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管理的探討

2023-05-30 03:23鄭燕
經濟師 2023年4期
關鍵詞:農業經濟管理新農村建設探討

摘 要:在新的發展時期,我國經濟發展面臨諸多的挑戰,這也對農業經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及時轉變觀念,把握時代發展脈搏,不斷提高農業經濟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地促進新農村的建設發展,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經濟管理發展之路。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 農業經濟管理 現狀 探討

中圖分類號:F30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3)04-124-02

在新農村建設的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也要跟上發展的步伐,實現高質量、高效率的治理和發展。但在實踐中會出現管理體制沒有健全、重視程度不夠、農業經濟管理方式落后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阻礙了農業經濟的發展,新農村建設進程也受到了影響。如何去除積弊,提升經濟管理的效能,這是一個需要農業經濟管理者進行深入思考并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農業經濟管理概述

對于農業經濟管理,其包含狹義和廣義兩方面的含義。從狹義方面看,是基于市場經濟規律、區域的環境條件、區域的人文特色發展的一種經濟管理行為;從廣義方面看,是基于新農村建設背景、區域性指導方針、國家經濟發展政策的一種管理行為。從中能夠看到,狹義的論述能讓不同區域不一樣的特點得到更好的體現,同時也是對農村地區生產要素計劃與整合的過程,農業經濟發展也體現了產業化與信息化發展的特色。

二、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發展

(一)明顯的信息化發展趨勢

我國隨著科技的進步,在農業經濟管理中,廣泛地使用了大量先進的設備。要想農業經濟獲得長久、穩定的發展,需要有效的市場信息與先進技術強有力的支持。在我國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計算機成為促進其發展的重要力量,信息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普及和應用,使我國農業經濟由此已經邁進現代化的發展軌道,其管理模式變得更加具體化,并且能夠利用信息化的技術與資源,了解最新的市場信息,創造有利于農業經濟發展的良好條件[1]。

(二)現代化發展方向

農業經濟管理的現代化有利于新農村建設發展,這不僅能體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運行規律,同時更能體現農業發展取得了不斷的進步。在這樣發展模式下,現代化的農業經濟與傳統農業經營模式的最大差異就是更加重視市場的開發,其發展的重點在于提升農業經濟的發展質量,并強化其可持續的發展,由此可見,改變經濟發展理念會讓農業經濟管理模式發展達到一個新的高度,也讓農業經濟管理模式與新農村建設發展的大背景相適應。

(三)生產化發展趨勢

我國推出農業合作經營制度后,農民生產的利益得到了明顯的提高,也進一步發展了與利益相聯的農業經濟產業機制。例如,在一些比較大型的企業帶動下,實現了農產品的標準化生產,這充分說明在當前的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很多大企業對標準化生產流程有了全面的掌握,同時標準化生產也滲透到全產業鏈的農產品加工之中,使得農民獲得更大的實際收益,農村地區的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三、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的現狀分析

當前,新農村的建設和發展速度不斷加快,隨之而來也暴露了農村經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讓整個農業經濟管理工作一直處于十分低效運行的狀態。

(一)管理體制尚未得到健全

農業經濟管理還沒有建立與當前經濟理念、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制度體系,當前的管理制度不能與農業社會結構現狀相符合,更沒有適應快速發展的農業社會。不健全的農業經濟管理體系,讓其自身經濟管理活動執行力缺乏,同時在一些管理實踐過程中,沒能很好地執行農業經濟相關的管理制度,使得執行力更加不足,對于農業健康、穩定的可持續發展十分不利。

(二)沒有引起基層的足夠重視

依據當前農業發展的情況,我國高層領導十分重視農業經濟的發展,并制定了相關的政策與各項管理意見,為農業經濟管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而處在基層的管理者卻對這項工作的重要性認識嚴重不足,同時也是導致缺乏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執行力的根本原因[2]。一是,管理人員沒有與時俱進,轉變理念,沒有深入了解農業經濟的發展情況,導致一些政策執行滯后或沒有得到及時執行,綜合的農業經濟管理質量不高。二是,管理人員自身素質不高,不管是職業素養還是管理能力都有待于提升,已經落后于新農村建設和發展的要求。

(三)農業經濟管理方式落后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成熟和發展,其在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普及與應用,實現農業經濟信息化管理是我國重要的發展方向,能帶動農業經濟實現更加快速的發展。當前一些農業經濟的基層管理方式落后,信息技術沒有得到廣泛普及,科技能力不強,加之對農業經濟管理缺乏重視,使得農業經濟管理一直都在低效的軌道上運行。

四、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管理對策

在當前新農村建設的背景之下,需要從管理方式、管理人員素質、管理制度等方面入手才能讓農業經濟整體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進而建立并完善完整的農業經濟管理體系,有力地促進農業經濟得到良好的發展[3]。

(一)規范管理行為,完善管理制度

建立并完善新農村的農業發展機制,是提升農業經濟管理整體水平的必然之舉。依據農業經濟管理的實際情況,加強農業經濟管理制度的建設,需要從幾方面著手:一是,土地流轉制度。要依托基層政府的力量,在新農村建設背景下不斷完善與創新農村土地流轉制度,朝著城鎮地區將農村勞動力骨干進行轉移,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予以明確,以此為基礎,結合民情,對新農村土地流轉機制不斷進行更新與完善,推進征地改革,強化土地承包檔案管理工作,使得農村集體土地流轉項目得到進一步的規范。二是,信息管理制度。加強信息技術的引進,對農村土地承包信息強化管理,集約化處理農村土地,讓農民土地合法權益得到全面的保障。三是,生產經營制度。在對生產資源管理過程中,建立農村節約化管理制度,依據自愿原則,鼓勵農民積極參與土地承包市場流轉,加大對農業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使得利用農業資源的效率大幅提高。四是,優化產業結構制度。對本地糧食作物的生產管理過于看重,在農業經濟管理過程中就會影響到農民收入水平的增長,因此,要對農業產業結構實施調整,以促進農業經濟得到迅速的發展,依托地方的資源優勢,打造特色農業產品,建立多元化的農業產業體系,提升本地農業經濟發展速度。

(二)提升管理人員綜合素養

在新農村建設的環境下,管理人員需要提升自身綜合素養,只有這樣才能提升經濟管理水平。對于經濟管理人員要提升思想意識,幫助他們對農業經濟發展趨勢有深入的了解,充分認識到農業經濟管理工作對新農村建設發展的重要作用,積極地開展工作,建立自覺意識,促進農業經濟管理效率的大幅提升。領導層面也要高度重視農業經濟管理的重要性,布置科學、合理的農業經濟工作,實施規范化管理,對基層管理人員要開展培訓,促進其業務能力的提升,同時聘請高級農業技術人員或專家到農村基層開展技術指導,解決農戶經營農產品中遇到的技術與銷售的問題,合理地促進人才流動[4]。另外,當地政府要加強農業專業合作社的建設,并配有各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促進農業生產規?;?,創建技術產業聯動機制,全面提升農業經濟管理能力。

(三)加強基礎管理,增設管理項目

對于農村實際經濟狀況與民情,身為管理人員要有深入的了解,加大交通建設與興水工程的投入力度,在財政預算中向興水工程大幅傾斜,同時建立水利建設專業資金,解決地區所有農民引水、灌溉問題,這是開展農業經濟管理的基礎。興建水利工程,不僅要解決引水問題,還要解決農作物灌溉問題,通過蓄水量的增加,澆灌面積的擴大,為各類農作物提供豐富的水資源。農業經濟管理中還有一項最為重要的基礎性建設,就是交通基礎性設施的建設,建立以公路為核心的農村公路網,為農民出行與農產品運輸提供便利,這是高水平經濟管理的重要體現。為快速推動農業經濟得到更好的發展,依據實際情況,應不斷增設農業經濟管理項目,依據本地區農村產業特征與相關的資源,打造特色產品,推動這些新增的農業經濟管理項目盡快落地,政策及資金向扶持小規模養殖戶或個體戶傾斜,切實增加農民的實際收入。

(四)創新管理手段,提升科技水平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需要不斷創新農業經濟管理方式,廣泛引入和應用信息技術,積極提升科技發展水平,建立現代化的經濟管理模式,增設農技機構,開通農業技術咨詢電話,并充分利用網絡的優勢,建立與農業相關的技術信息網站,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網絡平臺,聘請相關的專家或技術能手,回答農民關心的農業生產中遇到的技術問題,開展出診及坐診服務,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和渠道,加強搜集農業信息,然后利用新媒體向社會發布,為廣大農民解決相關的信息與技術問題,讓信息化在農業生產中發揮重要作用。在農民的生產前、生產中以及生產后,積極開展技術培訓、科技示范、現場咨詢等活動,為農民提供急需和貼心的服務,并開展各項農技推廣服務活動,實現農業技術的流通,推進農業經濟向縱深發展。為更好地應對市場競爭,擴大廣大農民的收益,應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并出臺運行機制為之保駕護航,通過招商引資,實現資源與資源的對接,培育一批競爭力極強的龍頭企業,推進農業經濟產業化和規?;l展。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規范管理行為,完善管理制度;提升管理人員綜合素養;加強基礎管理,增設管理項目;創新管理手段,提升科技水平,新農村建設背景下實施農業經濟管理對策,有利于對農民現狀與經濟發展情況有深入的了解,進而在農業經濟管理過程中實施有效的調整與針對性的措施,持續不斷地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農業經濟管理的創新發展,管理水平得到不斷提高,滿足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和發展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鄒雪梅,陳婷.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業經濟管理新舉措[J].農家參謀,2021(23):99-100.

[2] 沈夢潔.基于新農村建設背景的基層農業經濟管理優化研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1(10):68-69.

[3] 傅衍毅,雷孔佃,馮學敏,楊吉康,陳瑞州,藍藍婷,林夢.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業經濟管理初探[J].熱帶農業工程,2022,46(01):62-64.

[4] 劉秀紅.新農村建設環境下農業經濟管理的優化[J].中國集體經濟,2021(20):26-27.

(作者單位:中共灌南縣委黨校 江蘇連云港 222500)

[作者簡介:鄭燕(1980—),女,漢族,江蘇連云港人,本科,黨校講師,研究方向:黨史黨建、宏觀經濟。]

(責編:趙毅)

猜你喜歡
農業經濟管理新農村建設探討
信息化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芻議小學足球教學的訓練教學方法
關于對徐州市實施大學生村官制度的實踐與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