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館開展口述史工作的實踐探索

2023-06-05 15:55李佳
新閱讀 2023年5期
關鍵詞:口述史資源建設圖書館

李佳

摘要:口述史是將受訪人的個人記憶轉化為社會記憶,使之成為文明傳承與歷史研究的寶貴資源。圖書館職能之一是加強地方文獻館藏建設,發掘和保存那些已消失的寶貴文獻資源,與口述史工作的開展不謀而合。圖書館開展口述史工作不僅可以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還能還原歷史,彌補歷史斷層,尋回遺失的時代碎片,構建民族共同的記憶寶庫,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圖書館? 資源建設? 口述史

口述史是在采訪者與受訪者之間進行交流互動,通過歷史親歷者、見證者的語言表述,以錄音(影)訪談的方式,對歷史或社會記憶進行搜集整理具有歷史意義的個人觀點。[1]口述史體現出一種動態的效果,所收集的史料或資料具有很強的生動性。與傳統文字記錄相比,口述史更加注重音視頻、AR等新技術在訪談中的作用,利用現代科技將受訪者口述內容進行錄音、錄像、整理、編輯并予以珍藏。相較于嚴肅的傳統史學,口述史來自于公眾,更貼近公眾,所以口述史更利于歷史的傳播與普及,口述史的收集整理也成為圖書館特色資源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圖書館口述史料工作的實踐探索

口述史料工作包括收集、整理、加工、開發、利用和研究,圖書館在采訪環境、技術設備、數據加工及館藏傳播方面具有很強的專業優勢,與口述史料工作的開展有一定的耦合性,這使得圖書館非常適合開展口述項目工作。一般來說,大致可以分為團隊策劃、口述采訪、整理編輯、成果轉化四個階段。筆者以太原市圖書館“口述戰疫”項目為例,探討口述項目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經驗交流。

一是加強社會多元合作,推進城市記憶構建。公共圖書館從創立至今,一直履行著傳播人類文明的重要功能,肩負著保存人類文化遺產的神圣使命。隨著文明的發展與進步,圖書館也在不斷拓展業務、完善職能?,F代圖書館通過運用新技術、云平臺實現資源共享、線上閱讀、虛擬互動,努力打造智慧型圖書館。在滿足基本服務需求的同時,探索文化保留、傳播差異化發展,是一種必然的趨勢??谑鍪妨瞎ぷ鞑粌H契合圖書館保存歷史文化的職能,而且是圖書館構建“人無我有”特色資源的可行途徑。圖書館不再滿足于作為一個文獻保存與傳播的文化機構,主動承擔起社會記憶功能的回歸職責,積極投入到動態的口述文獻搶救與記錄之中。上海圖書館2005年的“上海年華”、首都圖書館2007年的“北京記憶”、長春圖書館2018年的“長春記憶項目”等都是對本地歷史的追述,湖南省圖書館2009年的“抗戰老兵口述史”、國家圖書館2012年啟動的中國記憶項目“東北抗日聯軍專題”等對紅色歷史進行了再次整理,國家圖書館2020年的口述史紀錄片《口述國圖》,展現了我國圖書館事業的發展。這些項目都成為各地圖書館自建的專題數字資源庫,既完善本館特色資源服務職能,又實現地方文化的傳播與推廣。秉承以口述史的形式追憶歷史事件,感悟人生得失,升華思想境界,真實、生動、具體地還原英雄背后的故事,留存珍貴視頻資料供讀者研閱。[2]

太原市圖書館在抗疫期間策劃籌備對太原馳援湖北的醫護工作者開展口述史項目。當前公共圖書館資源建設經費主要來自政府財政支持,無法滿足公共圖書館口述史資源建設需要,太原市圖書館在組織策劃時,把解決經費來源問題放在了首位,做好充足的經費預算,充分利用口述資源獨特的歷史研究價值,與社會各界進行多元化交流與合作,尋求跨界合作的可能性。廣泛爭取社會各界通過捐贈、榮譽命名、基金項目支持等多種方式來增加建設資金,同時聯合企業共同開展口述史項目建設,以獲取更多的外部資金支持,彌補資源建設中的經費不足問題。如與企業、檔案專業公司合作,將口述史的采集、整理、開發工作外包;與歷史界、文學界、民間組織合作,共同參與口述史的挖掘和整理工作,可避免數據資源的重復采集;與兄弟單位、同行業合作,獲取專家顧問方面的人員支持和進行資源的共建共享。通過多渠道籌措資金,合理安排經費支出,為開展口述史項目成功實施奠定經濟基礎。

二是加強理論實踐研究,注重專業人才培養??谑鍪饭ぷ饕蚱渚邆鋽U展性、可持續性、研究性的特征,需要通過不斷的實踐積累與發現研究,才能將它的價值逐漸顯現。[3]圖書館應提高重視程度,加強理論實踐研究、注重專業人才培養、建立以圖書館學科為應用的口述史研究,為各類圖書館開展口述史資源建設提供更多鮮活的案例與素材,并為公共圖書館主動參與口述史資源建設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公共圖書館開展口述史資源建設,需充分認識到圖書館口述資源建設與傳統口述史研究的差異,除注重專業技術背景外,還應該根據口述史資源建設特點,重點強化采訪人員在溝通技巧、表達能力、現場協調能力和應變能力的培養力度。加強公共圖書館口述史專業團隊建設,是確??谑鍪焚Y源能夠順利向前推進的重要保障。

一般來說,口述史采訪工作的開展需要由以下人員組成:項目負責人、顧問、采訪人、聯絡員、錄音攝像員、文字整理員、后期制作員等。太原市圖書館選調本館20名職工組建項目團隊進行策劃選題,率先開展“口述戰疫”史實資料項目具體實施工作。項目的采訪主體、受邀對象為普通醫護人員,著重體現普通人在平凡崗位上的不平凡。項目團隊分成若干小組,根據實際需要不斷作出調整,例如聯絡員既要承擔受訪者的具體聯絡事宜,又要整理匯總受訪者的詳細信息,還要完成轉錄文字、校對文稿等工作。采訪人也要承擔聯絡工作、文稿校對、后期制作等,都是一人承擔多項工作,團隊在任務分配時經費保障應予以傾斜,增強團隊凝聚力,才能圓滿完成口述工作。

受訪者要對訪談內容有必要的了解,盡可能真實完整地表達出自己的經歷和感受;聯絡員要對每位受訪者建立個人工作檔案,記錄其姓名、性別、年齡、職業、簡歷與聯系方式等。在采訪者選用上,由于需要與受訪者協作互動,必要的知識儲備與較強的社會實踐能力是必要條件。本項目共采訪126位太原援鄂醫護人員,客觀真實記錄了此次抗疫過程中一線醫療救護人員的難忘歷程和感人事跡。

采訪得到的資料主要是錄音、照片和錄像資料,經過編輯人員的后期整理制作,將126位逆行者的音視頻原聲資料進行精心剪輯、配樂、配圖,使視頻內容更加直觀生動、還原真實可信的事件發展過程,增強觀賞性。并以此為基礎,將戰疫英雄的音視頻轉換成約25萬字的口述歷史文字資料——《太圖實錄“逆行者口述戰疫”》。

三是統一規范工作標準,構建社會保障體系。建立明確規范的口述史資源建設標準化和工作規范,是確保公共圖書館口述史資源建設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谑鍪纷鳛樾屡d學科,研究對象與內容范疇主要以人物、事件為主,其服務工作帶有明顯的實踐性特征。太原市圖書館面向社會各界廣泛收集抗擊新冠疫情的相關文獻資料,網絡上收集整理疫情資料27272條,保存音視頻資料130余小時,并按照抗疫專題數據庫建設進行分類保存;外出征集實物資料共計3563件(冊)。按照國家圖書館疫情資料信息庫分類標準,共細化分類整理信息46420條(其中包括word文檔信息、圖片、音視頻資料)。舉辦“紀·疫——太圖抗疫征集資料實物展”“聽黨召喚抗疫逆行——太原市中心醫院抗疫行動全紀實”等抗疫展覽(線上線下同步)。通過開展口述史項目工作,不僅豐富了館藏,實現傳統業務延伸,而且對圖書館提高社會影響力,弘揚區域文化傳承與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圖書館開展口述史資源建設,還應注重口述史采集搶救流程的規范化及信息質量的標準化與用戶服務的個性化。需要對采訪對象、采訪內容、采訪綱要、記錄規范、訪談協議、數據輸出格式及長期保存等環節進行規范化管理,明確口述史資源建設標準,確保各環節都在制度化框架內有序運行。應重視社會學、民俗學、圖書館學、檔案學、新聞學等交叉學科口述史工作研究,建立符合公共圖書館口述史建設實際的行業標準體系。[4]同時針對口述資源分散、利用率低這一現狀,可充分發揮地方文化中心的作用,尋求與高校、檔案館、博物館、文化及開展口述史研究的民間組織合作,積極引入外部力量,整合不同機構的口述史資源,構建共建共享機制。有效引導口述史資源發揮社會效用。

圖書館加強口述史資源建設的有效途徑

歷史記憶不僅靜態地儲存在文字檔案里,還鮮活地保留在親歷者的記憶中,公共圖書館對口述史資源進行數字化開發,可有效開辟地方歷史文化保護的新途徑。[5]在數字化時代,圖書館可運用現代技術手段通過網絡征集口述史并制作口述史資料,將口述史特色資源建設與讀者行為緊密關聯,豐富數字化服務模式;圖書館可以利用網絡等服務工具開發口述史平臺,提供個性化服務,以方便用戶進行信息的查詢和獲取,消除地域限制;圖書館還可研究如何將口述史應用到閱讀推廣活動中去,可學習國外開展用戶服務的實際經驗,為我國的圖書館服務提供業務指導。

公共圖書館可與電視臺等媒體合作,利用其設備及輿論引導優勢制作并宣傳口述史;可聯合政府機關、民間組織、新聞媒體及各類企業開展調研,全面系統地了解區域內口述史資源和對象,充分掌握其體量及分布,從專業化、專題化角度補充和完善口述史資料庫的內容。立足圖書館豐富的人文、資源和空間優勢,面向用戶提供包含口述史資源在內的圖書借閱、在線閱覽、多媒體展覽、專題講座、主題征文、研討會等服務,并為特殊群體提供音頻、音像等有聲服務。[6]同時口述史作為一種基于人文記憶的歷史研究,可面向社區等基層組織積極開展宣傳推廣服務,如利用重大節日慶典,面向本社區用戶開展地方民俗、博覽會和教育培訓活動;通過志愿者招募的方式,廣泛吸收多元用戶主動參與口述史項目的宣傳服務;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及微信、短視頻平臺等新技術手段開展推廣服務,以促進口述史社會影響力的快速提升。[7]

口述史作為一個圖書館學發展的新方向,它的出現引發了公共圖書館業務工作的新思考,也為圖書館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圖書館應積極發揮城市記憶功能,通過開展口述史工作積累寶貴經驗,不斷深入挖掘口述史資源,突破采訪主題限制,根據口述史資源建設要求,重點做好資源選題策劃、訪談對象與內容選取、規范資源與平臺建設,強化口述史團隊建設,同時謀求社會各界的支持,并明確圖書館口述史資源目標定位,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不斷推進圖書館口述史資源建設與應用推廣深入發展。

作者單位:山西省太原市圖書館

參考文獻

[1]劉曉莉. 圖書館開展口述歷史工作的意義及其方法[J]. 圖書館論壇, 2005(8).

[2]歐陽淞,高永中. 改革開放口述史[M].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14.

[3]楊萍. 圖書館開展口述歷史工作的實踐與思考——以南京圖書館“沈燮元口述歷史”項目為例[J]. 新世紀圖書館, 2022(02).

[4]秦麗娜. 公共圖書館口述歷史資源建設探析[J]. 河南圖書館學刊,2019(5).

[5]洪秋蘭,黃沁雪. 我國圖檔學科“口述歷史”研究與展望[J]. 文獻與數據學報, 2009,1(5).

[6]王德銀, 李明. 圖書館有聲讀物資源建設及其推廣[J]. 晉圖學刊, 2016(5).

[7]胡立耘. 基于口述歷史的圖書館延伸服務[J]. 圖書館, 2015(12).

猜你喜歡
口述史資源建設圖書館
圖書館
教學資源庫建設和共享機制研究
移動學習方式下實驗教學資源建設的研究
黃梅香自苦寒來
論口述史研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贛劇口述史為例
關于口述史的若干問題探討
去圖書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