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文“微寫作”,讀寫相融合

2023-06-07 17:01葛金娥
小學教學參考(語文) 2023年3期
關鍵詞:讀寫融合微寫作意義

葛金娥

[摘 要]隨文“微寫作”,就是閱讀教學中,讓學生跟隨課文的閱讀,立足一點進行短小的習作訓練,使學生在讀中悟寫、讀寫融合。隨文“微寫作”能消除學生習作的畏難情緒,是落實語文要素、訓練學生高階思維的有效路徑。統編語文教材課后小練筆的習題設計,明確地表現出編者努力為學生搭建讀寫的通道。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把讀寫進行融合,組織學生開展隨文“微寫作”活動,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

[關鍵詞]微寫作;讀寫融合;意義;教材編排;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3)07-0094-03

“微寫作”,指的是在閱讀中就某一點進行的微型習作活動,不苛求文章結構的完整,是一種片段式的練筆活動。隨文“微寫作”,就是閱讀教學中,讓學生跟隨課文的閱讀,立足一點進行短小的習作訓練,使學生在讀中悟寫、讀寫融合。這種習作模式取之于文本,將習作恰當、巧妙地融入閱讀教學中,實現讀寫相長的目標。

一、隨文“微寫作”的意義

(一)隨文“微寫作”能消除學生習作的畏難情緒

課堂隨文“微寫作”能讓習作教學有所依托,有所參照。這樣進行習作教學,能讓學生在閱讀中實現學以致用,使學生獲得“很像書中語言”的成就感。這種成就感能讓學生習作中的畏難心理得以緩解,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大大地提高學生習作表達的積極性。

(二)隨文“微寫作”是落實語文要素的有效方式

目前,統編語文教材在全國使用,其單元編排圍繞某一個能力培養進行重點訓練,聚焦于“語言建構與運用”。開展隨文“微寫作”,有利于教師準確抓住學生言語表達的契機,有效落實指向表達的單元語文要素,幫助學生逐步掌握祖國語言文字的特點及其運用規律。

(三)隨文“微寫作”是訓練高階思維的有效路徑

高階思維是指發生在較高認知水平上的心智活動或較高層次上的認知能力,強調知識點從理解到應用。開展隨文“微寫作”,可以有效激活學生的高階思維,讓他們處于一種興奮的狀態,實現對文本的理解由表及里,不斷向縱深挖掘,直達文本的內核。

二、隨文“微寫作”的教材編排

語文知識的運用,主要是認知圖式的遷移?,F行的教材都是讀寫單元整體設計的,從讀向寫遷移,主要的學習支架是包含在閱讀文本中的認知圖式。同時,通過表達與交流,反思、優化原有的認知圖式。句、段的模仿練習也應當如此。對統編語文教材深入研究后就會發現,新的教材給我們構建一種“閱讀+寫作”的教與學環境。課后小練筆的習題設計,明確地表現出編者努力為學生搭建讀寫的通道,促進讀寫融合,由讀學寫。例如,三年級上冊閱讀與寫作的教學安排如下。

在實際教學中,除了課后習題中的小練筆,教師也可以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模仿課文的語言形式,表達自己的生活感受,培養學生隨時隨處提筆記錄生活的好習慣。

三、隨文“微寫作”的教學策略

習作與閱讀是兩個不一樣的心理過程,可是這兩者之間又存在著內在關聯,因為閱讀是從外到內的內化過程,而寫作則是相反的對外表達過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把這兩者進行融合,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隨文“微寫作”活動,在日常課堂訓練中不斷地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如上課時可以讓學生抓住對文本的感悟,表達感情;對文中的優美語句進行模仿,提升學生的模仿能力;依托文本留白,發展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找感動,抒寫豐富情感

小學生的情感比較感性,容易被激發,而文本中有很多感人的句段,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緊扣相關內容,讓學生體會人物感情并學著去描寫,這樣就能訓練學生去表達情感。

如《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敘述了周恩來少年時代在奉天讀書時的事情,他通過所見所聞體會到因中華不振國人飽受洋人欺負,但是卻找不到說理的地方,由此樹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向。少年周恩來博大的胸懷和遠大的志向,能夠激發學生對讀書意義的思考。本課的小練筆就是這樣設計的:“如果有人問你為什么而讀書,你的回答是什么?想一想,寫下來,注意寫清楚理由?!痹谡n堂上開展隨文“微寫作”,讓學生體會到更高遠的讀書觀能給學習帶來更大的動力,能實現更有價值的人生,幫助學生理解“立志”與“成長”的關系。有的學生這樣寫道:“少年時代的周恩來就有著遠大的理想和抱負,他決心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讓我深有感觸。如果現在有人問我為什么而讀書,我的回答是: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讀書!如今的中國,科技日新月異,從深海之底到高山之巔,從地球南極到蔚藍天空,無不留下中國人的足跡。祖國的強盛,離不開每個人的努力。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我們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我要好好讀書,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增長本領,等學有所成后投身到祖國的建設之中,使我們的祖國變得更加強大!”

隨文“微寫作”圍繞閱讀和寫作展開,能夠激發學生的內心情感,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和表達能力的提升。這種練筆始終緊扣在理解課文的內容、情感上,能保證教學過程的流暢性、情感氛圍的和諧性,體現語言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統一。

(二)學經典,促進能力遷移

小學語文課文中有不少經典的詞句,教師在教學中不妨抓住經典詞句,讓學生展開仿寫,促進學生能力的遷移。在嘗試揣摩詞句的選擇、思考修辭手法和表現手法的運用中,學生能更好地感悟經典。

如老舍的《貓》,課后小練筆內容來自課文的第一部分,這部分文字表現了貓性格古怪——既老實又貪玩。這段話用“說……吧……的確……可是”寫出了貓看起來相互矛盾的特點,可謂獨具匠心。教師在引導學生練習時,可讓學生結合對貓的特點的把握,將讀寫融合起來。在感受到貓既老實又貪玩之后,先讓學生回憶自己喜歡的某種小動物或某個人有沒有這樣看似前后矛盾的性格特點,嘗試將這一特點提煉概括出來,如小烏龜既遲鈍又敏捷、媽媽既嚴厲又慈愛等,然后通過具體的事例進行描述,照樣子寫一段話,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通過這樣的遷移練習,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掌握表達方法,并能在自己的習作中自如地運用這樣的表達方法。

如在兩位學生的筆下,自己家的狗狗和金魚都具有這樣矛盾的特點。

生1:哈士奇狗狗,實在是一種很奇怪的動物。說它調皮吧,的確。當主人不在家時,它就開始“發瘋”了,在家里到處跑,它所過之處都是一片狼藉。沙發爛了,椅子腿斷了,床單上滿是它的爪痕,就連抱枕也被它咬破了,滿地都是棉絮。當你回來之后,一定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說它乖萌吧,也是。有時候它就那么靜靜地趴在自己的小窩里,一動不動的,萌萌地望著你,仿佛它是全世界最乖的狗寶寶。

生2:哎,我們家的小花,真是怪。它呀,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食貨機”!每次我剛把魚食撒進去,它就聞香而來。一眨眼的工夫,就把一粒粒橘紅色的魚食統統收納到它那已經漲得圓鼓鼓的肚皮中,還開心地左右扭動著它那降落傘似的大尾巴,好像在對我說:“真好吃,再給我來一點吧!”不過,小花有時候又有點挑食。偶爾我喂一些綠色的魚食給它,它卻當作沒看見,直到魚食都落到魚缸底部,它還是瞧都不瞧一下,你說奇怪不奇怪?

再如《記金華的雙龍洞》,作者著重描寫了由外洞進入內洞的空隙:“容得下一只小船進出”“兩個人并排仰臥,剛合適,再沒法容第三個人”,這是直觀地描寫空隙的狹??;“自以為……可是還能感覺……我又感覺……”,這是從作者感受的角度描寫孔隙的狹小。從寫法上看,將直觀描寫與真實感受相結合,突出了空隙的特點。學習本課時,有的學生用這樣的方法仿寫夏天的公園,讓那份“熱”撲面而來:“熱辣辣的太陽照射著大地,天空沒有一絲云彩,空中也沒有一絲風。今天的天氣預報是36度,但是柏油馬路上應該超過了40度,因為那柏油在烈日下都變得癱軟了。我在馬路上走著,一陣陣熱浪向我襲來,我好像被丟進了一個巨大的烤箱。嘴巴張開,一股熱流從口腔流進食道,流進五臟六腑,感覺身體都要被融化了?!?/p>

課本中的一篇篇經典文章,里面蘊藏著每個作者對生活的感悟以及人生的思考,這些經典文章能夠滿足各個年級學生的學習需求。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認真的研讀,體會文本中語言表達的特點,領悟其語言的美感。

(三)悟留白,放飛想象

留白在文本中出現不少,情節上也有些許跳躍,給我們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能忽略它,要對留白進行利用,引導學生去想象故事情節,運用豐富的想象去改寫或者擴寫,思考怎么樣讓故事情節更跌宕起伏、怎樣通過語言描寫來凸顯人物性格。這樣的訓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豐富學生的想象力。

如《巨人的花園》這篇課文文字優美,在表達方面,可以結合課后小練筆的內容,讓學生“發揮想象,把孩子們在巨人的花園里盡情玩耍的情景寫下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象那些孩子會爬到巨人的腳上、腿上、肚子上、背上、肩上,甚至吊在巨人的胡子上,盡情地玩耍,體驗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園和孩子們中間,懂得快樂與人分享后的喜悅和幸福。先抓留白,悟留白,然后進行擴寫。這種方式能讓學生充分放飛想象,提高學生的想象力。與此同時,這樣的方式也有助于學生對文本的深入理解。下面是一位學生學習《巨人的花園》時,展開想象寫的一段話。

下雨了,巨人走在濕泥地里,留下的大腳印成了一個個小水塘,孩子們在里面蹦來跳去,從這個小水塘跳向下一個小水塘,任水塘里的水濺到自己的身上,歡呼聲響徹了整個花園。孩子們趴在巨人的肩上,一會兒和巨人快活地聊天,一會兒把他的手臂當作滑滑梯,哧溜地滑下去。孩子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伸長手臂去摘果子。孩子們把摘來的粉紅果子用力向上一拋,巨人接住了。一眨眼工夫,果子變沒了,巨人的手里散發出滾圓粉紅的瀑布,灑在孩子們的臉頰上。巨人用兩只大手,拉住孩子們的衣服,迅速地轉起來,帶他們玩旋轉飛椅。哇,孩子們眼前的世界變成高速旋轉的了……

對統編小學語文教材,教師可以通過適合的學習方式,對小學中高年級的習作內容進行系統梳理與批判性理解,以隨文“微寫作”為載體,精心選擇讀寫融合點,探索充滿活力的習作序列化課堂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從“認知”到“理解”到“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

[ 參 考 文 獻 ]

[1] 李麗.全習作教學的創生與實施策略[J] .江蘇教育,2019(65):35-37.

[2] 楊九俊.論語文學習的認知圖式[J] .江蘇教育,2020(65):7-12.

(責編 韋淑紅)

猜你喜歡
讀寫融合微寫作意義
多元構建,讀寫融合,實驗操作
新媒體時代微寫作特征及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