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園定向賽·跟著李白游中國

2023-06-11 08:00楊魁任海江
體育教學 2023年5期
關鍵詞:耐久跑

楊魁 任海江

摘? 要:跨學科主題學習是一項系統的、全面的工程,其自身的主題性、發展性、系統性和全面性是幫助學生提高運動能力、學習健康知識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體育的重要方式和途徑,對提高學生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有很大的幫助。當然,學科融合不是簡單的“1+1”,而是要找到學科知識之間的融合點,建立學科之間“有意義”的聯系。因此,本案例發揮校本課程特色,多學科共同教研,構建“跟著李白游中國”的跨學科學習主題,實現知識與技能超鏈接,達成學生知識認知與技能學練的雙重獲得。

關鍵詞:跨學科主題學習;跟著李白游中國;校園定向賽;耐久跑

中圖分類號:G623.8?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3)05-0017-03

一、案例背景

跨學科主題學習是《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新增內容之一,這次在義務教育階段首次提出,就是在踐行“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四位一體的學校體育目標。近年來,跨學科理論與應用研究備受教育領域關注,研究者們倡導學生運用所學的各個學科知識,主動整合、構建碎片化知識,并深入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實現核心素養發展。

清華大學附屬小學歷經多年的堅韌實踐與持續研究,針對“內容碎片化、人文工具割裂、教學方式單一”等問題,持續推行“主題課程群”教學模式。主題課程群每年聚焦一個年度主題人物(孔子、魯迅、李白等),全學科開展教研,實現跨越學科邊界的“群”整合,形成主題統領下的整合性、序列性、整體性的課程群這一新型的課程形態,進而實現育人要素的聚合效應。本課《校園定向賽·跟著李白游中國》就是依托學校主題課程群,打破學科壁壘,關注學生體育學習方式的轉變,發揮育人功能,堅持大教育觀與大體育觀相結合,實現體育與德育、智育、美育的結合,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案例介紹

(一)確立跨學科學習主題

本單元300~400米耐久跑,選自人教版《體育與健康》三、四年級全一冊基本身體活動類內容。耐久跑是基本身體活動類教材中相對比較枯燥的內容,在實際教學中觀察發現:對單一的機械重復練習,學生很快會失去學習興趣。因此,增加耐久跑教學的趣味性和挑戰性應為設計教學的重點。

于是,學校體育團隊基于對耐久跑教材的分析,依托學校主題課程群,圈層語文、數學、科學、美術、音樂等學科集體教研,最終嘗試用“校園定向賽”將耐久跑技能與李白文學、識圖定向、美術繪畫等內容相結合,創設“校園定向賽·跟著李白游中國”的學習主題,實現知識與技能超鏈接,達成學生知識認知與技能學練的雙重獲得。

作為學校年度主題課程任務群中的一環,我們從不同學科視角剖析“耐久跑”這一內容的育人價值,找到了學科之間的結合點(圖1)。從不同學科教學內容中精選“可融合”的部分進行單元和課時設計,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練興趣,讓學生在“合作—挑戰—成功”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耐久跑的動作要領,提高學生的心肺耐力,幫助學生形成團結協作和勇于挑戰的意識,培養學生克服困難、堅持不懈的意志品質,最終實現學生素養的全面發展。

(二)創設跨學科學習情境

1.課的開始部分

提出本課跨學科學習目標,烘托“校園定向賽·跟著李白游中國”的主題情境(圖2),調動學生學習熱情。

導語:同學們,通過在之前體育、語文、道法和科學課上的學習之后,我們對于年度主題人物李白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他的一生坎坷而又傳奇,大半生都在外游歷,基本走遍了大半個中國,同學們想不想跟著李白一起去游覽祖國的大好山河呀?好!今天這節課,我們就在校園定向的比賽中,跨越時空,用腳步去丈量李白的傳奇人生!

2.課的準備部分

通過情境為“致敬李白廣交朋友”的熱身游戲,充分活動身體;引導學生領會李白詩句中對朋友的深厚友誼,教育學生在生活中要樂于交朋友,調動課堂氛圍的同時回顧耐久跑動作要點,明確學伴小組。

游戲方法:學生場地內散點跑動,與其他同學擊掌一次為交到一個朋友,同時,聽哨音模仿教師的動作;隊長在跑動中尋找學伴小組成員,并帶領隊伍勻速有節奏跑動(圖3)。

游戲規則:必須在跑動中交朋友;不扎堆,不出規定區域。

3.課的基本部分

(1)校園定向賽一:“走進李白”

通過主題為“走進少年李白”“走進中年李白”“走進老年李白”的校園定向“打卡”任務,引導學生用腳步丈量李白的人生軌跡,并在導游圖的分享中了解祖國的大好河山;通過以小組為單位的勻速跑動,鞏固耐久跑的動作要點,做到跑動自然、合理分配體力,呼吸節奏和跑的節奏協調配合,培養團結協作的集體主義精神。

比賽方法:學生按學伴小組平均分成6組,每組6人,根據任務單明確任務之后,以小組為單位,依次按照“走進少年李白”“走進中年李白”“走進老年李白”的校園定向地圖進行“打卡”,符合任務要求即為挑戰成功(圖4、圖5)。

比賽規則:以小組為單位勻速跑動;按規定路線“打卡”;按要求收集指定素材。

(2)校園定向賽二:“跟著李白游中國”

通過主題為“跟著李白游中國”的校園定向比賽,在大任務挑戰中鍛煉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的能力,引導學生在比賽中準確理解李白的詩句,欣賞詩中的風景,領悟李白的心路歷程;通過“兩人手拉手”的形式,進一步提升難度和強度,引導學生互幫互助、團結友愛,培養克服困難、堅持不懈的意志品質。

比賽方法:每組每次出發2人,手拉手識圖找點完成打卡任務,并收集“李白詩句”和“風景圖”。能在指定位置收集到素材并準確粘貼在李白軌跡展板對應地點的小組即為挑戰成功(圖6、圖7、圖8)。

比賽規則:手拉手不能斷開;按規定路線打卡;素材收集和粘貼準確。

(3)詩句接力賽:“李白詩句拼圖”

通過“李白詩句拼圖”的主題游戲,既考察了學生對于李白詩句的儲備和理解,還能有效練習學生上肢、核心力量以及身體協調性,與主教材內容互補,使學生體能全面發展;引導學生學習積極樂觀、勇敢自信的李白精神。

游戲方法:各組每次出發一名同學,采用仰臥爬行姿勢,依次將詩句拼圖全部翻開并組成完整詩句,用時最短的隊伍獲得勝利(圖9、圖10)。

游戲規則:不搶跑、不越線;必須采用規定姿勢;每人每次只能移動一塊拼圖。

4.課的結束部分

首先,根據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表現性任務評價,從“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三個方面進行自評、互評、師評(圖11);其次,拉伸放松,學生跟唱李白詩歌,在舒緩的旋律中,逐漸放松身體,結束本課。

(三)制作跨學科學習媒介

本節課的場地設置,既考慮學生適宜的跑動距離和跑動強度,同時便于教師能夠較好地觀察到每一名學生,將場地限定在300米田徑場中間的草坪內,場地大小可以根據學生能力和水平進行調整。定向地圖所有打卡點位共設計18個,本著距離類似、路線盡量不重復的原則,共繪制兩大類,累計21條路線。地圖簡易,素材簡潔,內容豐富,融合自然,課堂實際效果良好,符合三年級學生的認知范圍。

跨學科的主要媒介是通過各種自制素材實現“工具撬動”,本節課自主設計的素材包括:李白軌跡圖1張、任務評價單7張、“走進李白”定向地圖6張、“跟著李白游中國”定向地圖18張、“手繪導游圖”18張、詩句貼紙18張、風景圖貼紙18張、詩句拼圖6份、小獎章若干。

其中,李白軌跡圖根據李白曾經去過的18個地點,按照年齡階段標記在中國局部地圖的對應位置,按照“少年—中年—老年”的順序連成一條軌跡線,每一個地點制作對應的“18句詩”和“18個地標性實景圖”。學生在定向打卡中,首先尋找李白詩句,然后再根據詩句中描述的城市找到與之對應的風景圖,這就需要學生準確的理解李白的詩句,具備一定的挑戰性和較好的融合性。

部分手繪導游圖為學生在美術主題課上的繪制作品,將其打印在定向地圖的背面,便于學生更好知識遷移。繪制手繪導游圖需要美術、科學、語文等學科知識做基礎,從而實現體育、智育和美育的結合。

三、反思與討論

本節課依托學校年度主題課程任務群的大背景,進行了跨學科教研的嘗試和探索,促成了學科間知識的相互滲透和交叉,凸顯出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體地位,提升了課堂的挑戰性,幫助學生獲得更豐富的學習體驗。

但是,跨學科主題學習目前仍處在摸索階段,教研機制和貫通思維并不成熟。因此,未來還需要根據課標要求,落實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的新變革,完善全學科教研機制,進一步提升學生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同時,跨學科主題教學的提出也對體育教師的知識體系、知識的整合與融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專業知識與跨學科知識并重是對新時代體育教師的專業素養要求。體育教師應轉變理念,爭做研究型教師、創新型教師,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設更好的學習環境。

[基金項目:本研究為海淀區“十四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基于小學生體質健康提升的個性化診斷與反饋實踐研究(課題編號:HDGH2021115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耐久跑
中考體育項目耐久跑教學策略
初中生“耐久跑”的教學策略
對初中體育耐久跑教學的探究
初三女生耐久跑指導策略探究
提高初中體育耐久跑教學效果小議
淺論“適性教育”理念下的初中耐久跑教學
案例分析高中體育生耐久跑教學模式
小學體育課耐久跑訓練的策略
汗水與結晶
將枯燥變得有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