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政策下教育出版新方向與實踐路徑探析

2023-05-31 10:00逯春輝
傳播與版權 2023年10期
關鍵詞:教育出版融合出版課后服務

[摘要] 《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強調,要提升學校課后服務水平,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具體要求為保證課后服務時間、提高課后服務質量、拓展課后服務渠道。文章以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音像出版社的調研、策劃、開發課后服務產品的過程為例,分析“雙減”政策下教育出版探索課后服務產品的實踐路徑,以期對教育出版探索新的出版方向、更好地服務我國教育事業等有所借鑒。

[關鍵詞]教育出版;課后服務;立德樹人;融合出版

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關于課后服務質量,《意見》提出:“學校要制定課后服務實施方案,增強課后服務的吸引力。充分用好課后服務時間,指導學生認真完成作業,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補習輔導與答疑,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文體、藝術、勞動、閱讀、興趣小組及社團活動。不得利用課后服務時間講新課?!痹谶@一背景下,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音像出版社在充分認識自身承擔的社會責任的基礎上,及時擴充選題方向,獨立開發了課后服務數字課程等一系列輔助提升課后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的出版產品,在發揮出版公益精神、實現出版社會效益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

一、深入研讀政策,積極精準落實

(一)緊跟政策導向,抓住出版機遇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音像出版社的主要出版方向為服務教科版教科書(小學科學,中學物理、信息技術、體育、英語等學科)的音像、電子、數字類產品。2021年7月,《意見》出臺,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音像出版社緊跟政策導向并精準落實政策精神。在這一過程中,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音像出版社也深刻認識到課后服務領域的出版機遇與挑戰,以及教育出版產業結構優化和業務模式升級的迫切性。

(二)充分調研存在問題

“雙減”政策落地的一段時間內,課后服務在落實上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困難。首先,學校、教師對“雙減”政策存在不同程度上的認知偏差。比如,學校課后服務意識不足、準備不足,導致課后服務內容形式單一;教師參與課后服務的時間與個人休息時間產生一定程度上的沖突,教師的積極性有待增強等?;谶@些原因,很多學校的課后服務仍以傳統的作業輔導為主,按學生興趣規劃、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目標的主題課程鮮見,致使一些學生對課后服務的興趣度不高[1]。其次,學校缺乏專業的課后服務教師和課后服務資源?!半p減”政策落地后的較長一段時間,部分學校課后服務教師為常規的任課教師,而如戲曲類、體育類、舞蹈類、愛國主義教育類等方面的師資和相關課程資源相對匱乏,導致課后服務開展的效果不夠理想。最后,農村中小學的課后服務開展難度更大。在農村地區,師資、教學資源、場地等相對欠缺,大多數農村中小學的課后服務只能局限于輔導學生的作業,在開發學生的個人興趣和特長、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方面明顯力不從心。

(三)以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依托規劃產品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音像出版社始終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雙減”工作的決策部署,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并評估出版團隊的能力,全力支持課后服務工作的開展,著力推進“雙減”工作走深走實。當前,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音像出版社已完成第一階段課后服務產品的開發。這一階段,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音像出版社聚焦于黨史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國情教育、生態文明教育、科技創新教育、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等主題,策劃并出版了《課后服務數字課程—黨史進課堂》《課后服務數字課程—國情與生態文明教育》《課后服務數字課程—科普教育》《課后服務數字課程—跟著書本去旅行》《課后服務數字課程—匠心手藝》等電子出版物形式的課后服務產品。其中,每一個課后服務產品中又劃分為若干門課,具體到每一節課,是由教學案串聯起的以整體介紹、學習目標、課程導入、視頻播放、圖文展現、問題互動、交流反思為線索的完整課程資源包。

二、堅守內容質量,開發高品質資源

開展中小學生課后服務,是中小學校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的重要途徑,是增強教育服務能力、有效減輕家長負擔的重要舉措。因此,有效支持中小學校開展課后服務,提升學生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教育出版單位義不容辭的責任。教育出版需要更加強調內容質量,作為供課后服務使用的教育出版產品,在功能滿足一線教學的基礎上,其內容質量需要得到保證。對此,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音像出版社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組建特級教師團隊編寫教學案

教學案是將一堂課串起來的脈絡,其直接決定了一堂課的質量。在教育產品開發過程中,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音像出版社邀請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北京海淀區民族小學等單位的特級教師組建成編寫團隊,從樣課的打磨到每一節課教學案的精益求精,每位作者都付出大量努力。另外,編輯則在嚴格遵守出版流程的前提下,把控每一節課教學案的內容、體量、邏輯,以保證教學案的內容質量。

(二)精挑細選視頻資源

第一,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音像出版社給不同學段的學生配備適宜這一學段的視頻資源。以《課后服務數字課程—榜樣人物》為例,這一電子出版物包括五門課,分別是最美孝心少年(小學低段)、最美孝心少年(小學中段)、最美孝心少年(小學高段)、感動中國人物、杰出人物。關于“最美孝心少年”系列人物的選擇和劃分,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音像出版社基于以下方面考慮。從“孝”的角度來看,學生理應多學習、感受孝道,并將“孝”這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扎根在心靈深處。但同時,調研發現,與學生年齡更接近的孝心少年事跡更容易使他們產生情感共鳴,為此,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音像出版社將“最美孝心少年”的人物事跡按年齡段劃分到三門課程中。第二,對視頻資源的選擇,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音像出版社充分考慮了“適合學生看”和“學生愛看”的特點。比如,《課后服務數字課程—國情與生態文明教育》中的超級工程課程中的視頻大都是運用航拍、水下攝影、逐格、移軸等拍攝手法,呈現震撼的視覺效果。同時,超級工程課程中的視頻還有大量的三維動畫,將復雜的科學原理和技術實施過程展示得更簡單、直觀、形象。對此類視頻資源,學生不僅愛看,還在感受國家科技進步的同時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精設互動題目,讓學生真正參與課堂

一堂課不論是常規的課程,還是課后服務課程,僅有教師的講解是不夠的,還需要學生真正參與課堂,這也是教學互動的目的?;涌梢允菐熒g的互動,也可以是學生之間的互動。在互動題目的設計上,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音像出版社在充分考慮學生學段特征的基礎上,還考慮教學案與所搜集視頻資源的關聯性,視頻中價值觀的引導,學生是否愿意回答及可能怎樣回答等問題(要提前預設好學生可能說出的答案),由此精心設計出符合學生認知特點和學習興趣的互動題目,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

三、編創隊伍轉型升級,構建教與學全新生態

(一)編創隊伍轉型升級

1.強化編輯的教育屬性

以往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音像出版社開發的教育產品,不論是電子音像產品還是數字產品,更多地是偏向“提供資源”,即使是提供給學生使用的教育產品,也是以“有專業的老師引導”或“有家長參與”為前提。而此次課后服務課程的獨立開發,不論是教學案的編寫、審改,或是視頻資源的篩選,還是互動題目的設計,對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音像出版社編輯而言都是一次全新的探索。編輯與作者攜手共創課后服務課程既是在共同開發一種教育產品,也是在嘗試一種新的授課模式、解決方案,既是在制訂規則,也是在按所制訂的規則操作執行。上述這些都需要編輯積極強化自身教育教學素養才能夠提供有效支撐。

2.編創隊伍的轉型

從媒介來看,不論有無課后服務這一出版機遇的出現,教育出版都已開始從紙質出版向融合出版的產品形態的轉型[2]。產品形態轉型的前提是人才的轉型。教育出版單位在落實責任和履行使命的過程中,不管是打造優質品牌服務,還是研發優質課程產品,都離不開專業的編創隊伍建設[3]。而教育出版從業者因長期在傳統圖書行業耕耘,在“守正”方面尤為突出,但在“創新”方面稍顯不足。因此,如何將傳統業態資源融合以服務新的教育業務,成功轉型為一個“創新者”,是廣大教育出版從業者亟須解決的難題[4]。以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音像出版社近幾年的出版工作為例,其所開發的產品涉及的資源類型除視頻以外,還包括電子文稿、課件、圖片(圖片庫)、動畫、音頻等。在多媒體內容的開發上,電子音像編輯和數字編輯雖然相對紙媒編輯已經走在前列,但是在模型建構、程序的邏輯結構以及平臺建設、客戶端開發等方面的認知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筆者以此次課后服務課程的程序開發環節為例:前期,編輯需要向程序人員提出訴求,清晰描述產品的基本架構;中期,編輯要協調美術編輯與程序人員對接,配合程序人員進行小范圍的測試并及時做出修改決策;后期,編輯對已經鏈接好資源的整套程序進行審核。在此環節中,編輯雖不直接進行程序的開發,但開發過程中的每個環節都要參與,以保證及時發現問題,并反思、總結產品建構上的不足。

出版深度融合已經成為發展趨勢。從編輯的職業發展角度來說,編輯作為教育出版單位的核心力量,需要積極主動地提升自身融合出版的能力和素養,在牢牢守住質量這條紅線的同時,應逐步了解新媒體平臺搭建、微信公眾號運營、短視頻傳播、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方面的知識,如此才能緊跟教育出版融合發展的步伐。

(二)從課后服務入手,構建教與學全新生態

第一,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音像出版社將充分考慮農村中小學現狀,開發符合學?,F狀、貼合學生認知水平且充分考慮農村經濟條件的課后服務產品,構建農村中小學課后服務特色模式。筆者以北京市懷柔區九渡河小學為例,其雖是一所農村小學,但組織的學生社團活動已經被多家官方媒體報道。非遺工坊的孩子檢測了周邊17個村莊的土質,嘗試用本地泥土燒制陶瓷;創美工坊的孩子用九渡河的花草制作純露,留住田野的味道;田園工坊的孩子學會了做豆腐、豆干……[5]這種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課后服務課程模式值得借鑒學習。第二,在完成編創隊伍轉型升級的基礎上,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音像出版社將組建團隊獨立開發或與教育科技企業合作,加速課后服務平臺的建設。其將以班級為單位的課后服務課程串聯起來,保留學生的學習記錄、互動記錄,從師生、生生間的互動到班與班、校與校之間的互動和分享,再到城市學校與農村學校的協同互動,使課后服務課程成為溝通、成長、傳遞愛心、傳播正能量的橋梁。

當前,各教育出版單位擁有大量優質的教育資源。教育出版單位應把握機遇,充分領會我國教育事業新的歷史定位和歷史使命,發揮內容資源優勢,加強課程開發和研究能力,加快融合出版轉型,從而提升綜合服務水平,更好地為中小學課后服務助力[6]。

四、結語

“雙減”政策出臺后,全國中小學都在積極落實課后服務工作,很多地區甚至已經將課后服務納入教育督導檢查,確保政策落地見效。同時,包括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音像出版社在內的多家教育出版單位的課后服務課程也在諸多校園內發揮積極作用。未來,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音像出版社還將開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安全教育、文明意識教育、規則意識教育等主題課程產品。同時,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音像出版社將積極開展平臺建設,通過新建、合作引進等方式健全課后服務體系,不斷提升教育資源服務水平。

[參考文獻]

[1]姜曉涵,楊鳳林.“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課后服務現狀調查研究:以河北省C市三所小學為例[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2(12):114-118.

[2]陳燦.“雙減”視域下教育出版單位業務轉型升級路徑探討:以鳳凰課后服務解決方案為例[J].企業改革與管理,2022(15):30-32.

[3]劉黎黎.“雙減”政策下教育出版的使命與擔當[J].傳播與版權,2022(11):19-21.

[4]張競艷.廣東新華:“平臺+服務”,開好服務教育“新局”[J].出版人,2022(06):80-83.

[5]趙婀娜,吳月.北京市懷柔區九渡河小學 讓山村少年有根有光有遠方(教改一線·校長和學校的故事)[N].人民日報,2022-01-23.

[6]吳曉東.教育出版助力“雙減”課后服務初探[J].出版參考,2022(03):5-7.

[作者簡介]逯春輝(1982—),女,內蒙古赤峰人,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音像出版社編輯。

猜你喜歡
教育出版融合出版課后服務
發揮學校優勢 做好課后服務
“課后服務”之我見
“課后服務”:亟待研究的一些問題
國際首部ISLI MPR出版物《古文觀止》的出版與思考
數字化技術和互聯網思維結合下的“融合出版”分析
教育出版數字化轉型的務實之路
教育出版在互聯網時代融合發展的思考
從教育技術的視角看數字化教育出版
融合出版背景下的出版業管理人才培養
“互聯網+”時代中小學教輔融合出版的四大誤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