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育教育創新路徑分析

2023-06-07 15:20周愛麗
南北橋 2023年6期
關鍵詞:學生培養創新路徑德育教育

周愛麗

[摘 要]德育教育是學生教育工作的主旨之一,亦體現了教師在教學工作環節中的責任?;诖?,本文結合實際,重點探討了德育教育的創新路徑,指出學生在課堂中不僅應學習知識,更應培養自身的邏輯思維,為自己后續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教師應統一新課程教學工作中的德育教育培養目標,使學生能夠強化自身的認知能力,成為全面發展的綜合性人才。

[關鍵詞]德育教育;創新路徑;學生培養

[中圖分類號]G41文獻標志碼:A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我國政府及相關部門正在逐漸加大對教育行業的關注力度。在此背景下,德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環,它不僅可以規范學生的行為,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通過德育教育,可以讓學生在校園生活、校外實踐活動中得到鍛煉,充分發揮出素質教育的作用,實現教育創新,讓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1 德育教育的基本概述

德育教育是對學生政治、思想、道德、心理以及法律的教育,其作為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包含了體育、智育、勞育、美育等內容,還協調了其他多方面的教育內容。各級學校應采用相互協調、相互滲透的方式,使學生能夠在校園內健康且穩定地成長,為學生的成長成才提供助力,讓德育作為一種導向性因素,輔助學生掌握更多的正面知識,促使德育工作在素質教育環節發揮重要作用。

2 德育教育創新路徑

2.1 明確德育教育目標

德育教育的目標在于教育和引導學生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理解、認同和擁護國家政治制度,立志成為敢于擔當、奉獻社會的守法公民。通過責任感、使命感的教育,使學生可以在德育教育工作的滲透下,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樣一來,可以保證學生能夠遵紀守法,在維護自己利益的同時,保障周圍群眾的利益不受侵害,促使每名學生都能具備較強的心理素質及道德品質,從而使德育教育目標更加明確。具體要求如下。

第一,在德育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應致力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學生的自豪感并讓其具備民族自尊心,做到維護國家的榮譽及尊嚴,實現民族的團結,時刻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使其成為對社會有利的一分子[1]。

第二,積極擁護黨的利益。在黨組織的帶領下,讓每名學生都能夠明確把握歷史發展規律,了解我國的基本國情,具有一定的使命感,立志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發展貢獻力量[2]。

第三,在教師的思想引導下,使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學生需要認識到樹立正確擇業觀、職業觀及創業觀的重要性。在德育教學過程中,使學生了解到個人的發展應滿足社會的要求。只有提高自身能力,才能為社會注入新鮮的血液[3]。

第四,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讓每名學生都能夠規范自己的行為,促使學生學習法律,掌握法律的基本內涵,認真履行法律義務,確保自身的合法權益能夠得到維護。使學生遵守校規并且在之后進入社會能夠規范自己的職業行為,增強在社會中的適應性[4]。

第五,守公德,講文明。在德育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教師應約束學生的行為,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其具備較強的文明意識并強化其職業道德意識。讓學生意識到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都應堅持誠實守信,只有做好本職工作,才能讓自己得到更好的發展[5]。

2.2 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

結合當前的教育發展水平,為保證德育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應優先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學習環境,簡化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步驟,促使德育內容滲透進日常教學過程中。在提高學生學習體驗的同時,讓學生能夠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及心理狀態,防止其在后續發展過程中出現問題。

首先,在校園內教師應加強對學生日常學習及生活的觀察。了解學生的近況,運用考核評價的方式,及時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通過營造良好的精神環境、物質環境,使學生受到學習氛圍的積極影響,通過校內的良性競爭,讓自己得到更好的發展。

在物質環境營造過程中,應以校內裝飾為主,在教室、走廊等區域布置掛畫,通過校內宣傳欄的方式,使學生在日常學習及生活中受到熏陶。同時,還可通過名人事跡、名言警句對學生進行日常德育的滲透,讓學生每天都能看到上述內容,從而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在精神環境營造過程中,可結合校園的發展形勢,在教師的帶領下,使學生的個人行為能夠得到約束,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學習新知識、接受新思想。例如,在每日晨讀時刻,讓學生朗讀政治內容,加強學生對時事政治的了解,使學生能夠在自我認知方面有所改變。

其次,通過對學生認知觀念的培養,讓學生能夠在校園環境內完成對德育內容的學習,使學生能夠以“愛國主義”為核心,擁護祖國統一。通過民族精神教育的方式,讓學生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師可以創新教育方式,通過德育氛圍的營造,確保學生認知觀念的全面發展。

2.3 增加德育學科的設置

因為每個學科內都含有德育內容,所以需要增加德育學科的設置,讓德育內容滲透于不同的學科當中。在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各科教師都應明確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通過銜接學科與德育內容關系的方式,加強教學設計工作,促使學生能夠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受到德育內容的熏陶。統一德育教學目標,保證學生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能夠掌握德育知識。

例如,在語文學科教學工作中,教師可優先對課件進行編輯,整合課文教學環節的重點,運用課堂內容延伸的方式,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保持嚴謹的態度,更好地理解知識內容;而在體育相關學科的教學工作中,教師應以德育知識為基礎,讓學生優先明確同學之間要相互幫助,對待老師要以尊敬的態度,在此基礎上開展體育活動。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自有認知層面上進行延伸,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帶領下受到德育教育和熏陶。

綜上所述,應豐富德育知識內容,使學生既能夠奠定良好的理論知識基礎,又能夠學習到更多的德育知識,從真正意義上感知德育內容的重要性,實現教育的雙贏,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2.4 創設校內的德育活動

通過校園內主題活動的開展,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在德育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教師應將目光放長遠,明確德育教育的實質在于道德品質的教育、文明行為的教育、理想信念的教育、遵紀守法的教育、民族精神的教育及心理健康的教育。

教師要為學生普及政治方面及經濟方面的知識,讓學生能夠在學校內完成歷史唯物主義及辯證唯物主義等知識內容的學習,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學生只有合理地約束自己的行為,才能在后續發展過程中做到愛黨、敬業。通過課內職業禮儀、交往禮儀知識的學習,讓學生能夠遵守校規、遵守法律。

例如,通過德育主題教育活動的開展,提升學生在校園內的德育教育體驗。讓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參與德育教育活動,使其道德素質及認知觀念得以強化。在每年的入學之際,學??梢越M織開展“學習雷鋒”等活動,以德育教育為主體,以班級為單位,讓每名學生都能登上講臺講解發生在身邊的光榮事跡。在演講完畢后,教師可組織學生在剩余時間內觀看PPT或者視頻資料,班會結束后,讓學生對本堂班會進行總結,撰寫自己的心得體會,教師對學生所撰寫的內容進行檢查,了解學生對德育知識的掌握情況。

學生在校內參與德育活動可以充分理解愛黨、愛人民的意義,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愛黨敬業精神,使其能夠了解無私奉獻的重要性。同時,可通過校園德育活動的開展,讓學生獲得良好的德育體驗,具備優良的品質,進而保證自身的全面發展,為后續的成長及就業做好鋪墊。

2.5 合理開展學校管理服務

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掌握德育的滲透規律,定期組織班集體完成教育工作,合理地開展校內的管理服務工作,促使學生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實現自我教育。

學校還可以利用用人單位、社區及行業內的資源,實現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梢栽谛扰e辦黨團組織活動,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的形式在課堂中討論黨組織的基本知識及基本理論。

2.6 增加社會內德育實踐

只有國家富強、社會進步,才能保證人們的和諧生活。因此,為保證學生的全面發展,應加強學生與社會的銜接,讓學生盡早參與德育實踐,使其獲得生動的德育體驗。

首先,校方應加強與社會的聯系,通過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保證學生能夠將學習到的知識運用于實踐,從而提升教師的德育工作質量。

其次,運用校企聯合的方式,讓學生與企業進行對接。通過校內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深化德育教育內容。例如,為擴大學生與社會的接觸面,可組織學生到敬老院看望老人,為老人送去溫暖與陪伴,或者發揮自身特長,為老人表演節目,使老人能夠在閑暇時光內收獲快樂。在此基礎上,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懂得尊老愛幼,豐富德育知識,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

最后,開展德育實踐活動,使學生明確為社會服務的意義。寒暑假期間,學??梢越M織學生到公園內清理垃圾,使學生明確保護環境的重要性,避免在生活過程中出現浪費食物、亂丟垃圾的現象。利用社會德育實踐工作,強化學生的環保意識,使德育內容不再單一地停留在校園內,而是可以向著社會的方向延伸,以此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2.7 加強與學生家長的交流

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也是學生最為信賴的人。所以,在德育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教師應加強與學生家長之間的交流及溝通。若校園位置與學生家的距離較遠,教師可通過電話家訪、網絡家訪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原生家庭及家長的受教育水平,根據學生的家庭狀況選擇適合學生的德育教育方式。教師可以定期向家長反應學生的近況,可適當地對優秀學生進行表揚。運用直接教育的方式,保證家長與教師的聯系,打消家長的顧慮。通過遠程的溝通及交流,讓家長了解學生在校內的生活狀況及學習情況。

通過教師與家長的共同教育,可及時發現學生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同時,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年齡段特點,掌握其在學習過程中的需求,為學生量身定制德育教育課程并且開展法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為學生普及法律知識,使校園成為學生全面發展的主要陣地,促使德育教育課程能夠貼近學生的生活、貼近社會及貼近職業,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3 結語

綜上所述,為拓展德育教育創新路徑,教師需轉變以往的教育方式。根據學生的特點制訂適合學生的德育工作滲透計劃,讓學生能夠提升自身的認知能力,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通過分階段、有針對性的德育教育方式,使學生獲得不同的認知體驗,確保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豐富自己的德育知識,從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使其身心能夠得到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生銀. 高中德育教育創新路徑之探——評《德育教育與創新能力發展》[J]. 中國教育學刊,2022(3):150.

[2]顧金. 新課改下的中學班主任德育教育創新路徑探析[J]. 學苑教育,2022(6):9-11.

[3]辛銀草. 中小學德育教育工作的實踐創新路徑探索[J]. 學周刊,2021(24):115-116.

[4]葛琪. 聚焦愛國情懷,探尋小學德育教育創新路徑[J]. 新課程導學,2020(S1):16,20.

[5]鄧達飛. 中小學德育教育工作的實踐創新路徑研究[C]//廣東教育學會2019-2020年度學術成果集,2020:298-301.

猜你喜歡
學生培養創新路徑德育教育
基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高等數學教學研討
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探討
初中政治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分析
以網絡為載體的政府管理模式創新路徑分析
地方廣電媒體融合發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德育在新傳媒時代播音主持專業教學中的重要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