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思·達”教學法視域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質增效”策略

2023-06-07 00:20丘美華
課堂內外·教師版 2023年1期
關鍵詞:教學方式教學法文章

丘美華

摘 ?要:隨著近年來教育改革的不斷推行和深入,教學策略也相應地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和要求。小學語文對學生的能力要求處于基礎積累時期,在這一對學生基本閱讀量和課外閱讀素材積累有相關要求的學習階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學生對語文的探究精神、提高學生學科核心素質是十分重要的。文章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入手,分析了傳統教學的弊端,深入解析了“讀·思·達教學法”的優點,由此提出了將“讀·思·達”理念融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幫助語文教學實現提質增效。

關鍵詞:核心素養;教學方式;“讀·思·達”教學法;小學語文;提質增效

一、當前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傳統語文教學方式中存在的不足

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求教師必須注重對基礎知識的教學,在課堂上以閱讀中的生僻字詞、疏通文義為主,主要對學生進行填鴨式教育,出現了“教師教、學生學”的被動場面。傳統的教育模式中,教師通常直接對文章中的人物故事的相關“線索”進行推導,學生一邊跟隨課本內容對文章中的人物故事進行梳理,一邊記筆記。整體課堂看上去充實而緊湊,實則丟失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方法使用非常單一死板,無法提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二)新課標和教育改革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弊端

隨著小學語文對學生學習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要求的逐步提升,近年來,小學語文題型呈現復雜化的趨勢,對語文的教育要求早已不滿足于簡單地理清文章中主要人物的邏輯關系,更注重學生在實際閱讀中開闊視野,積累素材,尤其是能否對人物性格、行為的變化產生更深的思考,注重學生對行文邏輯的理解和在閱讀中的積累、學習作家表達技巧和敘事思維能力的培養。

在這種情況下,傳統方法教學已經不再適用,無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整體思維能力,更不用提核心能力的提升。教師變成了講授知識的機器,學生也只是被動接受的容器,這種死板的教學方法忽略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個人興趣,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養的形成。

(三)語文課程的教學重點

語文是一門注重閱讀與積累的比較枯燥的學科,很容易引起學生在心理上的厭煩,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再適用于新型的教學目標要求,教育迫切需要的是注重知識區塊間的整體聯系,在閱讀中開闊視野、積累素材及思維方法的溝通與表達。閱讀、思考、表達,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本體和核心。教學活動當然需要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教師放PPT學生看,需要教師的講解、輔導、釋疑、訂正,需要學生的模仿、練習、記憶、背誦,但這些活動都不是學生學習活動的本體和實質,它們是從屬和服務于學生閱讀、思考、表達的。

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在教學方法上進行改革,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質為重點,強調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在實際閱讀中開闊視野、積累素材的能力。閱讀、思考與表達則是實現語文學習目標、落實核心素養、提質增效的有效途徑?;诖?,把閱讀、思考和表達結合起來,相互促進,共同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的“讀·思·達”閱讀教學方法應當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推廣。教師應當以學生學習為本位,把課堂還給學生,建立有思考的課堂,引導學生充分閱讀、深入思考、準確表達,讓學生的學習在課堂上真實發生,把知識轉化、內化為核心素養,真正做到小學語文課堂的“提質增效”。

二、讀·思·達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一)基本概念解析

“讀·思·達”是余文森教授根據多年的研究和閱讀總結出來的一種以閱讀、思考、表達為課堂教學活動中心的教學法。閱讀、思考、表達是學生教材學習的必經之道,是教學過程的本質性、本體性的活動,學生只有經過這三個環節的相對完整的學習,才能實現對知識的深加工,從而把知識轉化、內化為素養。

“提質增效”指的是在常態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中的大量提問和煩瑣講解擠窄了學生主體活動的空間?!半p減”政策下,更是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要讓語文課堂“提質增效”,必須減少無效消耗,也必須實現高效課堂,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二)讀·思·達教學法在語文閱讀教學課堂中應用的重要性

針對前文教學的弊端和教育改革要求分析的基礎上,本研究在探究過程中發現,更好地完善學生對基礎知識的鞏固和對在閱讀中思考與積累精神的培養,同時適應語文本身學科閱讀的教學方式即為“讀·思·達”教學方法。

閱讀、思考、表達是學生學習的手段,也是目的;是過程,也是結果;是工具,也是歸宿(產品)?!白x·思·達”教學法不僅要致力于把所學知識轉化、內化為素養(從這個角度說它是手段,這是實質性、內容性的目標),同時也要致力于培養閱讀力、思考力、表達力三種能力本身(從這個角度說它是目的,這是形式性、方法性的目標),所有能力只有在需要該能力的相應活動中才能得到培養和提升,閱讀力、思考力、表達力,只有在閱讀、思考、表達中才能得到有效發展。這就像飲食活動,不僅要把食物轉化、內化為我們人體所需的營養素,還要鍛煉人體自身的咀嚼能力、吞咽能力、消化能力、吸收能力。此方法意在把課堂還給學生,建立有思考的課堂,引導學生進行充分閱讀、深入思考、 準確表達,讓學生的學習在課堂上真實發生,把知識轉化、內化為核心素養,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課程參與感,使語文于學生主體更加有益。

三、具體的教學策略應用——以“讀·思·達”教學視域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開展為例的案例分析

(一)問題導入式對重難點的把握分析

教師面對目前尚不會分析學習重難點的學生時,尋找教學的重難點并選擇合理的教學方式進行突破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將重難點在進行教學、開展教學活動之前就分析整理出來,結合上節課沒有完成的教學難點進行知識的融會貫通,通過教師分析與提前的課程設置,可以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到該課的重難點,在學生有限的注意力集中范圍內實現上課時間的充分利用。

在《少年閏土》這節課中,教學重點應當是文章中的人物故事,教師可以采用問題導入的方式進行“讀·思·達”式教學。首先對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進行引導式提問,設置問題如“文章中的人物故事是什么?”“請大家通讀全文,自己尋找出有關文章中的人物故事的幾個事件是什么?”使學生牢固掌握行文內容,引出學生對文章中的人物故事和人物性格轉變的相關思考。

教師可以通過比喻的方式激起學生學習興趣,順利完成新課導入。這樣的教學方法,通過提問的方式將教學中內容比較龐雜的部分分解成幾個簡單易懂的部分,有利于學生對小板塊知識的吸收與理解。同時在閱讀教學中有機結合教情、學情,優化教學諸環節,最終實現高效課堂這一目標。為此,課堂管理應立足于課堂觀察,從構建課堂的諸環節著手,在教學反思中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擇其善者,改其不善者,把改善課堂作為抓手提質增效,提高課堂的效率。

(二)小組合作式具體知識探究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再是單純地傳授某一個知識,而是將該知識與其他知識結合起來,包括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形成學生的整體性思維,因此,為加強學生在閱讀中的探究精神和培養學生的閱讀與積累思維能力,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是極其有必要的。

對《少年閏土》這節課的教學而言,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主要是組內合作和組間合作兩種,組內研究的重點為“文章中的人物故事和人物命運轉變的主要特點”,瀏覽全文的同時設置研討時間以提高課堂效率,一方面可以促進學生的溝通表達能力與學生舉一反三的思維能力,另一方面也在告訴學生,聯系知識整體性學習對語文學習來說是十分重要的。組間合作的方式主要是“文章中作者塑造閏土形象的具體寫作方法的借鑒與思考”,可以分為兩個甚至幾個小組共同完成模型構建,方便學生在動手中增加“讀·思·達”式學習,鞏固對文章中的閏土和迅哥兒等人物故事結構、人物刻畫方式等知識的理解。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促進了組內交流和聯系,有助于推動一個“小說”單元所有知識體系的整合,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知識框架,促進學生整體思維能力和閱讀與積累能力的提升。

基于小組學習的整體單元框架架構,不僅對教師的教學思維轉變和教學方法創新來說是一個富有挑戰性的過程,對學生整體綜合素質的提高更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小學語文不可以進行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更看重的是學生整體閱讀與積累的聯系和對知識框架架構是否清晰,這對學生整體能力的要求是十分高的。故此選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每個人將自己選用的方法進行分享,集思廣益,從而促進每個學生語文學科綜合素質的提高。

(三)互聯網等微課技術的創新型應用

小學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基礎環節。小學教育中還沒有添加信息技術教育等相關課程。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教育的完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課程也在各大學校逐漸完善起來。將微課堂等新興技術融入教育教學中,可以增添新的教學方式,把教學內容變得靈活起來。

首先在《少年閏土》課堂學習中,可以利用多媒體等微課更生動地進行導入,由于文章中的人物故事可以用影片展現,因此在導入部分可以用PPT的形式播放文章中的人物故事,使教學內容更加生動,教師講授方式也因此更加富有感染力,學生自然會全神貫注地投入課堂,由此,新課導入部分的教學活動得以正常開展。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與角色行為,進一步明確教師在“雙減”政策下樹立正確的“學生學習觀、教師課程觀、學生觀和教學觀”,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的能力,熟練運用“讀·思·達”教學法提高課堂效率,大力實踐“讀·思·達”的教學模式,積極推進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有效實踐。變課文內容分析、閱讀視野狹隘、學生缺少主動學習的課堂教學為生動、活潑、愛思考的有效教學,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所以,當教師想要運用新型技術時,就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思維,對廣泛資源進行整合,學習原先并不擅長的視頻錄制技術、錄屏技術及編輯技術。

微課的“讀·思·達”式教學方式同樣可以延伸至課前和課后。在“文章中的人物故事的結構”課堂教學中,由于寫作手法知識是抽象的,所以更需要注重以每一個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掌握的語文知識基礎為鋪墊,有的學生日常會接觸一些語文知識,而有的學生卻不懂得寫作手法、細胞等基礎知識。

(四)教師教學效果及教學反思

首先,教師應該督促學生及時進行課前預習及課后總結。在傳統的教育教學方式中,學生常常由于機械式教學模式而在課前預習時經常找不準重點、摸不著頭腦,打從一開始就會對新課堂的理論教學產生抵觸。但是由于在這一部分的學習中,教師仍然占教學的主體地位,所以在課前預習時,教師應當與學生家長進行必要的互動與聯系,督促學生對文章中的人物故事和相關寫作手法知識進行相應的預習,尤其是對重難點的預習,預習時可以結合互聯網教學,讓學生反復觀看視頻,突破傳統課堂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便于教師更好地督促學生進行課堂預習。

教師要善于利用已知的教育教學方式去探尋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培養學生吸收知識的能力,建立有效的教育教學評價系統?,F階段,小學語文教育效果不理想的程度較為突出,為應對教育和新課標改革,提高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又是極其必要的。填鴨式教育教學成果不理想,主要是因為教師不知變通,教師運用傳統的教學評價方式,對學生的學習狀況摸不清,教學方法缺乏針對性,導致學生的學習成績和綜合素質沒有得到顯著的提高。

四、結語

新課標教育理念要求學生要學會與人合作,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探究的結果,這也提醒著人民教師需要轉變自己的思維方式,朝著更利于學生的方面發展。積極構建推進“讀·思·達”教學法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以課堂的“讀、問、說”為訓練點,把“讀·思·達”融入課堂,在減輕學生語文過重課業負擔,促進教師行為和觀念的改變的同時,掌握合理的教學方法,有助于學生適應新編教材,更有利于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

參考文獻:

[1]王坦. 小學語文閱讀學習——原理與概論[M]. 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

[2]龐國斌,王冬凌. “讀·思·達”的理論與閱讀[M]. 北京:開明出版社,2003.

[3]約翰遜兄弟. 學習中的合作[M]. 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3.

[4]郭林濤. “讀·思·達”教學法的構建[J]. 中小學初中語文教育,2003(03):25-28.

(責任編輯:向志莉)

猜你喜歡
教學方式教學法文章
高校鋼琴教學方式拓展的思考與實踐
批注式閱讀教學法探究
實施“六步教學法”構建高中政治高效課堂
細致入微的描寫讓文章熠熠生輝
放屁文章
小處著眼,寫大文章
高中數學高效教學方式與方法優選例談
高中化學教學方式探析
探索不同教學方式 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做好深化國企改革大文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