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數據挖掘淺探吳萬垠辨治大腸癌的經驗

2023-06-06 07:29方芳指導吳萬垠
中醫腫瘤學雜志 2023年3期
關鍵詞:脈弦腸癌大腸癌

方芳, 指導:吳萬垠

1.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肛腸科,廣東 珠海 519015;2.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內二科,廣東 廣州 510370

大腸癌是高發病率及死亡率的常見惡性腫瘤,發病率連年攀升[1]。2020年全球腫瘤數據報告顯示,新發大腸癌達193萬例,位居第三位,死亡人數高達94萬,躍居第二位[2]。同年中國新發惡性腫瘤病例中,大腸癌位居第二,死亡人數中處于第五。直腸癌發病率在大腸癌中接近一半,占49.66%[3]。接受根治性手術后仍有30%~50%會復發或轉移[4],治療棘手。大腸癌的發生與遺傳、生活方式、環境、工作壓力、飲食習慣等因素密切相關[5],嚴重威脅人類的身心健康與壽命,給社會與經濟帶來巨大的負擔。

中醫藥在治療大腸癌中有大有作為,有毒副反應少、改善癥狀明顯、提高生活質量及費用相對低等的優勢。中醫古籍中沒有關于大腸癌的病名,歸屬于“腸覃”“臟毒”“鎖肛痔”“癥瘕”“積聚”等病證的范疇,名老中醫在治療大腸癌經驗豐富。國醫大師周岱翰教授治療腸癌強調“以通為用,以降為和”,指出腸癌病機以正虛為本,以熱、濕、毒、瘀為標,辨病為綱,分型辨證論治[6]。徐景藩從扶正健脾固本、化濕散瘀解毒、益氣養陰論治腸癌[7],認為早期邪實兼有正虛,治以祛瘀解毒為主,兼補氣養陰,中期正氣已虛,治療宜健脾調營,晚期正虛邪戀應以調理脾胃,以益氣養陰為主[8]。郭勇提出了“中醫腫瘤四階段”:圍手術期可佐以健脾益氣,術后可加用補血益氣、活血理氣,輔助治療期要顧護脾胃,隨訪期是提高抵抗力及改善內環境,姑息期本虛標實,酌情加山慈菇、貓爪草等[9]?!饵S帝內經》就已有闡述辨病與辨證相結合的理念,《傷寒雜病論》更是衍生發展為“辨病-辨證-辨癥[10]”的診治思路,主張臨床上以辨病為主,基于辨病的基礎上再進一步加以辨證論治。吳萬垠教授指出辨證是基礎,辨病是對證的化裁強化,對癥加減用藥等皆是為了更好地減輕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吳萬垠教授基于辨病辨證相結合的思想,在阻斷結直腸腫瘤復發轉移、延長生存時間和改善生活質量等方面取得較好效果。

本文通過對跟診吳萬垠教授門診醫案整理并總結,對其治療結直腸癌的原始處方作出梳理,發掘探索吳萬垠教授對結直腸癌治療的辨證用藥規律,總結臨證經驗,為供臨床參考。

1 病例研究資料與方法

1.1 選方標準

①所有入選處方均源于2021年1月~2022年10月就診于廣東省中醫院門診接受吳萬垠教授診治的大腸癌患者。②入選病例全部來源于廣東省中醫院門診電子系統,已有腺癌等明確的病理診斷。③病史陳述清楚,中醫四診記錄基本完整。④入選病例處方藥名、劑量有完整記錄。

1.2 研究方法

用Excel 建立表格,錄入2021年1月~2022年10月就診于廣東省中醫院門診接受吳萬垠教授診治的大腸癌患者共85 例,共計300 診次,將符合上述標準處方全部錄入,共錄入處方300張。

1.3 觀察指標

對納入的全部病例進行中醫證型分布、用藥頻次的數據挖掘分析。

1.4 統計學方法

用Excel 表建立數據庫,用SPSS Statistics 27及SPSS Modeler 18 數據挖掘軟件,用Apriori 算法關聯規則。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分析

本研究納入85 例大腸癌患者,共300 診次。其中包括51 例男性患者(60%)和34 例女性患者(40%)。納入患者的年齡區間為27 歲至90 歲,其中50歲~70歲共42 例,是主要的年齡段,男性和女性的占比分別為49%和50%。各年齡段的患者性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85例患者年齡和性別統計表[n(%)]Table 1 Age and Gender Statistical Table of 85 Patients[n(%)]

2.2 高頻藥物分布

本研究共納入300 張處方、133 個中藥,中藥使用的總頻次達3880 次。統計出所有藥物的頻次和頻率分布,其中炙甘草、薄蓋靈芝和薏苡仁的應用頻率均超過80%,是最為常用的3種中藥。其次,白術、紅芪、茅莓根、蛇舌草和延胡索的應用頻率為50% ~80%。而黃精、枸杞子、夏天無、補骨脂、石見穿、橘紅、重樓、北沙參、紅豆杉、石榴皮、肉蓯蓉及酸棗仁等藥物出現頻率為15%~50%,見表2。

表2 常用藥物的使用頻次和頻率分布Table 2 The frequency and distribution of commonly used drugs

2.3 高頻藥物藥效分析

對上述的20 種高頻藥物進行藥效功能分析,以明確吳萬垠教授處方的立意所在。結果提示吳萬垠教授治療腸癌以健脾益氣化濕、養陰補腎、養血安神為本,以解毒散結抗腫瘤、止痛和止瀉等為標,見表3。

表3 常用藥物的功效分析Table 3 Efficacy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commonly used drugs

2.4 高頻藥物的關聯規則分析

選取前20 的高頻藥物進行關聯規則分析,設置條件為支持度>70%,置信度>85%,以挖掘吳萬垠教授治療腸癌的常用藥物組合。按照支持度、置信度排序,結果提示炙甘草和薄蓋靈芝聯合應用的次數最多(支持度87.33%,置信度98.86%),見表4。常用的藥物組合分析結果提示白術多配合薏苡仁和炙甘草應用(支持度80%,置信度92.917%),薄蓋靈芝多與薏苡仁、炙甘草組合(支持度80%,置信度90.417%),見表5。

表4 兩味藥物的關聯結果(置信度>85%)Table 4 Correlation Results of Two Drugs(Confidence Level>85%)

表5 藥物組合的關聯結果(置信度>85%)Table 5 Correlation Results of Drug Combinations(Confidence Level>85%)

2.5 網絡分析

對高頻藥物進行網絡展示,生成的關聯模型圖提示炙甘草、肉蓯蓉的連線較粗,說明這二種藥物之間潛在的相關性較強,見圖1。

圖1 結直腸癌高頻藥物關系圖Figure 1 High frequency drug relationship diagram for colorectal cancer

2.6 治療大腸癌強調“辨病+辨證+辨癥”三者有機結合

張景岳指出:“凡脾不足與虛弱失調之人多有積聚之病”,脾胃是后天之本,是氣血生化之源。腸癌患者多經過手術、化療等打擊,脾虛存在于大腸癌辨病整個發病過程中,辨證屬于本虛標實,脾虛正氣不足為本,濕、瘀、癌毒為標。

吳萬垠教授以四君子湯加減(紅芪、白術、炙甘草)為基礎方以健脾益氣扶正,用炒薏苡仁代茯苓以“下氣去濕”,使脾氣健運、氣液宣通,意在補益后天之本,培土生金以扶正抗癌。紅芪可增強免疫[11]、清除自由基活性、抑制腫瘤、降低化療藥毒副作用,效果比黃芪更好。白術能夠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對久病體虛具有很好的補益功用[12],它可保肝、利膽、抗腫瘤、鎮靜、消炎。薏苡仁中含有酯類、脂肪酸、多糖、甾體、三萜及蛋白質等化合物,在殺死腫瘤細胞、提高免疫力、增效減毒方面有較好作用[13],能下調10 種促癌基因和上調一種抑癌基因的表達,對多種腫瘤產生控制作用[14]。薄蓋靈芝具有益腎、健脾、安神、清熱、消炎的功能,有免疫調節、抗氧化、抗腫瘤等多種生物活性,所含有的真菌多糖被稱為“腫瘤生物反應調節劑”,有明顯的抗腫瘤活性[15]。吳萬垠教授經常運用的藥對為“白術、薏苡仁及薄蓋靈芝”,該藥對能夠調節人體免疫功能,并達到抗腫瘤、防復發的作用。根據大腸癌使用山慈菇、蛇舌草、重樓、石見穿、八月札、茅莓根清熱解毒、消腫散結解毒抗瘤。白花蛇舌草可以有效抑制腫瘤細胞耐藥[16],對大腸癌同時伴有其他部位腫瘤或轉移腫瘤的療效顯著[17]。紅豆杉古代統稱為柏,明朝李時珍將柏列為補陰要藥。蛇泡簕散瘀清熱,莪術行氣破血消積,山慈菇解毒消癰、清熱散結,有抑制腫瘤生長、侵襲、轉移,預防腫瘤復發的作用。

辨癥方面,吳萬垠教授喜用骨碎補、補骨脂防治惡性腫瘤骨轉移;若大便次數增多,酌加石榴皮、葛根止瀉;若見便血較多,可加仙鶴草、槐花、廣東委陵菜;若疼痛加黑老虎、夏天無等活血消腫止痛;若有大便干結難解,則酌加肉蓯蓉、酒大黃、枳實、火麻仁潤腸通便;若白細胞減少,可酌加地榆、雞血藤、當歸補益氣血;若有手足綜合征可予以中藥外洗以清熱利濕消腫化瘀。綜上所述,處方用藥以整體出發,辨病+辨證+辨癥三結合。扶正注重補脾肺,祛邪以利濕祛瘀解毒散結為主,共奏健脾抑瘤之功。

3 病歷舉隅

3.1 病案1

董某,女,58歲,2021年1月6日初診?;颊哂?020年4月23日腸鏡提示:結腸中分化腺癌,2020年4月27日CT 提示:直腸癌并肝肺淋巴結多發轉移待排(T3N2M1,Ⅳ期)。2020年4月29日行腹腔鏡直腸癌切除術,術后病理提示:直腸中分化腺癌,侵犯固有肌層外纖維脂肪組織。2020年6月23日至2020年11月21日行XELOX 化療方案(奧沙利鉑200 mg,靜脈滴注,第1 天;卡培他濱片1.0 g,口服,一天2 次,第1 天至第14 天)8 程,自第二程化療起加用貝伐珠單抗(300 mg,靜脈滴注,第1天)靶向治療。8程化療后每程用貝伐珠單抗300 mg,靜脈滴注,第1 天;卡培他濱片300 mg,口服,一天2 次,第1 天至第14 天,維持治療。

刻診癥見:精神疲倦,乏力,脘痞脹滿,大便頻繁,量少便溏,排出通暢,無便血、咳嗽咯痰、肝區疼痛,納眠一般。舌淡,苔微黃,脈弦細。中醫診斷:腸癌病,脾虛不足、濕瘀互結證。西醫診斷:直腸腺癌并肝肺淋巴結多發轉移(T3N2M1,Ⅳ期)。治以健脾益氣、化濕祛瘀解毒為法,方藥如下:紅芪10 g,石見穿15 g,白花蛇舌草20 g,甘草10 g,白術15 g,茅莓根20 g,炒薏仁30 g,延胡索15 g,薄蓋靈芝15 g,黃精15 g,地榆20 g,雞血藤15 g,炒枳實15 g。28 劑,每日一劑,水煎服。

2021年2月10日二診:2021年2月8日復查CT提示腫瘤平穩,自覺乏力減輕,脘痞脹滿緩解。時有下腹部隱痛,余無明顯不適。舌淡,苔微黃,脈弦細。處方在原方基礎上去白花蛇舌草、炒枳實,加白茅根30 g、夏天無15 g。28 劑,每日一劑,水煎服。

2021年3月10日三診:患者時有手足麻木,乏力輕微,納眠差,仍有大便頻,量少而溏,下腹部隱痛緩解,余無明顯不適。舌淡,苔微黃,脈弦細。在原方上去石見穿、雞血藤,加補骨脂15 g、加酸棗仁15 g。28 劑,每日一劑,水煎服??紤]患者有手足綜合征,另配合中藥外洗,方如下:苦參30 g,白鮮皮30 g,黃柏30 g,赤芍30 g,蛇床子30 g,生地30 g。28劑,每日一劑,煎水外用洗雙手足,每日2次。

2021年4月19日四診:患者手足麻木較前緩解,仍有乏力,仍有大便次數頻,每次量少,小便通暢,無腹部隱痛,余無明顯不適。舌淡,苔微黃,脈弦細。原方去酸棗仁,加山藥15 g、石榴皮30 g。共28 劑,每日一劑,水煎服。仍囑其繼續使用中藥外洗。

隨訪至2023年1月,患者仍健存,一直在門診就診,病情穩定,精神好轉,大便次數減少,手足麻木緩解,生活質量改善,復查病灶穩定。

按語:本病屬于“腸癌病”范疇,證屬“脾虛不足、濕瘀互結”?;颊邜盒阅[瘤多發轉移術后,元氣大傷,邪盛日久,脾氣不足,濕濁內生,氣虛血行不暢,濕瘀毒膠結,虛實夾雜。濕瘀毒互結在腸道,故大便頻繁、脘痞脹滿。舌淡,苔微黃,脈弦細,為脾虛不足、濕瘀互結之象。初診時患者精神疲倦、乏力,脘痞脹滿,大便頻繁,處方以健脾益氣、化濕祛瘀解毒為法,以紅芪、白術、黃精、薄蓋靈芝健脾扶助正氣為君,以茅莓根、白花蛇舌草、石見穿解毒為臣,薏苡仁健脾祛濕止瀉,地榆、雞血藤補血,枳實為佐使;二診時患者乏力改善,仍有疼痛,加夏天無加強止痛,予白茅根清熱涼血;三診患者眠差,予酸棗仁助眠,補骨脂補腎,同時患者有手足綜合征,加用中藥外洗消腫散結止痛;四診患者大便仍頻,予山藥補中補虛羸養后天之本,石榴皮澀腸止瀉。

3.2 病案2

曾某,男,46 歲,2021年5月12日初診?;颊?020年7月27日患者外院行腹腔鏡下直腸癌根治術+回腸雙腔造口術。術后病理提示:直腸粘液腺癌Ⅲ期,浸潤至漿膜層纖維脂肪組織內。術后放療25 次,FOLFOX 化療12 次(奧沙利鉑140 mg,靜脈滴注,第1 天;亞葉酸鈣650 mg,靜脈滴注,第1 天;氟尿嘧啶650 mg,靜脈推注,第1 天;氟尿嘧啶4100 mg,持續靜脈滴注,48小時)。2021年3月CT提示:①直腸癌術后,吻合口未見異常。②左肺上葉尖后段、下葉前內基底段新發三枚小結節。

刻診癥見:乏力,手足麻木,納眠差,無咳嗽咯痰,二便通暢。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細。中醫診斷:腸癌病,脾虛不足、濕蘊血瘀證。西醫診斷:直腸粘液腺癌術后放化療后(T3N1M0,Ⅲ期)。治以健脾化濕、活血祛瘀為法,方藥如下:紅芪10 g,白術15 g,薏苡仁30 g,延胡索15 g,山慈菇15 g,薄蓋靈芝15 g,望江南20 g,白英20 g,紅豆杉3 g,甘草10 g。28 劑,水煎服,每日一劑。

2021年7月7日二診:2021年7月復查CT:肺結節較前縮小?;颊邿o咳嗽咯痰、胸痛,仍有手足麻木。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細。處方在原方基礎上加葦莖15 g、魚腥草15 g,紅豆杉改為6 g,共28劑,日一劑,水煎服。

2021年8月18日三診:手足麻木緩解,自汗,納可,眠差。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細。辨證同前,治則同前。在原方上加磁石60 g(先煎)、酸棗仁15 g,浮小麥30 g,共28 劑,每日一劑,水煎服。

后以首方加減變化,堅持服藥,隨訪至2023年1月,患者復查病灶無異常,腫瘤標志物正常,體力好轉,病情穩定,一般狀況良好。

按語:患者腸癌術后,治療期間曾行放療25 次,化療12 程,乏力、納差,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細,考慮為正氣虛弱、脾氣虛衰,正氣內奪,治療當以扶正固本為大法。組方以紅芪、白術為基礎培補元氣,山慈菇、薄蓋靈芝、望江南、白英、紅豆杉抑瘤,延胡索止痛;二診時胸部結節有縮小,加葦莖、魚腥草防治肺部傳變;三診開始手足麻木有緩解,自汗眠差,治以酸收助眠、收斂固澀。吳萬垠教授治療上主張“辨病+辨證+辨癥”三者有機結合,根據不同患者給予個性化治療,以健脾益氣扶正、化濕化瘀解毒散結抗癌,同時聯合利水行水、滲濕清熱、養血化瘀等法隨證加減,收到較好的療效。

4 小結

中醫藥可提高患者免疫力,攻補兼施以圖帶瘤生存,提高患者生存質量[18]。吳萬垠教授指出中醫藥在改善生存狀態,延長生存期,控制癌癥指標及減少復發這些方面大有作為。大腸癌病機為本虛標實,脾作為精微運化樞紐,一旦脾虛失運、中樞失職,導致精微散布失常,無法升清降濁,濕濁瘀血內生。本研究搜集數據偏少,今后應不斷總結,深耕中醫藥,更深入探索其機制,以期更好地發揮中醫藥在抗腫瘤的優勢,提升中醫藥防治惡性腫瘤增殖及轉移的療效[19],提高治療大腸癌療效。

猜你喜歡
脈弦腸癌大腸癌
微信在線
含糖飲料或可增加女性患腸癌風險
當心特殊腸癌的“幕后黑手”——肛瘺
國醫大師熊繼柏治胃痛醫案兩則
手腳冰涼,兩張古方暖起來
男性長期看電視更易患腸癌
大腸癌組織中EGFR蛋白的表達及臨床意義
FAP與E-cadherinN-cadherin在大腸癌中的表達及相關性研究
23例原發性小腸癌臨床分析
裴正學教授治療大腸癌經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