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語言文學專業理論課講好“中國故事”的實踐與探索

2023-06-04 03:21胡志明楊琦中
教書育人·高教論壇 2023年2期
關鍵詞:中國故事課程思政

胡志明 楊琦中

[摘 要]在中國語言文學中,“中國故事”始終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中國語言文學專業理論課更是“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途徑。講好“中國故事”,中國語言文學專業理論課教師應博學勤思、守正出新,樹立高度的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堅持學理性與趣味性相結合,將“中國故事”中蘊含的中國價值真正落到實處。

[關鍵詞]中國語言文學專業;中國故事;課程思政

[中圖分類號] G642 ? ? ? ? ?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23) 02-0110-03

2021年習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強調:“我國高等教育要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心懷‘國之大者,把握大勢,敢于擔當,善于作為,為服務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比绾卧趦蓚€大局之中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使中華民族立于不敗之地,高??纱笥幸环鳛?。高校研究生教育在授人以知識技能的同時,還應注重學生思想品德的培育,將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新時代為中國語言文學專業賦予了新的內涵與使命?!爸袊适隆弊鳛橹袊Z言文學不可或缺的一環,“講好“中國故事””應貫穿中國語言文學專業理論課的始終。

一、中國語言文學專業理論課為何要講好“中國故事”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大學作為弘揚傳統美德、賡續中華文化的主要陣地,在“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這一過程中要扮演重要角色。而與“中國故事”聯系最緊密的專業莫過于中國語言文學??梢哉f,中國語言文學與“中國故事”同根同源,相互依存,水乳交融。顧名思義,中國語言文學包括漢語言和文學兩個大類,“中國故事”可理解為發生在中國歷史上貫穿中華上下五千年的、關于中國與中國人民、體現社會物質精神文明的故事。從漢語言的角度來看,語言是故事的載體和媒介,從文字產生之初“中國故事”通過口耳相傳的方式進行傳播,漢語從古代漢語到現代漢語的演變過程也是“中國故事”的一部分。從文學的角度來看,文學起源于勞動生產,人民群眾作為文學創作的主體,同樣也是“中國故事”的親歷者和講述者,中國文學用文本的形式對“中國故事”進行記載。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中國語言文學實際上就是“中國故事”的一部分,上好中國語言文學專業理論課是“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依托,“中國故事”是中國語言文學專業理論課的主要內容。要想講好“中國故事”必先了解“中國故事”,學習中國語言文學有利于促進對中華文化溯源理蹤,為深入系統把握“中國故事”、講好“中國故事”提供了先決條件。此外,對于語言的學習,也有助于更準確恰當地進行言語表達,為“講好”“中國故事”提供了多種方式,也為“講好“中國故事””提供了人才支持,在保證“中國故事”真實性的基礎上,促進量的升華和質的飛躍。

課堂是研究生思政教育的主陣地,也是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途徑?!爸v好“中國故事””能夠充分彰顯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增強中國語言文學專業理論課的思想性,從而使教學方法更好地服務于教學目標。在中國語言文學專業理論課教學過程中調動一切積極力量來“講好“中國故事””,營造全員育人環境氛圍,努力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與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教育融入課堂教學,讓學生充分感受“中國故事”蘊含的中國精神、中國價值和中國力量,更好地培育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

二、中國語言文學專業理論課如何選好“中國故事”

春秋戰國時期的諸子散文為我們更好地了解古老中國提供了佐證資料。以《左傳》為例,它詳盡地記述了春秋時期發生在周王朝以及各諸侯國之間的一系列事情,從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周王室勢力逐漸衰微、各諸侯國失控爭霸、禮崩樂壞的政治場面;還可以知悉春秋時期統治者開始重視民意,多采取懷柔政策、恩威并施的新動向,作為先秦散文的“敘事之最”,它以精簡的語言,對事物特征和最具表現力的動作對話進行刻畫,極具畫面感,使讀者身臨其境,這也為我們“講好“中國故事””提供了方法借鑒。司馬遷的《史記》被魯迅贊為“史家之絕唱”。通過已有歷史文獻、民間采訪所得的材料以及金石碑刻,司馬遷系統地梳理了漢武帝以前三千多年的歷史,將歷史人物形象真實可信地再現,在追求歷史真實的基礎上實現藝術真實,無論是在思想方面還是在文學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司馬遷“不虛美,不隱惡”的實錄精神在《史記》中可窺見二三,與孔子著《春秋》不同,司馬遷敢于直面現實,不為王者諱。此外,司馬遷的發憤著書與他經世濟民的士人情懷緊密聯系,以“立言”以“成事”,在身心受到極大摧殘的情況下,意志堅定,成就一番偉業,這也是一種“中國故事”。

在中國戲劇史上,元雜劇有著不容忽視的重要地位,有神仙道化劇,如《黃粱夢》等;有歷史劇,如關漢卿的《單刀會》、紀君祥的《趙氏孤兒》等;有愛情戲,如王實甫的《西廂記》《墻頭馬上》等;有公案劇,如關漢卿的《竇娥冤》《望江亭》等。被譽為“雜劇之始”的關漢卿,其雜劇創作通常站在普通民眾的立場上,人物形象具有生活中真實的多面性,語言雅俗共賞、剛健辛辣,傾向于表現社會正義這一類生活中的嚴峻問題。在進入近現代以來,戲劇得到了蓬勃發展。20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現了相對于三種主流劇本(表現先進和保守斗爭的工廠劇本、入社與不入社斗爭的農村劇本、我軍和敵軍斗爭的部隊劇本)而言的“第四種劇本”,這些劇本突破“人性”“人道主義”的禁區,大膽干預生活,揭露現實生活中存在的矛盾沖突。隨后,又相繼出現了歷史劇、社會主義教育劇等。在全球享譽甚高的《茶館》,被譽為“遠東戲劇的奇跡”,“中國的《推銷員之死》”,老舍用三幕戲便葬送了三個時代,揭開了我國當代話劇的新篇章。

民間文學厚植于人民生活文化之中,直接或間接地為人民生活服務,具有口頭性、集體性、變異性、傳承性、人民性和藝術性等特征。在這些世代相傳的民間文學中,它們不僅傳述了一定的社會歷史知識,還培養了一定的民族情感。一民族有一民族之文化,中國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其民間文學在不同的民族地區具有不同的內容,最為典型的例證便是藏族人民集體創作的英雄史詩《格薩爾王傳》。格薩爾是我國西部地區(包括西藏、青海、甘肅、四川等)地方傳統民間文學,同時也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除少數民族有自己特定的民族文化外,不同地區也有自己的地域文化。拿我國南方地區來說,多丘陵、閉塞的地形使得“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成為一種常態。民間歌謠作為民間文學的一部分,由于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等特質在人們口中廣為傳誦,而這些歌謠大多表現著民眾的日常生活,抑或是寄寓著他們質樸的愿望,特定的方言配上歌謠,便成為這個地區獨有的文化。

自1942年延安文藝座談會召開以來,一大批反映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社會政治、民眾生活的典范性作品涌現開來,它們或是表現革命歷史戰爭,或是觀照農村觀念生活,或是干預現實、表現人情人性,以所謂的“三紅一創,青山保林”(《紅日》《紅旗譜》《紅巖》《創業史》《青春之歌》《山鄉巨變》《保衛延安》《林海雪原》)為代表,以謳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兵英雄形象為主旋律。在繼承“左翼文學”“延安文學”傳統的基礎上,在革命文學意識形態一體化、體制化的環境中,紅色經典在新的歷史條件中應運而生,這是由官方、作者、讀者三方共同建構的特定文學現象和文本。20世紀30年代,報告文學以宣傳革命與抗日為主題,作品大多反映工農的苦難生活,代表作品有夏衍的《包身工》等??箲鸨l后,由于報告文學兼具新聞和小說的特質,使其成為當時文學的主流,這時期的報告文學多描寫連續不斷的戰爭和生活的劇變,如姚雪垠的《戰地書簡》等。新中國成立后,報告文學多表現新社會、新生活以及其中涌現的先進人物、民族英雄,比如《誰是最可愛的人》等。通過閱讀紅色經典,我們可以了解到那段時期的社會歷史與生活風貌,從中獲得體悟思考,感受理想的光輝和人格的力量,培養家國情懷,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三、中國語言文學專業理論課怎樣講好“中國故事”

(一)博學勤思、守正出新

教師作為課堂教學實施的主導者,對于教學的成功與否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學高為師,高校教師要想在中國語言文學專業理論課中講好“中國故事”,須得自己具備較高的文學素養,尤其是對于高校學生來說,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因此對高校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而教師提高自己的主要途徑就是讀書、思考,從書中汲取營養,不斷地成長。[1]廣博的學習,增長知識與見聞,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故事”,將“中國故事”盡可能真實地還原在學生眼前,此時教師應適當隱退,由學生自行進行體悟。學生自主體會到的比教師直接灌輸的認識會更為深刻,心靈會更為震撼。除此之外,教本中,“中國故事”的文本呈現往往是零碎、不成體系的,然而中華文化的脈絡卻是一以貫之的,這些“中國故事”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聯系,因此,教師應該勤加思考,根據中國語言文學的發展過程,將“中國故事”系統化,更加透徹地掌握“中國故事”的來龍去脈,在浩如煙海的“中國故事”中選取最為典型、最有價值的內容進行講述,為“講好”“中國故事”筑基。

“中國故事”不僅指的是過去發生在中國的故事,還包括現在十四億中國人不懈拼搏、矢志奮斗的故事。因此,教師除了需要學習、繼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還應聯系生活實際進行創新。創新可在兩處下功夫:一是方法,二是內容。從方法上來看,教師可以通過新媒體等手段,戲劇、音樂等表現形式不同角度的詮釋“中國故事”,最大化地傳播中國聲音。高校作為一個國際化的大平臺,其教學對象也是多元的,通過“中國故事”來傳播中國聲音本身就容易讓人接受,再加上現代化的傳播手段,更是為傳播中國聲音提供了技術支持。從內容上來看,教師除了是“中國故事”的講述者外,還應是“中國故事”的參與者。教師作為高水平的知識分子,應利用自己的學識優勢積極投身社會實踐。理論需扎根在實踐的沃土中才能茁壯成長。生活是一本無字之書,教師應多參與實踐,獲得新知識,探索新領域,以面向世界的眼光,在吸收人類文明精髓的基礎上,實現中華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

(二)擁有高度的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

我們能夠講好“中國故事”最大的底氣來源于已延續數千年的中華文化本身所具有的優越性。當前,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多元文化,社會不斷深化變革,我國發展日新月異,這對樹立高度的文化認同提出了新的挑戰。由于時間上的差距導致受教者產生對“中國故事”的疏離感,很難產生情感共鳴,因此對于教師來說,須得增進文化認同。習總書記曾強調:“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薄爸袊适隆敝刑N含著“舍身而取義”的自我犧牲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處世理念、“富貴不能淫”的“大丈夫”品格、“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家國情懷等,它們共同構成了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時也是我國提高文化軟實力最深厚的來源。在中國語言文學專業理論課中,教師堅定文化自信,以自信的姿態來講授“中國故事”,消除學生與故事之間存在的間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融筑在中華民族血脈中的精神支柱,革命文化是在篳路藍縷中產生并需要不斷發揚光大的精神財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的主流文化。教師應將這三者融于一爐,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思想指導,在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進行理論創新,對待西方文化應該“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三)堅持學理性與趣味性相結合

在中國語言文學專業理論課中,教師大多以講授課本知識為主,學生聽并進行筆記記錄,導致學生缺少自行思考的空間。與此同時,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德育融于中國語言文學的專業理論課中,但不能浮于表面。因此,在講授“中國故事”時,應避免兩種傾向:一種是過于注重學理性,導致課堂沉悶,學生最后“一聽了之”。課堂教學本應是教師、課本、學生多邊對話的過程,一味地進行知識傳授,只見教師不見學生,只有教師對“中國故事”的認知和思考,而沒有學生對“中國故事”的個性化解讀。另一種是過于注重趣味性,流于庸俗,學生最后“一笑了之”。增加課堂的趣味性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寓教于樂,在潛移默化之中深化學生的認知。盲目追求趣味性,本末倒置,使得課堂的形式大于內容,致使課堂泛娛樂化。這兩種傾向最終導致的結果都是令課堂教學效果大打折扣,[2]并沒有真正將“立德樹人”落到實處?!爸袊适隆钡闹v述不僅是一種敘事,更是一種價值觀的表達,講好“中國故事”需體現中國價值,這樣,“中國故事”才有了靈魂。教師在講述“中國故事”的同時,應杜絕說教,以學生為主體,含而不露,在堅持學理性的基礎上,利用多種方式豐富教學手段,增加趣味性,引導學生自覺思考,體會“中國故事”中間蘊含的中國價值,不漏痕跡地升華“中國故事”中的應有之義。

參考文獻:

[1]倪文錦,謝錫金.新編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290.

[2]韓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文化敘事[J].人民論壇,2017,(36):126-128.

(責任編輯:劉潔)

Th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Telling Chinese Stories

in Theory Courses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Hu Zhiming ? Yang Qizhong

( School of Humanities,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Abstract: “ Chinese stories” have always played an indispensable and important role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and the theoretical cours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pecialty are an important way to "tell Chinese story well". To tell the “ Chinese stories well”, teachers of theoretical courses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hould be erudite and diligent, keep the upright and innovative, establish a high degree of cultural identity and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adhere to the combination of academic rationality and interest, and they should ?truly implement the Chinese value contained in "Chinese stories".

Key words: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Chinese Stor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猜你喜歡
中國故事課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醫學課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討
學好質量管理,鍛造品質人生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湘繡專業實施課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講好中國故事的幾個路徑創新
移動互聯時代,如何講好奧運里的中國故事
世界最大童書展,“中國故事”升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