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思政”視域下高校鋼琴教學中思政元素的滲透

2023-06-07 05:23湯莎
陜西教育·高教版 2023年6期
關鍵詞:視域滲透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視域下高校鋼琴教學中思政元素的滲透

湯 莎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國高校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但在目前的高校鋼琴教學中,較重視學生對于音樂技能的學習與運用,而對于思政課程在鋼琴教學中的滲透存在認識不足的現象,無法將音樂修養與思想道德培育結合起來。在“課程思政”視域下,高校鋼琴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對于音樂的熱愛與專業技能提升,還應當與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將兩者融會貫通,利用鋼琴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將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學生的鋼琴音樂創作與表演中,實現高校鋼琴教育與思政教育的完美結合。

[關鍵詞]思政 視域 教學 鋼琴 滲透

前 言

長期以來,我國一直將社會主義思想與傳統優秀文化相結合,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日常教學中,傳統的思想政治課程存在理論知識過重、脫離學生現實生活、課程設置枯燥等弊端。以“00后”為代表的新青年,從小生活在物質豐富、思想意識多元化的時代,但是互聯網信息冗雜繁多,一些不良的思想觀念也在侵害、影響著他們。傳統的思政課程已不能滿足當今高校教育的需求,只有與時俱進,將思政內容融入學生的日常學習與生活中,才能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抵御不良文化侵襲,使其以社會主義理論武裝自己的人身觀、世界觀、價值觀,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的合格接班人。

“課程思政”概念及起源

課程思政,是指從形式上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將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各學科有機融合,形成協同教育,將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融入教學活動中來,從細節入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

上海市作為我國的沿海國際化大都市,在對外交往中起著橋頭堡作用,為了加強當代教育中的思政工作效果,重構了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將德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推進大中小學德育課程一體化建設。在內容設計上,注重對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認同,對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以及對愛國意識的培養。改變了以往思政教育工作由學校主導,學生被動接受的教育形式,強調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共同完成思政教育工作。在這個過程中,思政課程也完成了到課程思政的轉變,逐步形成“課程思政”理念,強調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于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挖掘各科目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將專業課程知識與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結合起來,落實教書育人中的“育人”作用。

“課程思政”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1.完善學生的思想品德,健全其審美情操

高校鋼琴課程可以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與審美情趣,陶冶學生的情操,豐富大學校園文化生活。大學作為我國高等教育學府,承擔著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任。大學生普遍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和專業修養,大學生的一舉一動,代表著我們國家高素質人才的形象。近年來,隨著大學生群體的擴大,少數行為不端、思想墮落、價值觀不正確的大學生,給群眾留下了不好的印象,甚至讓大家對我國高校的教育水平產生質疑。這也讓高校管理者與教育專家認識到,相比于專業知識和學術水平,一個人的思想道德修養和正確的價值觀才是高校教育最應當重視的。在高校鋼琴教學中,學生不僅要學習鋼琴彈奏技巧,還應當提升自身審美情趣。藝術的審美雖然千差萬別,但是任何時代,精神昂揚、積極向上的藝術審美永遠是時代的主旋律。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發展,讓大學生接觸到了世界各國形形色色的藝術形式,其中既有值得我們學習的藝術作品,也有不合時代發展要求,與我國社會主流價值觀相沖突的萎靡之音。對此,大學生要學會唯物主義辯證法,用辯證的思想去看待世界。一切藝術都是在直接或抽象反映人類社會發展,在高校鋼琴教學中,學生只有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健全的審美觀念,才能體會到音樂背后的深刻情感,真正理解音樂中所蘊含的精神思想。

2.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鋼琴作品,感受音樂的力量

音樂作品與文學作品一樣,都是作者真實情感的流露,高校鋼琴教學中,提升學生的鋼琴彈奏技巧固然是教學的重要目的,但是真正的藝術演奏需要走進作曲者心中才能呈現完美的音樂效果。鋼琴作為西洋樂器,在我國缺少民族傳承烙印,但是近代以來,國內外知名鋼琴作曲家創作了大量不朽的鋼琴曲,為人類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高校鋼琴教學如果只是從藝術角度去學習這些作品,而不挖掘其背后寶貴的精神財富,既不利于學生深入理解鋼琴曲,也讓學生失去一次寶貴的思政教育機會。例如《黃河鋼琴協奏曲》,由抗日戰爭時期的救亡歌曲《黃河大合唱》改編,如果學生的歷史知識不足,就不能切身體會抗日戰爭時我們民族同仇敵愾、萬眾一心的愛國主義精神,不能體會其中昂揚不屈的意志,無法將作品想要表達的內容完美呈現出來。再比如著名的鋼琴家貝多芬,他的《命運交響曲》被譽為“交響曲之冠”,既是貝多芬音樂才華的體現,更是他雙耳失聰后與命運斗爭的真實寫照。學生只有了解了貝多芬的生平往事,才能真正理解作品所蘊含的情感,再將作品的感情充分表達出來,提升自身藝術水平。

3.培養學生勤奮刻苦、堅持不懈的學習習慣

韓愈的“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形象地道出了學習沒有捷徑可循,只有付出辛苦努力才能獲得成功的道理。當代大學生獨生子女較多,從小物質生活條件優越,面臨的困難和挫折較少。在高校鋼琴教學中,學生要想取得優異的成績,就必須付出常人所忍受不了的辛苦和枯燥。在學習過程中,學生若沒有堅強的意志和極強的自制力,是很難堅持下來的,而這就要依靠自身強大的精神力量?!罢n程思政”給高校學生帶來的不僅是自身價值觀和信仰的重鑄,還時刻提醒當代青年,要學習前輩堅忍不拔的意志才能成功。當思想發生動搖或者想要放棄時,想想那些做出不朽事跡的前輩,提醒自己要珍惜當下,發揚勤奮刻苦的精神,完成自身所肩負的責任?!罢n程思政”注重從細節與日常入手,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與思想品德,而勤奮刻苦、堅持不懈的學習習慣也不是一朝一夕能養成的,需要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培養。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鋼琴教學中,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為一個優秀的人才。

“課程思政”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現狀

1.思想認識不足,重視程度有待提高

目前,高校在課程思政認識上還存在一些誤區,認為思政教育與專業知識的結合主要體現在課堂知識的講解與課外學習上,對于以鋼琴為代表的藝術類思政教育還沒有形成觀念共識。在鋼琴教學中,部分高校將主要精力集中在專業知識學習與鋼琴練習中,與思政的結合主要體現在書面專業知識的考核上,而對于平時的鋼琴課有所忽視。部分鋼琴教師認為藝術應該脫離思政教育,純粹的藝術環境更有利于學生成長,造成思政教育在鋼琴課中的缺失。有的教師在推進課程思政進入鋼琴教學環節時,沒有抓住課程改革核心,未能充分發揮思政在教學中的教育意義,僅將傳統的思政教育直接移植過來。鋼琴教學不同于其他專業知識的教學,以現場彈奏與理論學習為主,需要高校根據鋼琴教學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課程思政內容編寫,不能局限于單一形式,而要采用多種多樣的表現手法。

2.鋼琴專業教師思政教學水平不足,鋼琴課與課程思政結合不緊密

目前,課程思政已在高校教學中得到廣泛推廣,但在實際教學中,由于部分專業教師缺少思政課程教學經驗,再加上思政與專業課程融合需要多方資源支持,在課程設置、教學大綱、教師培訓、社會資源支持等方面配合不足,導致課程思政在實際教學中存在感不強,無法實現教書育人的目的。具體到高校鋼琴課中,因有的鋼琴教師缺乏將思政知識融入鋼琴教學中的能力,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將思政內容與鋼琴教學內容分開講述,違背了課程思政教育的初衷。而利用專業教學時間去講授思政內容,在客觀上擠占了學生的專業課學習時間,極易導致學生產生抵觸情緒。目前的鋼琴作品主要以西方為主,如何對西方的思想加以批判吸收,會直接影響思政教育效果。在鋼琴作品學習中,主要以彈奏技巧與方法為主,對于其中所蘊含的思想感情與作者的政治傾向涉及較少,這就導致思政教育在其中可發揮的作用較少,無法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

3.在教學評價中欠缺對課程思政的考核

教師與學校對學生進行成績評價時,多以學生的鋼琴彈奏技巧和技能為主,忽略了學生思想上的學習和提高,這就造成教師參與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積極性不高,學生也不重視思政學習。在當前的教學評價過程中,對于如何確定思政教育在專業課程中的成績評價占比、制訂科學合理的考核機制、確保能夠準確反映思政內容在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中的效果,是目前高校思政教育所欠缺的。當前,高校管理者和教師更關注思政教育本身的落實情況,而對于教育效果的綜合評價機制建立,尚沒有十分明確的態度。這不利于課程思政在高校教學中持續開展,特別是在高校鋼琴教學中,藝術類專業科目如何順利落實思政教育效果,是需要具備明確評判機制的,對此,學校應對其予以高度重視。

4.高校鋼琴教學中的思政教學方法單一

課程思政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具有體系化和潛移默化的教育形式,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運用多種教育形式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因此在高校鋼琴教學中,也有必要采用多種形式、豐富的思政教育內容,讓學生與教師充分交流溝通,產生思想碰撞,從而實現思政教育目標。但是當前的高校鋼琴思政教育,受限于傳統思政教育觀念影響,有的教師還以理論教學的方式闡述思政知識,學生在此過程中被動接受,無法與教師平等對話,感受不到思政教育帶來的思想觸動,無法真實調動自身感情,降低了思政教育的效果。要想觸及學生的靈魂,讓學生真情流露,就應在思政教育中充分激發學生的真情實感,使其逐步升華自己的感情。學生應認識到思政教育不是冷冰冰的說教,而與自己息息相關,是完善自身品德,提高思想道德水準的有效途徑。

高校鋼琴教學中課程思政的滲透

1.建立課程思政教學體系

在課程思政建設中,高校應認識到其不同于傳統的思政課程教學,要注重體系化建設,充分發揮各學院的職能,將課程思政教學工作作為課程建設、專業建設、教學改革的方向之一。在評價教師的教學成果時,要體現出思政教育在其中的成效,使教師從思想和實際行動上執行課程思政的相關策略。教師要改變以往以學生專業成績考核作為唯一標準的考核方式,在日常教學中更加關注學生的思想道德和政治修養,教學重心要適當體現出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培養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接班人。在高校鋼琴教學的課程思政建設中,要對現有的教學大綱進行修改,著重挖掘有益于學生思想教育的內容,特別是能夠引起學生共鳴的事跡,從思想感情入手,使學生感同身受。在教學活動中,要采用更為靈活與平等的形式,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與學生一起探討鋼琴作品背后的思想價值,并為其舉例,以提高學生的正確認識和道德水平。

2.提升專業教師的課程思政教學水平

課程思政融入專業教學中時需要教師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與思政理論水平,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高校在選拔任用教師時,多關注教師的專業知識,而對其思政教育水平有所忽略,這是客觀存在的現狀,要想提高課程思政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滲透作用,就要從提高專業教師的思政水平開始。課程思政雖然沒有明確的學習內容,但是在實際教學中,要求教師不僅注重“育才”,更要幫助學生“樹德”,而要實現這些目的,就需要教師自身先具備良好的師德,這樣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然而,有的高校教師受到不良社會風氣影響,自身信仰缺失,不能起到很好的為人師表的作用,難以實現思政教育工作的目標。要提升專業教師的課程思政水平,需要學校在選擇教師時,首先注重教師的師德師風、注重教師的思想認識和道德水平,然后組織優秀的思政教育專家,給教師進行思政教學評價。同時,教師也要不斷學習思政知識,與時俱進,更新自身道德修養與馬列主義理論水平,在日常教學中成為一名合格的專業教師。

3.完善課程思政在鋼琴教學中的評價

如何進行思政教學評價,是關乎高校鋼琴教學課程思政開展成效的重要部分。不同于傳統的考試形式,課程思政對學生的改變多是從思想認知和精神上,這就需要制訂有針對性的評價方式,客觀公正地評估思政教育的成效,同時也是對思政教育的及時反饋,能夠幫助高校教師評估課程思政與鋼琴教學的融合效果。在制訂課程思政鋼琴教學評價標準時,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學生是否具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大學生是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只有堅持黨的領導,積極學習社會主義理論知識,時刻跟黨走,把自身發展與建設祖國、民族復興相結合起來,將自身價值觀和祖國發展統一起來,才是一名合格的大學生。其次,學生是否具備較高的道德水準。在大學校園內,通過日常的交往與生活,同學們就可以對一個人基本的道德修養作出較為公正的評價。課程思政特別注重從細節入手,在平時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融入思政教育,反過來,日常生活也在反映著一個人的思政水平。最后,學生對待學習的態度是否端正。作為當代大學生,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從身邊事做起,嚴格要求自己。學習是學生最基本的任務,一個人對待學習的態度是否端正,反映了他對自身責任的態度。一個對自己都不能負責的人,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也難以取得大家的信任;只有認真對待自己的學習,端正態度,才能符合當代對大學生的基本要求,才是將思政教育真正落在了實處。

4.以鋼琴曲為媒介,進行思政教育

音樂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具有豐富的情感寄托。在許多世界著名的鋼琴作曲家中,不乏一些品德高尚、熱愛生活的作曲家,他們的作品穿越歲月,依然具有強烈的音樂感染力和教育意義。學生如果沒有對作品的時代背景與作品內涵進行解析,就難以真正理解作曲家的情感。為了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樂感,教師要對作曲家所處的時代背景進行相應介紹,特別是作曲家創作作品時所處的感情狀態,這樣學生才能充分理解作品的內涵及其背后的感情,在彈奏時將自身感情融入其中。

開展思政教育,選擇合適的教學題材十分重要,如想培養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時,可以選擇《我的祖國》,該歌曲前奏舒緩優美,描繪了一幅安靜秀美的田園風光,使學生能投入到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欣賞中,然后曲風轉折,表達了我國人民為了維護祖國獨立、保住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而敢于同一切外來敵對勢力斗爭到底的決心。學生通過了解作曲家所處的時代背景,再加上音樂所帶來的激昂斗志,愛國之情就會自然流露出來,達到愛國教育的目的

5.以學生為主體,在鋼琴教學中進行思政元素滲透

學生是教學主體,在鋼琴教學中進行思政元素滲透,就要考慮學生對其的接受程度和思維方式。傳統思政教學之所以效果較差,與忽視學生的接受程度及單一的說教方式有關,因此應改革教育教學方式。在將思政教育融入鋼琴教學時,應當廣泛聽取學生的意見,積極與學生交流,傾聽他們的心聲。在曲目選擇上,既要根據教學需求,選擇有教育意義的曲目,也要傾聽學生的呼聲,選擇他們所喜歡的鋼琴曲。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起到引導作用,將作品中的思想內涵告訴學生,幫助學生有效甄別,雙方以平等交流的方式共同完成思政內容在鋼琴教學中的滲透。

結 語

新時代背景下,高校鋼琴教學既要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使其完善自身音樂素養,也要注重思政元素在教學中的滲透,將鋼琴教學與思政教育結合起來,發掘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為國家和社會培養能夠主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徐虹.“課程思政”視域下高校實驗教學中思政教育元素的滲透[J].大眾文藝(學術版),2020(6):193-194.

[2]李念.課程思政視域下紅色文化元素在高校舞蹈專業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版),2021(2):4-5.

[3]唐曉梅.課程思政視域下思政元素融入高校應用文寫作課程研究[J].新絲路(下旬),2021(9):92-93.

[4]馬爽.“課程思政”視域下藝術實踐教學融入思政元素探究與實踐[J].新絲路(中旬),2020(9):246.

(湯莎:安康職業技術學院)

猜你喜歡
視域滲透課程思政
對戊戍維新派思想家心路歷程的思考——以“啟蒙自我循環”為視域
“一帶一路”視域下我國冰球賽事提升與塑造
基于養生視域論傳統武術的現代傳承與發展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湘繡專業實施課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淺談語文課堂的情感教育滲透
在印度佛教大會感受日本“滲透”
三維視域下的微電影透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