐創意,培養學生創作能力

“苗靛蠟染”課程依托地方民間的藝術文化為基石,遵從課堂教學客觀要求,尊重孩子藝術個性發展,結合教學理念,做好課程培育人的導向,發揮民間藝術落實立德樹人任務,促進民間藝術文化在美術課堂教學中的作用。而藝術創作最容易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抒發藝術的情懷,所以要把學生引進一個充滿想象力空間的世界里,激發他們內心世界自由暢想的源泉,讓思維激發起來。例如:在引導學生蠟染藝術創作時,教師應該選擇適當的情境化教學,運用情境化元素創造一種影響的氛圍,可以是語言情景,也可以是圖像情景,要有手段地把學生的目光以及心靈吸引過來,才拋磚引玉進入主題任務。所以接下來就可以從蠟染技法開始分析了,而什么內容才適合讓學生學習蠟染藝術呢?這是實施教學思考的問題,一定在以學生為主的前提下,采取適合的教學內容來開展,如花卉主題學習,以花為著手,創作蠟染花的藝術風格,而人物、動物又怎么表現?一定要抓出物體的特征性,完成圖像的構思,然后再進行蠟圖,所以在整個畫面的設計中,讓學生學會掌握物體表現與組合的構圖關系,從整體到局部地完成創作程序,并注意畫蠟的操作步驟。

4.立足課堂,提煉教師的教學方法

(1)觀察法。觀察讓教師在課堂上更容易掌握學生的可測性,因為課程教學是一場直觀性的交流活動,每一堂課都是建立在師生活動的關系上,有單向關系,也有雙邊關系。而蠟染校本課程的開設,是一門新型的課程,對于學生來說已經打破了他們過往接觸的學習模式。面對新的課程實施,教師首先要善于研究學生與課程的關系,也就是從觀察課程實施的效果來看,觀察學生的感知、情緒、態度等因素有何變化。因為蠟染是民間古老的技藝,對于這種技藝的認識已成為陳年的歷史故事,所以在挖掘地方優秀傳統民族文化引進課堂教學時,教師需要做大量的教學準備工作,如收集圖片、實物以及文化背景的資料,這些都能很好地幫助學生通過直觀性地認識古老的文化元素,所以觀察法在教學中必不可少。例如:教師出示不同風格的藝術作品,讓學生認識什么是蠟染藝術作品?通過比較、區別的方式認識到蠟染藝術概念,所以我們不能用解讀概念的方式來介紹古老的藝術文化,那是徒勞無功的,小學生也聽不明白。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必須準備蠟染實體作品或圖片方式引導學生,采用直觀教學方式觀察蠟染作品,了解蠟染作品的特征性,認識蠟染藝術是一種什么樣的形式,讓學生對地方民族藝術文化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并培養學習興趣。

(2)講授法。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意義,特別是傳承下來的圖騰,代表著少數民族人民的思想與信仰。所以在課堂教學上,語言直觀教學是很重要的,在語言形象化的作用下,通過教師對民族文化背景引導,促進孩子對蠟染藝術的形式感知及理解,同時激發孩子的感情,喚起孩子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例如:蠟染課程的第一節課的關鍵點是講解蠟染歷史文化的背景,“同學們,你們懂蠟染藝術是哪個民族的嗎?知道怎么出現的嗎?主要是怎么來的?又是怎么產生的?”教師可以采用拋問題的教學方式激起課堂的活動力,把學生的好奇心與注意力集中起來,然后再以“老師給你們講一個有關蠟染的傳奇故事”做引導,這樣就可以把蠟染的歷史文化、人文情懷、自然環境等因素慢慢地道出來了。讓學生了解蠟染起源于服裝,是苗族人民的勞技活,流露出苗族人民常年居住在深山叢林里,過著刀耕火種生活的智慧,通過圖騰的內涵透露了苗族同胞與大自然相伴與共生,體現天人合一的思想。所以教師通過教學講解,讓學生深度認識并學習到文化的本質性,明白蠟染藝術就是利用植物色彩浸染出來的藝術品。因此在蠟染課程的學習過程中,讓孩子深深感受到少數民族蠟染藝術的魅力所在,并體會到蠟染藝術所帶來的快樂。只有自己親身體驗操作,才會得到收獲,找到快樂,這種感受是發自內心的情感,也是促進每個人的認知發展。孩子有了感覺,就有話說,“你來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操作的?”“你來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變化?”讓孩子在體驗感受中暢所欲言。

(3)示范法。教師的示范活動在教學上帶來很大視覺沖擊力,容易引起學生觀看,比較形象與直觀,給課堂帶來很好的調動力,所以這種方式很受學生喜歡。比如這個花紋是怎么用蜂蠟畫的?老師語言描述多少遍不如眼見親自示范出來,所以教師在新生初學時一定要操作示范蠟染技法,讓孩子認真觀看,這樣他們就比較容易明白。并且在操作技法過程中還會發現一些技巧性。例如:“畫一畫”,畫圖是蠟染藝術的第一步驟,所以在課堂上學習蠟染技藝,教師要教孩子畫圖,分析圖案的特征性,掌握構圖方法。畫“花”,在指定的畫布上,畫多大?畫到哪個位置?如何畫才美觀?要指導學生規范作畫。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用鉛筆先畫圖案,再用工具點蠟勾勒圖案。畫蠟時要注意線條的流暢性與滲透性,而如何掌握滲透性,這些都是要實踐驗證的,從實踐中知道要把握好蠟的溫度,90-80度最為適當,所以在操作的每一筆、每一畫都得很細心和認真。

四、總論

在課程改革的發展下,運用地方具有特色的少數民族藝術滲透學科課堂教學,是時代文化發展的有效途徑,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形成美術學科在課堂的教學特色,體現校本課程更接地氣,更突出人文化教育。并且,讓美術課堂成為傳播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窗口,孩子可以近距離地學習到民族文化,讓每一個蠟染藝術符號根植于孩子的心中,滋潤著美麗的靈魂。

【參考文獻】

[1]趙正永.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N].人民日報,2015-08-04.

[2]海南省民族學會.海南苗族蠟染[M].北京:民族出版社,2020:329.

猜你喜歡
苗族小學美術教學
苗族蠟染
微課讓高中數學教學更高效
盛大節慶——苗族牯藏節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對外漢語教學中“想”和“要”的比較
苗族民歌
小學美術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情境教學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關于小學美術勞技課程的思考
談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美術欣賞能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