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色文化資源在高中思政課中的應用現狀及優化策略分析

2023-06-04 10:39林惠蓉
課程教育研究 2023年2期
關鍵詞:教育價值高中階段紅色文化

【摘要】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實現文化興國、文化強國是我國社會文化發展的根本目標。高中思政課的主要教學內容與我國的發展目標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诖?,為了強化高中生的文化自信,實現中華文化的弘揚與傳承,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高中思政課堂上要積極滲透紅色文化資源,充分發揮思政課的育人功能,也推動我國立德樹人根本教育任務的實現。本文立足于高中思政課堂,探尋紅色文化資源教育的應用現狀以及具體優化策略。旨在強化思政教學價值,立足于立德樹人根本教育理念,以紅色文化資源滋養高中生的思想,使其逐漸養成優秀的道德品質。

【關鍵詞】紅色文化? 高中階段? 思政課? 教育價值? 優化策略

【課題項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教改專項課題《黨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實踐研究》(立項批準號:Fjjgzx21-082)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3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02-0025-03

我國有著獨特的紅色文化教育資源,將其與高中思政課堂相結合,能夠起到特殊的教育作用。紅色文化作為我國獨有的教育資源,在高中思政課堂中的應用率并不高?;诖?,身為一線教師,我們應當思考如何運用我國獨有的紅色文化資源,加強高中生的文化認知,提升其文化自信,充分發揮高中思政課堂的教育價值。紅色文化資源與高中思政課有著極高的契合度,但是其在思政課堂中的應用卻不太理想。思政課主要強化高中生正確的理論認知,充分認識中國社會特色社會主義體系,建立文化自信基礎。應用紅色文化資源開展教學,已經逐漸成為一項迫在眉睫的教育舉措。

1.紅色文化資源的教育價值

提起紅色文化,不少人認為就是革命文化,但這只是狹義上對紅色文化的理解,紅色文化并不僅僅是指革命文化,它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領導中國人民在長期革命戰爭、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實踐中逐漸形成的理想信念、倫理道德和人生價值及思想傳承[1]。紅色文化資源的教育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幫助高中生建立愛國主義情懷,堅定共產主義信仰。紅色文化資源中有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這對于提高青少年愛國情懷是十分有幫助的。其次,可以幫助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近幾年,世界文化大融合,東方文化逐漸進入西方人的思想之中,同時西方文化也在影響著我國青少年。高中生的價值觀念仍然處在初步樹立的階段,也是行為養成的關鍵時期,圍繞紅色文化資源開展精神教育,更有利于高中生養成良好的心理狀態和心理素質,樹立客觀而向上的價值觀,這也是紅色文化資源的核心教育價值。最后,能夠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隨著我國教育體系的不斷改革,教育的根本目標是培養高中生的綜合能力,使其真正將所學知識內容應用于實際生活當中?;诖?,高中思政課要摒棄傳統“以書本為中心”“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將紅色文化資源作為教學核心,保證思政課充滿生命力。

2.紅色文化資源與高中思政課的契合性

紅色文化資源與高中思政課堂教學有著較高的契合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與高中思政課教材相契合。高中思政教材分為必修與選修兩部分,學生要以必修為主。選擇了思政課程作為高考內容后,要再完成選修知識的學習。而必修與選修教材內容的深度不同。必修的知識體系更為基礎,是每個青少年都應當掌握的。而選修的內容則具有更強的深度和廣度,更適合高中生對黨和國家戰略發展、部署計劃的認知和了解。紅色文化資源是黨和國家在特殊時期奮斗中所形成的寶貴財富,而這些內容在高中政治必修教材中都有所體現?;诖?,圍繞紅色文化資源開展高中思政課,能夠保證課堂教學的高效開展,更能體現高中思政與中華民族文化高度融合的特點。其次,與我國課程改革相契合。自恢復高考以來,我國教育體系一直籠罩在應試教育的陰影之下。教育在不斷改革,素質教育理念逐漸成為我國教育體系的主旋律。近些年,我國新課程標準在不斷改革,教師要重新審視不同科目對學生的教育作用,幫助學生理解知識、了解知識、運用知識。正是由于紅色文化資源與新課程改革存在較強的契合性,教師要挖掘教材中蘊含的教育資源,創造條件,開發新的課程資源,增強思政課程的影響力和吸引力[2]。也要基于紅色文化資源的特殊性,豐富思政課的教學內容,強化思政課程的主要教學目標。最后,紅色文化資源與世界文化背景相契合。近年來,全球化的文化潮流勢不可擋,東方文化若想在世界文化中屹立不倒,就要逐漸適應世界發展的腳步與速度,保持與世界的緊密聯系。許多高中生認為學習思政課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應對高考,沒有深入剖析思政課中蘊含的文化內涵和知識細節。導致自身雖然可以輕松地應對考試,但是對國家發展、世界發展知之甚少,這種情況與我國素質教育的根本理念是嚴重不符的。而紅色文化資源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世界文化背景,將其融入高中思政課堂上,可以進一步培養高中生的文化意識,實現文化傳承與弘揚。

3.紅色文化資源在高中思政課堂的應用現狀

3.1 缺少知識內化環節

盡管我國素質教育理念在不斷推行,但是高中是受應試教育荼毒最深的。在當今的高中校園內,仍然有不少思政教師秉承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使得高中生的整個學習過程缺少內化環節。雖然能夠熟練地掌握知識,但卻無法實現知識應用,導致學生“學無所成”,嚴重影響思政課程教育價值的發揮。在“新高考”背景下,學生可以自主選擇想要必修的課程,但是選擇思政課的學生人數占比并不大。絕大多數學生認為高中思政課堂上知識點難以理解,且需要背誦的內容比較多,這種固有認知導致學生對思政課望而卻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并沒有認識到紅色文化資源的教育價值,沒有讓學生反思知識,深入剖析理解知識,導致知識中蘊含的紅色文化資源難以發揮其實際作用。

3.2 忽略課程資源開發

隨著我國教育體系的不斷改變,學生應當掌握的知識內容也在不斷增加,傳統的教材內容,已經無法滿足高中生的學習需求和發展需要。教師要注重開發額外的課程資源,豐富教學內容,拓寬教育層次。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不注重教育資源的開發,甚至不少教師沒有認識到紅色文化資源與高中思政課堂之間的聯系,在教學時產生惰性,導致學生對思政知識逐漸排斥,久而久之就會使學生產生“政治無用”的心理,嚴重影響高中生價值觀念的形成[3]。還有一些教師認為,只要讓學生將書本上的內容學透、吃透就可以,課程資源開發什么的并不是很重要,導致學生在思政學習過程中存在學習疲勞,不僅無法保證高考得分,還不能實現知識的靈活應用。還有的教師雖然有將紅色文化資源與高中思政課程相融合的意識,沒有投入精力在紅色文化教育資源的開發工作中,導致整體教學效果難以達到既定目標。

3.3 紅色文化層面較窄

在當今的紅色文化資源教育工作中,學生所接受到的紅色文化層面較窄,許多教師致力于打造紅色高中思政課堂,實現紅色文化資源與高中思政知識點的高度融合,進而培養高中生正確的價值觀念。但是,課堂時間學生沒有吃透紅色文化資源,就面臨著學習過程的結束;而在做家庭作業和知識鞏固時,由于學生本身對紅色文化了解不夠透徹,又沒有教師的講解,無法深入理解紅色文化的核心內涵。教育應當是校園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融合的,尤其是思政課。教師要致力于開發社會資源,發揮家庭教育成效,讓每個學生都能養成良好的紅色文化認知。雖然不少家長對高中生的學習比較重視,但由于家長本身對紅色文化的認知比較片面,導致學生所接收到的紅色文化教育不夠立體、不夠完善,這也使得紅色文化教育資源的特性無法被發揮。

4.紅色文化資源在高中思政課堂的優化策略

4.1 注重課堂知識內化

每一所學校都有一套自己教育學生、引導學生積極向上的教育體系。在高中思政課堂上。教師要遵循國家教育體系的改革,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高中思政課堂中,發揮文化教育的實際價值。在高中思政課堂上,教師要了解高中生的認知規律,將紅色文化資源合理滲透于教學細節中,在潛移默化之中接受紅色文化的浸潤,逐漸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例如:在學習《偉大的改革開放》這節課時,教師可以給學生羅列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幫助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重點。以“習近平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視頻作為課堂知識導入,讓學生明確改革開放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教師要以時間為橫軸,列出我國改革開放的進程,讓學生通過學習教材總結我國開展改革開放的具體實踐。然后給學生播放我國近幾年的宣傳視頻,感受經濟、科技、軍事、政治、外交等所取得的斐然成就,讓學生明確改革開放的重大意義。

4.2 挖掘豐富教育資源

課堂上,學生為主體,教材是輔助,教師則是引導者,教師要在講授知識點的過程中起到良好的示范性作用。作為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教師,首先要起到模范帶頭作用,以身作則,做學生的榜樣,讓學生信服自己[4]。需要教師本身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并挖掘社會上豐富的教育資源,保證高中思政課程體系的完整性。在開展紅色文化資源教育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自我感知紅色文化,在內心建立專屬自己的紅色文化知識架構,將思政課堂的具體知識點與紅色文化相結合,保證課堂教學內容的豐富性,為學生提供多角度、多維度的思政知識體系。以《歷史和人民的選擇》為例,中國人民歷史上的4個選擇,分別指:選擇了黨、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選擇了改革開放。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在世界上已經有了一定的地位。教師在本節課教學時可以給學生羅列我國歷史的重要時間節點,比如:1840年到1842年鴉片戰爭;1856年到1860年第2次鴉片戰爭;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53年,第1個五年計劃開始實行。讓學生思考腐敗的清政府為中國帶來了哪些負面影響,而共產黨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與建設作出了哪些貢獻。這樣既能夠保證教育內容的豐富性,又能提高學生的文化意識,以紅色文化資源,促進高中生正確價值觀念的形成。

4.3 注重多元教學體系

教育應當是多元化而豐富的,也是多層次的。在高中思政課堂上,教師要致力于打造多元的教學體系,保證紅色文化資源的教育價值得以發揮。中華民族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中國的今天是由廣大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通過流血和犧牲換來的[5]。紅色故事廣泛流傳,紅色文化資源滲透于我們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在高中思政課程體系下,教師要以多元的文化載體,提高高中生的紅色文化意識,增強其歷史責任感。比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選擇貼合時代背景和教學內容的視頻來輔助教學,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了解紅色文化,體會課程的重點內容。同時,還可以結合具體的知識點融入到社會實踐活動當中,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感受蘊含的紅色文化,感受紅色文化的魅力。例如:在學習《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將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羅列在課堂之上,無論是文化精神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帶領學生感悟文化內涵,正確認識中華傳統文化?;蛘?,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走入當地的文化館、博物館等,感受優秀的中國歷史文化,感知紅色文化資源。在高中思政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不能僅限于思政課程,而是要立足于紅色文化資源,打造多元化的教育體系,以豐富的教育內容,拓寬學生的知識層面,促進其綜合發展。

5.結束語

在當今的高中思政課堂上,教師要認識到紅色文化資源的教育價值。身為一線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正視自己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完善教學體系,要注重課堂知識內化環節并利用豐富的教育資源,不斷拓寬知識面;還要立足于紅色文化資源,注重多元化教學體系的構建,為學生打造豐富、立體、充盈的高中思政課堂。

參考文獻:

[1]張相松,楊艷輝,葉文明.期待視野下高中思政課紅色文本教學研究[J].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22,42(8):55-57.

[2]郭慶娟,張懷遠.挖掘紅色文化資源? 踐行鑄魂育人使命[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2(29):48-50.

[3]史家明,馬寶娟.“一體化”背景下初高中思政課教材的銜接比較研究——以“四史”教育相關內容為例[J].教育觀察,2021,10(27):94-96.

[4]丁坤,何映.紅色文化資源在思想政治教學中的研發與應用——關于活動型學科課程的實踐探究[J].教育科學論壇,2020(35):78-80.

[5]程鑠茗.紅色文化基于高中思想政治課的傳承 ——以河北紅色文化為例[J].現代交際,2020(15):178-179.

作者簡介:

林惠蓉(1983年3月—),女,福建德化人,本科學歷,中級教師,研究方向:實踐研究。

猜你喜歡
教育價值高中階段紅色文化
論教育價值與教育目的的關系
課堂若無經典,語文何以立人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對紅色文化的價值訴求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兒童讀經熱”對當代語文教育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