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支持與大學生心理健康關系研究

2023-06-04 03:19黃偲婕
國際公關 2023年8期
關鍵詞:社會支持關系心理健康

黃偲婕

摘要:大學生心理健康是比較重要的社會問題,只有積極地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才能保證我國高級人才資源向健康方向發展。本文以調查統計形式來分析社會支持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關系,并在具體分析基礎上對如何針對不同大學生提高社會支持給出了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社會支持;大學生;心理健康;關系;研究

一項統計表明,2021年我國男女大學生輕度情緒不良比例超過了10 %,已有抑郁的大學生男生占1 %,女生占8.30 %;嚴重抑郁的大學生,男生發生率為3.17 %,女生發生率為5 %。近年來,社會支持作為一種心理健康調節手段,已經逐漸地滲透到了大學校園。在這樣的背景下,對社會支持與大學生心理健康關系展開研究,并通過具體分析來發現社會支持現存的問題,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工作而言意義重大。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內涵分析

大學生心理健康指的是大學生個體在促進自身及他人心理健康的基礎上,對自身以及他人可能罹患的心理疾病具有一定的認知,更具有積極的防御和應對態度,甚至形成了良性的自我心理調節,保證自身以及他人的精神、心理環境始終保持在健康狀態。[1]大學生心理健康主要體現在心理和諧方面,而且這種和諧具有整體性、積極性、動態性、持續性。通俗理解就是,大學生擁有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具有百折不撓的精神、快樂向上的三觀、強大的社會適應力、始終健康的情緒、主動的學習意識以及健康的身體。

二、社會支持的內涵分析

目前,對于社會支持的研究是多角度、多層次的,還沒有一個固定的概念。吳開霖在《社會支持的內涵研究》當中引用了Maleeki的觀點,即社會支持是為了提高個人社會適應力,避免外界環境傷害個人的一種支持性行為。[2]社會支持的主體主要包括國家機關、政府機構、社會團體、親朋好友、社會網絡、社會形態等具體的和不具體的成分。因此,社會支持主體可以分為國家支持、地方政府支持、企業支持、社會團體支持等。用較為籠統的說法,社會支持的主體就是與被支持者有關的社會關系網絡。這里的被支持者主要是指處在弱勢地位的個人。在我國社會環境下,每一位公民都會成為社會支持的對象,這體現出了我國制度的優越性。若是再擴大被支持者的范圍,應該將處在弱勢地位的群體、個體都納入被支持范圍之內,這樣的觀點才比較全面,將被支持者的整個社會關系都能夠明確下來,保證了社會支持的科學性、完整性和系統性。

三、目前大學校園當中社會支持與大學生心理健康關系分析

本文分別以男女生、貧困生、殘缺家庭大學生為對象,對社會支持于這三種人群心理健康的影響展開分析,力圖找到現行的社會支持的優劣勢,為社會支持工作指明方向。

(一)社會支持有利于心理健康

本次調查設計了以下問題:

①您認為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具體體現是什么?

②當您發現自己存在心理隱患之后,你會求助于以下哪個對象?(自己私下咨詢或者上網查找資料;身邊同學朋友;父母、輔導員、校心理醫生、社會心理機構;其他)

③您認為心理不健康、心理有問題是不是一件難以啟齒的事情?

④您認為個人有了心理問題、心理疾病,但沒有尋求他人幫助,導致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⑤您之所以沒有前往社會心理咨詢機構去調整心理問題,原因是什么?

在調查當中,不管是男大學生、女大學生、貧困大學生、殘缺家庭大學生都認為良好的社會支持對自身心理健康有著積極影響。在訪問調查過程中,女大學生、殘缺家庭大學生的反饋更為熱烈。其中私下尋求幫助的占33 %,平均為11 %;尋找身邊朋友來化解心理問題的占25 %,平均為8.3 %;尋找父母解決心理問題的占25 %,平均為8.3 %;尋找輔導員、校心理醫生、社會心理機構解決心理問題的占2 %,平均為0.67 %(詳見表1)。

所以,不管是專業的社會支持者,還是非專業社會支持者,都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有著明顯的維護作用。從調查數據來看,大部分大學生在遇到心理困擾之后,總是自己先到網絡上查找資料或者詢問網絡專業人士,其次再設法獲得朋友、同學的心理幫助,仍然得不到調節后才會選擇告訴父母。而此時父母便會介入,帶領孩子去咨詢校園心理醫生或者向社會心理機構尋求幫助。這也證明在我國目前社會環境下,優秀的社會環境以及充分的社會支持,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都有積極影響,為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提供了相對完善的物質支持和精神支持。

在調查中某女大學生便是如此。她原本是農村女孩,從小到大都是在父母安排下成長的,從小學、初中、高中,到現在的大學都是如此。因為長期以來生活在壓力下,在大學一年級時出現了輕度的抑郁。而之前怕父母擔心,她從來都是在父母面前表現出開朗活潑的一面,將煩惱藏在心底。到了大學之后,隨著學業壓力加大,抑郁情況有所加重。她同寢室同學觀察到這一情況后,采取了聊天等方式來替她解開心結。不過,這并沒有很有效地消除她的心理問題,之后同學聯系了輔導員。輔導員帶著她咨詢了校園心理醫生,這才及時地控制住了病情。之后,她在同寢室同學的幫助下最終走出了抑郁的陰影。當然,這樣的結果也得益于近些年來我國大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普遍重視。

(二)心理健康推動社會支持發展

從我國社會支持方面來看,近些年因為高校大學生心理問題層出不窮,促使教育部逐漸重視校園心理健康教育,并要求高校必須要有校園心理醫生,同時在地方教育部門的要求下,大部分大學都形成了輔導員、校園心理醫生、社會專業心理治療機構的三層聯防機制。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態的逐漸惡化使得我國有關部門看到了危機,從而讓社會支持獲得了進一步建設。這也是大學生心理健康對社會支持的反作用力。另外,在實踐當中我們也會發現,在社工群體當中有很多大學生,他們會利用自己的知識為他人提供更多幫助,特別是那些以心理學為專業的大學生,在社工工作中可以發揮心理調節優勢,得到了很多養老機構、心理健康機構的歡迎。這說明心理健康的大學生對社會支持建設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不管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惡化還是大學生參與社會支持,大學生心理健康這一因素都對社會支持形成了影響??梢哉f大學生心理健康與社會支持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關系,二者在彼此作用下保證了各自向更加良好的方向發展。

例如,來自某大學的楊同學便是在大學四年時間里積極地參與了校園心理咨詢活動,特別是在大三、大四時參與到本校心理咨詢工作。在兩年時間里,他通過努力成功地幫助了二十多名大學生,讓他們從失敗陰影、父母不幸福的婚姻當中擺脫出來,可以重新振奮精神面對接下來的生活。

另外,在調查當中了解到,大學基本上都與社會心理機構存在合作關系,這一點也證明了大學教育管理人員已經初步轉變了傳統觀念,正在積極地將大學生心理健康建設作為教育管理重點內容,與社會心理咨詢機構形成了戰略合作,達成了資源共享。

四、向大學生提供社會支持的方案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分析

通過這次調查發現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以下現象:那些性格相對開朗、熱情的大學生獲得社會支持的效果比較突出,那些性格拘謹、孤僻的大學生在心理問題方面更傾向于自我調節或者暗中尋求幫助,他們所獲得的社會支持力度相對較弱。這一點與鄭傳章、曾佳佳、張雨、陳衍等人在《大學生心理健康與自尊、社會支持的關系研究》當中的觀點相近。他們認為社會支持屬于一種較為特殊的關系,具有社會性、選擇性、無償性,在個體遇到心理瓶頸、心理問題時,社會支持會及時滲透進來,幫助大學生去解決心理問題。在我國目前社會資源相對薄弱的背景下,社會支持往往更偏向于更加主動的個體。若是大學生不主動便會失去得到社會支持的機會。

通過調查分析發現,男大學生、女大學生、殘缺家庭大學生在遇到心理問題時,首選的都是自己面對,其次才是向身邊同學、朋友尋求援助,最后才是父母、校心理醫生、社會心理咨詢機構。這也說明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缺乏進一步的認知,很大一部分人存在諱疾忌醫、保護自我隱私以及對心理問題不重視的心理。這些心理的存在導致社會支持無法發揮相應的作用(詳見表2)。

(二)提升社會支持力度的措施

想要向大學生提供良好的社會支持,保證大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環境,還需要社會支持者做好以下工作。

1.加大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在這一方面,張暉、李思思、林偉波、何凱、巣琳等人在《貧困大學生心理資本、社會支持及心理健康關系研究》當中指出,高校教育管理部門需要進一步加強協同管理機制,要將“健康第一” 這種理念作為校園管理理念的重點,要聯合社會心理咨詢機構、學校心理咨詢部門、輔導員群體形成學校衛生及心理健康教育組織構架,要發揮出“德、智、體、美、勞” 五育的育心功能,不斷地減輕大學生不良心理。

2.提高社會支持宣傳力度

目前,仍然有很大一部分大學生不知道社會支持的存在,故而在遭遇心理問題時普遍選擇自我調節等方式,沒有主動尋求社會支持,導致了心理問題加重。社會支持的對外宣傳力度不足,是導致這一現象的一個根本原因。所以,在互聯網高度發展的今天,社會支持有必要通過互聯網平臺加大宣傳力度,要引導弱勢群體正視心理問題,積極地轉變他們的觀念,這樣才能夠提升社會支持的滲透速度,使其充分地進入校園,為大學生心理健康保駕護航。

3.降低社會支持獲得難度

社會支持獲得難度高,除了有宣傳不力因素之外,更多的是一些機構收費較高,將大學生拒絕在了門外。雖然有免費的心理咨詢服務項目,但又面臨著僧多粥少的問題,工作人員素養不足、服務態度不好,也會影響到大學生在心理健康咨詢方面的感受,降低他們的獲得感。故而,在明確權責的基礎上,有效降低社會支持獲得難度,已經成為提升社會支持服務水平、保證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環節。

4.確立動態總結評價機制

呂京京在《社會支持與大學生心理健康及人格特征的關系》中采用多元歸因分析,最終認為主觀支持、尊重、客觀支持是影響社會支持作用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自變量,而心理健康為預測變量,最終結果證明主觀支持對社會支持作用于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最為顯著。這也意味著大學生主動尋找社會支持、大學生通過自身努力獲得他人贊賞、認可等,成為大學生提升心理健康的必要手段。這篇論文也說明了社會支持有關主體必須要認真分析、總結被支持者的情況,這樣才能做到提供針對性支持。

五、結束語

社會支持和大學生心理健康是互饋關系,為了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必須要積極地鼓勵社會支持做好宣傳、提升服務能力,同時也需要大學生認真看待心理健康問題,并且積極地尋求社會支持。如此才能讓我國大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環境,培養出高素養的高等人才隊伍。

參考文獻:

[1] 朱敏,廖友國,陳敏.新時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素養的內涵、功能與提升路徑[J].錦州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 20(03):46-49.

[2] 吳開霖.社會支持的內涵研究[J].科技資訊,2018,16(10):240-241.

猜你喜歡
社會支持關系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感恩、社會支持與心理幸福感的關系研究
保加利亞媒體:飯局是中國搞定“關系”場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