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的途徑研究

2023-05-31 11:39王冰然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10期
關鍵詞:課外閱讀圖書館小學生

王冰然

摘要:閱讀能力是小學生所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也是學習其他科目的工具。政府和教育部門應通過構建閱讀網絡課堂,重視閱讀困難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發揮教師的閱讀指導作用,利用圖書館、文化館等公共文化資源和規范課外閱讀產品供應等措施,促進小學生閱讀能力發展。

關鍵詞:小學生閱讀能力 提高途徑

閱讀能力是學生所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是學習各門學科知識的基礎,也是作為一個人生存和發展的前提。但是,我國小學生的閱讀卻存在閱讀動機不明確、閱讀興趣較低、閱讀策略使用不當等問題。閱讀教學應在給學生科學減負的基礎上,實現閱讀能力的實質性提升。

一、構建閱讀網絡課堂系統

“雙減”政策下,學生課后可自由支配的時間大大增加。如何合理安排學生課余時間,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融合課堂教學和課外閱讀資源,構建線上線下一體的閱讀網絡課堂系統成為解決問題的方案之一。

規劃閱讀網絡課堂系統,首先要厘清閱讀教學在小學教學中的作用和地位。閱讀不僅是語文課程需要的,也是學習其他課程、發展潛能,逐步適應社會所必備的基礎性工具。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可以在語文學科之外,開設有關閱讀的校本課程。閱讀課程更強調個人的閱讀體驗,是一種活動課程或者稱為體驗課程。閱讀課程的開展有助于打破只能在與語文學科有關的活動中進行閱讀的傳統觀念,為學習者提供圍繞問題的多學科交叉的研究型學習方法。

在閱讀網絡課堂系統的建設過程中,首先要明確課程目標。閱讀課程應在能力、技能和情感等層面做出明確的要求。在能力層面,強調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并積極培育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在方法層面上,在社會的真實閱讀環境中,引導學生運用適宜的閱讀策略,解決學習和生活中有關信息理解方面的問題。而情感層面是閱讀的出發點和動力,主動積極的閱讀行為能引發持久而愉快的閱讀感受,從而逐步確立終身閱讀的認知。三個層面協同配合,促進學生掌握閱讀必備的方法、感受閱讀的愉悅,進而養成閱讀能力。其次在課程資源的選取上,既要考慮語文課程等學科學習的要求,也要兼顧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需求。特別是要依據兒童的發展差異,應用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動態評估學生的閱讀水平,為學生提供分級分類的閱讀材料。閱讀課程系統在具體實施時,課上可設置精讀一本書、專題閱讀等閱讀活動。課下師生借助云平臺進行互動交流,記錄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情況。

網絡課程系統重塑了課程閱讀觀,有助于提高閱讀課堂效率,幫助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閱讀。

二、重視閱讀困難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

根據2017年針對五萬多名四年級小學生閱讀能力和閱讀投入的調查研究結果發現,男生和單親家庭的學生相較于女生和非單親家庭學生,其在閱讀能力和閱讀投入等方面表現較弱。另一項發表于2019年的文獻,其調查了六千多名包含城市、城鎮和農村的四年級學生閱讀能力的結果顯示,城市學生的閱讀能力自評得分最高,城鎮學生次之,農村學生最低。為閱讀困難或者閱讀能力有欠缺的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輔導,有助于促進教育公平,縮小不同人群、不同地區間的教育差距。

男生的閱讀能力較弱的結果與PISA的調查一致,究其原因,有學者認為,男女的大腦結構、性別認知以及閱讀興趣等都可能造成閱讀能力差異。PISA的報告也表明,男生在閱讀上增加個人投入,有助于改善其閱讀表現。日常的閱讀活動中,學校和家長都應在承認男女生理差異的基礎上,幫助男生提升閱讀興趣,幫助男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在閱讀投入的各方面,單親家庭的學生都低于非單親家庭學生。很多研究都證明,社會家庭經濟地位(SES)會影響學生的閱讀投入,例如家庭中的物質和文化資源,會對學生的學業自信心、自我認識、自我效能感、焦慮程度等產生顯著影響。所以,單親家庭學生往往學業表現較差,也較容易出現各種心理健康問題。社會和學校都應特別關注單親家庭兒童的身心健康情況,幫助其樹立學業和閱讀自信,提供各種形式的閱讀資源,促進其閱讀能力持續良好發展。

非城市地區的學生的閱讀能力發展受地方教育資源的投入和社會、家庭經濟的影響。農村家庭的平均收入低于城市,其閱讀環境和閱讀資源難以保證。與城市相比,農村地區的文化公共設施等基礎設施不足,學生課外閱讀的場所受限。農村學校教師的學歷與城市學校教師相比偏低,其很少有機會接受閱讀方面的培訓,也就不能對學生進行合理的指導。因此,要改善農村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需要政府、社會、教育管理者和教師協同配合,對農村地區教育予以政策上的傾斜,配以受教育程度更高的師資和提供與城市學校合作交流的機會等,推進不同區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均衡發展。

三、發揮教師的閱讀指導作用

影響閱讀能力的環境因素,既包括生態、社會等遠端環境,也包含學校、家庭等學生周圍的近端環境。在學校環境中,教師的閱讀指導是最直接且有重要影響的因素。學校和教師需提高教學效率,探索課上課下一體化的閱讀教學指導方法。教師的閱讀指導主要包括閱讀教學活動(Reading Instruction Activities,RIA)和閱讀策略教學(Reading Strategy Teaching,RST)兩方面的內容。閱讀教學活動指教師對學生閱讀活動的具體指導,如創設真實生動的閱讀環境,講授閱讀技巧、培養閱讀興趣等。閱讀策略教學是指教師在學生獲取篇章意義的過程中對其進行的思維輔導。閱讀策略除了理解篇章本身的如分類、演繹、推論等認知策略,還包含調控閱讀行為的元認知策略。研究證明,教師有效的閱讀指導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教師的閱讀指導要以課標為依據,以提升閱讀能力為目標。教師閱讀教學行為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義務教育小學課程標準中對閱讀能力的要求,即“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所以,教師講授的閱讀技巧和閱讀策略,都是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課程標準中提出了具體的閱讀方法,如:“誦讀”“默讀”“略讀”和“瀏覽”等,教師要因勢利導,精心設計和組織多種形式的閱讀活動,融入閱讀所需要的技能和方法,多鼓勵學生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輕松愉快的自主閱讀。

教師要尊重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指導學生閱讀。小學階段是兒童思維發展的轉折階段,根據皮亞杰的兒童發展理論,小學階段的兒童正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轉化。在小學低年級,學生思維的特點是具體形象性,教師可以利用繪本等生動有趣的閱讀材料,引導學生對情節走向進行猜測、創造性地改編等。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已經逐步發展,教師可以增加對文章整體進行把握的概括練習,關注學生高階閱讀能力和思維能力的養成和鍛煉。

教師進行閱讀指導時要重視和學生的互動交流。閱讀是非常具有個人風格的行為和活動,學生在閱讀中的表現,體現著個人的生活經驗,需要調動情感和知識,方能獲取體會。閱讀的特點決定了閱讀教學應擺脫傳統科目知識講授和分析的模式,教師的任務是幫助學生習得閱讀的方法和技巧,向學生反饋閱讀學習的結果。教育者通過互動討論小組,閱讀俱樂部等形式,增強和學生間的互動交流,引導學生形成閱讀思路。

四、利用圖書館、文化館等公共文化資源

“雙減”背景下,學生課余可以有較多的時間走進圖書館、文化館和博物館,以多種方式進行閱讀,提升閱讀能力。特別是公共圖書館和大學圖書館,為小學讀者提供了多樣化的閱讀資源。目前,國內所有的公共圖書館都實現了向公眾免費開放,北京高校的圖書館也在開放日向中小學生免費開放?!半p減”政策也促進了小學生閱讀課程與圖書館開放活動的結合。

提高小學生利用圖書館資源進行閱讀的效率,需要國家、社會和教育部門積極規劃閱讀教學改革,推廣研究型閱讀任務。如在閱讀學習中設置圍繞某一作者或者某一主題的學習要求,改變以往學生在課堂上被動接受教師的講授的傳統模式。研究型閱讀任務的設置,有助于培養學生創造性、批判性等高階思維品質,并賦予學生廣闊的自主學習的空間。查閱各種來源的資料是研究型學習的重要環節,但小學的校內圖書室或者圖書館里的圖書以學習參考書為主,不能滿足研究型學習的需求。公共圖書館或者大學圖書館,以全面、豐富、準確的館藏資料、較高水平的管理人員,得以成為小學生進行研究型閱讀訓練的重要場所。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素養也被提高到越來越重要的位置。通過在圖書館進行資料檢索和閱讀,小學生可以在收集閱讀任務所需資料的同時,逐步養成信息素養。

五、規范課外閱讀產品供應

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課程標準中提到,小學生應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小學生作為閱讀初學者,其認知能力發展不夠,分辨力不強,需要依賴于教師和家長的指導。教師和學生家長為學生選擇課外閱讀書目往往是依據各種各樣的“推薦書目”。市場上現有的“推薦書目”質量參差不齊,有些推薦書目印刷質量差,存在各種不適合小學生閱讀的內容,影響了小學生閱讀體驗。因此亟須供應小學生課外推薦書目,提升課外閱讀書目的質量,助力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增長。

小學生閱讀推薦書目,本質就是針對小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對照課標應達到的要求,制訂的閱讀計劃。國家應加強對閱讀指導領域的頂層設計,制定出臺閱讀指導的標準和一系列支持制度,新聞出版管理部門應強化對出版書目的審核工作、引導出版社承擔社會責任,出版單位應不斷提高小學生閱讀推薦書目的專業性和思想性,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閱讀推薦書目。閱讀推薦書目的分級標準應科學客觀。分級閱讀現已成為世界性的閱讀趨勢,指向各年級學生思維發展水平。學校應集合教育學、心理學、漢語言文學、新聞出版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出臺具有可操作性的小學生閱讀分級標準,實現學生閱讀能力與材料間的合理匹配。

目前的小學生閱讀推薦書目,從類型上看,偏重于文學藝術類,科學、技術類的書目的比例偏小?!吨袊鴮W生發展核心素養》明確提出,學生的核心素養包括科學精神、實踐創新等。所以,閱讀推薦書目可進一步加大自然科學類書目的比重,讓學生學習科學故事、感受科學精神,激發對科學的向往,這樣有助于學生打破學科的思維界限,形成多學科融合的世界觀、科學觀、人生觀。

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并不是簡單地以入學和畢業作為節點,而是需要終身學習?!半p減”改革下,政府、社會、家庭、學校應形成合力,抓住教育改革的時機,在小學生閱讀能力形成的關鍵時期,實施多種政策措施,不斷探索閱讀教學改革路徑,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其學習能力和終身發展的潛力。

參考文獻:

[1]龍寶新.中小學學業負擔的增生機理與根治之道——兼論“雙減”政策的限度與增能[J].南京社會科學,2021(10):146-155.

[2]陳冬新.互聯網+中小學閱讀課程體系構建[J].出版科學,2018,26(2):5-8.

[3]錢荃,劉潔玲,鄭國民.四年級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影響因素研究—基于閱讀投入與閱讀教學行為視角[J].基礎教育,2020,17(4):72-81.

[4]李毅,譚婷,張睿.提升中小學生閱讀素養的實證研究—基于群文閱讀與單篇閱讀教學的對比[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9(4):31-37.

[5]賈米琪,高秋風,彭蘭晰,等.我國農村小學閱讀教學現狀——基于貴州省和江西省150所農村小學PIRLS測試問卷分析[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12):121-129.

[6]文軍慶.中小學生閱讀素養的真實水平及提升路徑—基于5695名北京市中小學生閱讀能力及相關因素的調研[J].中小學管理,2018(10):49-52.

[7]楊曉,李禹衡.美國中小學生閱讀素養的培養及其啟示[J].教學與管理,2020(6):113-116.

[8]廖先.小學生閱讀策略探究:學理辨析與框架建構[J].語文建設,2019(5):28-31.

[9]徐文靜.美國高校圖書館服務中小學生研究[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9(1):94-104.

羅妍,仇森,趙麗霞.我國中小學生閱讀推薦書目的現狀、標準及展望[J].2021(5):105-110.

責任編輯:趙瀟晗

猜你喜歡
課外閱讀圖書館小學生
課外閱讀——寫作的源頭活水
怎樣培養小學生的自學能力
做好課外閱讀指導之我見
圖書館
我是小學生
實踐語文課外閱讀的幾點思考
讓閱讀像呼吸一樣自然——課外閱讀探究心得
去圖書館
非常小學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