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學實驗室應急管理體系與處置機制構建

2023-06-07 21:09方劍張云毛紅嬌陳明敏
科技風 2023年15期
關鍵詞:實驗室安全應急處置

方劍 張云 毛紅嬌 陳明敏

摘要:在新醫科和健康中國的背景下,我國醫學高等教育的發展已進入快車道。然而,應急管理體系和處置機制建設相對滯后,導致實驗室安全事故呈多發、頻發態勢。目前高校實驗室應急管理機制仍停留于單向應急預案的研究,應急演練則只注重專題研討和情景模擬,缺少聯防聯控聯治的實戰演練。因此,構建一套分級分層應急管理體系和聯防聯控聯治的應急演練機制,以保障師生實驗安全,降低實驗安全事故發生,減少人員損傷和財產損失。

關鍵詞:實驗室應急管理;應急處置;實驗室安全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

一、概述

高等醫學院校實驗室是開展實踐教學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場所,在培養創新型醫學人才和發展科學技術中具有重要地位[1]。在新醫科和健康中國的背景下,我國醫學高等教育發展迅速,醫學實驗室建設發展也已進入快車道[1-2]。然而,我國應急管理體系和處置機制建設相對滯后,導致實驗室安全事故時有發生且在近年來呈多發、頻發態勢,例如2021年中山大學某化學學院實驗室發生化學藥品爆炸[1],導致一名在讀博士生手臂動脈被刺穿[3];2018年11月南京中醫藥大學翰林學院一實驗室發生爆燃,多名師生受傷[3];2010年東北農業大學28名師生因實驗課感染乙類傳染病[2]。

為了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目前我國應急管理已邁入以應急管理部為中心,以“一案三制”為框架的職能化應急管理模式[4]。國家提出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應急預案體系,各級政府、部門及單位對自然災害、重特大事故、公共突發時間等應急體系及預案逐步規范化、體系化[1]。國內外學者也對應急管理體系開展了大量研究,劉景超等[1]結合“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的難點和不足,提出“三全五實”的實驗室安全管理對策。易玉枚等針對目前實驗室應急組織機構和責任體系不健全,應急管理制度不完善全,應急管理常常被動應對,應急預案體系落后陳舊,應急隊伍及硬件設施不足等問題,提出“六位一體”的應急管理模式[2]。張延兵等將世界一流高校ESH管理體系(Environment,?health?and?safety?management?system)理念貫穿于我國高校實驗室管理各個方面,切實建立適合國內實驗室安全應急管理的新方案[3]。張羽等根據系統論和全面應急管理理論,從組織體制、機制、法制和技術支撐等四個方面對高校實驗室安全應急管理體系進行優化[4]。

由此可見,當前高校實驗室的應急管理機制仍停留于單向應急預案的研究,應急預案制度過于自上而下的逐級展開,未從實驗室風險基礎入手做到分級分層應急管理體制構建。此外,先前的研究大多關注應急體管理體系的構建;應急演練注重專題研討和情景模擬,缺少聯防聯控聯治的應急演練。因此,構建一套決策與執行高效協同、堅決有力的科學、完善的醫學實驗室應急管理體系與處置機制勢在必行。

二、多級聯動響應的閉環應急管理體系構建

(一)高校實驗室應急管理體系存在的不足

1.?應急組織體系不健全,應急管理制度不完善,應急隊伍建設滯后和硬件物質設施不足

當前國內許多高校實驗室的應急管理未設置專門的組織機構,主要由保衛處、資產處、科技處等相關部門共同管理,各自負責相應的職責,即臨時成立一個多部門責任不明的的兼職機構[5],沒有設立獨立的實驗室應急管理機構或組織部門,實驗室應急管理職責往往不明確,責任不清晰,分工不清楚,相互之間協調配合不默契,無法落實到個人。大部分高校仍采用傳統的管理模式,小組成員大多憑借自身工作經驗進行決策,達不到現代化高效、迅速的應急管理要求[6]。通常高校應急管理隊伍由管理人員、專家隊伍、救援隊伍、其他教師和學生組成。然而當前高校應急管理人員編制少、能力弱和主動服務意識低;專家隊伍缺口大、基層專家不足和專家學科分布不均;救援隊伍專業性不強、統一協調差和橫向系統聯動不足;教師和學生日常培訓不到位、安全防范意識單薄和應急處置能力差等。財力、智力和物力是應急管理的前提基礎,然而目前大部分高校存在應急物力財力不足的問題,成為應對應急管理的制約因素[7]。高校經費有限,應急救援物質投入不足且分配不均、物質維護和更新不到位;救援裝備數量少、水平落后、設備長期未能維護;醫療基礎建設薄弱,設施設備不足、硬件設施不健全。高校實驗室應急處理存在的問題具有長期性和反復性,其主要原因是現有的應急處置設施已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應急需求[8]。

2.?缺乏多部門聯動的應急聯動中心和聯動協調機制

目前國內大部分高校雖然已構建應急管理體系及應急預案,但普遍缺乏智能化的實驗室管理系統,該系統依托于大數據、移動互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可實現24小時全天候開放,具有設備管理、門禁考勤、視頻監控、綜合監控等功能[7]。且現有的智能化實驗室大多處于初始階段,以實踐和科研實驗室為主,實驗室應急管理體系等方面無法滿足當前高校實驗室應急管理中的實際需求[8-9]。國外許多高校借助社會公共資源建立應急聯動中心,通過諸多專業部門的援助,比如消防、醫療、安全部門等應急聯動,統籌各應急服務資源,采用固定統一號碼,服務于校園緊急事件和求助,統一出警,統一管理,聯合聯動行動,為校園突發安全事件提供緊急救援[8]。然而,目前國內許多高校實驗室應急聯動實行單向管理,縱向未整合理順政府、學校、學院、實驗室和師生的信息反饋體系,導致上級管理者無法準確及時把握事故的真實情況和發展動態[9];此外,橫向未建立實驗室應急統一指揮調度平臺,處于政府、高校職能單位間的信息孤島,導致管理者無法快速實現信息的交換與共享,從而容易造成應急資源的浪費和局部信息滯后,錯失處置安全事故的最佳時機[10]。

(二)醫學實驗室應急管理體系構建與實施

1.?加強分級分層應急管理,完善隱患排查治理閉環管理體系,實現五落實和“六全面”的應急管理模式

根據風險分級分層評估理念,制定應急預案,與當地政府及應急管理部門聯動協作[10]。風險分級分層管控是確保實驗室安全的第一道防線,對于實驗室各項安全管控需要分級管理、分層控制,強化隱患排查治理與追溯,而各項風險、危險源、采集依人不同、依事而異,對采集本身確定明確的分層分級[11]??茖W有效的應急預案和現場處置救援是事故發生后的最后一道防線。構建由學??傮w預案、專項預案、現場處置方案、崗位應急處置卡組成的“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應急預案體系[12]。而隱患排查治理可以查缺補漏,是事故發生前的一道關鍵防線,也是落實安全生產法“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安全管理方針的實際需要[10]。建立隱患排查治理動態閉環管理體系,主要涉及排查治理機構組建、人員培訓、隱患排查、登記報告與建檔、下發整改通知、整改實施、復查驗收、隱患銷檔等環節,整改實施環節應做到整改人員、責任、資金、措施、時限等五落實[10]和“六全面”的實驗室應急管理模式(全過程管理、全系統管理、全方位管理、全面應急響應、全手段管理、全社會管理)。

2.?加強應急專業隊伍建設和設施保障,細化應急管理流程,實現智能化的實驗室應急聯動協調管理

整合社會公共資源建立應急聯動中心專兼職應急救援隊伍力量,依托當地公安、消防、醫療、安全部門隊伍,根據實驗室風險分級分層評估要求,把加強實驗室安全專家隊伍管理、培育基層實驗室應急專業隊伍建設和強化實驗室操作主體安全責任意識為重點目標[10],將應急工作重心下移,對不同學科分類指導,分層管理,突出應急管理隊伍建設的專業性和針對性,逐漸形成以基層實驗室自救為主、社會救援相結合的應急聯動協調管理體系。持續改善實驗室安全硬件條件,實現實驗室安全條件建設應與實驗室建設相同步;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完善實驗室硬件及安全設施[11]。細化實驗室應急管理流程,急責任明晰落實,提高應急管理人員的責任心、業務技能和溝通協調能力,強化應急演練和應急實踐提升管理人員的應急實戰能力,保證應急制度流程的有效開展。

三、聯防聯控的實戰演練應急處置機制構建

(一)高校實驗室應急演練處置機制的不足

1.?應急預案與演練脫節,預案實效性差、適用性不強

應急演練是應急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應急演練作為檢驗實驗室突發事件發生時有關單位應急預案可操作性和適用性、協調聯動機制及應急處置能力高低的重要途徑[13]。高校實驗室應急預案與演練脫節,預案時效性差,演練與實際工作不一致,預案細節沒有經過實際演練的驗證,部分高校為了應對上級檢查,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地開展演練活動,達不到演練的預期目的[12]。盡管目前某些高校實驗室已開展應急演練,但僅僅用從檢驗應急救援隊伍應對突發險情的能力,向師生宣傳應急救援知識和技能,卻忽視了通過應急演練,應反思現行應急預案是否存在問題、內容是否科學合理,是否需要進一步修改完善[12]。此外,仍有許多應急管理人員認為應急預案中描述的突發事件發生概率低,一線人員甚至中層管理者對應急預案的內容不甚了解。許多高校習慣性在“安全宣講日”“消防日”“安全月”等固定時間點扎堆重復地開展單一性質的應急預案宣傳,但此類活動既影響演練效果又浪費人力物力。

2.?應急演練缺乏優化機制和應急聯防聯控聯治機制

建立健全應急演練優化機制,厘清聯防聯控與應急預案的關系,制定操作性強的細化方案,對扎實有效開展應急演練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我國高校實驗室組織開展各種類型的應急演練許多形式大于內容,沒有借助演練實踐檢驗再去優化應急預案[14]。輕視演練反思,忽略“演練—反思—驗證”的演練優化機制。國內高校雖已開始建立實驗室應急聯防聯控機制,但由于實驗室應急聯防聯控管理機制尚不完善,實際工作中與其他部門、單位相配合完成的工作中無法做到無縫對接[12]。在突發事件決策處置中,又因沒有系統的法律法規來明確規范各部門的職責關系與責任范圍,導致許多工作職責需要預案來補充說明,但是由于實驗室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編制與演練的參與單位、組織數量和時間地點受限,因此參與應急處置的各單位在應急管理工作中的具體職能、職責并不清楚,從而導致各個部門間相互推諉,前期防控工作常處于一種混亂無序地觀望狀態[11];中期雖有大量人力物力投入,但各個參與單位難以聯動協作配合完成各項應急管理工作;后期的恢復與重建工作中又在“常態管理”與“非常態管理”有機轉換過程中銜接不足[15]。

(二)醫學實驗室應急演練處置機制構建與實施

1.?夯實應急演練內容和實踐效果,構建“演練—反思—驗證”的演練優化機制

應急演練規劃是應急演練的前提,其主要包括明確演練目標和對象,確定演練范圍與場景,確保演練活動與責任主體(單位/個人)應急職能考量相符合[16]。演練目的需根據實驗室安全事故風險分級分層評估、隱患排查治理總結分析、典型事故案例科學分析等,并結合各實驗室安全管理現狀與現有應急資源,有針對性、示范性的確定演練對象?;诖_定的應急演練目的與對象,明確演練場景,描述應急演練中的背景信息、環境對象、場地情形、事件對象、演練過程可能造成的影響與后續發展的預測等[14]。應急演練情景從實際需求出發,以問題為導向,確定事故類型、演練形式、參與部門等基礎信息,要切實符合高校實驗室安全事故發展規律[12]。演練結束后對各部門應急能力進行評估,并組織專家現場對演練活動全過程進行總結分析,通過邊演練邊整改、演練結合、重練輕演、以練為主、以練促改,不斷提高應急預案質量,切實提升演練的實效性和實戰能力。

2.?優化可防可控、科學高效的應急處置體系,構建聯防聯控聯治的應急演練機制

建立實驗室聯防聯控聯治機制,在長效協作建設、聯防防控預警、資源調配和信息共享、協同應急處置等方面開展跨區域合作及應急演練,需提前謀劃和準備,可有效提升高校實驗室突發安全事件風險防控能力[17]。要進一步強化應急管理人員的聯防聯控意識,科學制定實戰演練強的細化方案,明晰應急演練流程,建立健全聯防聯控“常態管理”工作機制,強化上下聯動、校內外聯動、部門聯動、單位聯動,確保提高聯防聯控聯治演練機制效力[18]。進一步明確職責分工,確保各部門間聯動應對實驗室突發安全事件。同時,把應急聯動演練的落實情況納入隱患排查治理與突發安全事件調查中,確保應急聯動演練機制能落實落地;要結合實驗室突發事件的誘因,并根據高校實驗室事故發生特點,分析提煉共性和個性的問題,提出有針對性的聯動演練機制,推出一批具有學科特色的聯動演練實戰方案。

四、總結與展望

健全和完善實驗室應急管理體系與處置機制是實驗室長期穩定運行和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高校實驗室有序開展教學和科研工作的前提和基礎。本文通過加強分級分層應急管理,形成隱患排查治理閉環管理體系,讓應急管理體系在實驗室安全管理中起到綱領作用。并以此為基礎,加強專業應急隊伍建設和設施保障,細化應急管理流程,借助智能化的實驗室應急聯動協調管理模式,切實提升應急管理隊伍素質和管理效率。并夯實應急演練內容和實踐效果,優化可防可控、科學高效的應急處置體系,構建“演練—反思—驗證”的聯防聯控聯治的應急演練機制,整體推進實驗室應急管理體系與處置機制落實落地,保障師生實驗安全,降低實驗安全事故發生,減少人員損傷和財產損失。

參考文獻:[1]劉景超,袁澤華.“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建設探討[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22,41(08):327-332.

猜你喜歡
實驗室安全應急處置
基于Arduino與Python的實驗室聯動門禁報警系統設計
液化石油氣槽車事故應急處置風險防范
基于FCR的城市地下供水管網應急處置系統設計
臺風天氣配網架空線路防風加固技術和應急處置工作
基于多角度構建高校實驗室安全體系的探索與研究
我國政府應對巨災風險的應急處置現狀問題分析
高校計算機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的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