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幼小銜接策略探究

2023-06-09 01:24蔡瓊
名師在線·上旬刊 2023年2期
關鍵詞:一日生活幼小銜接幼兒

摘 要:幼小銜接是指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做好幼小銜接,不僅直接關系到幼兒成功向小學生完成轉化,同時也會影響幼兒整個學習生涯。然而,當前不少幼兒園并不重視幼小銜接工作,也未規范開展該項工作,導致不少幼兒升入小學后難以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幼兒一日生活是開展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載體?;诖?,文章先簡述了幼小銜接的含義,并分析了在幼兒一日生活中做好幼小銜接的重要性,最后探究了幾點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幼小銜接策略。

關鍵詞:幼兒;一日生活;幼小銜接

中圖分類號:G40?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3)04-0017-03

引? 言

《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和小學密切聯系,互相配合,注意兩個階段教育的相互銜接。這主要是因為幼兒園與小學學習環境、方法、習慣等均存在較大的差異,若幼兒園不能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就會導致幼兒進入小學后難以適應小學環境。這種不適應不僅僅是指幼兒心理上的不適應,同時也包含了其學習方式、學習規范、人際關系的不適應等,會對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和以后的學習發展產生諸多不良影響。幼小銜接僅依靠以“幼小銜接”為名的主題活動難以實現,需要教師在一日生活中循序漸進地引導幼兒獲得各方面的能力及素質,實現幼兒園與小學的良好銜接,促進幼兒健康可持續發展?;诖?,本文探究了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幼小銜接相關問題。

一、幼小銜接的含義

幼小銜接指的是幼兒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由于幼兒與小學階段的學生身心發展特性以及幼兒園與小學學習環境、方法、習慣等均存在較大的差異,因此,幼兒園與小學要共同采取有效的幼小銜接教育,使幼兒在身心、生活、社會性、學習等方面做好入學的準備和適應,促進幼兒在步入小學后快速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獲得健康的發展。幼兒園要把握好入學準備的這一關鍵階段,抓住重點,循序漸進,科學銜接,實現幼兒園到小學的順利過渡[1]。

二、在幼兒一日生活中做好幼小銜接的重要性

德國哈克教授通過長期的調查研究發現,處于幼兒園和小學銜接階段的兒童,存在學習環境、學習方式、行為規范、人際關系、學習期望及社會結構六個方面的“斷層問題”。在幼兒園學習過程中,幼兒多處于自由、活潑、自發的游戲學習環境,進入小學后,其需要轉換至有作業、有約束、有一定課業壓力的學習環境中。這導致不少幼兒難以適應這些學習環境和角色的轉變,對此,幼兒園需要做好幼小銜接的入學準備工作。為了做好幼小銜接,不少幼兒園會在大班下學期舉辦幾場以“幼小銜接”為名的主題活動,或是簡單地模仿小學的環境,這些做法都難以真正培養幼兒良好的時間觀念、行為習慣、學習習慣等,無法促進其適應小學的學習和生活。一個人的思想觀念和行為習慣并不能在短時間內形成,需要長期的實踐活動,而提前的強化訓練則違背了幼兒成長和學習的規律,會讓幼兒對學習產生恐懼或反感心理,更不利于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幼兒園的一日活動是以游戲形式為主的教育活動,注重保教結合,能賦予幼兒更多的感知、體驗、合作、交往等機會。因此,將幼小銜接教育有效融入幼兒園的全過程,融入幼兒的一日生活中,不僅能激發幼兒參與幼小銜接的積極性,還能全面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為幼兒日后快速適應小學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2]。

三、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幼小銜接策略

(一)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

現階段,受家庭物質水平提升的影響,不少幼兒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生活自理能力較弱,而小學階段的兒童需具備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否則難以獨立生活和學習。因此,在幼小銜接工作中,幼兒教師需注重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首先,在一日生活環節中,教師可指導幼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獨立吃飯、自行穿脫衣物等。其次,教師還需要引導和鼓勵幼兒自行整理自己的書本、文具用品等,可讓幼兒每天帶上書包、文具盒、書本等物品,在分享交流中學會怎樣整理和使用,培養幼兒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幫助其養成良好的生活常規習慣,增強獨立性和自信心,使其更好地適應即將進入的小學學習生活[3]。

(二)培養幼兒良好的溝通交往能力

良好的溝通交往能力是幼兒升入小學前應具備的基礎能力之一。在升入小學后,學生會有很多新同學,為促進學生與新同學進行良好的溝通交流,幼兒教師要在一日生活中培養幼兒良好的溝通交往能力。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在一日生活中,幼兒教師要充分利用幼兒園的自主游戲活動來拓展幼兒的交往范圍,讓幼兒在角色扮演、交往互動中與更多的朋友進行溝通交流;創設跨年齡段的區域游戲活動,為幼兒提供與不同年齡、不同班級伙伴之間交流的機會,豐富幼兒交往經驗;多創設條件,提供材料,鼓勵和支持幼兒開展合作游戲。在交流、協作活動中,幼兒不僅能提升人際溝通和交往能力,還能更好地與同伴相處,為適應小學新的人際關系打好基礎。

(三)多領域提高幼兒基礎學習能力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將幼兒階段的學習與發展分為“健康”“藝術”“科學”“語言”“社會”五大領域,這就要求幼兒教師在一日活動中積極探尋有效的教學活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促進幼兒在身心、認知、語言、美感與表現、社會性等各方面的發展。幼兒具備這些綜合能力后,不僅能順利地適應小學生活,還能為將來長遠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在幼小銜接工作中,幼兒教師要注重對幼兒學習興趣的培養,積極探尋多領域活動,推動幼兒基礎學習能力的發展。大多數幼兒均有強烈的好奇心,喜歡探索,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根據這一特點,創設探究性的活動,讓幼兒探索,這不僅契合幼兒的興趣和心理特點,同時還能培養其探究能力。幼兒閱讀、傾聽與表達、解決問題等基礎學習能力的發展將有助于其入學后適應不同學科的學習。在一日生活中,幼兒教師要均衡五大領域的內容,采用游戲化的教學模式,讓幼兒多動手操作、體驗感受,引導幼兒在看、聽、說、做中發現生活中的美,表達自己的感受,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提升基礎學習能力[4]。

(四)注重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

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是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幼兒順利進入小學階段學習的關鍵,因此,在幼兒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中,教師要把握各種教育契機,有效融入幼兒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例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幼兒掌握正確的坐姿、握筆姿勢,知道要發言先舉手,通過開展一些聽說游戲活動,培養幼兒認真聽講的習慣。此外,教師還要注重培養幼兒的專注力,這是幼兒進入小學學習生活后應具備的重要品質。由于年齡較小,自我管理能力較差,不少幼兒的專注力較低,若不能提升專注力,其升入小學后就難以專注地聽講和完成作業。對此,在一日活動中,幼兒教師需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的專注度。例如,在區域創設中,教師要注意動靜分離,為幼兒提供不受干擾的自主探究學習空間,讓幼兒自主選擇區域活動,而教師在旁觀察幼兒,不輕易打擾,鼓勵幼兒持續活動,待幼兒有需要時再給予適時的引導和幫助。專注力、堅持性、計劃性等學習習慣的養成,將有助于幼兒入學后更好地勝任新的學習任務,并受益終身。另外,教師還需培養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早期閱讀可以促進幼兒的智力發展,增強幼兒的理解力、想象力,拓寬幼兒的知識面,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教師可以創設溫馨、安靜的閱讀環境,投放相應的繪本圖書,從閱讀屋到閱讀區到繪本館,從聽書到看書到說書,在師幼的分享中讓幼兒愛上閱讀。這不僅能促進幼兒自身獲得更好的發展,也能促進幼小銜接更科學、更專業[5]。

(五)培養幼兒良好的任務和規則意識

升入小學后,小學教師會適當給學生布置相應的家庭作業,而幼兒園一般無家庭作業。因此,為促進幼兒順利適應小學生活,在一日生活中,教師還需注重培養幼兒良好的任務意識。例如,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教師可以適當布置一些家庭任務,在大班下學期有意識地布置一些與入學準備有關的任務,如帶需要的玩具材料和學習用品、自己整理小書包等,并及時與家長溝通,了解幼兒的任務完成情況。這不僅可以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還可以培養幼兒傾聽與復述的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幼兒輪流擔任小值日生,負責班級值日工作,提升幼兒的任務意識。另外,與幼兒園相比,小學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的規則性更強,因此,在一日活動中,教師還需培養幼兒良好的規則意識,如引導幼兒上下樓梯時靠右走,不在走廊大聲喧嘩,上課時不與他人交頭接耳等,還可以讓幼兒一起嘗試討論、制訂游戲的相關規則。幼兒樂于遵守自己參與制訂的規則,這能促使幼兒養成良好的規則意識。

(六)培養幼兒良好的時間觀念

培養幼兒良好的時間觀念,才能為其在小學按時上下課、上下學做好準備。因此,在一日生活中,幼兒教師可以在游戲教學中指導幼兒認識電子鐘,讓幼兒自行記錄每日來園的時間,并采取游戲幣、印獎章等獎勵措施激勵幼兒堅持每天按時到園。其次,教師可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和游戲中感受時間,知道區域游戲的操作時間,知道點心、午餐、午休時間,學會按時作息。另外,教師還可調整幼兒園大班的作息時間,逐漸縮短幼兒午睡時間,適當延長集中活動的時間,使幼兒升入小學后快速適應小學的作息時間。在調整幼兒作息時間的過程中,教師需積極與幼兒家長進行溝通,以便家長能積極配合幼兒園作息時間的調整,讓幼兒有一個作息時間的調整過渡期[6]。

(七)激發幼兒對小學生活的向往

對小學生活充滿向往,是幼兒開啟小學學習生活的情感動力,也是幼兒重要的入學心理準備。幼小銜接需要幼兒園與小學雙方的積極對接。雙方要加強聯系,為幼兒搭建一座幼小銜接的橋梁,積極探尋有效策略,激發幼兒對小學生活的好奇心和興趣,促進其更好地適應小學生活。例如,教師可用多媒體課件給幼兒播放一些環境優美的小學宣傳視頻和小學生上課、升旗、課間活動等小視頻,也可帶領幼兒參觀小學,讓幼兒對小學學習環境和學習方式等有初步的了解。另外,教師也可組織幼兒開展“小學是什么樣”“小學是這樣的”“我要當小學生”等項目教學活動,通過問卷調查、收集資料討論和分享對小學的認識與期待,幫助幼兒疏導心中的擔憂,邀請小學生哥哥、姐姐來園與幼兒互動,一起講故事,做游戲,升國旗,在游戲活動中讓幼兒親身體驗小學生的生活日常。這不僅能激發幼兒對小學生活的興趣,還能讓其做好入學前的相關準備,優化幼小銜接的教育效果。

結? 語

幼小銜接是幼兒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重大轉折期,若不能做好幼小銜接工作,不僅會導致幼兒難以適應小學生活,同時也會給幼兒日后的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因此,幼兒園要積極探尋有效策略,做好幼小銜接工作。要想做好幼小銜接工作,幼兒教師就需要以兒童為本,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關注幼兒的興趣點,注重幼兒的整體性發展,把幼小銜接教育策略融入幼兒的一日生活中,循序漸進,從身心、生活、社會性、學習各方面做好準備,采取有效措施促進幼兒形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社會技能等。這樣才能促進幼兒更好地適應從幼兒園到小學的學習環境及學習方式的轉變,更好地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順利過渡,獲得更長遠的發展。

[參考文獻]

王曉琳.淺談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幼小銜接策略[J].名師在線,2021(23):91-92.

王曉晶,李曉飛.幼小銜接視角下的小學新生學習適應問題研究:以張家口市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9,6(17):169-171,193.

楊雪.談談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幼小銜接[J].亞太教育,2016(30):3.

孫可寧.“去小學化”背景下幼小銜接問題研究:基于對幼兒園教師和小學教師的比較分析[J].職業技術,2020,19(12):104-108.

林媛.幼小銜接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策略[J].教育觀察,2020,9(16):91-92.

胡婷.一日課程皆游戲,幼兒自主為前提:以大班幼小銜接為例[J].藝術科技,2019,32(07):273.

基金項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教改專項課題“幼兒一日生活中幼小銜接策略的實踐研究”(立項批準號:Fjjgzx21-045)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蔡瓊(1973.6-),女,福建寧德人,任教于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第一幼兒園,工會主席,一級教師,本科學歷。

猜你喜歡
一日生活幼小銜接幼兒
從“要遵守”到“我來管”——大班幼兒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讓幼兒愛上閱讀
如何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幼兒一日活動中感知數量關系的指導方案
簡談大班幼兒跳繩能力的培養
讓幼兒的每一天充滿陽光——論幼兒自信心的建立和培養
農村幼兒園“幼小銜接”的“五步走”
淺談如何將國學教育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中
音樂游戲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性
巧用家長資源優化幼兒一日生活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