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研究

2023-06-04 13:14譚靜芳
課程教育研究 2023年2期
關鍵詞:情感教育初中語文教學

譚靜芳

【摘要】新課改背景下,情感教育受到了越來越高的關注,如何在幫助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情感素質成為教師面臨的一大難題。作為初中教學工作的重要內容,語文教學在初中教學中占據著較大的比重,對教學的效果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而且語文教學在情感教育中具有自身獨特的優勢,因此,加強對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值得注意的是,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師為提高學生的成績,保證升學率,往往過分重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對情感教育的重視程度較低,并不能積極滲透情感教育,這并不利于學生人格的發展和健全,對學生情感素質的塑造造成了一些負面的影響。筆者在本文中細致探究了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面臨的問題及挑戰,并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議,目的是幫助初中語文教師更好地開展工作,保證情感教育的開展效果。

【關鍵詞】初中? 情感教育? 語文教學? 新課改

【中圖分類號】G633.3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02-0175-03

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師在實際工作中逐漸認識到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并進行了一些嘗試,希望通過這種方式提高情感教育的開展水平,加強對學生的影響,促進學生人格的發展。但是由于缺乏相關經驗,思想觀念上存在著一些錯誤的認知,考核制度的影響,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開展還面臨著一些問題,情感教育開展的效果難以得到有效的保障。當前形勢下,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受到了越來越高的關注,教師應明確當前工作中面臨的困難與挑戰,注意革新工作的理念,創新工作方法,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積極對情感教育工作進行改進,以此保證情感教育工作的高效有序開展。本文從情感教育的概述入手,分析了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條件及當前初中生情感特征,對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現狀進行了研究,并在這個基礎上提出了實施情感教育的原則及具體策略,以期能夠幫助初中語文教師更好地開展工作。

一、情感教育的概述

(一)初中語文情感教育的內涵

情感是指人在客觀視角下對事物發自內心的評價,其對人的認知和行為有著直接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情感教育能夠幫助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對學生情感素質的塑造有著極大的幫助。初中語文中講解的內容為我國經典的文學作品,每一篇作品中均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在教學過程中實施情感教育能夠幫助學生體會創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能夠引起情感的共鳴,語文教學水平能夠得到顯著的提升。

(二)初中語文情感教育的內容

與以往的思想教育不同,初中語文情感教育重視學生健康情感素質的塑造,強調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在初中語文情感教育中,教師應以道德教育為基礎,通過教育來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和思想覺悟,促使學生自覺規范自身的行為。在情感教育中,初中語文教師還應注意開展審美教育,通過自然美教育、社會美教育及藝術美教育來幫助學生克服環境、經歷等方面因素的影響,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例如,在講解《岳陽樓記》一課時,教師可以依據教材的內容向學生講解洞庭湖的自然美景,幫助學生感受文章中描繪的景象。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條件

(一)語文教學實施情感教育有著先天的優勢

在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有著先天的優勢,文學作品及漢語言中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對初中生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其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而且對學生愛國情懷的培養有著極大的幫助。作為根本性學科,語文在學生情感培養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人與人之間溝通的工具,語言能夠體現出具體的情感,通過“不祿”“卒”“斃”及“駕崩”來表示士、大夫、諸侯及皇帝的死亡,能夠體現出強烈的情感。而且通過對具體文章內容的研讀,能夠幫助學生感受作者的情感,為學生提供了身臨其境的感受,情感教育開展情況較為理想。

(二)初中生具備實施情感教育的條件

初中階段學生具備實施情感教育的條件,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其對語文教學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著較高的期待,學生不滿足被動的知識灌輸,教師需要對教學工作進行改進。而且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青春期,情緒波動大,比較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是情感素質培養的關鍵時期,初中語文教師應充分認識到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以此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當前初中生情感特征分析

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逐漸形成了獨立思維,而且情感表現出性情多變、情緒波動大、狂躁等特點,面臨著個人情感及人際關系處理等方面的問題,這種情況下,語文教師應注意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滲透情感教育,健全學生的人格,規范學生的行為,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

四、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現狀

(一)存在著“重知輕情”的情況

目前,我國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著“重知輕情”的情況,這是傳統應試教育思想導致的。教師在實際工作中一味地強調對教材中知識的講解,過分重視詞匯的講解及學生閱讀能力及寫作能力的培養,這種情況下,語文教學缺乏趣味性,學生難以真正理解文學作品中創作者的情感,僅僅理解文學作品的淺層含義,不能真正感悟文學的魅力。受到“重知輕情”這一問題的影響,學生的情商難以得到有效的培養,不利于學生未來的發展。

(二)缺乏層次,無合理目標

缺乏層次,無合理的目標也是當前初中語文教學的情感教育中較為突出的問題。當前形勢下,我國對情感教育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并制定了具體的目標及標準,但是初中學校在情感教育開展過程中往往面臨著一些問題,僅僅是依據大綱開展工作,不能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這種情況下,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較為抽象,難以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

(三)升學壓力大,存在應試教育

受到應試思想的影響,我國初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承受著升學的壓力,這種情況下,教師及學生往往存在著急功近利的思想,對情感教育認同感較低,對情感教育的開展造成了一些阻礙。目前,初中學校在工作中存在著過分重視升學率的情況,教學目標出現偏差,對情感教育的重視程度較低,甚至特意擱置情感教育,片面地認為其是一個麻煩,這違背了教育的初衷,限制著情感教育的開展[1]。

(四)課程安排不合理,教學內容需革新

在情感教育中,課程安排不合理,教學內容需革新的問題較為突出,初中學校在實際工作中應加以注意。由于部分初中學校在教學目標設置方面存在問題,其并沒有在語文教學中預留出足夠的時間開展情感教育,情感教育的開展受到了一些限制。而且部分教材中涉及情感教育的內容較少,不能真正體現出文學作品的內在情感,也對情感教育工作的開展造成了一些限制。

(五)教師對情感教育的重視程度較低

教師在情感教育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對情感教育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著該工作的開展效果。目前,部分初中語文教師的思想觀念存在一些偏差,不能在工作中積極嘗試開展情感教育,僅僅是要求學生對文章的內容進行記憶和背誦,學生難以真正理解文學作品的內涵。而且部分語文教師的能力有限,不能真正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資源,沒有加強對學生的引導,情感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

五、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原則

(一)主體性原則

新課改下開展情感教育,初中語文教師應堅持主體性原則。在情感教育中,教師發揮著引導者的作用,因此,教師應充分認識到自身扮演的角色,明確自身在情感教育中的定位,加強對學生的引導,減少對學生的限制,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確保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在情感教育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開展工作,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依據學生的情感狀況來確定情感教育的內容,保證學生能夠真正理解教師教授的內容,保證情感教育的開展效果。

(二)愉悅性原則

在情感教育中,初中語文教師應注意堅持愉悅性原則,確保學生能夠感受到樂趣,以此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情感教育中來,降低情感教育的難度。在實際工作中,教師應重視學生興趣的激發和調動,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提高情感教育的趣味性,以此消除學生的抵觸情緒,確保學生能夠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提高情感教育的水平。

(三)滲透性原則

滲透性原則也是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情感教育應堅持的原則。在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應避免生硬地開展情感教育,而是將情感教育滲透到語文教學工作中去,通過這種方式來保證情感教育的開展效果。教師可以依據自身的經驗來確定情感教育方案,并注意學習和借鑒其他教師的成功經驗,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對文學作品進行分析和研究,循序漸進完成情感教育的滲透,塑造學生的情感素質[2]。

六、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資源

1.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

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要想開展情感教育,應注意對教材中的資源進行挖掘,通過這種方式來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有著不容忽視的影響,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工作中應注意對學生的愛國情懷進行培養。初中語文教材中收錄了文天祥、陸游、屈原等愛國詩人的作品,教師應注意加以應用。例如,教師在講解《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時,可以向學生講解陸游以身報國的愛國情懷,鼓勵學生認真學習,提高本領,為國家發展貢獻自身的力量。

2.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及愛情觀

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在工作中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資源,以此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愛情觀。在講解《葉圣陶先生二三事》一課時,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葉圣陶先生的生活日常,通過這種方式幫助學生體會到葉圣陶先生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品格,加強對學生的影響。而且教師可以在講解《子衿》及《關雎》時向學生講解正確的愛情觀,幫助學生感受美好情感,并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愛情道德觀念。

(二)開展課外活動實施情感教育

開展課外活動也是實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手段,其能夠有效提高情感教育的開展水平。在實際工作中,初中語文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角色扮演活動,通過這種方式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在對《孔乙己》一課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扮演“掌柜”“我”“顧客”“孔乙己”等角色,幫助學生體會人物遭遇的不幸,加深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保證情感教育的效果。

(三)將情感力量注入語文課堂教學中

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將情感力量注入課堂中,以此保證情感教育的效果。初中語文教師在工作中應注意營造良好的情境氛圍,通過依據教學內容設置具體的情境來幫助學生深入到學習中去,保證情感教育能夠得到預期的效果。教師在工作中可以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文章,通過朗讀來實現入情的目的。例如,在講解《登幽州臺歌》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慷慨悲涼的調子來朗讀詩歌,幫助學生體會詩人懷才不遇、獨立蒼茫的感受。

(四)在社會實踐中實施情感教育

初中語文教師實施情感教育,應注意開展社會實踐。教師在學習《春》一課后,可以帶領學生外出欣賞春天的景色,使學生能夠切身感受到春天的溫暖,并要求學生對比自身的感受與文章的內容,通過這種方式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保證情感教育的效果。

(五)重視學生自身情感素質的培養

初中語文教師想要提高情感教育的效果,應高度重視學生自身情感素質的培養。學生是情感教育的主體,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對學生進行互動,提高學生的參與感,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而且教師應注意提高自身的素質,通過高超的朗讀技巧來加強對學生的影響。另外,學生應充分認識到提高自身的情感素質的重要性,注意在學習過程中分析創作者的想法,真正理解文章內容。

(六)創新教學方法

要想提高情感教育的水平,初中語文教師應注意在工作中創新教學方法。教師可以通過角色扮演、游戲教學、分組教學、合作學習等方式來工作,不斷提高語文教學的趣味性,確保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其中,提高學生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參與感和獲得感,以此實現情感教育的目的。

七、結論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是新課改的要求,也是創新語文教學工作的重要手段,對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水平,塑造學生情感素質均有著極大的幫助,能夠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為學生后續的學習及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應明確開展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及迫切性,提高自身的思想認識,高度重視學生情感素質的培養,保證學生能夠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提高自身的情感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謝天斌.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的滲透策略[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9(8):127-128.

[2]崔靜.挖掘內涵,豐富情感——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8):73.

猜你喜歡
情感教育初中語文教學
淺談情感教育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滲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對策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