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滲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研究

2023-06-07 04:07邵祎晗
南北橋 2023年6期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傳統文化

邵祎晗

[摘 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國各族人民在日常生活、社會實踐中不斷努力創造并傳承下來的寶貴精神財富。在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有機滲透,能夠以其獨特的感召力發揮思政教育的實際作用。本文將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內聯性出發,分析將二者有機融合的效用價值,同時闡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傳統文化式微的主要問題和原因,并在此基礎上探索二者融合互促的具體可行路徑。

[關鍵詞]中華民族發展史;傳統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41文獻標志碼:A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千百年發展歷程中廣大勞動人民積累并傳承下來的思想精華,不僅是我國人民獨有的文化價值觀念與民族心理認同的高度凝練,更承載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內核?,F如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國培養大學生思想道德觀念的重要陣地,將傳統文化滲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之中,能夠有效提升大學生的文化認同感、民族自豪感,提高思政教育的基礎水平。

1 高校思政教育與傳統文化的內在聯系

首先,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能夠令學生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吸收更多的傳統文化精華,在思想政治理論的學習過程中,以我國的民族發展史為基本脈絡,厘清傳統文化的發展路途,從而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傳統文化,正確地認識傳統文化的基本含義,以此來提高對傳統文化的基本認知,幫助大學生塑造正確的“三觀”[1]。

其次,在高校思政教育中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能夠培養學生的民族精神。在整個中華民族的發展歷史中,傳統文化是根植在各個民族的靈魂與血脈之中的文化符號,是中華民族血脈同胞的共同信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以傳統文化為具體的切入點,激發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能有效地幫助學生認識到自身的民族文化屬性,在思想上提高對于民族、國家的精神認同,從而形成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滲透傳統文化,能夠在高校校園中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校園的基礎文化環境能夠表現出學校的基本校風及學風,良好的學校文化環境能夠使學生在學習中更快地進入狀態,并通過校園的傳統文化環境將思想政治教育潛移默化地滲透進自己的思維當中,實現對學生個人情操的陶冶效果[2]。

2 傳統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式微的主要原因

2.1 部分高校對傳統文化的價值理解不足

在近些年的發展中,我國的基礎國際競爭力不斷地提高,因此在文化競爭方面需要進行重點建設。在這種情況下,高校應當積極發揮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將其作為思政教育的重要部分進行重點融入,但部分高校并未充分重視傳統文化的應用價值,在教學規劃方面仍保持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式,在教學環境的營造方面沒有充分考慮傳統文化在環境中的作用,校園文化建設缺少民族文化特色;在教學觀念方面,只關注學生畢業以后的就業率,僅對大學生的專業課程進行重點建設,忽視了思想政治課程建設的重要性,導致思政課程的教學質量相對低下。

2.2 高校大學生未對傳統文化形成正確認知

現如今,在高校中大部分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仍停留在表面,甚至有部分大學生積極追求新鮮的文化事物,認為傳統文化是已經過時的思想,并未對傳統文化進行深入的了解,對于民族發展歷史的學習也存在著自身的片面性,沒有辯證地看待傳統文化。同時,在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的當下,學生接觸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大量西方文化沖擊著學生的思想觀念,使部分學生偏離了正常的思想觀念建設軌道。這就使得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學生對于其中滲透的傳統文化觀念興趣較低,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較差,并未實現良好的文化塑造效果,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質量[3]。

2.3 思政教師對傳統文化并未做到深入了解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過教師的課堂教學來實現的。傳統的教學方式缺乏新意,大學生在這種教學和學習形式下普遍出現興致不高的情況,在教師將傳統文化內容融入思想政治教學以后,此問題有了明顯改善,但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缺少對傳統文化的深入學習,在進行表層傳統文化引導以后無法繼續深入,這就導致課堂思政教學難以引導整個思想政治教育往更加深入的方向發展,教學后續效果較差。此外,部分教師在教學結束以后,在日常生活中并未踐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學生會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停留在口頭上的內容,因而對思想政治教育失去學習熱情,導致其在后續的學習中敷衍了事,忽視了對自身思想道德的塑造,沒有形成正確的民族思想觀念,產生專業能力強但思想道德水平低的短板狀況。

3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滲透高校思政教育的現實路徑

3.1 創新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政教育融合載體

在將傳統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應當積極創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傳統文化環境,創新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載體。學校在進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知識教學時,還應當重點進行隱性文化的建設,要結合中華民族發展史中優秀的傳統文化內容,在學校內部不同的功能結構區域進行傳統文化的建設。比如在食堂中可以設置與節儉、勤勞相關的詩句宣傳欄;在圖書館周邊擺放鼓勵讀書主題的雕像作品;對教學樓、校內道路、校內綠化等進行傳統文化命名,如“篤學路”“致知樓”“明德林”等。此外,學校還可以在文化塑造上,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為主題,開展一系列傳統文化活動,根據中華民族發展時期進行不同的文化展出,或選取重點的傳統文化項目開展知識問答活動,在校園內形成自己獨特的傳統文化活動日,以此來創建高?;A的傳統文化環境。

此外,學??梢猿浞职l揮內部媒體的宣傳作用,利用校內廣播、學校微信公眾號、短視頻平臺等方式在校園內進行傳統文化宣傳。例如在每日的校園廣播中進行傳統文化節日的講解,為走在校園中的學生進行傳統文化背景科普;通過短視頻平臺來進行趣味傳統文化短視頻拍攝,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新穎形式來宣傳傳統文化及其背后的精神實質,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3.2 深入發掘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神實質

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不光要滲透傳統文化內容,更需要挖掘傳統文化背后的主要精神內涵,以此來提升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匹配度,達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學效果?,F如今,大學生等青年群體是信息時代的中堅力量,也是網絡的主要使用者,大學生每天都會通過網絡接觸到許許多多的信息,除了國內文化,往往還包含大量的外來文化,會對大學生的思想產生一定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傳統文化就需要重點挖掘其背后的主要精神實質,以正確的思想觀念來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觀念,并以此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效果。同時,教師在進行傳統文化精神實質的挖掘時,應當重點參考中華民族的發展歷史,從中梳理出正確的傳統文化脈絡,逐漸地深化自身對傳統文化精神內涵的理解,并將其融入教學環節中,以提高教學質量。

3.3 深入挖掘文化資源,強化學生文史素養

在思想政治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教師應當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為基礎視角,在教學過程中逐步強化學生的基礎文史素養,深化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實質理解。大學生正處于尋找自我思想、構建人生價值的重要關口,正在逐漸地建立屬于自己的理解方式,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當針對大學生群體的特征,通過挖掘傳統文化的價值,來幫助大學生深化對傳統文化的理解。

在具體措施上,首先要開展傳統文化的講座、課題報告、班會和團黨學習等工作。既要保證活動的專業性,邀請和聘請相關領域的專家為學生講述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相關理論知識,又要激發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相關報告和團黨學習活動,在豐富的傳統文化活動中豐富自身的文化涵養。其次要加大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線上宣傳力度。高校工作人員要充分利用網絡媒介,實現傳統文化的線上傳播和教學。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需要從傳統文化的起點入手,引導學生跟隨自己的思路一同來分析、了解傳統文化的起點及各個發展的階段。

比如,在帶領學生了解中秋節的來歷時,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對中秋節的相關信息進行挖掘。從上古時期開始,秋夕賞月是對月神的崇拜,隨著歷史的推進、基礎生產力的提升,古人認為月的周期變化與農耕生產有著離不開的關系,從而轉變成為一種祭拜活動,在漢朝得到普及,并逐漸延伸出敬老的習俗。隨著時間的推移,中秋節在唐代已經推廣到了北方地區,成為官方認定的全國性節日,同時詩歌文化的盛行也為月帶來了更加浪漫的色彩。后來,出現了月餅這種節令食物,并隨著歷史的不斷發展,吃月餅成為中秋節的習俗,象征著團團圓圓。以這種方式進行傳統文化的歷史性講述,或者利用信息媒體進行線上教學,能夠為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添加更多趣味性的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傳統文化的主要內涵,樹立正確的傳統文化意識導向,以此起到端正學生思想的教育效果。

3.4 豐富教材實際內容,健全融合機制

在中華民族發展史視角下進行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教學,應當改進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

首先,規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學課程體系。完備的課程體系和學分制度能夠增強傳統文化教學的系統性和規范性,這也是課程教學的重要前提,同時合理的課程安排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效果,避免產生生拉硬套的現象,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不同的特點創新教學機制,還可以在學分制度上進行適當的調整,對于思政課程的評分結構進行重點調整,將傳統文化的實踐與理解作為評價中的重要部分,以此來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內容的重視程度。

其次,建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專業課堂。一方面,教師在進行專業課堂建設時,應豐富教材的實質內容,按照學科方向進行重點分類,在進行思政教育教學時,滲透傳統文化,以此來增強思政教育的實踐性。比如,針對藝術專業的學生,思想政治教師可以選取傳統美學中藝術技巧表達的思想觀念,而針對理工類學生就可以提取傳統文化中手工藝品設計思想進行講述,結合時代發展和時代教學的要求,實現思政課堂教學創新,在思政教學中融入中華傳統文化元素,提升思想政治教學課堂的豐富度和多元性,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積極性,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最后,建設專業的高質量教學能力的文化教學隊伍。高校思想政治教師需要具備扎實的文化基礎和傳統文化素養,保證教學的深入淺出,在吸引學生興趣的同時,保持充足的理論深度,以高質量的教學水平保證整體教學效果。因此,思想政治教師需要積極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與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進行深入交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傳統文化素養,并在學習中舉一反三,思考文化背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意義,以此來提升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的融合程度。教師在教學中還應當充分學習傳統文化中的優秀教育理念,如因材施教、學思結合等,從而在教學實踐上以身作則,對學生起到重要的啟發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效果,堅定學生的理想信念。

4 結語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向我們展示了整個民族生生不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持續發展將傳統文化融入實際的思想政治教學中,以高度的內在文化認同培養大學生的民族精神,能讓大學生形成家國情懷,更好地認識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堅定自身的理想信念,從而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莫莉. 傳統文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初探——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傳統文化融入問題研究》[J]. 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20(1):103.

[2]孟玲. 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分析——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融入》[J]. 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20(2):97-98.

[3]柴艷萍. 新時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評《傳統文化視域下大學生文化自信探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3):239.

猜你喜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傳統文化
微博文化與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與融合
就陜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創意設計談幾點看法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