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視域下阜陽市生態農業經濟發展對策

2023-06-07 12:00程秋華
南方農業·下旬 2023年3期
關鍵詞:生態農業經濟發展鄉村振興

程秋華

摘 要 發展生態農業可提高農業經濟發展效率,減少農業發展過程中產生的資源浪費,充分利用各種資源,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為促進農業經濟綠色、可持續發展,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推動鄉村振興戰略進一步實施,以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生態農業經濟發展為例,介紹了阜陽市生態農業經濟發展的現狀及發展困境,基于發展困境提出轉變傳統的農業發展思想、積極運用新技術、完善農業生態經濟發展政策、加強生態農業基礎設施建設4方面措施。

關鍵詞 鄉村振興;生態農業;經濟發展;實踐要點;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6.043

目前,在國家政策引導下,生態農業經濟已成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時代不斷發展,傳統農業種植模式已無法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要求,必須轉變原有的生產經營理念,堅持走綠色化、集約化、產業化的發展道路[1]。為更好地促進農業現代化與生態文明建設相融合,須加強對現代生態農業經濟的研究與探索,通過有效措施實現農業經濟的轉型升級。本文以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為例,對當地生態農業發展環境進行深度分析,探尋一條適合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發展道路,以推動當地生態農業進一步發展。

1 生態農業經濟基本概述

生態農業經濟是在農業發展中引入綠色、生態、環保理念,通過對農業經濟進行綜合調節和經營,使農業生產實現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2]。從生態農業經濟和鄉村振興戰略政策實施情況來看,鄉村振興戰略是針對農業和農村建設提出的總體發展戰略,生態農業經濟模式則是以農業經濟為出發點,在綠色環保理念指引下逐漸發展起來的一種經濟模式。無論是在政策覆蓋面上,還是在具體的發展途徑上,生態農業經濟都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在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的基礎上,提升生態農業經濟的發展速度及質量,直接影響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成效及質量。

2 發展現狀及困境

2.1 發展現狀

生態農業經濟作為一種新型農業經濟模式,是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關鍵與重點。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經濟,可改善農村環境,提高農村經濟效益,對促進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和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具有重要意義。為此,安徽省阜陽市太和縣積極發展生態農業。

阜陽市太和縣大力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實現了生態農業的產業化發展,符合新時代經濟發展需求,提高了區域農業產業整體水平[3]。截至2022年,太和縣被認定的綠色食品原料生產基地達4.00萬hm2,其中小麥2.67萬hm2、大豆1.33萬hm2,是“百億江淮糧倉”中的“綠色糧倉”。太和縣通過整合資源和創新機制,使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建設初顯成效,極大地推動了當地生態農業經濟發展。

2.2 發展困境

發展生態農業經濟是與社會發展總體理念相一致的重要發展方式。由于目前生態農業經濟發展正處在探索階段,阜陽市太和縣生態農業發展仍存在一定問題,制約了當地生態農業經濟的迅猛發展,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4個方面。

2.2.1 農業發展思想落后

在生態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傳統農業經濟發展理論會對區域內生態農業發展造成不利影響。太和縣農村地區普遍存在著對生態農業認識不足、生態農業生產技術利用不足等問題。1)當前太和縣青壯年勞動力外流嚴重,留守本地的大多為老人、婦女和兒童,使當地生態農業生產力受到嚴重限制。2)生態環保意識相對滯后。部分農戶由于文化素質偏低,未充分認識到發展生態農業的價值和意義,一味追求短、平、快的農業發展模式。以水資源利用為例,太和縣普遍存在以下問題。①太和縣農村地區長期的水費收繳模式是按人頭計算繳納年度水費,一次繳納即可在該年度內無限制用水,這導致當地農戶普遍存在“水資源可以隨便用、想用多少就用多少”的觀念,在農業生產中缺乏節水意識;②當地農戶雖采用了定時灌溉裝置對農作物進行澆灌,但灌溉方式粗放,且未利用滴灌、噴灌等先進的節水灌溉技術,未根據季節特點增減灌溉量,導致部分耐水性較差的農作物無法達到預期產量,也造成了水資源浪費。

2.2.2 技術體系相對落后

太和縣開展生態農業的技術體系不健全,缺乏先進科學技術支撐,無法保證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速度與質量。目前,太和縣在播種、農作物收獲方面已實現了機械化操作,但針對農業施肥、灌溉、除草及病蟲害防治,仍依靠人工作業,滴灌、無人機植保等綠色、高效的農業生產技術在太和縣未得到全面的推廣應用。

2.2.3 生態農業發展成本過高

1)太和縣是安徽省阜陽市的農業大縣,具有人多地少的特征,農戶人均承包地面積不足667 m2,這導致當地土地流轉價格較高,均價約為1.5萬元·hm-2,

農業經營主體難以承擔如此高額的流轉價格,嚴重阻礙了當地生態農業機械化、規?;l展。2)當地舊縣、倪邱、高廟三地農業發展生產資料調查顯示,當前每667 m2的農業收割成本、灌溉成本,約比十年前分別上漲了40元與15元,有機化肥價格增長幅度達到45%,種子價格增長幅度達到38%,這導致生態農業發展單位生產成本和總體成本都大幅增加。農戶種植每667 m2所帶來的經濟收益只有500元左右,極大地挫傷了農戶發展生態農業的積極性。3)針對生產資料漲價、種糧成本上升等問題,太和縣未出臺針對性的農業補貼政策,缺乏農資綜合補貼動態調整機制,且未完善生態農業發展政策,制約了當地生態農業的穩定發展。

2.2.4 生態農業發展基礎不足

開展生態農業建設需要一定的發展基礎,以確保生態農業的創新應用。但當前太和縣部分農村地區農業經濟發展相對薄弱,缺乏發展生態農業的地區優勢。阜陽市屬于缺水型城市,人均水資源量448.28 m3。綜合居民生活用水和工商業用水現狀,日需水量約30萬t,

供水缺口約6萬t,水資源極其匱乏[4]。當地基礎設施建設不健全,主要表現在田間交通不便、水利工程老化嚴重等。1)太和縣稅鎮鎮孫樓村被329國道穿村而過,將村民居住地與種植地分割開來,村民若前往種植地須繞行2 km才能達到該村的主要生產用路,對該村的農業生產種植及農產品運輸造成不利影響。部分農戶為減少路程,會直接翻越道路護欄,導致交通事故的發生風險高。2)太和縣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大多建于20世紀80年代,水利設施老化,水資源短缺,發展后勁不足,生態農業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有限,嚴重影響了農業的單產和總產。

3 發展途徑

生態農業經濟是發展現代農業經濟的主攻方向?,F階段,安徽省阜陽市著力實施生態農業經濟創新發展,同時結合時代發展趨勢與國家政策導向,做好相關管控工作,為農業經濟升級建設保駕護航。

3.1 轉變傳統的農業發展思想

為促進鄉村振興,貫徹落實可持續發展戰略,安徽省阜陽市在發展生態農業經濟過程中要重視創新發展理念,指導當地農業生產者樹立以生態、綠色為核心的發展理念,以實現生態農業經濟快速穩定地向前發展。

1)農業生產者的生態環保意識直接關系到生態農業經濟的發展質效,因此,安徽省阜陽市的縣、鄉村各級行政單位除為生態農業的開發提供資金、技術和設備支持外,當地政府、各村支部、村主任應加強對村民開展有關生態農業發展的教育培訓,促使農民打破傳統小農經濟發展觀念的限制,樹立發展現代生態農業的觀念,使村民充分認識到在生態農業經濟發展過程中應遵循“綠色”“循環”發展原則[5]。2)對生態農業發展理念進行廣泛宣傳。地區農業部門應以理念宣傳為抓手,實現農業生產迅速轉型,重視開展培訓宣傳工作,相關人員可走村入戶,普及生態農業知識,還可利用微信公眾號、抖音等新媒體平臺進行宣傳,增強農民的生態環保意識。

3.2 積極運用新技術

運用新技術有利于全面提高農業生產質量與效益,安徽省阜陽市農村地區需結合鄉村振興發展要求,認清現代農業生產工作中存在的具體情況。1)當地政府要積極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和設備,如病蟲害生態防治、秸稈還田、滴灌噴灌、植保無人機等技術,以提高農產品產量及品質,并以推廣應用為著力點,確保農業現代化建設快速發展。例如,安徽省阜陽市召開無人機農業植保技術培訓會,對無人機產品進行了詳細介紹,開展了植保無人機技術的專題講座,并由相關工作人員對新一輪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進行了全面解讀,邀請專家講解無人機應用于精準施藥方面的關鍵技術。通過植保無人機技術宣傳,為推動阜陽市生態農業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2)為推動農業新技術與設備的應用,當地政府可成立農業技術培訓中心,強化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隊伍建設,安排技術人員深入農村實地走訪,手把手授課,或通過互聯網建立相應的生態農業發展技術網站,以幫助農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農業生產中的新型技術及其使用方法,進而全面提高生產質量與效益,以實現生態農業經濟穩步增長[6]。3)當地政府可借助現代信息技術,以土壤環境監測、蟲害監測、氣象環境監測、水肥一體化聯動管理為核心,構建農業生產防控系統和監測系統,搭建智慧農業管理平臺,快速高效地監測農業生產中可能發生的各種災害,并對有關災害進行預報,為現代化農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進一步提升農業生產管理技術水平。

3.3 完善農業生態經濟發展政策

政府對生態農業經濟發展起著關鍵作用,其應擔負起生態農業經濟發展中引領人和協助者的責任,從經費、人才和技術方面給予支持,通過政策扶持和科技支撐促進生態農業經濟快速健康發展。1)政府部門應將農業補貼作為主要扶持手段,以保障生態農業經濟發展所需的經費投入,結合本地經濟發展實際,優化完善財政對生態農業生產的支持制度,逐步完善農資綜合補貼動態調整政策,設定部分專項資金發展生態農業經濟,將該部分專項資金用于技術更新、人才引進、農機具購置等??赏瞥鱿嚓P惠農補貼政策,對農民合作經營的公司實行稅收減免政策,以調動農民參與生態農業發展建設的積極性,增強“農業+企業”協作效果[7]。例如,阜陽市農業農村局為不斷保障生態農業經濟發展,制定了《〈阜陽市促進現代農業發展扶持獎補政策〉2019年度實施細則》,通過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保障生態經濟建設中的資金需求,使生態農業經濟政策得到有效落地,對當地生態經濟迅速發展的具有重要影響。

3.4 加強生態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目前,在安徽省阜陽市生態農業發展過程中,應制定農業發展基礎規劃,優化農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以推動區域生態農業發展,為地區經濟增長提供動力。當地政府部門應加大資金投入,根據地方實際情況興建水利基礎設施,增強當地生態農業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同時,修建與完善田間地頭的道路,進一步優化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為生態農業生產規?;?、機械化發展奠定良好的設施基礎[8]。

4 結語

生態農業是現代農業發展的主要形式之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生態農業經濟管理模式推廣應用帶來新機遇[9]。為使安徽省阜陽市農業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需加大對生態農業經濟管理模式的研究力度。有關部門要從鄉村振興視域出發,將“綠色”和“科技”相結合,以生態農業經濟為抓手,推動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為當地現代化農業產業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 芮敏.基于鄉村振興視域下生態農業經濟發展的要點分析[J].經濟師,2022(11):139-140.

[2] 蔣艷偉.鄉村振興視域下的生態農業經濟發展對策探析[J].大眾投資指南,2022(21):182-184.

[3] 王志恒.鄉村振興視域下生態農業經濟發展的新思路[J].山西農經,2022(5):137-139.

[4] 肖海燕.鄉村振興視域下秦皇島撫寧區生態農業經濟發展策略研究[J].農村實用技術,2020(7):

30-31.

[5] 林燕.可持續發展生態農業經濟效益的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山西農經,2023(1):27-29.

[6] 金寧通.基于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生態環境與農業經濟協同發展路徑研究[J].山西農經,2022(19):131-133.

[7] 陳劍華.基于鄉村振興視角探究現代生態農業經濟發展路徑[J].產業創新研究,2022(12):31-33.

[8] 王玉芳,祁居壽.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中的綠色生態農業思考[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2,33(10):28-30.

[9] 趙詠梅.因地制宜發展生態農業,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2(5):79-81.

(責任編輯:劉寧寧)

猜你喜歡
生態農業經濟發展鄉村振興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第八屆“一帶一路”食品安全與生態農業論壇
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發展戰略探究
經濟“新常態”下產業結構調整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運輸經濟發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國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展的研究
一位90后的生態農業夢
安鄉縣發展生態農業的實踐
保證糧食安全,發展生態農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