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碳”背景下國有石油企業供應鏈綠色轉型研究

2023-06-01 02:05王耀亭
關鍵詞:綠色供應鏈價值導向雙碳

王耀亭

【摘? 要】論文以綠色供應鏈管理理論為基礎,通過深入分析和總結現階段國有石油企業在供應鏈綠色轉型方面遇到的突出問題和困難,重點從制度層面、技術層面、意識層面、執行層面著手和發力,以期解決現階段困擾國有石油企業供應鏈綠色轉型的法規標準不明確、關鍵技術無法完全自主可控等突出問題,再通過組織機構保障、人才培養保障和容錯、糾錯機制等保障措施,以確保供應鏈綠色轉型策略達到預期的效果。上述研究對促進國有石油企業在創建世界一流企業過程中進一步提升發展動能、助力高質量發展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雙碳”;綠色供應鏈;轉型研究;價值導向

【中圖分類號】F274;F42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1069(2023)05-0092-03

1 引言

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新歷史階段,能源消費結構將加速低碳化,非化石能源將加速發展且占比不斷提高,能源結構進一步由化石能源體系向綠色、可持續的可再生能源體系轉變。因此,深入推動能源革命,加快綠色轉型,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將是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基本需求。國有石油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在推動能源轉型、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方面的作用的發揮,不僅能滿足自身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更將會對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產生重要的引導和示范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9月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向世界鄭重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我國根據國內、國際現實情況,以及自身發展需要,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著力解決我國資源環境約束所面臨的突出問題,實現民族永續發展的必然舉措。

自2020年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開展以來,國有企業,特別是國有石油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壓艙石和支柱力量,在推動黨的領導與公司治理相統一、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市場主體地位更加突出,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專業化、體系化、法治化水平不斷提高,實現了國企發展質量和效益的雙提升。與此同時,我們也應注意到,國有石油企業發展依然面臨著不少突出問題,例如,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有待進一步加強、發展動能仍需深入挖掘、綠色低碳轉型仍需加快等。這些突出問題,對國有石油企業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供應鏈作為國有石油企業生產經營的重要環節,直接關系著企業能否正常平穩運行。隨著國企改革三年行動進入收官之年,國有石油企業基本完成了從采購管理向供應鏈管理的轉型升級,供應鏈體系基本建立。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國際國內復雜多變的經濟形勢以及全球產業鏈轉移浪潮和新一輪科技革命快速發展,國有石油企業供應鏈綠色轉型是否成功,將直接關系著國有石油企業發展動能是否充足,對國有石油企業高質量發展,以及企業整體轉型升級將會產生重大影響[1]。

2 國有石油企業供應鏈綠色轉型的必要性

綠色供應鏈是指以綠色制造理論及供應鏈管理為指導,以原材料采購、加工生產、物流及消費等各個環節資源消耗量、環境影響最低為目標的現代化供應鏈管理模式。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新歷史階段,據研究預測,我國能源消費規模將在較長時間內處于峰值平臺期,能源消費結構將加速低碳化,非化石能源將加速發展且占比不斷提高,能源結構進一步由化石能源體系向綠色、可持續的可再生能源體系轉變。因此,深入推動能源革命,推進能源轉型,建立現代能源體系,加快綠色轉型,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將是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基本需求[2]。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國有石油企業在推動能源轉型、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方面的作用的發揮,不僅能滿足自身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更將會對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產生重要的引導和示范作用?,F階段,自“雙碳”目標提出以來國有企業積極響應,迅速行動,特別是國有石油企業,基本都將碳達峰、碳中和納入企業發展的整體布局,并在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綠色低碳技術等方面持續發力,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和引導作用。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國有石油企業在供應鏈綠色轉型方面,還面臨諸多問題和困難,亟需解決和突破。

第一,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有待進一步明確和規范?,F階段,國家層面、行業層面都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動構建綠色供應鏈體系,但上述政策文件多是從宏觀層面進行引導和鼓勵,缺乏制度性和規范性的指導和約束[3],因此,在執行層面就會存在缺乏依據的矛盾,導致諸多鼓勵供應鏈綠色轉型的優惠政策無法落地執行。第二,供應鏈綠色轉型面臨“卡脖子”限制。石油企業生產作業具有高風險、高投入的特點,因此,對于設備和技術的可靠性要求較高,基于歷史原因,在部分關鍵設備方面,雖然近年來加大了技術攻關的力度和投入,但依然面臨“卡脖子”限制,綠色鏈長作用的發揮仍需不斷加強。第三,供應鏈綠色轉型意識和舉措有待深化和加強。目前,雖然大部分國有石油企業都將“雙碳”目標和綠色轉型要求融入了企業自身發展的整體布局中,但在意識層面和具體舉措層面仍然存在不足[4]。例如,在綠色轉型共識方面,還需要一個逐步深入和反復磨合深入的過程,綠色轉型意識尚未深入企業發展的每個環節;在具體舉措層面,尚未形成有效的市場機制,供應鏈各環節對綠色轉型動機有待加強。第四,供應鏈綠色轉型動力不足。國有石油企業作為綠色發展的先鋒,不同程度上都已制定綠色轉型發展的相關目標和規劃,但從現階段的實際效果來看,綠色轉型,特別是供應鏈綠色轉型的效果值得商榷,且目前大多數只是停留在了試點階段,主要依靠政策性規劃、計劃和試點性項目來推動,尚未形成供應鏈綠色轉型的內生動力。供應鏈買方、賣方以及相關方均未形成有效的市場機制,供應鏈綠色轉型動力不足。

3 國有石油企業供應鏈綠色轉型策略研究

國有石油企業供應鏈綠色轉型是一項系統性、全局性的工程,涉及供應鏈各個環節和企業方方面面,其轉型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國有石油企業在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發展方面價值的發揮[5]。如圖1所示,國有石油企業供應鏈綠色轉型重點應從制度層面和技術層面、意識層面和執行層面著重發力,以此推動供應鏈綠色轉型升級。

具體來說:第一,在制度層面,要加強頂層設計和制度安排?!半p碳”目標的實現,涉及我國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問題,因此,在制度層面,要加強頂層設計和規劃,要加強指導性、引導性政策文件的落地和承接,做好制度安排。特別是在供應鏈綠色轉型方面,要盡快制定細化措施和制度規范。例如,在功能設計階段,如何融入綠色低碳的技術要求與標準,引導各供應商投入資金進行創新研發,進行產品的升級;在采招環節,針對綠色或低碳產品,如何體現優先選擇或者加分選擇,進而從制度層面形成正向的價值引導,促成良性的循環和引導帶動作用;在供應商評價環節,針對執行綠色低碳標準或者通過低碳技術制造產品的供應商,如何在評價環節給予更高或者更優的評價,以體現其低碳技術的價值等。第二,在技術層面,要持續加強投入,強化綠色鏈長作用發揮?!半p碳”目標的實現,本質上是以目標為導向,通過有計劃的降碳減排,引導供應鏈各環節通過持續投入,研發創新,帶動產業鏈、供應鏈整體的轉型升級,實現增長動能的有序切換,經濟社會的長期穩定發展。因此,在技術層面上,要持續加強研發投入,通過建立技術標準、技術規范、采購標準等方式,強化從標準層面的自主可控和綠色引領作用,帶動產業鏈、供應鏈的加速轉變。同時,要通過市場化手段,建立對供應鏈關鍵環節供應商的資金支持機制,例如,綠色發展基金、風險共擔機制等,減輕或降低供應商在資金成本、研發風險等方面的顧慮和擔憂,引導供應鏈關鍵環節供應商主動進行產品升級和技術創新,從而進一步強化供應鏈綠色轉型的作用。第三,在意識層面,要加強綠色文化的培訓和培養。碳達峰、碳中和作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涉及能源行業各領域和環節。因此,在意識層面,要持續加強全員的綠色文化培訓和培養。一方面,要教育引導國有石油企業員工深刻認識和理解新時代能源轉型發展的新要求和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本質內涵,把握國家能源安全和綠色發展之間的辯證關系,切實履行好和服務好供應鏈綠色轉型職責;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綠色轉型新機遇,大力培育全員供應鏈綠色轉型文化,鼓勵供應鏈各環節綠色創新,培育供應鏈綠色基因,形成供應鏈自我綠色發展新動能。第四,在執行層面,要進一步突出綠色價值導向?!半p碳”目標的實現取決于一項項綠色轉型新戰略、新理念和新舉措是否切實地落地。因此,在執行層面,要進一步突出綠色價值導向。一方面,要引入市場機制,通過標準化、制度化的供應鏈綠色轉型全要素價值評估體系,量化各環節、各階段供應鏈綠色貢獻值,并通過橫向的數值比較,進一步凸顯和引導供應鏈各環節的綠色價值創造;另一方面,要以目標和結果為導向,在供應鏈各環節設置具體、可量化的、分階段的綠色轉型價值目標,細化、分解各項綠色轉型任務指標和要求,明確完成時間,以此推動供應鏈綠色轉型目標的順利實現。

4 國有石油企業供應鏈綠色轉型保障措施

國有石油企業供應鏈綠色轉型策略的實施,離不開完善、全面的保障措施??傮w來說,為充分發揮國有石油企業供應鏈綠色轉型策略作用,達到預期的策略目標,國有石油企業供應鏈綠色轉型應重點考慮以下幾方面的保障措施。

4.1 優化完善供應鏈管理結構,組建精簡高效的供應鏈綠色轉型機構

國有石油企業供應鏈綠色轉型策略的落地實施,必須要依托精簡、高效的供應鏈管理機構。根據上述策略要求,首先要不斷優化、完善現有供應鏈管理體制和機制,打破現階段各自為戰的供應鏈管理架構,以供應鏈綠色轉型為目標,組建精簡、高效、垂直的管理體系,確保綠色轉型思想上下貫通,執行標準統一、效果一致。其次,要以供應鏈品類為基礎,一品類一策略,制定供應鏈綠色轉型方案,深入挖掘現有市場資源,特別是綠色供應鏈資源,要以動態、發展的眼光,深入分析市場競爭情況和綠色發展潛力,細化綠色指標和關鍵要求,確保綠色方案能落實落地。最后,要依托供應鏈綠色轉型機構,做好品類綠色轉型方案的執行和落地,以項目化和小組化的管理模式,推動各品類方案和綠色轉型策略在全集團范圍內的貫徹和執行。

4.2 搭建供應鏈綠色轉型人才培養和保障機制

人才是供應鏈綠色轉型發展的基礎。國有石油企業供應鏈綠色轉型策略的實施離不開人才基礎。要在現有人才培養和保障機制的基礎上,進一步搭建供應鏈綠色轉型人才培養和保障機制。首先,要做好現有供應鏈人才基礎的盤點和調研,了解清楚人才隊伍現狀、結構比例、教育程度等基礎信息。其次,在人才盤點的基礎上,設計、制定供應鏈綠色轉型人才結構模型、專業背景比例指標等若干關鍵性控制指標,確保人才結構模型結構合理,專業要求匹配,滿足供應鏈綠色轉型對人才的需要。再次,要根據供應鏈綠色轉型人才結構模型指標,進一步細化能力模型,并據此開發專業培訓和培養體系課程,以供應鏈綠色轉型目標為導向,有針對性地開展人才培養和素質、能力提升工作。最后,要進一步理順、暢通供應鏈人才發展職業通道,完善各層級人員晉升指標和標準,激發供應鏈人才內生動能,為國有石油企業供應鏈綠色轉型夯實人才基礎。

4.3 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容錯、糾錯機制

國有石油企業供應鏈綠色轉型沒有現成經驗、現有模式可供借鑒和參考,需要結合企業自身特點、發展目標和企業資源稟賦情況進行不斷的探索與實踐。因此,在探索、實踐中難免出現因探索失敗、創新失敗等情況造成一定的損失或者造成一定范圍影響的情況。鑒于此,要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容錯、糾錯機制。首先,要鼓勵供應鏈綠色轉型創新,主動破除限制綠色轉型創新的體制機制限制,建立供應鏈綠色轉型創新的基礎。其次,要從企業文化、人員思想上積極引導,激發供應鏈綠色轉型創新活力,在思想上樹立創新氛圍。最后,要建立可操作性強、適用范圍廣的容錯、糾錯機制,從制度層面打消人才創新、綠色轉型探索的后顧之憂,以合理的體制、機制來激發和保障人才綠色轉型創新的積極性。

4.4 積極營造開放、綠色、共享的供應鏈綠色轉型企業文化

現代企業文化建設主要包括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物質文化以及核心文化建設等幾個方面的內容。國有石油企業供應鏈綠色轉型,離不開企業文化的建設工作。目前,國有石油企業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壯大,在制度文化、物質文化建設方面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效果,但是在行為文化建設、企業核心文化建設方面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如果不解決這些問題,可能會對企業供應鏈綠色轉型造成不利的影響。因此,在企業行為文化和核心文化方面,要重點營造開放、綠色、共享的供應鏈綠色轉型企業文化,為國有石油企業供應鏈綠色轉型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

5 結語

“雙碳”背景下國有石油企業供應鏈綠色轉型研究,重點從制度層面、技術層面、意識層面、執行層面著手和發力,以期解決現階段困擾國有石油企業供應鏈綠色轉型的法規標準不明確、關鍵技術無法完全自主可控等突出問題,再輔以組織機構保障、人才培養保障和容錯、糾錯機制等保障措施,以確保供應鏈綠色轉型策略達到預期的效果。

論文符合國有石油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要,將有力促進國有石油企業在創建世界一流企業過程中進一步提升發展動能,助力高質量發展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莫君媛.“雙碳”背景下化石能源國企綠色低碳轉型探索[J].中國工業和信息化,2022(6):44-50.

【2】龐燕,王忠偉,汪洪波.低碳經濟環境下鋼鐵制造業綠色供應鏈管理模型研究[J].企業經濟,2011,30(02):66-68.

【3】張志奇.我國綠色供應鏈的現狀、問題和對策建議[J].環境保護,2019,47(07):49-52.

【4】任仲林.中央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的現狀、問題及相關政策建議[J].鐵路采購與物流,2020,15(08):37-40.

【5】陳蕾.低碳經濟時代綠色供應鏈管理研究探究[J].中外企業家,2019(30):2.

猜你喜歡
綠色供應鏈價值導向雙碳
“雙碳”目標下企業如何應對碳市場帶來的挑戰與機遇
簡析公共政策制定過程
《瑯琊榜》淺評
綠色供應鏈管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