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班幼兒浸潤式繪本閱讀活動設計研討

2023-06-07 04:35陳冬梅
求知導刊 2023年8期
關鍵詞:小班幼兒

摘 要:繪本閱讀是幼兒豐富生活常識,獲得積極成長經驗的有效路徑。開展浸潤式繪本閱讀活動有助于幼兒閱讀愛好的培養和閱讀意識的萌生,能對幼小銜接產生積極影響?;诖?,文章以優化小班幼兒繪本閱讀活動為目的,結合實際活動設計案例,從鼓勵情感表達、豐富感知理解、構建活躍學習氛圍三個維度出發,探究營造閱讀氛圍、深化幼兒閱讀的有效活動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班幼兒;浸潤式;繪本閱讀活動

作者簡介:陳冬梅(1978—),女,江蘇省海安市海安高新區田莊幼兒園。

葉圣陶先生提出“教是為了不教”,要求教師教會幼兒學習的方法,以激發學習動機與學習興趣為主,讓幼兒學會獨立探索、自主學習。繪本閱讀教學是幼兒園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與生活技能的有效途徑。開展小班幼兒浸潤式繪本閱讀活動,要求教師為幼兒創設立體、生動、形象的閱讀環境,并給予幼兒豐富的閱讀資源,鼓勵幼兒與繪本對話、與繪本互動、與繪本交流,使其獲得多元化的閱讀體驗。

一、小班幼兒繪本閱讀活動設計原則

(一)趣味性原則

小班幼兒的繪本閱讀教育以激活幼兒閱讀興趣,培養幼兒繪本閱讀愛好為主。3—4歲的幼兒對自主閱讀行為是陌生的。這一階段繪本閱讀愛好的培養將為幼兒后期閱讀素養的形成打下堅實的情感基礎。愛閱讀的幼兒在未來發展中會有更活躍的學習表現。因此,趣味性原則是小班幼兒繪本閱讀活動設計的第一要義。

(二)啟發性原則

繪本故事具有啟發性,能為3—4歲的幼兒構筑多樣化生活情境,幫助幼兒積累生活經驗。幼兒能通過故事逐漸豐富對社會、生活、世界的認知,進而對事物、行為進行正確、清晰的判斷。因此,在繪本閱讀過程中,幼兒教師需注意活動設計的啟發性,充分發揮幼兒繪本的教育優勢[1]。

二、小班幼兒繪本閱讀活動現存問題分析

小班幼兒繪本閱讀活動中存在幼兒注意力不集中、閱讀紀律差、整體閱讀氛圍不佳等問題。造成諸多問題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幼兒本身缺乏良好閱讀習慣與素養,在閱讀活動中缺乏規則意識,難以約束個人行為;另一方面在于教師的執教能力不足,其活動設計難以吸引幼兒注意,也阻礙了繪本活動充分發揮實效。

三、挖掘繪本教育價值,鼓勵幼兒表達情感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提出要將閱讀納入語言教育的目標體系,要求教師利用閱讀活動,激活幼兒的學習動機與閱讀興趣,從而培養幼兒良好的語言素養。浸潤式閱讀打破了傳統閱讀模式的束縛,更加注重幼兒在閱讀中的感官體驗。幼兒教師應充分挖掘繪本故事的獨有教育價值,利用繪本的特性開展多種閱讀活動,不斷提升幼兒的體驗感,鼓勵兒童在閱讀中學會表達自己的感情,為幼兒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3—4歲的小班幼兒理解能力有限,在繪本閱讀中,教師要盡可能選擇文字少、圖片大、色彩鮮明、接近生活的繪本故事,以滿足幼兒的生活、學習需求,使幼兒能快速了解故事中的含義。例如,繪本故事《我爸爸》從幼兒視角出發,以幼兒的口吻,講述了“爸爸”在不同情況下的特殊形象。故事講道:“我爸爸什么都不怕,連壞蛋大野狼都不怕;它可以從月亮上跳過去,游的像魚一樣快……我爸爸真的很棒!”繪本中趣味的語言和生動的形象,為幼兒塑造了一個偉大的爸爸的形象,教師可以以該繪本為教育契機,結合父親節實踐活動,以親子閱讀的方式邀請幼兒家長一起走進繪本中,讓幼兒在實踐活動中感受到“爸爸愛我,我愛爸爸”的親子情感,并引導幼兒在活動中學會表達愛意。實踐活動的開展,能讓小班幼兒與繪本故事產生情感共鳴,使幼兒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準確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在與家人互動中學會表達情感,發揮出繪本教育的獨特價值[2]。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合理開發繪本閱讀活動,選擇一些傳統節日的繪本,如《春節的故事》《元宵節的故事》等,將繪本故事與實際生活相關聯,改變傳統的閱讀模式,豐富幼兒情感體驗,讓小班幼兒對故事產生感性的理解。

四、將繪本融入一日生活,提高幼兒感知力和理解力

繪本閱讀是一種自然而然的閱讀行為,需要幼兒調動自己的情感,與故事中的角色、形象產生共鳴,從而更深刻地體會故事的情感與內涵。在開展浸潤式繪本閱讀活動時,教師可從幼兒的一日生活出發,結合學習中的多個環節,創設不同的閱讀體驗契機,給予幼兒別樣的閱讀體驗。

(一)注重體驗,開啟創意閱讀

浸潤式閱讀活動更加注重幼兒在閱讀過程中的體驗。因此,教師要將幼兒放在首位,通過多樣化的閱讀模式、創意閱讀形式提升幼兒的情感體驗,讓幼兒感受到繪本故事的獨特性?!胺N植”是當前幼兒教育的熱門話題,要求教師帶領幼兒走進自然環境中,感受植物的成長過程。在浸潤式閱讀活動中,教師可以“自然”為主題,對繪本故事進行延伸,讓幼兒在觀察自然的同時加深對故事內容的印象。

以繪本故事《一園青菜成了精》為例,該故事以兒歌的形式向幼兒講解了植物的成長過程,如裂瓣的大蒜、青色的黃瓜、紅色的辣椒、紫色的茄子……教師可通過自然活動引導幼兒觀察植物的成長與變化,并鼓勵幼兒記錄植物的成長全過程。如在戶外活動中,教師可帶領幼兒走進種植基地,讓幼兒化身為“小小農民”,鼓勵幼兒在區域中播種、澆水、種植、除草,讓其體驗種植蔬菜的整個勞動過程。在精心照料植物時,幼兒既能掌握豐富的勞動技能,又能觀察植物的成長過程。在親身經歷種植、栽培與收獲后,幼兒不僅加深了對植物的認知,同時也更深刻地認識了繪本故事中的形象。體驗式的勞動教育與繪本故事相呼應,能開啟創意閱讀之門,達成浸潤式閱讀活動的教育目的。

(二)融合戶外,拓展閱讀空間

在一日生活中,戶外活動是幼兒必不可少的學習環節。在開展浸潤式閱讀活動時,教師可將戶外活動作為教育契機,拓展幼兒閱讀繪本的空間,開發園所中的教育資源,讓幼兒由繪本走入生活,獲取更加真實的閱讀體驗,進一步強化小班幼兒的能力。

1.自然的浸潤

以繪本故事《風到哪里去了》為例,該故事以“風”為探討話題,對萬物循環展開簡要描述,從身邊的花花草草延伸到大自然,能讓幼兒獲取更多有關自然環境的經驗。在閱讀故事后,教師可帶領幼兒開展戶外活動,讓幼兒觀察自然環境,如仔細看看周圍的樹、景、物,捕獲有關“風”的信息。這種開放性的教學活動,給予了幼兒自由觀察與探索實踐的空間,能讓幼兒在自由探索中將繪本故事畫面與實際生活相關聯,更深層次地理解故事的含義。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節氣類繪本展開教學活動。如繪本《這就是二十四節氣》講述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故事中的不同節氣、不同習俗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教師可根據不同的節氣特性展開引導,讓幼兒觀察自然環境中有關節氣的知識。如在“驚蟄”部分,繪本講述了“小蟲子與冬眠的動物逐漸蘇醒”,對此,教師可帶領幼兒走進自然環境中,讓他們觀察自然生物的變化,找到與故事相對應的描述,將理論與實踐結合,進而豐富幼兒的經驗認知。

2.體育的浸潤

戶外體育活動旨在通過鍛煉強化兒童的身體素養,蘊藏著豐富的教育契機。教師在設計小班繪本閱讀活動時,可以將繪本與體育活動相結合,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實現浸潤式閱讀活動的目標。

以繪本故事《好餓的小蛇》為例,在這一故事中,小蛇先后吃掉了蘋果、香蕉、飯團、葡萄、菠蘿等,最后小蛇吃掉了一整棵蘋果樹,終于吃飽了。教師可以將戶外的攀爬架作為活動道具,在攀爬架上投放蘋果、香蕉、菠蘿、葡萄、飯團等食物的圖片,讓幼兒扮演“小蛇”,以闖關模式展開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了解繪本故事情節。這一活動不僅能讓幼兒加深對繪本故事的印象,還能充分調動幼兒對閱讀活動的興趣,使幼兒得到全面的發展。

(三)親子共讀,提高閱讀張力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多次強調家園合作的重要性,基于此,在小班浸潤式閱讀活動中,教師要從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創設親子閱讀活動,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資源,點燃幼兒閱讀熱情,實現“家長與幼兒共讀”的教育目標,進一步提升小班幼兒對繪本故事的學習興趣。

1.設置“借讀角”

與幼兒園的教育資源相比,家庭中的教育資源一般比較有限。例如,幼兒家中的圖書數量不多,家庭閱讀質量不高。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與家長溝通,在幼兒園內設置“借讀角”,鼓勵幼兒將喜歡的圖書帶到“借讀角”中,由教師做好登記。幼兒可以在“借讀角”中與小伙伴交換圖書,注意在閱讀完后要將圖書放回“借讀角”。這種教育模式,既能滿足幼兒對繪本故事的需求,同時也降低了家庭閱讀教育的開銷。在“借讀角”中,幼兒會接觸各種各樣新鮮的圖書,對于知識的認知度與敏感度也不斷提升,并能通過親子共讀溝通感情,獲得更加豐富的學習經驗。

2.親子劇場

親子閱讀是培養幼兒良好閱讀興趣的重要途徑之一。在親子閱讀活動中,教師與家長應明確認識到“閱讀”并非學習繪本故事的唯一途徑,從而選用更多的教育模式,帶給幼兒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3—4歲的小班幼兒玩心重,趣味性的故事與色彩鮮艷的畫面能更快地激發其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選擇合適的繪本故事,組織親子劇場,讓家長與幼兒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通過角色扮演活動讓幼兒更好地了解故事內容,同時鼓勵幼兒走進繪本故事中,在“玩”中達成“讀”故事的目標。在這一過程中,家長與幼兒共同閱讀一個故事,再親自創作表演,不僅能拉近親子間的距離,還能不斷提升幼兒閱讀興趣,使其深刻領會繪本內涵,將繪本教育的優勢發揮到最大[3]。

五、創設閱讀學習氛圍,構建“活”的學習氛圍

陳鶴琴先生提出:“幼兒園環境是兒童所接觸的,能給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質?!杯h境對兒童身心成長起著隱性教育作用,良好的學習氛圍能有效激發幼兒的探究欲望。在打造小班浸潤式閱讀活動時,教師要注重對環境資源的開發,用環境帶動幼兒意識,突出浸潤式教育目標,構建“活”的學習氛圍。

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浸潤式繪本閱讀活動中,教師要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將故事活化,鼓勵幼兒自主地與故事中的情節、人物對話,主動講解故事,從而提高自己的閱讀技巧,養成正確的閱讀習慣。

例如,教師可為幼兒打造繪本墻,即將繪本選貼在墻上,放大其中的畫面并打造一面“會說話的墻”。在繪本墻的創設中,教師要從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選擇其感興趣的素材,以充分發揮繪本墻的教育作用。以《好餓的毛毛蟲》為例,教師可在公共區域的墻面上張貼一只巨大的毛毛蟲和一個蘋果,讓幼兒根據故事情節調整繪本墻的內容,并引導幼兒根據觀察到的畫面復述繪本故事。在表達的過程中,幼兒自主地與周圍環境進行互動,加深了對故事內容的印象,實現了動態化學習。這種開放的、動態化的學習環境能讓幼兒暢所欲言,在表達中主動走進繪本閱讀,在閱讀環境中不斷產生新的學習與思考。

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活動主題投放相應的素材,將主題裝飾與繪本故事融合。如在“傳統節日”主題活動中,教師可結合繪本《打年獸》,提取其中的“年獸”“鞭炮”等形象,對幼兒園的公共空間進行裝飾,還可以增加燈籠、中國結等元素,鼓勵幼兒根據自己所觀察到的事物,創編故事,以此不斷加深幼兒對繪本的印象,激活幼兒的創新思維,使其獲得更深層次的知識。

結語

幼兒的成長離不開閱讀,閱讀是貫穿人的一生的學習活動。在開展小班浸潤式繪本閱讀活動時,教師要進行有策略的設計與引導,從幼兒視角出發,切實考慮幼兒在活動中的狀態,改變以往沉悶的閱讀模式與閱讀環境,以讓幼兒主動掌握繪本知識。除此之外,幼兒教師還要充分認識到繪本閱讀的獨特價值,對故事內容進行合理開發,讓幼兒走進戶外、走進生活、走進故事,在操作、實踐、感知的過程中獲取更加豐富的閱讀體驗。

[參考文獻]

富生翠.幼兒繪本閱讀指導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新課程,2021(52):22.

黃彩云.游戲教學法在特教學校培智數學中的應用研究[J].求學,2021(44):11-12.

張小婷.幼兒繪本多元閱讀教學的實施策略分析[J].讀寫算,2021(30):41-42.

猜你喜歡
小班幼兒
小班幼兒入園問題的分析與對策
讓小班幼兒盡快學會使用剪刀策略淺談
智慧三心,激活小班活動區游戲
如何培養小班幼兒的一日常規
小班幼兒“自我中心”的表現與分析
小班幼兒交往能力的培養
小班幼兒數學區域活動要體現“生活化”
廢舊材料在美術活動中的運用研究
幼兒入園焦慮表現及應對策略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