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抗聯精神在國防安全建設中的時代價值與實踐路徑

2023-06-09 20:31程銘謝霄曈
南北橋 2023年3期
關鍵詞:時代價值實踐路徑

程銘 謝霄曈

[摘 要]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到要“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開創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新局面”,這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于國防安全建設的堅定決心。東北抗聯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為國防建設提供豐厚的精神養料,是寶貴的紅色文化資源。因此,需要充分挖掘東北抗聯精神在國防安全建設中的時代價值,同時將抗聯精神融入國防教育,講好抗聯故事,做好抗聯外宣,讓精神為實踐賦能。

[關鍵詞]東北抗聯精神;國防安全;時代價值;實踐路徑

[中圖分類號]G41文獻標志碼:A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開創國防和軍隊建設現代化新局面”[1],這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于建設國防安全的堅定決心。2022年8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遼沈戰役紀念館時強調,學習黨史是每一位黨員的義務。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紅色基因傳承下去,確保紅色江山后繼有人、代代相傳[2]。東北抗聯精神作為國家重要的紅色資源,應將其置于國防安全的視域下進行價值發掘,并探究其轉化到實踐的具體路徑上,為我國國防安全建設匯聚不竭動力。

1 在國防安全建設工作中發揮東北抗聯精神的意義

1.1 國家層面:保障邊疆安全、維護國家穩定的需要

東北地區自古以來一直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是涉及我國腹地省份乃至全國安全的戰略鎖匙。同時,東北地區綿長的邊境線意味著其在邊疆穩定與地緣政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面臨著復雜的民族宗教文化、各國的相互博弈及政治行為的溢出效應。東北邊疆作為維護國防安全的重要一環,始終是我國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重要戰略區域。

東北抗日聯軍作為誕生于我國東北地區的抗日武裝,是牽制日本侵略者和日偽軍大后方的中堅力量,堅守東北邊疆十四年,打造了抗日戰爭期間守護我國北大門的堅實屏障。這段艱苦抗爭史所凝練出的東北抗聯精神,至今仍可以為我們的邊防建設提供精神指引,為新時代守護邊疆、建設邊疆的工作提供清晰思路。

1.2 社會層面:營造安全環境、建設平安社會的需要

國無防不立,民無防不安,只有營造安全穩定的發展環境,我們的國家才能走向繁榮,社會才能有條不紊地運行,人們才能夠實現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來多變的世界局勢給我國社會的發展帶來了不少困難與挑戰,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全球供應鏈受阻、大規模貨幣通脹及結構性危機等風險使得我國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在此危機挑戰下,要想營造一個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就需要綜合國內外實際情況及時調整發展步調。由此,我國作出了“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3]的重大戰略部署。

站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關鍵路口,我們需要時刻保持這種審時度勢的發展意識和創新精神,將我國社會穩定的工作放在首位。而這種靈活機動的創新精神正體現在東北抗日聯軍所擅長的游擊戰術之中,抗聯志士在地形復雜的白山黑水中隨機應變,以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抗擊日本侵略者,同時團結各方力量,踐行了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東北抗聯的歷史不僅為我們的國防建設時刻敲響警鐘,其靈活機動的創新精神也鼓舞著東北振興的士氣,新時代東北的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是東北社會穩定的基礎,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基石。

1.3 個人層面:落實國防教育、塑造安全意識的需要

在全社會范圍內落實國防安全教育,在民眾心中塑造維護國防安全觀念,是國防安全建設的重要環節。但眾多調查分析顯示,目前民眾對于國防的認知情況不容樂觀,主要存在以下幾個誤區:其一,對于國防安全的理解僅停留在國家層面,認為國防安全事不關己,僅僅是國家、政府的事情,民眾在國防建設中的作用微乎其微,對于守護國防安全抱有淡漠態度;其二,對于國防安全的內容不甚了解,忽視國防安全中涉及的網絡安全、文化安全,對于涉密信息沒有自覺的保密意識。由此可見,加強國防安全教育迫在眉睫。

東北抗聯的戰斗事跡是加強國防教育的重要歷史素材,東北抗聯的形成也是我們認識國家安全熱點問題歷史演變的重要脈絡。作為誕生在東北地區的本土軍隊,東北抗日聯軍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隨著時間不斷壯大的,是不斷地凝聚本地人民自發地投身抗戰事業當中,形成的同仇敵愾、意志堅定的堅實戰線。因此,對于公民個人來說,東北抗聯精神能夠促進其更全面地接受國防教育,塑造國防安全意識和個人防范意識。

2 發掘東北抗聯精神在國防安全建設中的時代價值

2021年9月,黨中央將東北抗聯精神列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第一批偉大精神,2022年4月,確定了東北抗聯精神的基本內涵表述,即“忠誠于黨的堅定信念,勇赴國難的民族大義,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4]。這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研究宣傳闡釋東北抗聯精神的高度重視。東北抗聯精神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一部分,能夠為國防安全建設提供豐厚的精神養料,是重要的紅色文化資源,需要將其精神內涵置于當代國防安全建設的視域下進行解讀。

2.1 “忠誠于黨的堅定信念”是國防安全建設的核心要義

在抗戰初期,國民黨政府實行不抵抗策略,東北地區的抗日力量主要是由當地人民及愛國官兵自發組成的抗日義勇軍,但由于缺乏統籌大局的指導力量、成熟的作戰經驗與科學的組織紀律,在日軍調動大量兵力進行“大討伐”的情勢之下,義勇軍在頑強抵抗中損失了大量兵力,幾近瓦解[5]。中共密切關注東北地區情況,對面臨潰散的東北義勇軍進行收歸和組織,在接受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與指揮后,抗聯隊伍在思想風貌和戰斗氣質上都煥然一新。中共滿洲省委結合不同階段的戰斗情況,審時度勢地給黨組織下達精準及時的指示,中共黨員也發揮先鋒模范的作用,永遠沖在戰斗的第一線,與同胞同患難、共生死,在整個過程中密切聯系群眾,積極進行抗戰的宣傳和組織工作,不斷壯大隊伍,最終實現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歷史告訴我們,我們的國防安全事業必須由中國共產黨領導,我們的人民軍隊必須由黨締造與指揮,我們的國防建設必須學習貫徹中國共產黨的革命精神,向著黨指引的方向踔厲奮發。只有鑄造一支如東北抗日聯軍一般鐵心向黨、信念堅定,忠于黨、國家、人民,致力于維護國家安全的人民軍隊,才能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才能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2.2 “勇赴國難的民族大義”是國防安全建設的動力源泉

回顧東北抗日聯軍十四年的抗爭長篇,“誓死不當亡國奴”的民族大義是貫穿抗戰始終的堅實底色,這種愛國主義不是局限在中國共產黨黨內的,也不是只產生于拼搏殺敵的將士中的,而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達成一致的共同情感,是社會各界攜手抵抗日本侵略者的動力源泉。

九一八事變爆發后,由于以蔣介石為首的南京國民政府實行不抵抗政策,東北地區大片領土不到半年的時間即淪陷,引起群憤激昂。中國共產黨作為正在成長的先進組織,雖然在軍事實力上與國民黨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在國難當頭之際,共產黨人率先扛起抗日大旗,先后發表了多篇抗日宣言,號召所有愛國人士凝聚在一起,將日本侵略者逐出國土;中國人民紛紛以實際行動支援前線,學生罷課、工人罷工督促國民政府行動,青年離家奔赴戰場、募捐物資,掀起了聲勢浩大的愛國抗日高潮。

國防安全建設不僅需要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更需要民眾對國防安全的正確認知和熱切支持,這就需要把全體民眾簡單樸素的愛國熱情上升到民族大義的高度,不斷弘揚東北抗聯精神中所蘊含的偉大的愛國主義情懷,匯聚成國防安全建設的不竭力量。

2.3 “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是國防安全建設的精神保障

自1937年以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源源不斷地向東北地區增加兵力,意欲打造侵華戰爭的后方基地,實行“以華制華、以戰養戰”的策略。在敵強我弱、環境艱苦的條件下,抗聯戰士們以勇敢頑強、不怕犧牲的戰斗精神,在白山黑水之間予敵以沉重打擊。在1934年11月25日,趙尚志率哈東支隊路200余人南返游擊區的途中,突遭日軍望月部隊和偽軍鄧云章團800余名日偽軍的圍攻[6],在敵我力量懸殊的緊急情況之下,趙尚志沉穩應戰、精準指揮,戰士抗戰到底、奮勇殺敵,經過8小時漫長的激烈戰斗,在我軍僅損失3名戰士的情況下,最終擊敵死傷120余名,勝利突出重圍,返回根據地。

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提高人民軍隊打贏能力”。[2]而要提高打贏能力、鞏固我國國防安全,塑造戰斗精神則是至關重要的一環,其中戰斗意志和戰斗素質是打造戰斗精神的兩個切入點。戰斗意志源于革命軍人祖國利益高于一切的堅定愛國信念和誓死捍衛祖國統一和領土完整的神圣職責[7],支撐他們能夠在戰斗中不畏強敵,不懼流血犧牲;戰斗素質意味著高超的作戰能力和頑強的戰斗作風,能夠在千鈞一發之時敢于承受巨大的壓力與困難。唯有如同東北抗日聯軍一般磨煉戰斗意志、提高戰斗素質,才能夠使我們的軍隊在戰斗中發揮沖得出、挺得住、過得硬的戰斗精神,為國防安全夯實最堅硬的保護屏障。

3 東北抗聯精神賦能國防安全建設的實踐路徑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開創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新局面”。這意味著新時代黨和國家對國防安全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我們在堅持黨中央指示的基礎上開發新思路,以適應新的發展方向。因此,應該以東北抗聯精神為思路加強國防安全建設,積極探討其具體實踐路徑。

3.1 深入挖掘抗聯資源,開展全民性國防教育

東北抗日聯軍是一支全民抗戰產生的隊伍,具有廣泛的統一戰線性,而當今的國防教育面向的人群主要為學生群體,對社會其他人群的普及性較低,且教育的方式不具有針對性,也往往不是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因此,要使東北抗聯精神在國防教育中真正發揮作用,應該著重注意以下兩點:其一,抗聯精神的運用和國防教育是否進行了有機的結合;其二,這樣的國防教育方式是否具有普遍性與廣泛性。

東北抗日聯軍歷經十四年的艱苦斗爭為我們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紅色資源,為全民國防教育提供了寶貴的學習素材,充分激活抗聯文化資源,打造全民性的國防教育是新時代國防建設必須思考的問題。為此,應高效整合散落的抗聯文化資源,打造面向社會的精品項目??梢圆捎肰R、AR、MR全息展示技術,打造諸如全息電影、游樂項目等虛擬與現實交互的體驗項目;借助新媒體技術,如公眾號推文、科普視頻或小游戲等方式,深入挖掘東北抗聯文化中的國防價值,以更生動的方式向全面展示維護國防安全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3.2 講好抗聯故事,弘揚國防建設的重要性

講故事是還原歷史和傳達情感的最佳方式,而如何講好一個故事,如何讓所講的故事深入人心、內化于行,是我們打造抗聯故事時需要深思的問題。近年來,圍繞東北抗聯故事涌現了很多優質書籍和影視作品,成功塑造了趙尚志、楊靖宇、趙一曼等抗日英雄的英勇形象。而在講好這些知名英雄的故事的同時,也應重視民間人物的形象塑造,強調每一個個體在國防建設中的責任與力量,以最平凡的故事去打動人們的內心。因此,還應繼續向社會各界、向人民群眾廣泛征集抗聯故事,豐富現有成果,講好抗聯故事,讓國防安全的種子播撒神州大地。

3.3 做好抗聯外宣,打造國防建設好形象

在講好故事的同時,讓東北抗聯的故事走出國門也尤為重要。好的故事能夠展現我國軍人的精神風貌與英勇事跡,展示我國國防建設的優良作風,傳達堅持捍衛和平的使命與理念,為我國的國防建設提供和平的國際環境。因此,在國際上講好抗聯故事,需要官方和個人攜手積極融入國際傳播格局,采用國際化的傳播形式和數字化技術,多渠道、多維度地傳達具有中國特色的高質量東北抗聯故事,讓好的故事在國際舞臺上發出正義的聲音。

參考文獻

[1]習近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 人民日報,2022-10-26(1).

[2]在新時代東北振興上展現更大擔當和作為 奮力開創遼寧振興發展新局面[N]. 人民日報,2022-08-19(1).

[3]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N]. 人民日報,2020-11-4.

[4]何偉志. 東北抗聯精神的基本內涵和新時代意蘊[J]. 奮斗,2022(15):53-59.

[5]溫永錄. 東北抗日聯軍史料[M]. 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7.

[6]劉偉. 東北抗日聯軍在黑龍江的抗日戰斗[J]. 黑龍江檔案,2015(4):33.

[7]劉明詩,龍心剛,胡姝婧. 新時代培育官兵血性的四種文化路徑[J]. 海軍工程大學學報(綜合版),2018,15(1):1-4.

猜你喜歡
時代價值實踐路徑
少數民族文化遺產品牌化開發路徑研究
習近平廉政思想的時代價值
以“大扶貧”理念開辟精準扶貧新路徑
法治中國視域下大學生法律素養的培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