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統編三科教材建設助推民族地區教育現代化:價值與路徑

2023-06-05 21:05羅妍馬麗琳
統一戰線學研究 2023年3期
關鍵詞:中華民族共同體民族教育中國式現代化

羅妍 馬麗琳

摘 ?要:在民族地區現代化進程中,教育現代化是一個重要方面。課程教材建設是民族地區教育現代化的關鍵領域和重要抓手。統編教材在民族地區的使用作為維護國家安全的重大舉措,對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促進民族地區教育現代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民族地區教育現代化進程中推行統編教材,須遵循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原則。民族地區使用統編教材具有突出的現代化價值,是落實教材建設國家事權的有力舉措,有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助于提升民族地區教育水平,促進教育改革先進理念落地,推進民族地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以統編教材建設推進民族地區教育現代化,要處理好現代與傳統的關系,增強教材建設的時代性,科學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處理好整體性與多元性的關系,構筑共有精神家園,正確對待多元文化;處理好整體性與局部性的關系,以統編教材為抓手,推動整個教育體系變革轉型;處理好內生性與外在性的關系,用好外部資源,立足本土人才培養。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中華民族共同體;國家安全;意識形態;民族教育;統編教材

中圖分類號:G633.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096-3378(2023)03-0131-10

一、問題的提出

在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明確了今后一個時期我國民族工作的四大任務,首要任務是加快民族地區現代化建設步伐,“推動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 ]。民族地區現代化要始終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緊跟時代步伐,融入全國發展新格局。民族地區現代化的內涵不斷豐富,從工業、經濟發展拓展到物質、政治、精神、社會、生態現代化等各方面,最終指向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在民族地區現代化進程中,教育現代化是一個重要方面。民族地區教育現代化是我國教育現代化整體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民族地區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根本方向。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國民族地區教育在黨的領導下朝著現代化目標實現跨越式發展。黨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這體現在“兩個優先”上:“把民族教育事業作為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重點,優先發展”“把民族教育作為民族地區各項事業的重點,優先發展”[ ]。1951年召開的第一次全國民族教育會議,提出了民族地區教育方針:尊重少數民族的辦學形式和特點、堅持各民族語言文字平等、對少數民族學生實行升學優待和經費資助、設置少數民族教育補助??畹?,不斷加強對民族教育的支持力度。1980年,教育部、國家民委發布《關于加強民族教育工作的意見》,提出大力扶持和發展民族教育的具體措施。1987年,國家教委下發《關于在各級學校注意進行黨的民族政策和加強民族團結教育的通知》,提出要在各級各類學校加強民族團結教育。1992年,《關于加強民族教育工作若干問題的意見》提出“要大力加強基礎教育,積極創造條件實施九年制義務教育”[ ]。20世紀80至90年代建立了完善民族學生考試招生優惠政策,利用內地優質資源舉辦西藏班、新疆班。2002年發布的《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的決定》提出:“以民族地區自力更生為主,與國家扶持及發達地區、有關高等學校開展教育對口支援相結合,共同推進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的發展?!保?]這一時期,民族教育取得顯著成效,整體教育水平與全國的差距逐步縮小。進入新時代,2015年召開了第六次全國民族教育工作會議,同年印發的《關于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的決定》提出“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服務改善民生、凝聚民心為導向,保障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群眾受教育權利,提高各民族群眾科學文化素質,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維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 ]。黨的十九大之后,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國家著力破解民族教育發展不均衡的矛盾,高度重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

民族地區的教育尤其是基礎教育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條件明顯改善,民族團結教育工作穩步實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和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教育穩步推進,教育信息現代化建設成效顯著,為實現教育現代化打下了堅實基礎。但也要看到,作為“后發型現代化”教育范式,民族地區教育現代化仍面臨特殊的困難和問題。一是教育質量不高、內涵式發展不夠。有學者指出,在實際工作中過分關注指標數據,局限在規模、數量等物質層面的增長,忽視了教育質量和教育內涵的提升,仍普遍存在教育理念和方式落后的問題[ ]。二是追求現代性與傳承傳統文化的矛盾。面對強勢的現代文化,民族地區教育面臨傳統教育模式式微、民族文化傳承師資不足以及照搬發達地區教學方式的問題[6],民族傳統文化可能面臨傳承危機。三是教育不均衡問題制約民族教育現代化發展。教育均衡發展是民族地區教育現代化的有效途徑,由于不同地區、不同群體的基礎和起點不同,在受教育年限和教育發展質量等方面,民族地區與全國其他地區還存在很大差距[ ]。其中,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學生掌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能力不足,成為他們學習現代知識技能的制約因素,影響他們適應現代社會發展。正如有學者指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各民族形成休戚與共、守望相助的群體認同感的共同紐帶,為學生今后生存和發展奠定基礎,是學生作為個體得以社會流動的橋梁?!保?]

課程教材建設是民族地區教育現代化的關鍵領域和重要抓手。統編教材在民族地區的使用作為維護國家安全的重大舉措,對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民族政策、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牢固樹立“五個認同”“三個離不開”思想,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促進民族地區教育現代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此,本文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整體視域中,聚焦統編教材建設和使用,對民族地區教育現代化問題進行探析。

二、民族地區教育現代化進程中推行統編教材的原則

黨的二十大報告系統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是民族地區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根本遵循。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以人口規模巨大、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彰顯其基于中國國情的中國特色,這構成了與西方式現代化的根本區別[ ]。民族地區教育現代化同樣必須遵循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原則,民族地區統編教材的推行使用也必須貫徹這些基本原則。

(一)堅持黨的領導

堅持黨的領導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和政治前提。中國式教育現代化首先體現在堅持黨的領導和全方位堅持立德樹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包h的領導是中國特色國家治理體系的關鍵和最大特點,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是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證?!保?]民族教育發展的歷史經驗同樣表明,黨的強有力的領導體制與國家健全的民族教育管理機構,是民族教育發展的根本保障。教材領域作為全面加強黨的領導的前沿陣地,必須站穩立場、把好方向。統編教材建設集結各領域高水平專家,以高要求創新“五個審查”機制、以快速度開展大規模試教試用,體現出高效的組織領導力、動員力和執行力[ ],生動證明了黨的領導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在民族地區整體推進統編教材,要全面加強黨的領導,突出價值引領,充分發揮教材育人優勢。

(二)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保?]民族教育必須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必須扎根中國大地、立足中國國情,必須關注民族教育在我國教育現代化宏觀背景下的特殊性,適應民族地區的特點。精神文明發展是現代化的重要表現,民族教育在育人方面更要注重精神層面,推進各族人民群眾思想觀念、價值追求、精神品位的現代化。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國家意識、公民意識和法治意識,增強學生對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中國式現代化是惠及全體人民的現代化,體現了社會主義本質,順應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F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人的全面發展。民族教育的目的是通過教育賦予各族群眾獲得適應現代化生存和發展的能力,從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隨著現代化進程,各族人民的精神需求、價值訴求更為多元,文化自覺更加強烈,對優質教育、精品教材的需求更為迫切。統編教材堅持以學生為本,著眼于學生全面發展,遵循學生成長規律,體現了教育教學改革的先進理念和成果,是適應人民需求的優質精品教材,其在推行過程中,要充分體現以人民為中心、尊重人民的意愿、回應人民需求。

(四)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教育現代化的核心是通過改革創新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建成教育強國相匹配的具有高質量教育供給、高效率教育銜接、高水平教育公平為特征的新時代教育發展體系的總和”[ ]。對于民族地區而言,需要加快發展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大力縮小各民族、各地區的教育水平差距。隨著幫扶政策的實施和財政資金的傾斜投入,民族地區在辦學條件上與發達地區的差距逐步縮小,但教育質量方面仍有差距。以統編教材推行使用為抓手,及時將體現時代精神的教育理念傳達到少數民族學校和學生,推進民族教育的內涵式發展。在尊重差異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促進教育均衡發展,確保少數民族學生從“能上學”到“上好學”。

三、統編教材促進民族地區教育現代化的價值和意義

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認真做好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工作,全面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保?]統編教材體現了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體現了國家和民族的基本價值觀,代表了民族文化的主流,將培養對自己的國家、民族及文化有高度認同感的人作為鑄魂育人的首要目標。民族地區使用統編教材,關系到民族團結、文化認同,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戰略性舉措。

(一)民族地區使用統編教材的政策背景

其一,民族地區實施民漢雙語教育的政策歷史。從20世紀50年代至今,我國民族地區逐步建立了采用國家通用語和少數民族語言授課的雙語教育體系,形成了民漢雙語教學課程和相應的教材體系。雙語教育模式主要有兩類:一類模式以民族語教學為主,同時加授《漢語》課;二類模式以國家通用語教學為主,加授《民語文》課。其中一類模式學生《漢語》課使用的是專門為民族地區編寫的《漢語》教材;二類模式學生語文課的開設和教材使用與漢族學?;鞠嗤?,一般使用全國通行的國家通用語教材。長期以來,民族地區的教材體系相對于全國其他地區具有一定的獨特性,形成了相對封閉的課程教材體系。隨著統編語文教材使用,民族地區一類模式學生使用的《漢語》教材也逐步退出歷史舞臺。民族地區使用統編三科教材是一項重大政策舉措,打破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民族地區相對獨立的教材體系,意味著民族地區中小學課程教材體系開始與全國并軌?!叭平y編教材具有較強的意識形態屬性,民族地區使用統編教材不僅是教育教學問題,更是一個政治問題、方向問題,事關民族團結和國家的長治久安,是黨和國家關于民族教育和教材建設的重大決策?!保?]

其二,民族地區使用統編三科教材的政策實施。2012年,教育部開始啟動義務教育階段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三科統編教材的編寫,2016年經中央宣傳思想工作小組批準,從2016年秋季學期進入試點使用,2017年秋季學期開始在全國范圍小學、初中起始年級投入使用,部分民族地區如新疆也開始使用統編教材。2017年教育部啟動高中三科統編教材編寫,2019年逐步投入使用。自此,中小學三科統編教材建設全面完成,有力推動立德樹人在整個基礎教育階段貫通起來,形成一體化人才培養格局。2019年教育部制定《中小學三科統編教材“鑄魂工程”推進實施方案》,全力做好教材使用工作。同年,國家教材委員會出臺《全國大中小教材建設規劃(2019—2022年)》,要求民族地區逐步推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材使用,并對民族地區使用三科統編教材的時間提出了要求,相關民族地區也據此出臺了推行統編教材的政策和方案。2019年秋季學期,全國12個省、自治區(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甘肅、青海、西藏、新疆、四川、廣西、云南、貴州)民族地區均投入使用義務教育三科統編教材。2022年秋季學期,民族地區高中起始年級開始使用高中三科統編教材,計劃至2025年實現統編教材全覆蓋。統編教材推行過程中,國家高度重視對民族地區的指導幫扶,組織開展“統編教材西部巡講”活動,重點面向“三區三州”的相關地區開展現場培訓,全力推動統編教材在民族地區使用落地。

(二)統編教材對于民族地區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價值

其一,民族地區使用統編教材是落實教材建設國家事權的有力舉措。2016年12月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教材建設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建設什么樣的教材體系,核心教材傳授什么內容、倡導什么價值,體現國家意志,是國家事權?!保?]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大中小學教材建設的意見》,從制度層面明確了教材建設這一國家事權。在教材建設國家事權思想指導下,國家教材制度體制也發生重大變化。2017年國家教材委員會、教育部教材局成立,國家層面進行了一系列教材建設的頂層設計。2021年教育部印發了《中小學少數民族文字教材管理辦法》,第一次將民族地區教材審核管理的權責提升到國家層面,大力加強民族地區教材管理。這一系列舉措是教材建設國家事權的集中體現,而民族地區使用國家統編教材,正是落實教材建設國家事權的應有之舉。

其二,民族地區使用統編教材有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黨的十八大以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成為民族工作主線。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提出:“文化認同是最深層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保?]統編教材對于增進“五個認同”具有天然的優勢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據研究統計,統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含有國家認同教育的內容所占比例高達52.39%”[ ],涉及政治認同、文化認同、歷史認同和地理認同等方面,充分貫徹了立德樹人要求。統編語文教材全面、系統、有機地體現了“五個認同”教育內容,編入大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優秀選文;以培養國土意識為著力點帶動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有針對性地選取體現民族團結進步、反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選文,旨在增強學生的祖國意識和民族團結意識。統編歷史教材“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相關史實為依托,還原了各民族匯聚形成中華民族的多元一體格局的歷史過程,強化了學生對中華民族的認同,促使學生形成共同的國家歷史記憶”[ ]。統編三科教材是教材建設國家事權的集中體現,也是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要依托。

其三,統編教材使用有助于提升民族地區教育水平。未使用統編語文教材前,民族地區民語授課學校主要使用《漢語》教材?!稘h語》教材的編寫依據為《全日制民族中小學漢語課程標準》(2013年發布)等文件。該教材定位為第二語言教材,在課程目標設置上要求較低。與統編語文教材相比,該漢語教材的字詞量、古詩詞量較少,課文篇幅短,幾乎沒有文言文,語言理解、運用和寫作的要求明顯低于統編語文教材。相關調查發現:“教師和學生普遍反映漢語文教材內容過于簡單,教材文化多樣性和內涵性不夠突出?!保?]《漢語》教材的定位及其建設水平不能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導致學習《漢語》課程的一類模式學生語文學業水平較低,嚴重制約了學生的就業發展。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少數民族群體提升科學文化素質、加快發展、更好地參與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建設的重要路徑。統編教材作為一項教育政策的推行,有利于縮小各地區教育水平的差距,推動民族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讓全國各地區各民族學生都能享受教育發展的成果。

其四,統編教材使用促進教育改革先進理念落地。教育現代化必須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建立五育并舉的課程教材體系,不斷深化教學改革,實現“從傳統的基礎知識向能力的提升,從全面發展向個性發展的提升,從認知教育向非認知教育的提升,構成了人才培養理念的迭代升級”[12]。長期以來,民族地區教育改革相對滯后,教育教學觀念相對陳舊,應試教育導向相對嚴重,課程內容難繁偏舊,教材科學性時代性不足,種種不足制約了民族地區教育現代化進程。統編教材是落實課程改革、新課程標準先進理念的優質載體,有利于增強民族教育育人實效。以統編語文教材為例,在落實核心素養方面,統編語文教材堅持以生為本教學理念,有機融入大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素,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和審美創造的素養。2018年,教育部組織對統編語文教材使用進行回訪調研,發現“近90%的學生表示喜歡讀新教材,教師對新教材的總體滿意度達90%,對教材的思想立意、內容選材、呈現方式等給予較高評價”[ ]。2020年北京師范大學“民族地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研究”課題組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某縣域的調研發現,絕大多數教師認為統編語文教材能有效激發學生對國家的認同感。2020年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對相關民族省區使用統編教材情況監測發現,雖然民族地區教師使用統編教材存在一定困難,但統編教材有效倒逼教師轉變教學方式,大部分教師逐步調整、改變固有認知結構和教學定勢思維,以適應統編教材要求。

其五,統編教材有助于推進民族地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學習掌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少數民族群眾參與國家建設、共享發展成果的重要途徑,也是學習現代科學技術、實現信息交換的重要語言工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推廣和普及對于民族教育現代化意義重大,國家統編教材的全面推行使用將促進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的實施。民漢雙語教育經過幾十年發展,民族地區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環境顯著改善,教育水平普遍提升,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條件逐漸成熟。相應的語言政策、雙語教學政策不斷調整,以適應民族地區的語言環境變化。民族地區語言教育政策逐步轉向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為主的發展趨勢。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推廣有利于民族地區教育發展,有助于民族教育融入整個國家教育體系之中。統編教材使用開啟了民族地區大范圍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材的序幕。隨著統編三科教材使用,民族中小學其他學科也將逐步采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材,民族地區將逐步實現與全國其他地區的教材并軌。這意味著民族地區課程教材建設將逐步納入國家課程教材建設總體規劃,加速民族地區教育現代化進程。

四、統編教材推進民族地區教育現代化的路徑

70多年來,我國民族教育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然而,也要認識到當前我國的教育仍存在城鄉、區域之間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民族地區教育現代化水平與我國發達地區仍存在差距?!敖逃F代化的核心是提高教育質量——建立在過程基礎上水平的實質性提升,即在時間、空間和要素‘三維度上現代性——人性、公平性、個性、民主性、生產性、終身性、創造性、法治性和專業性等的相對增長,以此促進現代人的全面自由發展?!保?]民族教育現代化建設中的主要問題表現為教育質量不高、內涵式發展不夠,民族文化傳承存在危機,以及教育發展不均衡、教育公平有待提高。充分發揮統編教材功能價值,可從以下四個方面推進民族地區教育現代化。

(一)處理好現代與傳統的關系:增強教材體系的時代性,科學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課程教材的現代化是民族地區教育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化在課程教材領域的直觀體現就是教材的現代性或時代性。統編教材在處理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之間關系問題上具有典范性,較好地體現了教材在時代性與經典性之間的平衡,對于民族地區教材建設是有益借鑒。以統編初中語文教材選文為例,我國古代作品占總篇目比例為41%,今文所占比例為42.5%,古今文(“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前的作品歸為古文,以后的作品歸為今文)比例勻稱[ ]。又如七年級語文教材中“科幻探險”單元選用了航空英雄楊利偉的《太空一日》和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帶上她的眼睛》兩篇時文,體現培育科學精神和時代精神的導向。相比之下,少數民族語文教材的時代性有待提高,以2020年在用的彝語文教材(由四川省教育廳、涼山州教育局編譯)為例,較多選文源自民間傳說,或者反映舊社會的悲慘生活,最近的“時文”也集中在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少數民族語文教材普遍存在時代性不夠的問題,一方面是由于修訂周期長,黨的最新理論政策進入教材比較滯后,反映時代精神變化、新的教育理念不夠及時,知識內容陳舊;另一方面是沒有處理好現代性和傳統文化的關系,往往把重心放在傳統文化的傳承方面。

民族地區課程教材建設,必須處理好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的關系。對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必須賦予其新的時代意義,進行持續的現代化改造。2021年教育部發布的《中小學少數民族文字教材管理辦法》對少數民族文字教材編寫做出規定:“教材內容既要保持相對穩定,又要堅持與時俱進,聚焦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生動展示人民群眾在新時代的新實踐、新業績、新作為,及時反映新時代思想道德建設、經濟社會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的新變化新成果新趨勢,大力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币皇菍鹘y文化進行總結提煉,增強篩選辨別意識。民族地區教育現代化應傳承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著重選擇傳統文化中具有生命力的、與現代文化精神契合的內容,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觀念,促進學生在思想觀念、精神情趣和生活方式上的現代化。二是充分發揮民族文字教材傳承民族文化的功能。面對文化傳承面臨的困難,應高度重視保護民族語言文化多樣性和保存語言文化資源,需要以尊重文化多元性的、開放性的態度去篩選、開發民族文化資源,深入挖掘其中蘊含的精神價值,生動展示各族人民群眾在新時代的新實踐、新業績、新作為,使教材貼近教學實際,既富有民族特色又具有時代性。

(二)處理好整體性與多元性的關系:構筑共有精神家園,正確對待多元文化

統編三科教材中系統有機融入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團結進步理念的重要載體?!佰`行‘多元一體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統編教材的首要原則,‘多元一體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深刻內涵,是建構中華民族共同體的重要前提?!保?]“多元一體”體現的是中華民族文化與各民族文化之間整體性與多元性的關系。各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都是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基石。從歷史上看,中華民族文化是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進程中形成的。統編教材體現的就是這種強化一體、尊重多元的文化意識。如,統編道德與法治教材全面系統融入了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知識和理念,以愛國教育為價值引領,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情感依托,著力培養學生正確的民族觀、國家觀;統編語文教材具有“以中華民族共享文化符號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 ]的特點;統編歷史教材圍繞各民族的“四個共同”(共同開拓疆域、共同書寫歷史、共創中華文化、共同培育偉大精神),選取各個時期的典型事例和史實來呈現中國古代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相比之下,民族地區教材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方面仍顯不足。一些自編民文教材(以民語文教材為主)在文化開放性方面存在明顯短板,相對局限于本民族文化,而忽略其他民族的文化要素,沒有充分體現各民族間交往交流交融的內容。

民族地區教材(以民語文教材為主)要以統編教材為典范,并與統編教材形成育人合力。一是內容思想要與課程標準及統編教材對標。民文教材的編修要以中央精神和國家課程標準要求為依據,在內容上與普通中小學相對應的學科教材進行對標,確保將政治標準落實到思想傾向、中心內容、教材選材、知識點、歷史人物事件、專有術語等各方面。二是正確處理涉民族關系內容。對于教材中涉及民族關系的內容,要著重闡明中華民族的共性,恰當表現民族個性,多講各民族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以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闡釋歷史上各民族間曾發生的矛盾沖突。三是正確弘揚本民族優秀文化。對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展示,要避免簡單、片面、封閉的傾向,如把文化單純地理解為民俗傳統、服飾節日等,而要深刻挖掘文化現象背后的民族文化精神。對于涉及宗教的民族傳統文化,要堅持教育與宗教相分離的原則,避免在教育領域宣揚宗教。對于民間風俗習慣,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甄別和去除其中不符合現代文明生活方式的內容。

(三)處理好整體性與局部性的關系:以統編教材為抓手,推動整個教育體系變革轉型

課程教材建設是系統性工程,統編教材使用是一個突破口。應把握好統編教材使用的機遇,推動民族地區整個課程教材建設的變革,從而促進整個民族地區教育現代化。推進民族地區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從整體上解決課程教材領域機制體制中不適應現代化發展的問題。以民族文字教材為例,過去民文教材管理由各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負責,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民文教材實行審定制度,建立了省內和跨省區的教材審核機構及相關制度。在這種機制保障下,民文教材建設取得了很大的歷史成就。新時代黨和國家對教材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文教材建設水平已不能完全適應教育現代化的需要。新時代國家教材管理體制發生了重大變化,國家高度重視對民族地區教材的管理,并做出了新的制度設計。統編教材在民族地區的使用,是國家對民族地區教材建設整體設計的、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關鍵舉措。這不僅會引發民族地區基礎教育課程教材體系的系統性變革,原有的雙語教育模式、考試評價制度、師資保障等都會為適應統編教材而進行調整。如,為了保障統編教材使用,相關民族地區教育部門對教師隊伍進行調整,配齊配強三科教師,對轉崗教師進行培訓幫扶,推動非專業教師實現轉型。又如,民族地區更加重視信息技術、網絡資源的使用,教育部門積極開發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廣泛配備使用“班班通”“智慧白板”等多媒體教學設備。民族地區應以統編教材使用為抓手,推動整個課程教材領域的迭代升級,進一步完善教育評價改革相關配套政策,加快推進整個教育體系的現代化。

(四)處理好內生性與外在性的關系:充分利用外部資源,立足本土人才培養

長期以來,國家不斷加強對民族地區教育的投入和幫扶力度,努力補齊全國教育現代化短板,努力實現每個地區、每個民族的教育優質公平。但是,民族地區教育現代化無法僅靠外力幫扶實現,沒有同質化的發展模式可以照搬,必須堅持民族地區教育內生發展的理念,即“以培育民族地區教育自我發展能力為切入點的現代化發展理念”[ ]。2015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的決定》提出“激發民族地區內生潛力”,涉及依靠民族地區自身教育發展能力提升的內生路徑。一方面,統編教材政策是外在力量幫扶的一種方式,有助于快速推廣先進地區教育現代化的示范性經驗。伴隨著統編教材使用,教育部在相關民族地區實施了配套保障措施,包括長期跟蹤了解教材使用情況、開發配套教學資源、開展教師培訓和巡講等。這一系列措施都有助于共建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民族地區要抓住機遇,充分利用“后發優勢”實現彎道超車。另一方面,民族地區要通過共建將政策等外在力量最終內化為內生動力,改變教育發展對外依存度高的問題,力求滿足民族群眾現代化的教育訴求,立足培養本土人才,著力培養“民漢兼通”人才,將優質教育轉化為少數民族發展的經濟紅利和個人的成長紅利,構建以人民為中心的更有質量、更加公平的現代化教育體系。

五、結語

中國式現代化蘊含著堅持人民至上的價值立場,以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為根本宗旨,以人民的主動性與創造性為根本動力,以立足中國國情扎根中國大地為實踐路徑。國家統編教材助推民族地區教育現代化,要把握三個重點。一是要站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大局來擘畫和定位民族地區教材建設,滿足少數民族群眾對優質均衡教育的需求,充分尊重少數民族群體學習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和少數民族語言文字的權利和需求,充分發揮教育滿足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的功能。二是要堅持以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為統領,不斷推進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堅持科學系統思維,樹立大教育觀,聚焦教育體系內部的課程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教師發展體系、人才培養體系等,不斷改革不適應教育現代化發展的具體機制。三是從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高度推動價值觀教育,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重視發揮課程教材體系在政治導向、價值觀塑造、文化傳承方面的育人功能,夯實教育強國建設的精神根基。

參考文獻:

[ ] ?習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強調 ?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 ?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 ?李克強主持 ?栗戰書王滬寧趙樂際韓正出席 ?汪洋講話[N].人民日報,2021-08-29(1).

[ ] ?李怡霖,陳恩倫.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族地區教育優先發展政策:回顧與展望[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4(6):21-24.

[ ] ?陳立鵬,閆蕓.中國共產黨民族教育政策建設百年歷程[J].中國民族教育,2021(6):11-14.

[ ] ?劉孫淵,車雙龍,王路路.民族地區教育治理現代化:發展特征、現實挑戰與變革路徑[J].民族教育研究,2020(5):42-49.

[ ]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民族教育的決定》[EB/OL].(2015-08-17)[2020-03-17]http://www.gov.cn/xinwen/2015-08/17/content_2914300.htm.

[ ] ?田娟,孫振東.后發型現代化視角下少數民族教育現代化的困境及對策[J].貴州民族研究,2019(4):210-214.

[ ] ?陳·巴特爾.加快推進民族教育現代化[J].中國民族教育,2020(1):15.

[ ] ?湯書波.教育現代化2035:民族教育的理性思考與實踐路徑[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9(4):56-67.

[ ]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22年10月16日)[N].人民日報,2022-10-26(1).

[ ] ?潘希武.教育現代化的中國邏輯[J].教育學術月刊,2022(11):3-10+77.

[ ] ?馬麗琳.新時代統編教材建設:實踐特色與價值意蘊[J].課程·教材·教法,2022(1):32-39.

[ ] ?劉訓華,代冉.中國式教育現代化:概念、意蘊與戰略基點[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3(2):19-26.

[ ]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新華時評: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EB/OL].(2021-03-17)[2023-05-05].http://www.gov.cn/xinwen/2021-03/17/content_5593580.htm.

[ ] ?羅妍,仇森,潘信林.國家統編教材助力民族地區教育質量提升——基于相關民族?。ㄗ灾螀^)的調研[J].中國民族教育,2022(6):31-33.

[ ] ?鄭富芝.尺寸教材 ?悠悠國事——全面落實教材建設國家事權[J].人民教育,2020(Z1):6-9.

[ ] ?高維,顏蒙蒙.統編教材與國家認同——統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中的國家認同教育內容研究[J].教育學報,2020(3):34-43.

[ ] ?孫妍.統編歷史教材中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內容教學指要[J].課程·教材·教法,2022(3):45-52.

[ ] ?李亞楠.藏漢語文教材開發與使用情況調查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X縣中學為例[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8.

[ ]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中國語言政策研究報告(2019)[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134.

[ ] ?陸麗程.《初中語文教材(2016統編本)》選文系統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9.

[ ] ?劉學智.堅定不移用好統編教材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J].課程·教材·教法,2021(6):62-64.

[ ] ?王陸正,趙巖.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中的“中華文化認同”:內容呈現與教學路徑[J].民族教育研究,2021(2):34-43.

[ ] ?李祥.面向2035的民族地區教育內生發展圖景及推進路徑[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20-22.

責任編輯:林華山

DOI:10.13946/j.cnki.jcqis.2023.03.012

作者簡介:羅妍,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馬麗琳,教育部課程教材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引用格式:羅妍,馬麗琳.國家統編三科教材建設助推民族地區教育現代化:價值與路徑[J].統一戰線學研究,2023(3):131-140.

猜你喜歡
中華民族共同體民族教育中國式現代化
全面認識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國式現代化”的如椽巨筆
理論·歷史·實踐: 三維探析中國式現代化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下“帕措”組織研究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意義探析
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復合互嵌格局與多元一體交融
略論孔子對近代中華民族共同體認同建設的影響
現代教育技術促進少數民族地區教育發展
發展民族教育現狀及解決新措施
新中國民族教育發展道路的探索
鄧小平開創“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歷史貢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