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學術英語課程評價策略研究

2023-06-07 18:25于薇衛思雨
陜西教育·高教版 2023年6期
關鍵詞:學術英語評價策略產出導向法

于薇 衛思雨

[摘 要]學術英語課程注重對學生學術英語技能和學術素養的培養,多作為學生留學前在國內的前置課程?;诋a出導向法倡導的“以用為始,以用為終”教學理念,筆者調研了研究對象在國外研究生階段的課程任務,以課程產出目標“驅動”學習者,提出多元化的課程考核評價策略“促成”學習,達到“以評促學”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學術英語 產出導向法 評價策略

引 言

學術英語(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課程起源于歐美國家,課程設立之初是為了幫助國際留學生適應英美大學專業課程的學習和授課模式,除了提供語言上的幫助,課程更側重于讓學生掌握各種“學術生存技能”,比如聽講座、記筆記、閱讀英文文獻、學習正確的學術寫作規范等。隨著國際化進程的快速發展,出國留學人數大幅增加,學術交流日益頻繁。有學者質疑當今大學英語教學目標和基礎階段英語教學目標差異性小,教學內容不能與專業學習結合。新版《大學英語教學指南》明確提出,英語教學不僅要著眼于通用語言能力培養,也要注重對學生學術英語能力的提升。有學者甚至提出要用學術英語課程完全取代大學英語課程,學術界對此爭議頗大。一些學者認為忽略學生基礎,盲目推行學術英語教學不符合實際。但學界對于學術英語課程存在的必要性持認可態度,尤其是隨著中外合作辦學的增多,越來越多的高校將學術英語課程前置到國內課程階段,以期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國外課程的學術要求。

基于產出導向的學術英語課程教學目標

1.產出導向法

部分西方學者悲觀地認為英語教學理論發展至今已再無新方法論,而我國著名學者文秋芳教授融合了課程論和二語習得兩個視角提出了針對中國外語教學的全新教學理論——產出導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以下簡稱 POA),理論自提出至完善歷經十余年時間。POA理論涵蓋教學理念、教學假設和教學流程三個方面,該理論提倡“學習中心”“學用一體”和“全人教育”的教學理念,其中教學假設包含輸出驅動、輸入促成、選擇學習和以評促學;教學流程分為“驅動”“促成”和“評價”三個階段。該理論的提出旨在改善我國外語教學中長期以來存在的“學用分離”問題,強調“以用為始,以用為終”。不同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論,POA強調以學習為中心,并且倡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幫助學生更好地學以致用。筆者認為,在教學“驅動”環節,明確教學目標和產出任務尤為重要,可以將課程最終產出目標量化或者可視化,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意識、挑戰欲,達到教學目標。

2.學術英語課程培養目標

筆者認為,學術英語課程應遵循“產出導向法”中“以終為始”的教學理念,厘清量化課程培養終端目標,以課程產出目標驅動學習者,線上線下相結合促成學習,以復合型的評價方式促成學術英語學習目標。我國大學學術英語教學雖起步較晚,但近十年來在課程改革和課程研究方面不斷創新發展。2013年,上海市教委頒發《上海市大學英語教學參考框架(試行)》(以下簡稱《框架》),這是我國第一份以學術英語為導向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導文件的制定與說明,文件詳細規定了學術英語能力等級量表和教學目標要求。學者對學術英語能力和課程培養目標有過廣泛探討。王春巖認為學術英語課程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學術語言能力、一般學習能力、學術認知能力和跨文化學術交際能力。2019年,蔡基剛基于《框架》研究,將學術英語課程培養目標歸納為學術英語技能和學術英語素養兩方面,每個培養目標包含五個具體的能力描述,并可以在《框架》中找到量化目標。受限于篇幅,筆者此處不做贅述,將在本文案例研究中具體展示。

學術英語課程評價策略案例研究

辛積慶在對比中外學術英語研究時發現,近十年,中外學者在學術英語評估領域共發文50篇,產出明顯少于其他相關研究方向,比如課程設置、需求分析、教學方法等。國內在學術英語課程改革方面研究成果斐然,中國學者就學術英語是否應該成為大學英語課程的改革方向曾展開激烈討論,但對教材發展、教師發展和評估測試領域關注較少。本研究計劃從實際教學案例入手,旨在分析多元化課程評價策略對學習者的“驅動”和教學過程的“促成”作用。

1.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西安歐亞學院《學術英語》課程為研究對象,該課程面向2019級中英國際班89名大三學生設置,課程所使用的教材是Oxford EAP B1+以及教師自編講義。學生在大二之前至少參加過一次雅思考試,60%的學生成績達到5分。根據CEFR(歐洲共同語言參考標準),教材語言難度B1+對應雅思分數在5—5.5分,教材選擇符合學生學情且略有拔高。該課程共4學分64個學時,課程分為聽說模塊和讀寫模塊,每個模塊每周1次課程,用時90分鐘,共計16個教學周。

聽說模塊精選國外大學學術英語講座、TED演講等素材,語料真實,主題廣泛。課程分解每節課主題與音視頻素材,設置針對性練習幫助學生掌握學術聽力,同時兼顧宏觀聽力技巧與微觀聽力技巧的訓練,旨在提高學生做學術筆記、參加討論、介紹研究課題、陳述演講等技能,提高學生的審辨思維能力、溝通能力與學術英語應用能力。讀寫模塊以教材和課外補充的文獻閱讀為主,期望學生在掌握學術文本閱讀策略的基礎上,識別較復雜文章的結構,區分文章的事實和觀點,辨別作者較隱晦的立場與觀點。讀寫模塊以課程論文為最終考核方式,講授如何進行文獻搜索和評判、如何利用其他文獻論證自己的觀點、如何做好文內引用及參考文獻、如何進行學術議論文寫作等,為學術論文及畢業論文寫作課程打下基礎,也為國外大學寫作課程做好準備。課程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采用課堂面授的英語教學模式,輔以學生課下自主學習。

2.課程目標

參加該課程的學生在完成國內階段的學習后會到國外合作院校繼續就讀專業研究生課程,《學術英語》課程作為學生留學前的學術準備課程,旨在提高學生的學術英語語言能力,提升學生學術研究能力,拓展學生外語學習視野。筆者調研了2018級項目學生在國外研究生學習階段的課程作業要求,簡化了具體作業內容,統計了作業形式和字數要求,具體如下:

由表可見,中英國際班學生在研究生階段面臨大量的論文寫作和課程展示任務,這不僅要求學生要在英語語境下聽懂、理解課程講座內容,還要搜索閱讀大量專業相關文獻及其他課程資源支撐論文寫作,這對學生的外語水平和學術素養能力都是一個挑戰。2019級中英國際班學生出國后也將面對相似的作業任務和課程要求,上表為國內《學術英語》課程教學產出目標的量化提供了參考。本課程教學目標的設定立足于教學實際,展望了學生國外學習階段的課程任務,并參考了蔡基剛教授在2019年根據《框架》凝練的學術英語課程教學目標,具體梳理如下:

學術英語技能目標:(1)能夠聽懂正常語速的講座或者專業課程,根據內容記筆記并復述大意;(2)能夠閱讀和專業相關的英語文獻,快速定位研究背景、研究方法,提煉研究結果;(3)了解掌握主流學術寫作規范(如APA,Harvard),運用正確的引文格式進行寫作;(4)能用英語展示研究成果,回答相關問題。學術素養目標:(1)能運用不同數據庫搜索與專業課程相關的文獻和資源,培養自主學習和獨立研究能力;(2)能夠批判性地分析搜索到的信息和專業資源,并形成個人學術觀點;(3)具有團隊合作和跨文化交流的意識。

3.評價策略

《學術英語》課程以產出為導向,期望學生能盡快適應研究生階段的學術任務要求,獨立開展學術研究,完成論文寫作和課堂展示等任務。課程將期末大作業前置于學期初發布,并將學生完成期末項目任務所需掌握的學術英語技能進行教學分解,在每一模塊單獨設置任務進行考核,通過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以評促學”,提升學生的學術英語技能和學術素養。

評價分析

案例課程考核形式分為模塊作業和期末項目兩種,共有7種單獨考核形式,以個人或者小組的形式完成。模塊作業在每個知識模塊講授完畢之后1—2周內提交,期末項目自開學之初發布,在課程結束之時提交。模塊作業和期末項目相互關聯,學生在學期初定題之后,本學期所有模塊作業將圍繞期末項目內容展開,循序漸進地構建大作業框架。下面筆者將對每項考核任務的具體要求和與課程目標的關聯度進行具體分析。

1.期末論文(research-based essay)

期末論文是基于文獻搜索與閱讀,運用學術引文格式完成的一項學期大作業,要求學生完成不少于1500字的個人論文,參考文獻不少于3條。本學期的研究話題圍繞“教育”展開,教師列出4個論文選題,每個選題附帶2條參考文獻,學生定題之后繼而展開文獻搜索與寫作,貫穿學期始終。該任務是對整個學期學生學習效果的整體檢測,對應了第5條課程教學培養目標:任務要求學生能獨立搜索專業文獻,對種類繁多的文獻進行分析檢索,并能提煉學者觀點、運用規范的學術格式引用文獻支撐寫作,該任務不僅是對學生寫作能力的考核,也是對學生文獻檢索與運用能力的檢驗。

從完成情況來看,學生對文獻引用掌握較好,但在文末列舉參考文獻時對于作者姓氏書寫、列舉多位作者、縮進格式、文獻排序等細節注意不夠,不過大多數數據都能自動生成不同格式的文獻引用,學生在學習階段只用具備甄別文獻列表各部分元素的能力即可。另外,一些學生在引用文獻觀點時對原文的改寫不充分,導致重復率高、段落寫作風格不一致等問題;個別學生引用了文獻觀點但沒有注明來源,表明其學術知識產權意識薄弱,而學術不端行為在研究生階段會被校方要求上學術聽證會并給予嚴厲處罰,教師在平時授課過程中在此方面也應對學生加強管理,嚴格要求。

2.個人展示 (essay presentation)

該項任務是基于論文寫作,要求學生制作PPT并口頭展示論文寫作的背景、文章大意、引用文獻等內容,一方面對學生口語展示能力進行考核,另一方面檢驗學生論文的原創性。該項任務對應5項課程教學目標,注重學生用英文展示研究成果并回答相關問題的能力,這也是學生在研究生階段經常面對的考核任務。教師從框架結構、語言表達、詞匯語法、肢體語言、課件制作和文獻列舉六個方面評分,從展示情況來看大多數學生能以較高水準完成展示,PPT制作精良,演講思路清晰。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個別學生展示過程中無法做到脫稿,或全程通讀PPT內容,缺乏互動;部分同學未列舉參考文獻,說明學術知識產權意識還有待加強。

3.講座筆記 (note-taking)

該任務主要鍛煉學生聽講座、記筆記的能力,對應的課程培養目標單一,即能夠聽懂正常語速的講座或者專業課程,根據內容記筆記并復述大意。學生在留學期間是全英語授課模式,在初期難免會“水土不服”。該項考核任務是為了提高學生英語聽力及記筆記的能力,課堂訓練素材來自真實課程講座、TED演講、英語科普視頻等,循序漸進提高學生英語聽力。由于對應教學目標單一,該項任務每周重復發布,旨在通過機械訓練強化學生聽講座、記筆記的技巧。從學生提交的講座聽力筆記來看,學生在初期傾向于記錄大量關鍵詞,但缺少邏輯框架,不利于后期理解復述。隨著教學深入,學生在記筆記的過程中能有意識地采用康奈爾筆記法、重點羅列法、思維導圖法等多種筆記形式整理思路,并逐漸培養自成體系的符號語言,縮短記筆記時間。

4.文獻評注 (essay annotation)

該任務要求學生閱讀文獻,并按要求完成評注任務。該任務對應課程培養目標單一,即要求能夠閱讀和專業相關的英語文獻,快速定位研究背景、研究方法,提煉研究結果。同講座筆記任務一樣,該任務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會重復發布,旨在讓學生快速適應全英語專業文獻閱讀。文獻閱讀是研究生必須掌握的基礎技能,該任務主要分為對文獻摘要的評注以及對全文框架的評注。在閱讀摘要時,要求學生快速標記研究背景、研究主題、方法描述(若有)和作者觀點,在短時間內判斷文獻和自己研究主題的關聯度;在閱讀全文時,熟練掌握文獻的框架結構,能定位研究方法和作者的觀點描述,并在空白處總結反思,方便日后回顧。教師在發布文獻評注作業時,在初期可以設置相應閱讀問題,例如尋找文獻元素、定位學者觀點、判斷論述是否與原文一致等;后期則要求學生獨立閱讀并評注文獻,教師從學生提交的評注中判斷學生對文獻的掌握度。

5.文獻綜述 (literature review)

該任務是較為高階的一項考核任務,對于剛接觸文獻閱讀的本科學生來說完成難度較大,故以小組的形式開展。該任務中選擇相同期末論文主題的同學3—4人為一組,圍繞小組提出的問題展開討論,總結作者觀點和支撐點,每個小組至少分析總結5篇相關文獻,并匯總展示。文獻綜述任務是基于文獻評注的一項作業,同時也為學生下一階段構思寫作計劃提供了幫助。該項任務對應5項課程教學目標,除了對學術英語技能的提升,更注重學生學術能力的養成,要求學生能運用數據庫搜索資源,批判性分析文獻并形成學術觀點,還要求學生具備團隊合作意識,合理分工完成任務。從完成情況來看,受限于校內圖書館國外數據庫的訪問權限,學生搜索到的文獻資源有限,后期由老師單獨提供;在展示階段,學生對每篇文獻的觀點和事實羅列清晰,但缺少文獻之間的觀點對比展示。該項任務對于學生來說有一定的挑戰性,要求學生對文獻有較為深刻的理解,但對學生學術素養的養成和提高是很好的嘗試。

6.寫作計劃 (essay plan)

寫作計劃是完成期末論文任務的腳手架。教師提供寫作計劃表格,由學生填入寫作背景、中心論點、術語解釋、段落主題、分論點、論點關聯文獻、文內引用,要求至少引用3條文獻做支撐。該任務對應2條課程教學目標,要求學生掌握學術寫作規范,具有獨立研究的學習能力。該項任務不考核學生的語言技能,主要觀察學生對論文寫作的框架搭建是否層次分明,是否合理引用文獻觀點,能否區分事實和觀點。該項考核任務弱化評分,以提供幫助和支持為主,任課教師在學生上傳表格之后當面溝通、指導學生進行后期論文寫作。學生在完成該項任務時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引用文獻和分論點關聯度不強,段落主題之間存在包含關系,需在后期寫作過程中持續修改。

7.段落寫作 (paragraph writing)

相較于其他任務,段落寫作是學生較為熟悉的一種形式。和之前雅思寫作訓練任務不同之處在于,段落中支撐觀點的事實必須來源于文獻,且運用正確的學術引用格式,教師主要關注學生在段落中引用文獻的能力,教師示范批閱之后由學生完成作業并互評,學生批閱作業寫評語也是自我提升的過程。該任務分別對應1項學術英語技能和2項學術素養能力,鼓勵學生通過同伴互學的方式深刻理解引用文獻和論證觀點之間的關系。從提交情況來看,學生同義改寫(paraphrase)的技能還需繼續強化,部分學生貪戀原文,少有改動,使得段落寫作風格不統一,這也是一種學術不當行為,應在初期予以指出并制止。

結 語

學術英語課程在培養學生英語技能和學術素養能力方面效果顯著。筆者經過課程實踐,調研了學生研究生階段的學習需求和面臨的學習任務,以產出為導向,提出了復合型、多元化的課程考核方案。課程將期末任務前置發布,教學過程和模塊作業都以完成期末任務為導向,意在“以評促學”。不過,由于我國學術英語課程尚在起步階段,開設學術英語課程的高校較少,對于課程教學實踐及課程評價策略研究還有很大空間。學術英語課程或許可以成為高校大學英語課程改革的一劑良藥,筆者期待學術英語課程的推廣為學者們提供更多教學案例和樣本。

參考文獻:

[1]辛積慶.中國學術英語發展10年述評:基于與國際相關論文的對比[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9,42(3):64-72.

[2]文秋芳.“產出導向法”的中國特色[J].現代外語,2017,40(3):348-358+438.

[3]文秋芳.構建“產出導向法”理論體系[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5,47(4):547-558+640.

[4]蔡基剛.解讀《上海市大學英語教學參考框架(試行)》[J].中國外語,2013,10(2):4-10.

[5]蔡基剛.以項目驅動的學術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建構[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9,42(3):39-47+160.

[6]王春巖.全球20所大學學術英語能力內涵調查及對我國的啟示[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9,42(3):56-63.

(于薇、衛思雨:西安歐亞學院)

猜你喜歡
學術英語評價策略產出導向法
產出導向法下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研究
產出導向法指導下的大學英語讀寫結合教學嘗試
“兒童立場”下的數學課堂教學評價策略
EAP視域下的大學英語教學專業化轉型芻議
學術英語寫作教學方法探究
淺論“產出導向法”研究及其應用
高校英語教學中有效課堂評價策略的建構
產出導向法驅動下的微課設計與實踐研究
研究生英語基礎與EAP能力培養之關系探討
淺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評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