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遺文化資源在幼兒園活動中的傳承與發展

2023-06-06 02:06季倩雯
求知導刊 2023年5期
關鍵詞:特色活動非遺文化幼兒園

摘 要:非遺文化資源在幼兒園活動中有極高的應用價值。文章研究了非遺文化資源在幼兒園活動中的應用背景、現狀和策略,針對當前幼兒園活動與非遺文化資源的融合問題提出了解決措施,以促進非遺文化資源在幼兒園中的系統應用,以期幫助廣大幼兒教師打造幼兒園活動新樣態,實現非遺文化資源在幼兒園活動中的深刻傳承與發展。

關鍵詞:幼兒園;非遺文化;特色活動

作者簡介:季倩雯(1994—),女,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牡丹江路幼兒園。

基于非遺文化資源,在深度學習視域下開發幼兒園活動,不僅可以促進非遺文化資源的傳承與發展,還能帶動幼兒深度學習,在幼兒成長和非遺傳承兩個方面,達到雙贏的效果。幼兒教師要明確非遺文化資源在幼兒園活動中傳承與發展的目標定位,完善其內容與組織形式,通過科學且符合3—6歲兒童年齡特點的研究方法和活動實施過程,將非遺文化資源落實在幼兒園活動中,并使其系統化、理論化,最終形成經驗總結。

一、非遺文化資源概念界定

非遺文化資源,簡稱“非遺”,也稱“非物質文化遺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將其定義為“在各社區和群體適應周圍環境以及與自然和歷史的互動中,被不斷地再創造的一種文化遺產”,它既可以是一種社會實踐、觀念表述、表現形式、知識和技能,也可以是一種工具、實物、手工藝品和文化場所。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中,它被規定為“各族人民世代相傳并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

重視非遺文化資源的傳承與發展,能夠為其相關者提供持續的認同感,使人們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始終保持對文化多樣性和人類創造力的尊重。但是在不同階段、環境下,傳承和發展非遺文化資源,需要采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本文所討論的非遺文化資源,不僅符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的要求,更在幼兒的認知范疇之內。

二、幼兒園非遺文化資源發展現狀

目前,非遺文化資源還沒有被全面地應用在幼兒園活動中,實現傳承與發展的預期,幼兒園非遺活動效果普遍不夠理想,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活動形式單一,幼兒無法投入

幼兒園活動包括區角活動、領域活動、課程活動、節慶活動、主題活動、親子活動、綜合實踐活動等多種類型的活動,具有豐富、多元、趣味等特點,也正是這些特點在不斷吸引幼兒參與活動,使其保持探索生活、認識事物的積極性。但是目前,在非遺文化資源與幼兒園活動結合的過程中,有的教師直接將課程活動視為重點,還有的教師只關心主題活動,導致活動形式單一,無法使幼兒完全投入[1]。而幼兒是幼兒園活動真正的主人,他們對活動的投入度不足,會直接造成幼兒園非遺活動低效,從而影響了非遺文化資源的傳承與發展。

(二)忽略非遺內涵,幼兒缺乏收獲

為什么要將非遺文化資源融合應用到幼兒園活動中?怎么在幼兒園活動中滲透非遺文化資源?教師只有明確非遺文化資源的內涵,才能解決這些問題,進而在幼兒園活動中發揮非遺文化資源的最大價值,使幼兒有所收獲。不過在目前看來,很多教師對非遺文化資源內涵的理解和探究仍然是有限的。

(三)管理機制局限,難以形成經驗

非遺文化資源在幼兒園活動中的傳承與發展,是對幼兒園活動的豐富,也是對幼兒園活動管理的挑戰。幼兒園只有完善了管理機制,明確了非遺活動的內容、對象、過程與方法,才能不斷推動活動的實施。但就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部分幼兒園整合非遺文化資源的活動管理機制存在局限性,部分教師沒有對非遺活動進行科學管理。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難以形成組織幼兒園非遺活動的有效經驗,亦會影響非遺文化資源在幼兒園活動中的傳承與發展。

三、非遺文化資源在幼兒園活動中的傳承應用——以泉州漆線雕為例

據考證,漆線雕已有1400余年的歷史,它發源于泉州,是閩南地區傳統工藝,是中國漆藝文化寶庫中的藝術瑰寶之一。隨著全社會對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重視,泉州漆線雕得到了進一步的傳承與發展。傳統泉州漆線雕涉及雕塑、粉底、漆線裝飾、妝金填彩四個方面,線條運用十分精致,完美展現了中華民族在“線”中的審美理念。

(一)聚焦環創,打造非遺文化空間

環境是一種隱性教育資源,具有隱性育人功能。讓非遺文化資源豐富幼兒園活動,教師首先可以利用環境特點,打造非遺文化空間,這也是完善管理機制的關鍵一步。教師要從環境入手,加強對幼兒園非遺活動的管理,讓幼兒處于良好的非遺活動狀態。

例如,教師可在生活中收集一些泉州漆線雕工藝品的實物與圖片,用其與幼兒研學活動照片裝點幼兒園開放活動室、教室和走廊,激發幼兒興趣,在此基礎上組織非遺活動。無論是主題活動、課程活動、領域活動還是親子活動,教師都可以先引導幼兒回憶漆線雕的特點與精美之處,再讓幼兒系統學習漆線雕工藝手法,將幼兒體驗建立在豐富的前期經驗上,以便取得理想成效。

(二)關注內容,設計特色活動體系

幼兒園活動形式豐富多樣,非遺文化資源的整合與應用不應局限在某個方面,而是要系統化、靈活化、多樣化[2]。同時,教師要在幼兒園非遺活動設計與組織中,充分重視活動重心與幼兒收獲。泉州漆線雕對線條的極致運用,完美展現了中華民族在“線”中的審美理念。教師可以“探索漆線雕線條之美,領略工藝手法”為中心,設計如下特色活動體系(表1)。

(三)變化形式,樂享多元非遺活動

以特色活動體系為引領,教師可以對非遺文化資源在幼兒園主題活動、領域活動、區角活動、親子活動、社區活動中的傳承和發展進行創新設計,全面增加幼兒活動形式的變化,讓幼兒在不同層面上體會泉州漆線雕的魅力,感受探索非遺文化資源的趣味。幼兒形成樂享非遺活動、熱愛非遺文化的品質,對非遺文化資源在幼兒園活動中的深度傳承與發展意義重大。

1.主題活動突出非遺特色

主題活動是幼兒園最常見的活動形式之一,其以一個特定主題為線索,以活動為載體促使幼兒展開交流,從而加深對主題的理解。一般情況下,主題由幼兒興趣點、日常生活、季節或節日決定,以便激發幼兒興趣。在教師對漆線雕進行簡要介紹后,大多數幼兒能夠對其工藝特點、歷史沿革與傳承意義產生興趣,教師可設計“探訪漆線雕”研學主題活動,利用地域優勢,帶領幼兒到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實地探訪漆線雕,了解它們的傳奇故事。

探訪過程中,不僅教師可以向幼兒講解漆線雕的歷史,館內工作人員也可以為幼兒了解漆線雕提供幫助,這很好地彌補了教師經驗與知識儲備的不足,有助于提高主題活動效果。

2.領域活動融合非遺元素

由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部分構成的幼兒園領域活動,也是傳承和發展非遺文化資源的重要載體。教師可以根據非遺文化資源特點,將其滲透在幼兒園領域活動中,將“領域課程”與“非遺活動”整合在一起,促進幼兒對非遺文化的深入學習[3]。泉州漆線雕既有精妙的藝術,也有幼兒感興趣的故事,因此,將其融合在領域活動中,可以使幼兒著重關注“藝術”“語言”兩個方面。

案例1:“好玩的漆線雕”藝術領域活動

教師準備《泉州漆線雕非遺小課堂》視頻課件,以及畫筆、超輕黏土、丙烯顏料、泥塑材料、抹布等美術活動工具。首先,教師可通過多媒體展示《泉州漆線雕非遺小課堂》視頻課件,帶領幼兒觀看視頻,觀察視頻中非遺傳承人創作漆線雕的過程和工藝手法。其次,教師要找準時機進行提問和總結,幫助幼兒明確漆線雕創作過程——通過搓、盤、結繞、堆等手法,用漆土裝飾出精美的漆線雕工藝作品。最后,教師要提出美術操作要求,鼓勵幼兒大膽創作,借助泥塑、黏土等材料,完成具有個人特色的漆線雕作品。

案例2:“漆線雕的秘密”語言領域活動

教師提前通過互聯網與社會調查搜集泉州漆線雕趣味故事,并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和認知習慣,對故事進行一些童趣化處理,使其更易被幼兒接受和理解,進而設計“漆線雕的秘密”語言領域活動。在活動中,教師可將故事配以泉州漆線雕實物圖,用生動活潑的語言講給幼兒,吸引幼兒聽故事,了解“漆線雕的秘密”。

這樣,幼兒就可在語言活動中逐漸加深對泉州漆線雕的了解,在美術活動中增強對漆線雕的“賞”與“玩”,以黏土代替漆線土進行創作,從認知、感知到創作,進一步領略非遺文化的魅力。

3.區角活動自由探索非遺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強調:幼兒園應使幼兒在快樂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陉P鍵詞“快樂”,幼兒園活動應當是自由的而非約束的。教師應在合理范圍內鼓勵幼兒自由地活動和探索,讓幼兒充分體會自由活動的快樂。

區域角是幼兒自由探索、自主學習的重要場所,區角活動可以促進幼兒游戲化學習。因此,教師可以在區角活動中,支持幼兒對非遺的自由探索。例如,教師可將上述畫筆、超輕黏土、丙烯顏料、泥塑材料、抹布等豐富的漆線雕美術活動材料以及漆線雕工藝品投放在美工區,提出自主活動的要求,讓幼兒自由、放松地走進區域角,遷移藝術領域活動等經驗,對漆線雕展開創作,并在創作中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意。鑒于在之前活動中,幼兒已經較好地掌握漆線雕工藝手法,在此期間,教師可以適當退出區域角,嘗試完全放手,避免以成人思維影響幼兒想法。

在自由探索非遺文化的快樂狀態下,幼兒的活動熱情不斷增長,幼兒園活動可進入良性循環,使得非遺文化資源在幼兒園活動中得到長遠發展。

4.親子活動趣味體驗非遺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還指出了一個問題: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兒園各項活動的展開,要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因而近些年,親子活動成了幼兒園活動的關鍵組成形式之一,非遺文化資源在幼兒園活動中的傳承與發展,還能以親子活動為載體[4]。

例如,在“大手牽小手,守護漆線雕”親子活動前,教師可通過家長群向家長發送活動邀請,簡要介紹活動內容與目標,使家長基本了解漆線雕工藝手法。在活動中,教師要指導家長與幼兒以家庭為單位創作漆線雕作品,并通過匿名投票等方式,選出最佳家庭作品,將其在幼兒園公眾號“親子活動日記”欄目中進行展示。

5.社區活動擴大非遺宣傳

幼兒園可以是非遺文化資源的傳承與發展載體,也可以是宣傳者。而在家庭之外,社區是幼兒園的重要合作伙伴,幼兒園要充分利用社區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學習和活動的空間。二者相結合,教師可以在完成幼兒園非遺活動后,對外進行非遺文化宣傳,帶著幼兒及其創作的非遺文化作品走進社區。

例如,在幼兒模仿泉州漆線雕工藝手法進行美術創作后,教師可將其作品進行編號整理,之后,與社區進行協商,利用周末時間,在社區搭起展示臺,開展“美麗的漆線雕”非遺文化宣傳活動。宣傳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幼兒向社區居民和其他小朋友介紹泉州漆線雕的歷史、特點和傳承價值,以及自己創作的漆線雕作品。

結語

包括泉州漆線雕在內,非遺文化資源作為在社會長期實踐中形成的符號化文化產物,對個體與民族發展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幼兒園活動與非遺文化資源的融合,既是促進幼兒園活動不斷豐富和創新之舉,也是實現非遺文化資源傳承與發展之策。幼兒教師要持續挖掘非遺文化資源,創新幼兒園活動,引導幼兒積極參與,使幼兒與非遺文化資源同時獲得更大的發展。

[參考文獻]

孫秀英.幼兒園“非遺課程”的探索與實施[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1(10):74.

宋繼軍.讓“非遺文化”走進幼兒園[J].中國教師,2020(7):85-87.

本刊編輯部,駱桃軍.非遺文化 傳承有道[J].幼兒教育,2020(Z2):48-49.

陳清淑.塑造孩子的“中國靈魂”:傳統文化在幼兒園課程中的實施初探[J].教育家,2019(19):70-71.

猜你喜歡
特色活動非遺文化幼兒園
我愛幼兒園
歡樂的幼兒園
愛“上”幼兒園
利用民間游戲讓學生在大課間快樂運動
非物質文化遺產“隆回灘頭年畫”的特點研究
在職業學校中建設“非遺校園文化”的幾點思考
非遺文化進駐職校社團的策略研究
如何培養中班幼兒的交往能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