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侗族刺繡紋樣數字化創新設計研究

2023-05-31 04:43吳遠桃潘齊欣田麗蓮
今古文創 2023年5期
關鍵詞:平面設計紋樣數字化

吳遠桃 潘齊欣 田麗蓮

【摘要】侗繡是侗族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經過歷代的傳承,有著悠久的歷史。侗繡作為民間傳統工藝,大多數在民族服飾中呈現,人們對其了解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信息數字化時代背景下,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創新設計侗繡紋樣,利用數字化技術將侗繡以平面設計的形式展現,為侗繡及侗族文化宣傳方式提供思路。

【關鍵詞】侗族刺繡;紋樣;平面設計;數字化

【中圖分類號】TS934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3)05-0073-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05.023

基金項目:2021年貴州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侗族刺繡紋樣及作品數字化設計研究”(項目編號:S2021106

69006);2018年省教育廳普通本科高校自然科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黔教合KY字[2018]357)。

侗族刺繡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侗族人民勞動和智慧的結晶[1]。侗繡承載的是一個民族的文化特征,代表著一個文化的印記,飽含著侗族濃烈的地域色彩和民族風情,同世人闡述著侗族文化獨特的魅力。侗繡紋樣象征著侗族婦女的勤勞和智慧,侗繡紋樣大多數來源于大自然以及神話傳說。侗族祖先從自然界中獲得靈感,將自然界中的動植物擬人化,對其進行研究,并解析重構出多種紋樣,種類繁多寓意也不同,但都承載著侗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侗族婦女在創造紋樣時,一方面是根據老一輩傳承下來的剪紙樣式,另一方面是在傳承下來的樣式基礎上加上自己的審美標準進行改良和變化創造出來的[2],并將樣式繡在侗族服飾中。侗繡之所以得以延續至今,離不開侗族人民無窮的智慧。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老一輩的繡女故去,受現代人們生活的影響,加入傳承傳統文化中的年輕人屈指可數,侗繡紋樣的樣式也在逐漸減少,如何保護和傳承侗繡紋樣成了當今的重大難題。

一、侗繡紋樣及文化內涵

侗繡紋樣是沒有文字記載的,取材廣泛,色彩鮮明的圖案具備強烈的視覺沖擊。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侗族文化與其他文化一樣,受到了時代的沖擊?,F在的年輕人跟隨時代的腳步,少有人喜歡穿戴侗繡服飾以及侗繡制品。繡娘也是逐漸減少,更多人外出打工,導致侗族傳統工藝面臨失傳的危險。侗繡漸漸被人們所遺忘,失去了現實需求與載體。

(一)侗繡紋樣及文化內涵

在生產力不發達的年代,侗族同胞對自然富有崇拜之情,動物紋樣在侗繡中得以廣泛的展現主要源于民族圖騰崇拜。動物紋樣是侗族刺繡紋樣中應用最為普遍的類型,侗族婦女常用龍、蛇、鳥、魚、蝴蝶等崇拜物作為刺繡紋樣主題[3]。在侗族婦女繡織過程中,常使用的植物紋樣通常并不是代表榮華富貴的牡丹或清高冷傲的蘭花等人盡皆知的名花,而是就在山間路邊,田野河畔、自家房屋前等一些常見的花卉植物。婦女們常用動物紋樣或者幾種類型的紋樣巧妙繡在一起,使侗繡紋樣豐富多彩,千姿百態,賞心悅目。侗繡基本紋樣中主要組成紋樣分為動物紋樣、植物紋樣、幾何紋樣。

1.動物紋樣

侗繡中展現的動物紋樣是民族對動物崇拜的一種表現。侗族的婦女以大自然中常見的動物鳥、魚、蟲、蛇等為原型或寓意美好的動物龍、蛇、蜘蛛、蝴蝶等崇拜物為紋樣的裝飾主題,整個刺繡作品經過物象的變形、夸張等表現出了極高的抽象性和幻想色彩。

龍蛇紋是侗繡中使用繁多的古老紋樣。在漢許慎的《說文解字》中記有:“閩,東南越,蛇種”之說,可見古越人崇拜蛇。侗族人民作為越人的后裔,保持了崇拜龍蛇的習俗。因為蛇有很強的生命力,寄托著原始先民生存繁衍的愿望,同時蛇對人又有很大的威脅,使人敬畏,因而被人們崇拜[4]。常見以龍蛇紋為主題的侗繡內容有龍戲珠、二龍搶寶、龍魚雙戲、云龍、盤龍等紋樣。蜘蛛紋在動物紋樣的使用是最為普遍的。侗族人們把“薩”作為他們民族最崇拜的神靈,“薩”也被稱為“薩瑪天子”“薩瑪”“薩天巴”等。在三江侗族的神話故事中,有一個神稱為“薩巴隋俄”,人們認為“薩巴隋俄”在天上象征日暈,“薩巴隋俄”神在地上化身成一只金斑大蜘蛛,因此侗族人們崇拜蜘蛛,他們認為蜘蛛是平安喜慶的象征。在三江侗族刺繡“八菜一湯”碩大的中心紋樣的構圖由蜘蛛和混沌花結合紋樣所構成,寓意著“薩巴天”在人間化為金斑大蜘蛛能生育萬子,寓意求子求福,她強大的生命力自然成了宇宙的中心。

2.植物紋樣

在侗族刺繡中的植物紋樣是非常豐富多彩的。主要是以生活中常見的、普遍受到歡迎的植物為原型,主要有樹紋、花草紋、果實紋。榕樹諧音“龍樹”,所以侗族人民對榕樹賦予龍的情感,認為其生命力頑強的象征,所以常把榕樹紋繡到小兒背帶上,背帶呈正方形,中心圖案大朵繡花,花分六層,中心分八瓣。以四棵榕樹的枝葉向外延伸形成正方形,采用菱形幾何抽象紋樣包邊,其寄托了父母對孩子的希望,希望孩子會像榕樹一樣,健康成長,生命力頑強,且開枝散葉,四季常青。

3.幾何紋樣

幾何紋樣是指由三角形、圓形、四邊形等規則或者不規則的幾何圖形構圖組合成的刺繡紋樣,大多幾何紋樣都用于襯托主圖案,所呈現的位置也在附屬地帶。但是這些具有一定抽象的幾何紋樣又與大面積圖案相互呼應,使內容層次更加豐富,讓畫面內容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感。在侗族刺繡品里含有大量的抽象幾何紋,如三角紋、菱形紋、八角紋、方格紋、齒形紋、螺旋紋、點紋等,讓刺繡品更加豐富多彩,變化多樣、層次豐富。

(二)侗繡紋樣文化內涵

侗繡文化源遠流長,侗繡紋樣經過傳承和不斷改進,現如今逐漸形成動物紋樣、植物紋樣和幾何紋樣都存在著具有深刻意義的文化內涵。在生產力落后的年代里,侗家人對大自然的認知有限,于是將一些美好的情感、希望寄托于動物當中,希望生活更加美好順心。例如魚類紋樣,侗家人則表現出對生命繁衍的崇拜之情。當然,侗家人能更近距離接觸到的便是植物。大自然中的植物各式各樣,形態多樣,侗族婦女更注重觀察大自然中的花類,色彩絢麗,五彩繽紛,體現出侗家人熱愛生活,生活如花朵般絢麗多彩。幾何紋樣也是侗家人在侗繡中常用的紋樣,侗家人善于觀察與創新,他們根據傳統的審美觀念在三角形、圓形、四邊形加以創新,呈現出幾何圖像構圖的組合。獨特的構圖映射出侗族婦女具備創新藝術能力,同時幾何紋樣也體現侗家人寄予吉祥平安的寓意。

二、侗繡紋樣數字化創新設計

數字化技術在研究侗繡紋樣寓意過程中的傳承、發展、創新有著重要的意義。所謂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就是采用數字采集、數字儲存、數字處理、數字展示、數字傳播等技術, 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轉換、再現、復原成可共享和可再生的數字形態,并以新的視角加以解讀,以新的方式加以保存,以新的需要加以利用[5]。數字化技術的成熟對非遺的保護具有很大的作用,實現了傳統工藝與現代化技術的碰撞。傳統的侗繡紋樣沒有具體的文字記載,不易保存與傳播,且應用范圍有限。利用數字化技術對侗繡紋樣進行加工、運算、處理形成二維圖像,加上高清圖像采集,數字圖像處理等數字復原與再生技術,推動侗族傳統工藝在信息化時代下的創新融合。

數字化技術是大數據時代、網絡時代和信息時代的產物。以數字化技術發現并挖掘侗繡紋樣所蘊含的獨特美學內涵,生動彰顯侗族地域特色與文化價值,為侗繡這項非遺文化探索出嶄新且具有傳承價值的時代空間。充分發揮數字化設計與數字化儲存等技術優勢,促進數字化技術與侗繡紋樣之間的深度融合發展,助力新時代傳統工藝再優化,拓寬侗繡的生存與傳播空間[6]。侗族刺繡服飾上的侗繡紋樣是按照侗族人民的生活發展、人文歷史、宗教信仰等,結合這幾種基本紋樣,將侗繡美學思想的藝術在數字化創新設計中呈現出來,構成獨特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充分利用數字媒體技術以平面設計的手法在侗繡的基礎組成紋樣中進行創新的二次設計。侗族刺繡紋樣的運用不能完全按照原樣照搬,也不可脫離他的中心思想,而是要將侗族人民的審美以及文化思想融入二次的設計中。侗族刺繡紋樣復雜繁多,與現代設計審美所提倡的簡約、時尚、自然有所不同。因此在二次設計中,對侗族刺繡紋樣要進行概括、提煉、升華,提取紋樣最核心部分,侗族刺繡的線條、形狀、色彩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只有在此基礎上進行設計,才能保證侗族刺繡在融合現代設計時固守本源[7]。

侗繡紋樣數字化設計的前提是要分析整理侗繡基本組成紋樣、基本色彩構成元素、了解相關紋樣實際運用的寓意。根據侗繡的基礎花紋、剪紙圖、相關寓意,以數字媒體平面設計手段來展現侗族紋樣的創新設計。如圖1侗繡宣傳海報,左圖主要結合侗繡的面料,展示侗布的制作工藝,呈現侗寨中獨特的風景線:侗布由侗家人自紡自染,侗族婦女在秋天采摘藍靛原料來進行染色,染完的侗布進行捶打,并晾曬,在侗家人的閣樓上經??吹搅罆竦亩辈?,呈現出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繡娘用手中的繡針勾勒出一件件充滿獨特魅力的侗繡。

侗繡風格獨特,自然、樸素、大方,侗繡內容以花鳥及幾何圖案為主。如圖1右圖在人物建筑圖案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設計,以侗族建筑風格描繪框架,添加幾何抽象圖形,如四方形、圓形、棱形以及其他動物抽象化的圖案,共同結合進行描繪,豐富內容色彩的同時,更加深刻地體驗到形狀帶來的視覺感受。采用藏青色侗布為背景,融合刺繡圖案,展現侗繡的魅力色彩。在侗繡中,可以看見“寫實”又非“寫實”的圖案。例如龍在侗繡中是典型的代表,呈現在衣襟、圍腰、背帶、花鞋上的形象既龍又非龍,具有浪漫的藝術效果,圖中添加似龍非龍的圖案;花形般的鳥,鳥形般的花;以及蝴蝶的翅膀長在鳥身上,老虎身上有魚鱗等等。這些經過想象和變形夸張了的圖案,其想象完全來源于侗家人對生活的感悟,不受約束,舍去對于對象表面細節的寫實表現,捕捉其內在的美加以體現,達到了神形兼備的效果,從而使此圖案既有韻味,又有民族情趣。

如圖2在侗繡《八菜一湯》中,結合侗族的民族發展歷史、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在數字媒體平面設計中提取侗繡組成的基本要素蜘蛛紋、花紋、幾何紋等;對侗族刺繡基礎紋樣進行初步繪制,進一步完善侗繡紋樣的細節內容。不同的紋樣組合會產生不一樣的審美感受,在不脫離侗繡原來所體現的中心思想下,使用不同的花紋組合,結合特色的民族色彩使用來進行創新的設計。侗繡刺繡品中大多采用對稱的樣式,在作品中圖案呈現出一定的規整性、完整性、其紋樣整體意境含蓄唯美,神秘多姿。

侗繡自然樸素,落落大方,與眾不同。侗繡上面的圖案大多選擇抽象的幾何圖形,例如:方形、圓形、棱形以及許許多多抽象化大自然中各種鳥獸而形成的抽象圖形。如圖3以在深山中的侗繡為主題,摒棄常規思維的綠色、青色,把目光放在了另一種代表中國文化的瓷器——青花瓷。圖中采用了深藍與白色作為主體,對應著深藍色的侗布,即用于刺繡的底布,與白色絲線為主。在自然中,顏色豐富,五彩斑斕。在藍白的基礎上加入了少量的橙黃色彩,石青與玫紅作為點綴,形成顏色上的大調和小調對比,在色彩運用上達到協調平和,和諧統一,小的局部色塊與整體大的色塊形成顏色的對比。在小對比的顏色選取上也十分講究,百鳥與桃花受侗族人喜愛,是美好的象征,用黃、綠與玫紅繪制桃花,以橙黃為鳥作為點綴,左上方的侗繡顏色在藍布白絲的基礎上也加入互相對應的顏色做小對比。圖中外圍正如深山,即自然的環境,而侗繡,就像侗族人以針線為筆,以侗布為紙,以抽象的形式描畫下自然深山的景色,把美好的畫面定格在那一瞬間。在侗繡的圖案上,多以直線與方形構成,方正代表著安寧穩固,平等均衡,是熟悉的和值得信任的形狀,是侗族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體現。對角上的圓形侗繡圖案與之協調統一,構成方圓,乃侗族人的一方天地。

三、結語

侗繡體現著侗族人民的智慧,侗族刺繡所蘊含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風情需要人們不斷深入挖掘、探索研究。侗繡與數字化技術之間的創新碰撞,是新時代下的一種活態傳承,數字化創新設計使侗繡在新時代以一種全新的風貌展現在世人面前,讓更多人去了解侗繡,欣賞侗繡,感受侗繡的魅力,研究侗繡紋樣的文化價值及藝術價值,傳遞侗族文化,為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開辟了一條新的路徑。

參考文獻:

[1]陳曉玲,黃家劍,曾琬儀.通道侗錦的仿生設計解讀及現代應用[J].絲綢,2021,58(04):113-119.

[2]鄧惠文.侗族刺繡紋樣造型淺析——以從江侗族為例[J].劍南文學(經典教苑),2011,(11):140.

[3]康凱.侗族刺繡的紋樣類型與美學特征[J].大舞臺,2014,(07):227-228.

[4]王彥.試論侗族的織繡紋飾[J].裝飾,2004,(04):

34-36.

[5]周致欣,谷菁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保護手段與數字化研究[J].包裝工程,2015,36(10):36-39.

[6]李貞瑩.數字化視域下非遺侗繡技藝傳承與創新發展——評《傳承與再生產:湖南通道侗錦研究》[J].熱帶作物學報,2021,42(03):970.

[7]蔣潔草,夏璐.侗族非遺刺繡圖案文化在油茶包裝設計中的創新設計[J].網印工業,2021,(09):27-32.

作者簡介:

吳遠桃,女,貴州黎平人,凱里學院大數據工程學院,2019級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學生。

潘齊欣,女,貴州雷山人,凱里學院副教授,碩士,主要研究方向:軟件工程、計算機應用。

田麗蓮,女,貴州貴陽人,凱里學院大數據工程學院,2019級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學生。

猜你喜歡
平面設計紋樣數字化
家紡業亟待數字化賦能
《2020年杭州亞運會紋樣設計》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藏族傳統紋樣中幾何紋樣的類型及其文化解讀
數字化制勝
平面視覺語言中的藝術創作和形式表達
行走在本土與全球化之間
袁飛紋樣設計
經典的藝術幾何紋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