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網絡視角下陜西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產業研究

2023-05-31 00:14鄧穎張鑫鈺李芮
中國市場 2023年14期
關鍵詞:產業振興社會網絡分析實證分析

鄧穎 張鑫鈺 李芮

摘要:鄉村振興自提出以來,已進入發展關鍵時期。為了探究鄉村振興資源與產業發展之間的關系,本研究以社會網絡分析法為研究方法,以陜西省11個重點幫扶縣為研究對象,通過構建資源與產業優勢網絡、產業規劃網絡,借助于UCINET工具分析了產業的基礎資源與產業培育發展之間的關系。研究表明,11個縣域優勢資源集中在畜牧養殖、菌類、林果類、經濟作物,產業發展方向體現在產業融合、旅游+、康養+,優勢資源是產業培育發展的基礎,資源突出的縣域產業發展方向與資源結合更為緊密,發展方向更為明確。

關鍵詞:鄉村振興;產業振興;社會網絡分析;高質量發展;實證分析

中圖分類號:F31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3)14-0000-05

[DOI]10.13939/j.cnki.zgsc.2023.14.000

1?引言

產業興則鄉村興,鄉村興則中國興。鄉村振興自十九大提出以來,正處于緊鑼密鼓的推進階段。鄉村振興戰略是順應時代發展而提出來的適合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國家的戰略方針[1]。鄉村振興與國家的經濟發展密切相關[2],不同學者從不同國家現狀、不同研究視角、不同研究領域對鄉村振興進行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鄉村振興研究最早出現在經濟發達的歐洲國家,自1970年起,國外就迎來了鄉村振興研究的熱潮,最開始研究集中在制定農業農村政策、刺激農業增長、消除農村貧窮等實踐方面,后來經過政府宏觀調控和市場發展演變,更關注于鄉村可持續發展、農業農村發展質量等理論方面[3]。

國內鄉村振興的研究是從2017年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開始,最初研究主要關注于鄉村振興的戰略內涵、組織框架、實施路徑等宏觀研究,之后隨著各地鄉村振興如火如荼的展開,研究關注點轉移到產業振興、城鄉融合、農業現代化等[1]??傮w而言,國內外對于鄉村振興的相關研究深度及廣度都在不斷增加。

在豐富的鄉村振興研究中,促進鄉村振興的落腳點都是產業。產業振興不僅是實施鄉村振興的關鍵前提,也是推動鄉村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吳曉婷[4](2022),宋黎娜[5](2021))。劉璐靚[6](2022)認為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目標,產業發展是提升鄉村振興綜合競爭力的關鍵導向。吳曉婷[4](2022)認為鄉村產業發展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強有力保證,是實現農業現代化高質量發展的必要條件??v觀產業振興相關研究,研究關注點可歸納為兩個方向,一是特定產業延伸,二是地區產業融合,視點均為已發展相對成熟的產業,而缺少產業前端即優勢資源與產業培育規劃間的關系研究。

對于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而言,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但是目前很多幫扶縣只是順應政策進行鄉村振興,對于如何落地還缺乏行之有效的理論與實踐指導。本研究以產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立腳點,從產業的源頭出發,將研究視點聚焦于優勢資源整理、挖掘、拓展,通過對陜西省11個國家重點幫扶縣現有資源條件整理,采用社會網絡分析法判斷地域資源優勢,根據產業規劃發展方向,實證分析優勢資源與產業及產業發展方向之間的關系,以產業振興高質量推動鄉村振興。

2?研究設計

2.1研究對象確定

2021年8月,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和國家鄉村振興局公布了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名單,共公布160個鄉村振興幫扶縣,主要分布在四川、內蒙古、廣西、重慶、貴州、云南、陜西、甘肅、青海、寧夏10個?。ㄗ灾螀^)。其中,陜西省有11個縣(區)被確定為重點幫扶縣,具體為:略陽縣、鎮巴縣、漢濱區、紫陽縣、嵐皋縣、白河縣、丹鳳縣、商南縣、山陽縣、鎮安縣、柞水縣。

本項目以陜西省國家層面11個重點幫扶縣為研究對象,對11個重點幫扶縣資源優勢、產業規劃等基礎資料進行收集,其中商南縣因缺乏產業規劃相關資料,剔除商南縣,選用其余10個縣為研究對象。

2.2研究工具及方法

社會網絡分析法是對網絡關系結構及屬性進行量化的一種研究方法[7],廣泛應用于圖書情報學、企業經濟、社會學及統計學、教育理論與管理等研究領域。在鄉村振興中,社會網絡分析主要用于宏觀模型構建、研究熱點分析、政策演進研究、關系評價體系設計及測算等。本研究采用社會網絡分析工具UCINET6.0對陜西省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產業及產業規劃網絡關系進行可視化分析。

本研究數據來源于陜西省10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通過對10個縣的資源優勢、產業優勢、產業發展規劃等關鍵信息提煉枚舉,基于同一區域產業相互關聯角度建立資源及產業與產業規劃之間的社會網絡關系。

3?實證分析

3.1資源及產業優勢網絡分析

3.1.1???資源及產業優勢整體網絡分析

本研究運用UCINET6.0構建資源及產業優勢社會網絡圖,如圖1所示。并通過計算10個重點幫扶縣資源及產業優勢社會網絡的整體密度和平均最短路徑以及凝聚力指數來分析各資源及產業優勢之間的聯系關系,結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首先,資源及產業優勢社會網絡整體密度為0.8056,大于中值0.5,接近于1,表明10個重點幫扶縣的資源及產業優勢元素之間存在高度關聯性。然后,各資源及產業優勢元素之間平均最短路徑為1.194,表明平均每個元素可以通過1.194次影響傳遞觸發另一個元素,各元素之間信息流通速度快。最后,資源及產業優勢社會網絡的凝聚力指數為0.903,接近于1,表明各資源及產業優勢元素之間的凝聚力較強,相互之間的影響較大。

3.1.2???資源及產業優勢個體網絡分析

個體網絡分析主要體現各資源及產業優勢元素之間的影響力,明確哪些占主導地位,哪些處于網絡關鍵位置。本研究主要通過節點的度數中心性、接近中心性、中間中心性、特征中心性四個指標判斷各資源及產業優勢元素的影響力,結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畜牧養殖、菌類、林果類、經濟作物度數中心性最高,表明這四個元素在整個社會網絡中影響力最強,是各重點幫扶縣的主導資源,且這四個元素的接近中心性也最高,說明其較易受到其他元素影響。同時,這四個元素的中間中心性最高,表明這四個元素對其他元素有著最高的調節控制力,但中藥材、文化資源、旅游資源、蔬菜類、生態漁業中間中心性為0,表明這五個元素對其他元素沒有任何控制力。此外,根據特征中心性結果,進一步驗證了畜牧養殖、菌類、林果類、經濟作物四個元素對其他元素的影響力最高。

綜上,畜牧養殖、菌類、林果類、經濟作物四個元素在整個社會網絡中的影響力最強,對其他元素有著最高的調節控制力,但是也更易受到其他元素的影響,而中藥材、文化資源、旅游資源、蔬菜類、生態漁業影響力較弱,對其他元素沒有任何控制力。

3.2產業規劃網絡分析

3.2.1???產業規劃整體網絡分析

同資源及產業優勢整體網絡分析及,運用UCINET6.0構建產業規劃社會網絡圖,如圖2所示。并計算10個重點幫扶縣產業規劃社會網絡的整體密度和平均最短路徑、凝聚力指數,結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首先,產業規劃社會網絡整體密度為0.5278,大于中值0.5,表明10個重點幫扶縣的產業規劃發展方向之間存在一定關聯性。然后,各產業規劃發展方向之間平均最短路徑為1.472,表明平均每個發展方向可以通過1.472次影響傳遞觸發另一個發展方向。最后,產業規劃社會網絡的凝聚力指數為0.764,接近于1,表明各產業規劃發展方向之間的凝聚力較強,相互之間的影響較大。

3.2.2???產業規劃個體網絡分析

同資源及產業優勢個體網絡分析,計算節點的度數中心性、接近中心性、中間中心性、特征中心性,結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產業融合、旅游+度數中心性最高,表明這兩個產業發展方向在整個社會網絡中影響力最強,是各重點幫扶縣的產業發展重點方向,且這兩個元素的接近中心性也最高,說明其較易受到其他元素影響。同時,這兩個發展方向的中間中心性最高,表明這兩個發展方向對其他方向有著最高的調節控制力。此外,根據特征中心性結果,進一步驗證了產業融合和旅游+兩個發展方向對其他方向的影響力最高。

綜上,產業融合和旅游+兩個發展方向在整個社會網絡中的影響力最強,對其他發展方向有著最高的調節控制力,但是也更易受到其他元素的影響,康養+次之,其余則影響力較弱,對其他產業方向沒有任何控制力。

2?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對于鄉村振興縣域而言,發現縣域優勢資源,打造獨特的產業優勢,是振興鄉村的先手棋。本研究通過對陜西省10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資源及產業優勢網絡、產業規劃網絡分析可知以下內容。

第一,畜牧養殖、菌類、林果類、經濟作物是10個縣中出現頻次最高、影響力最大的主導資源,這與鄉村的社會特點較為符合。對于鄉村而言,土地與養殖是主要的經濟來源,不同區域的土地資源,適宜種植的農作物及經濟作物不盡相同,在陜西省這10個重點幫扶縣中,畜牧養殖主要為生豬、牛、中蜂等,菌類基本都為食用菌、木耳、香菇等,林果類根據經緯度差異,主要有核桃、獼猴桃、板栗等,各個縣的優勢資源突出,主導產業相對較為明晰。

第二,產業融合、旅游+、康養+是10個縣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的主要方向,其中產業融合又可以分為一二三產融合、一二產融合、一三產融合,旅游+主要為文化旅游、鄉村旅游、生態旅游等,康養+主要為生態康養、休閑康養等。這些產業發展方向與各個縣的優勢資源緊密相關,陜西省這10個重點幫扶縣,依托于秦嶺山脈,其生態資源優勢突出,所以各個縣均深入挖掘延伸與旅游、康養相關的產業發展路徑,并以此為契機,創建康養、旅游與現代農業為一體的融合發展機制。

4.2建議

基于本研究成果,現有資源稟賦是產業發展的基石,但是各個縣域基礎條件差異較大,有的縣域資源相對匱乏,有的縣域資源較為充裕。對于資源相對充裕的縣,其能夠充分認識到自身的產業優勢,能夠積極借助于鄉村振興及產業振興相關政策順勢發展壯大產業經濟。但是,對于資源較為匱乏的縣,其自身產業優勢打造相對困難,這類縣需要更多更先進的產業發展探索,以現有資源為依托,發展優勢明顯特色鮮明的產業,創造最持久的經濟增長點,從而刺激鄉村經濟發展。

在產業振興實施過程中,一要重視產業定位,鄉村振興的產業體系構建必須系統性進行規劃,既要著眼于當地鄉村現有的發展基礎和資源優勢,也要對國家及世界整體產業市場的動態變化進行把握;二要精準產業選擇,多開展產業現狀及發展趨勢調查,多與企業、農民及相關服務機構對接,選擇具有比較優勢的特色產業,最大化引導產業以產業鏈、網絡鏈等形式發展;三是要創新產業發展,在提升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緊抓業態趨勢,整合現有資源,借助技術手段,創新產業體系。

參考文獻:

[1]杜芳.國內外鄉村振興研究的知識圖譜:熱點演進、發展趨勢及國際啟示[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43(4):231-240.

[2]田惠敏,張欣桐,王陽.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產業發展融資機制改革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22(4):42-54.

[3]寧滿秀,袁祥州,王林萍,鄧衡山.鄉村振興:國際經驗與中國實踐:中國國外農業經濟研究會2018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綜述[J].中國農村經濟,2018(12):130-139.

[4]吳曉婷.共同富裕視域下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探析:基于全國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考察[J].鄉村論叢,2022(2):57-63.

[5]宋黎娜.鄉村旅游背景下農村創業對新農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影響[J].農業經濟,2021(2):64-65.

[6]劉璐靚.中國鄉村振興背景下的農業發展狀態與產業興旺途徑[J].現代農業研究,2022,28(4):15-17.

[7]JINGXIAO?ZHANG,RUI?LI,?HUI?LI,?MARTIN?SKITMORE,et?al.?Improving?the?innovation?ability?of?engineering?students:?a?science?and?technology?innovation?community?organisation?network?analysis?[J].?Studies?in?Higher?Education,?2019,46(4):851-865.

[作者簡介] 鄧穎(1979—),女,陜西西安人,碩士研究生,高級工程師,中國建筑西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究方向:農業經濟、農村經濟、產業經濟;張鑫鈺(1987—),女,山西永濟人,碩士研究生,高級工程師,中國建筑西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究方向:技術經濟與管理、產業經濟;李芮(1994—),女,,甘肅白銀人,碩士研究生,工程師,中國建筑西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究方向:數字化轉型、服務創新、技術經濟與管理、產業經濟。

猜你喜歡
產業振興社會網絡分析實證分析
“兩南”臨夏定西脫貧攻堅與城鎮化建設中產業興旺和特色小鎮建設研究
鄉村振興戰略下江蘇特色小鎮建設問題研究
產業振興
本土會計師事務所與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比較分析
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國有經濟為主導的實證分析
基于社會網絡分析的我國微課研究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