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中部地區中職生責任感培養策略研究

2023-05-30 10:48符家豪
新教育·科研 2023年5期
關鍵詞:中職生責任感培養策略

符家豪

【摘要】中職生作為未來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的主要支柱,其責任感的強弱直接反映了中職生素質的優劣,決定了他們的學習及日后工作的態度。海南中部地區少數民族居多,學生價值觀受生活環境等因素影響,其責任感的培養策略有所不同。

【關鍵詞】海南中部地區;中職生;責任感;培養策略

責任感是個人能夠自覺做好道德范疇和個人職責范疇內一切應該做的、有益的事情的一種精神狀態,與個人追求、榮譽等內在精神相關的心理品質,是以積極主動、認真負責的態度完成各項工作的心理品質,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職生處于青春期,正是自我意識逐步完善的階段,這一階段責任感的樹立對其個人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其人生態度及價值觀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海南中部地區,包括五指山市、保亭、瓊中、屯昌等地,學生構成以黎族、苗族居多,因為民族文化的特色,學生從小便有較強的民族凝聚力,以聚居地為核心的團聚力極強。但學生在科學文化等綜合素質等方面發展與其他地區相比,卻有欠缺。部分同學目標模糊,對未來認知不足,崇尚安逸的生活,進取心不足,進而導致責任感不強,學習效果不夠理想。如何在學生中強化其責任感,樹立榮辱觀,明確發展目標,將個人理想同社會發展、國家發展相結合,形成適合該地區學生責任感培養的策略,是本文重點研究的方向。

一、海南中部地區中職生責任感現狀及培養情況調查分析

課題組成員采用問卷及訪談的方式,對海南中部地區中職生責任感現狀及各學校相應的培養方式等情況進行了調研,分析結果如下。

1.學生責任感現狀

(1)自我責任感缺失。本次調查涉及學生人數1860人,其中37.91%的學生對自己的未來認識模糊,沒有明確的人生目標、職業目標,認為自己的成長是父母的事情,和自己沒有關系,父母安排到哪里上學就去哪里,自己只需要照做即可。好一點的同學會按照父母和老師的期望及學校的要求去學習,但是對自己沒有明確的要求,對自己的成長和發展缺乏責任感,呈現出迷茫的學習狀態。

(2)部分同學家庭責任感欠缺。調查了解到25.66%的學生不會經常與父母溝通,聽取采納父母的建議。24.73%的學生不重視父母提出的意見,對于家庭狀況了解不足,不參與家庭日常事務,在家時只有少部分同學會幫忙做家務、干農活,但大部分同學多數選擇玩手機,不參與家庭勞動。

(3)集體責任觀念淡化。主要表現在極少關注同學之間的感受和利益,漠視班集體中的事情,認為和自己沒有關系。在問卷調查中有一道題目是“自習課時,班上亂哄哄的,你會不會加以制止?”只有46.75%的同學會加以制止。加以制止同學的原因包括影響自己學習、影響自己心情、自己是班干部等等,選擇“不加以制止”的原因包括自己本身就在吵鬧、不愿得罪人、與自己沒關系等原因。訪談時候,部分班主任會反映,學生對教室衛生、板報撰寫、宿舍衛生清掃、班集體參加比賽等工作積極性不高,需要班主任緊跟催促,才能完成。

(4)社會責任感有待加強。結合問卷及在校期間的觀察發現,當前海南省中部地區中職生社會責任感有待加強。從中部地區相關中職學校學生管理中心了解到,每年學校都會產生一筆校內公共設施的維修費用,包括但不限于破壞宿舍門窗、破壞消防設施、破壞應急設施、破壞課桌椅等這些情況。在問卷調查中有20.66%的學生不會幫助有困難的人,有16.81%的學生會給同學起侮辱性綽號。

2.學?!柏熑胃信囵B”存在的問題

(1)責任感教育大而不實。當前責任感教育基本以思政課程、主題班會等為主,以說教為主,在教育過程中內容陳舊、命題寬泛,教師會以“權威”的姿態去告誡學生,追求形式、停留在大的道理,但缺少學生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如何解決,與中部地區學生理解力、接受能力不能有效對接。

(2)“獨木舟”式教育思想的影響。多數學校把責任感等思想政治類教育工作分配給班主任、思政課老師、學生處,但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并非一葉扁舟,而是一個整體,其他教師的授課、學校整體的氛圍、家庭的影響等都是這一葉扁舟能夠航行的水流,對這些方面重視不足,從而導致學生專業學習、生活與思想進步不能對等。

二、當前現狀形成的原因

1.學生目標不明確

多數學生對于未來很迷茫,思考甚少或者沒有思考,過一天算一天,導致自己對周邊事物、學習等提不起興趣,沒有追求。

2.勞動教育不足

部分學生勞動參與積極性不高,當前物質生活的富足以及便利讓學生獲取生活所需便捷性高,不愿動手,個人自理能力較差。

3.手機等電子設備即時性、虛擬性滿足導致的空虛

當前,由于手機、互聯網等電子行業的發展,游戲、短視頻平臺通過即時性滿足對學生產生極大的誘惑,讓學生在虛擬與即時的滿足中逐漸喪失對于人生的思考,缺乏延遲性滿足,讓學生失去方向感、自律性不足。

三、中職生責任感培養策略

根據調研結果,課題組形成了“兩課三育四轉化”的責任感培養策略,即以“思政課、班會課”為主渠道,以“勞動教育、目標教育、榮辱觀教育”為手段,實現學生從認識責任感,到逐步認同對自己、家庭、對社會的責任,進而用來評判、反思自己的行為,從而逐步將責任感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指導自己的行為,實現責任感“認知—情感—意志—行為”的學習與轉化。

1.充分發揮“思政課、班會課”思政教育主渠道作用

(1)明確授課目標,培養學生規劃個人職業生涯的能力。思政課授課目標要明確,要將教學目標與班級、專業相對應,避免老師講空話,擺道理,要以適合中部地區中職生理解能力、貼合其個性發展、與專業適配的目標指引教學。規范課堂要求,培養學生學習習慣,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各環節,充分認識自身、認識專業、認識個人未來要面對的職業,引導其勤于思考、積極動手、大膽發言,培養其對于專業的興趣,調動學習的主動性,樹立正確的近期目標、長期目標,讓學生有追求。

(2)加強班級管理,提升其集體榮譽感。教師帶領學生組織班級集體活動,要持之以恒,一次兩次帶不動還可以三次四次,慢慢地學生會受感染,不斷地加入到班集體活動中,教師在其中的帶頭作用要凸顯出來。

同時班會課要以勞動教育為切入點,帶領學生利用班會課從小事做起,培養勞動意識感,及時反饋勞動帶來的成果,并通過班級勞動競賽,讓學生從中找到樂趣或獎勵,激勵其提升集體榮譽感,進而內化為對于班集體的責任感。

(3)改進教育方式。創新教育方式,拓寬課堂渠道,調動學生積極性。當前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非常多,視頻、語音等電子信息隨處可見,但是學生獲取的卻是片面、零碎的點構成的知識。教師在授課、班會等教育活動中,不能一味參照課本,需要緊跟學生的腳步,在課本知識框架的基礎上,與學生興趣點相融合,利用可汲取的資源,引導學生實現自我學習,在滿足其能夠利用電子設備的同時,還能夠從電子設備中學到知識,學會電子設備的正確使用方式,減少及時性滿足帶來的虛無感。在此基礎上,學校應該為教師、學生提供足夠的資源、環境、制度保障,讓學生能夠發揮自己課堂主體的作用,正視自我,提升其自我責任感。

(4)發揮“榜樣”的示范作用?!鞍駱印钡氖痉蹲饔迷谥新毶芯哂泻艽蟮囊I力,但是“榜樣”的選取是需要我們深思熟慮的,結合課題組調研,我們把“榜樣”選取分為以下幾類:一是結合學生民族特色,探尋本民族身邊的榜樣。中部地區學校以農業、技工學校為主,課題組根據學生成長環境,在其周邊村鎮探尋第一書記、養殖大戶、汽修工人,邀請他們進課堂與學生談生活、聊成長;二是身邊的班干部和同學,班干部形象不能樹立得過于高大,以免讓學生對班干部產生反感;周邊同學的形象我們采取其生活中的小事,將其放大,比如某某同學生病,宿舍同學幫忙打飯等類似的小事,讓學生看到這是對友誼的責任感等;三是充分利用農林科技學?!岸谀Hそ场眱瀯?、優秀校友訪談等活動定期做好勞模工匠進校園宣講活動,讓學生從自己前輩身上探尋職業責任感;四是樹立教師榜樣,讓學生對教師做出榜樣評價,每月更新一次,進行網絡投票,提升學生學校生活參與度,也對教師榜樣示范作用起到監督。

(5)豐富教育活動,加強評價改革,激發學生進取心。教育活動是中職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方式和載體,要想保證教育活動取得積極的效果,就需要不斷的完善并豐富活動內容,創新活動形式,增強活動吸引力。將教育活動融入到授課過程中、日常培育學生過程中。比如,舉辦班級脫口秀大賽,進行民族特色技藝展示,開展課桌舞活動等,要緊跟時代主題,在這些活動中培養和強化學生的集體觀念,在活動中根據授課內容指定主題,讓學生能夠發覺自己的興趣,并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探尋社會責任意識,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同時,根據學生課堂中的表現及時給予反饋,鼓勵學生敢于發言,無論從其對錯,都細心找尋其考慮問題的視角,及時給與反饋,鼓勵學生積極參考,并引導其將思考落到實處。比如利用烹飪班學生利用自己烹飪技能為值班的學生、教師送上溫暖;旅游酒店的同學利用自己鋪床技巧指導烹飪的同學內務整理;美發班的學生每周固定時間為學校內同學免費剪發等,這些都是學習雷鋒精神,那么老師及時在班會課上給學生相應的評價,計入思政課、學生操行分,讓學生把行為與課程結合起來,激發進取心。

2.充分發揮“勞動教育、目標教育、榮辱觀教育”作用,讓學生摸得著責任感

(1)構建家庭、學校、社會多維度勞動教育體系,讓學生在體力勞動中承擔相應的責任。通過生活—學習—時間反復的勞動訓練,逐漸訓練、強化學生勞動過程中的責任感。合理利用校內外各種資源和機會開展體驗式的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走進社區、走進崗位、融入社會,激發責任意識的形成。

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學生通過參加不同形式的志愿服務活動,精神層面思想覺悟持續提升,增強自身社會責任感等。組織在校學生到社區、敬老院、孤兒院等開展志愿服務活動,通過送溫暖、獻愛心的行為讓學生體現自身價值,引導學生意識到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和使命,增強主人翁意識和主體性,通過助人為樂的行為幫助學生增強自我的社會認同感,最終幫助學生提升責任擔當意識。與傳統教學相比較,志愿服務實踐活動更具有主觀能動性與實踐性,就是對中職生的社會責任感的培養最為直接、效果最好的辦法。

充分發揮勞動教育的育人作用。充分利用少數民族優勢及學校專業優勢,開設第二課堂,比如種茶農莊、農場養殖管理、黎錦織繡等第二課堂,引導學生值周管理,實現創收合理分配,激勵學生課余活動的實踐參與。

頂崗實習促進責任感有效提升。頂崗實習是學生進入社會前的適應期,通過實習指導教師和企業師傅的共同帶領下,在崗位上完成相應的工作任務,培養學生獨立自主能力,同時強化其紀律意識、責任意識。在工作中獲得一定報酬給予其激勵;在企業文化的陶冶下提升責任意識。同時,通過在頂崗實習過程中指導教師的提點以及企業紀律的約束,促進學生在實踐中實現對行業規范、職業道德及安全守則等方面的認識及內化,理解父母工作的不易,實現其自省能力的提升,不斷增強其責任感。

(2)幫助學生樹立人生目標、職業目標。指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樹立近期目標、長期目標,并指導其制定相應的實施措施,幫助其目標的實現。甚至可以指導學生做出目標實現的日程表,讓學生有追求、有方向。

(3)從紀律抓起,做好榮辱觀教育。紀律是進入社會前遵守法律的底線,在校遵守紀律,是對個人、班集體、學校的負責。班級作為紀律的首要維護者,就要先嚴明班紀,班主任通過建班伊始,就與學生約法三章,定好班規班紀,并組建班集體管理隊伍,嚴格執行班規,在班主任的指導下讓學生實現自我管理。在班規班紀能夠常態化之后,引導學生成立執行班長值周制度,每周選兩個學生作為執行班長,輪流值周,讓學生在監督他人的過程中熟悉班規班紀,監督別人,也管好自己,加強自我管理。同時,在班規班紀基礎上,要求學生嚴格遵守校規校紀,并與學生共同約定相應的獎懲措施,由學生選取兩位同學負責執行。讓學生在班集體同學的共同監督下提升集體榮譽感。

綜上所述,責任感是長期形成的積極的行為態度,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學校作為學生教育的主陣地,要把培養學生責任感作為一項長遠工作來開展,讓學生在個人“認知—情感—意志—行為”的責任感形成過程中,樹立起“個人—家庭—社會—國家”的橫向責任擔當。

【參考文獻】

[1]羅德興.勞動教育視野下中職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評價探析[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2(11).

[2]江南,羅先奎.頂崗實習階段高職學生責任意識的強化[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6(6).

[3]葉靈珍,鄭珠仙.基于志愿服務的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培育探析[J].黑河學院學報,2021(4).

本文系2021年海南省教育科學規劃專項課題“海南中部地區中職生責任感培養策略研究”成果,課題編號:QJHV20210638。

猜你喜歡
中職生責任感培養策略
英國“大爺”的責任感
國企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要有“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責任感
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團體輔導的運用
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初探
高中體育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
巧設任務,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歷史教學中學生證據意識的培養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中職生日常管理研究
培養責任感強的孩子
責任感油然而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