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勻毛尖茶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2023-06-07 21:35龍泉
南方農業·下旬 2023年3期
關鍵詞:茶產業發展建議

龍泉

摘 要 都勻毛尖雖具有較高的知名度,但受限于茶樹種質資源缺乏優勢、茶園管理水平參差不齊、茶產品加工行業及企業監管不嚴、品牌建設不足與品牌價值無法變現、銷售模式升級困難、產業鏈延伸不足,都勻毛尖茶產業發展緩慢,效益低下。為推動貴州省黔南州茶葉產業發展,提高都勻毛尖茶的產業發展水平及市場占有率,提出加強基地建設、多元提升茶產量及保護茶產品地理標志、制定及推行加工工藝標準、引入龍頭企業和培育當地企業、加強品牌建設及宣傳、延長茶葉產業鏈、發展茶旅融合產業7方面的發展建議。

關鍵詞 都勻毛尖;茶產業;發展建議;貴州省都勻市

中圖分類號:F326.12;F322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06.052

都勻毛尖是我國十大名茶之一,因品質優良而享譽國內外。都勻毛尖的核心產區位于貴州省黔南州都勻市、貴定縣、平塘縣、甕安縣等,這些地區將茶產業發展作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的突破口,但都勻毛尖茶產業在品牌建設、品質升級、產量提升等方面存在一定問題,不利于當地經濟、生態和社會發展。因此,通過總結都勻毛尖茶產業的發展情況,結合其發展特色和優勢,分析都勻毛尖的發展方向和道路,為后續茶產業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1 都勻毛尖茶的發展優勢及現狀

1.1 發展優勢

都勻毛尖的核心產區位于貴州省中南部,地處貴州高原向廣西丘陵過渡的斜坡地帶,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勢北高南低,地處東亞季風區,低緯度,高海拔,寡日照,氣候濕潤,平均氣溫16 ℃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 400 mm左右,土質偏酸。獨特的地理條件,形成了都勻毛尖茶獨具特色的品質和風味。都勻毛尖茶外形纖細卷曲似魚鉤,銀毫披身、色澤綠潤,嫩香持久、香清味鮮、鮮爽回甘,曾在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金獎;1956年由毛澤東同志親筆命名為都勻毛尖;史料記載,明代時期“魚鉤茶”“雀舌茶”已是皇室貢品,在乾隆年間也有銷售海外的記錄[1]。

1.2 發展現狀

2022年統計數據顯示,黔南州投產茶園面積

8.01萬hm2,茶葉企業(合作社)802家,茶葉從業人員40.86萬人,茶農人均年收入1.23萬元。以傳統制茶企業(合作社)為主,深加工企業較少,加工工藝水平落后,標準化程度低,未全面推行統一的標準體系,產業鏈急需要完善[2]。當前都勻毛尖的制茶工藝流程為殺青-揉捻-搓團-提毫-烘焙-成品,茶葉產量少、知名度低,須加大培育其他種類茶產品的適制性,加大茶食、器具、茶飲、茶枕頭、茶被子、茶化妝品等茶周邊產品的開發力度[3]。

2 存在的問題

2.1 茶樹種質資源缺乏優勢

種植端是茶產業鏈發展的第一環節。1)都勻毛尖以綠色無公害種植模式為主,大部分茶園已申請無公害種植認證,但有機種植和有機認證的比例較低。2)品種選育利用方面投入不足。目前,黔南州還存在大量的老舊茶園,需進行提質改造,其中種植品種的優化是第一要素。貴州省雖擁有大量的野生古茶樹,具有得天獨厚的種質資源優勢,但黔南州8.01萬hm2茶園中種植當地茶樹品種的不足30%,普遍種植的茶樹品種為福建省的福鼎茶種[4-5]。

2.2 茶園管理水平參差不齊

1)為實現全產地品控監管,須進行種植基地整合和集約化管理,而土地流轉就是種植基地整合與集約化管理的前提,但當前黔南州部分茶園土地流轉較為復雜,導致茶樹種植、管理、生產分散。2)在茶園配套措施方面,當前黔南州茶園基礎設施建設落后,需依靠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完善灌溉、道路、用電、農機、監測設備等基礎設施的建設。3)在茶園管理技術上,茶園基地獨立經營,缺乏管理指導與培訓,導致管護標準不一、技術推廣不到位、用肥用藥監管不足、機械化自動化率較低。4)在經營方面,茶青流失,供應散、交易亂,給黔南州茶產業發展造成不良影響[6]。

2.3 茶產品加工行業及企業監管不嚴

1)據不完全統計,黔南州802家茶葉企業中獲得食品安全認證的有40多家,僅占5%左右。茶葉企業多而雜,有個人、合作社、加工廠、茶商、貿易公司或身份多元的綜合體,且部分貿易商冒充茶企獲取政策福利,以次充好、以假亂真,導致當地茶葉品牌力量被削弱,茶企信譽受損。2)茶產業發展過程中,基地是基礎、質量是保障、市場是龍頭。產業發展需要技術、質量、資本的引領帶動,但當前黔南州茶葉產業的加工標準不一致、茶葉質量無法得到有效保障、市場管理混亂,造成整個茶葉產業發展緩慢[7]。

2.4 品牌建設不足與品牌價值無法變現

1)在宏觀市場經濟條件下,品牌就是產品的生命、就是產業的核心競爭力。都勻毛尖區域公共品牌在省內外甚至國內外都具有一定的市場影響力,但區域內卻缺乏有知名度的茶企,公共品牌與企業品牌未得到協調發展,且當地茶企的品牌意識和品牌開發能力不足,難以形成序列化產品體系和品牌化、流量化、線上線下整合的現代營銷體系。公共品牌的影響力無法與經濟發展有效聯結,公共品牌的紅利無法惠及地方。2)基地產權分散,大部分茶企經營模式為傳統私企+合作社或茶農,社會資本難以進入,農業產業難以形成固定資產投入,土地產權分散無法抵押,廠房資產屬性和品牌估值難以抵押,造成企業融資困難。品牌建設不足和品牌價值無法變現的問題疊加形成了效能驟減的非良性循環,極大程度上制約了都勻毛尖茶產業的發展[7-8]。

2.5 銷售模式升級困難

1)營商環境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基礎。黔南州尚未實現都勻毛尖茶標準化生產,導致當地無法向合作商保障茶產品生產質量的一致性,無法完全把控及評估茶產品的市場價值,造成茶產品定價混亂,成為與電商平臺融合發展的重大障礙,無法真正打開線上銷售渠道,拓展市場需求,開發新用戶。2)缺乏產品等級劃定標準。高端茶、中端茶、低端茶等級劃分標準不明確,無法精準確定目標客戶的定位,不利于產品銷售模式的轉型升級。

2.6 產業鏈延伸不足

都勻毛尖茶在基地生產、茶葉加工、產品銷售、新產品開發等方面的發展仍處于初級階段。在基地方面未滿足產業要求;茶葉加工方面加工工藝不統一、標準模糊,無法滿足市場需求;茶產品銷售模式簡單,利益聯結機制不完善;茶葉新產品、衍生物等開發不足,無法滿足目標客戶的產品需求。例如,甕安縣的白茶、綠茶常為龍井的生產原料,收購價在200~400元·kg-1,

茶產品的最后售價在2 000元·kg-1,差價大,因甕安縣的茶葉采摘和加工標準不具備和省內外客商合作的基本條件,無法獲取加工后的產品價值,造成茶葉種植生產價值低,不利于茶產業鏈的延伸[7]。

3 發展建議

3.1 加強基地建設,多元提升茶產量

1)茶園精細化管理。為實現綠色有機茶園穩面積保質量的建設目標,需從標準化、優質化著手,對現有規模茶園進行有機化、生態化升級改造,培育出更多高標準的高效優質茶園。加強茶園路、水、電等基礎設施的建設,解決茶葉采摘難、運輸難等問題,降低茶農、茶企的生產經營成本。2)重視優良茶樹種質資源的保護利用,以提升茶園的茶葉產量和產質,同時,提高對中低端茶葉的綜合利用率,實現生產效益最大化。3)增強政策和資金支持,激勵農戶和茶企發展茶產業。優化茶葉產業結構,引進龍頭企業,強化優質基地茶園建設,輻射帶動農戶和中小企業發展茶葉產業。4)加強茶園管理技術培訓和人才培育,提高種植人員的種植技術,保障茶樹種植的產量與質量;提高從業人員對茶產品的綜合認知和綜合素質,助力茶產業高質、高速發展[9]。

3.2 保護茶產品地理標志

1)建立市場準入機制,做好地理標志保護,要求茶園和茶企必須在達到生產標準后才能使用都勻毛尖茶的品牌標志,避免都勻毛尖茶茶標被濫用,降低品牌價值。2)建立茶企資格審查、分類管理等機制,將基地、加工企業、銷售企業、合作社及有可能的功能綜合體進行劃分管理,發掘各方的資源和技術,以推動本地茶產業發展。同時,進行產業分工,將種植、加工、銷售分離,定向培育各環節的市場經營主體,例如只鼓勵一部分茶葉基地發展成為加工企業。3)推行退市機制,澄清市場,淘汰渾水摸魚的部分個人和企業,使產業鏈的各個功能角色各司其職,實現市場良性循環,推動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3.3 制定及推行加工工藝標準

加工工藝標準推行的前提是制定有指導性和可操作性的標準體系,且在推行過程中要綜合本地茶產品的特色。加工工藝標準化可明確劃分產品等級,保障產品質量達標,有利于提高消費者對該產品的信任度,進而促進銷售模式的革新,推動產品向市場端融合[3]。為此,黔南州須挖掘本地茶葉加工的工藝亮點,制定手工茶、機制茶的加工工藝標準,并利用都勻毛尖茶的加工工藝亮點和優勢,提高都勻毛尖茶的市場占有率。

3.4 引入龍頭企業和培育當地企業

1)在政策上,持續鞏固優化營商環境,不斷完善茶葉企業(合作社)的服務保障,加大對茶葉企業(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切實解決其在證照辦理、用地用電、金融信貸等方面存在的困難。2)提升行業協會的指導和協調能力,努力做好促進黔南州茶產業整體發展的服務工作,為茶園基地、加工企業、商貿企業的茶產業發展提供服務和指導。3)在招商引資政策上傾斜有技術的行業龍頭企業,重點引入有種質資源開發利用技術、加工工藝成熟、市場覆蓋面廣等優勢的茶葉企業,同時加強培育本地發展勢頭好的中小企業或有影響力的個人,帶動本地茶產業高質量發展[4]。

3.5 加強品牌建設及宣傳

品牌知名度低是黔南州茶產業發展的難點之一。品牌是產業的核心競爭力,要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充分發揮區域公用品牌的帶動作用,著重打造都勻毛尖茶品牌。建立以品牌為主導的政策扶持和工作機制,整合各類資源制訂激勵方案,加強品牌宣傳推介和保護機制的建設,以提升都勻毛尖茶區域公共品牌產品的知名度,進而提高其市場競爭力及占有率[8-9]。

3.6 延長茶葉產業鏈

圍繞市場調整產業結構,引進紅茶、白茶、黑茶等的生產工藝和生產企業,同時聽取專家、茶企意見,整合市場信息,積極開發茶酒、抹茶、紅茶、黑茶、茶飲料、茶文化、茶周邊等特色茶產品,研發新產品,延長茶產業鏈,提高茶產品附加值。

3.7 發展茶旅融合產業

都勻毛尖茶旅融合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相應配套設施建設不完善,現有產品多屬于觀光型初級產品,與產區茶旅融合項目相比同質化程度高,須圍繞吃、住、行、游、購、娛等基本要素設計具有地方特色的體驗式旅游產品,圍繞都勻毛尖茶的文化歷史、知名度、茶園特色、核心產區,推出茶旅融合精品旅游線路,建成集茶園生態觀光、采茶體驗、茶藝展示等于一體的茶旅融合景點,同時配套步道、廣場等基礎設施,讓茶區變景區、茶園變公園,發掘地方茶產業文化潛力,發揮地方茶產業公共品牌價值,加快茶產業發展[10]。

參考文獻:

[1] 李青建,羅紅,莫乙冬,等.都勻毛尖茶生長的氣象指標[J].貴州農業科學,2019,47(12):138-141.

[2] 王靜,何萍,郭飛,等.不同茶樹品種試制都勻毛尖茶感官品質與生化特征對比研究[J].茶葉通訊,2022,49(3):330-335.

[3] 張麗娟,魏明祿,李應祥,等.都勻毛尖茶標準化建設初探[J].中國茶葉,2020,42(10):63-66.

[4] 石姍,杜丹.淺析都勻毛尖茶品牌提升策略[J].現代營銷,2022(11):157-159.

[5] 陸瑤.淺談都勻毛尖茶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J].現代國企研究,2016(22):160.

[6] 任米佳,余明友.都勻毛尖茶可持續發展探析[J].現代化農業,2018(3):56-58.

[7] 歐平勇,陳朝勇.都勻毛尖茶機械加工技術要點[J].蠶桑茶葉通訊,2018(1):36-37.

[8] 中國十大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公布[J].茶業通報,2017,39(2):66.

[9] 陳濤,羅以洪,李應祥.新常態下都勻毛尖品牌建設問題淺析[J].中國市場,2016(35):42-44.

[10] 劉奧東,許詩琦.都勻毛尖茶旅游商品開發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7(3):12-13.

(責任編輯:張春雨)

猜你喜歡
茶產業發展建議
宣城市茶產業轉型升級的思考和建議
民辦高校秘書工作的現狀與優化措施
福建安溪鐵觀音茶產業化發展研究
絲綢之路經濟帶中陜茶產業及文化發展的幾點思考
淺析以恩施旅游業助推茶產業的發展途徑
如何走出小學音樂教學的困境
河南省信陽市農業特色產業發展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