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尋家校矛盾沖突的成因及其化解策略

2023-06-11 19:07洪明
中小學管理 2023年5期
關鍵詞:家庭教育指導

摘要化解家校矛盾沖突必須回到具體的家校關系中。家校關系主要表現在教育服務、家庭教育指導、家校分工與合作、家長參與學校事務等方面,家校矛盾沖突主要體現在上述四種關系中。學校在化解家校矛盾沖突中發揮著主導作用,需要在不斷提升育人水平的基礎上,明確家長教育責任與主體意識,厘清家校關系邊界;提高教師的家庭教育指導水平,幫助家長掌握正確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師的溝通能力,建立通暢的交往關系;充分發揮家委會的橋梁作用,構建和諧的家校關系。

關鍵詞 家校關系;家校矛盾沖突;家庭教育指導;家校溝通能力;家長委員會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2384(2023)05-0037-04

注釋:① 本文系2018年度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家風家訓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研究”(項目編號:18BKS041)的研究成果。

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第一任老師,和諧的家校關系對于學生健康發展極其重要。與任何事物一樣,家校在聯系的過程中既有統一的一面,也有對立的一面。當家校關系中對立的一面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變成沖突?;饧倚C軟_突是學校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師提升專業素養的應有之義。

一、厘清家校關系,把握家校矛盾沖突的本質

家校關系是指圍繞兒童教育實踐而產生的各種聯系,是學校與家庭為了兒童教育而產生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在共同育人的實踐中,家校之間有相互促進、相互維護的一面,但同時也會出現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一面。研究家校矛盾沖突首先要了解家校關系。

1. 學校與家庭之間的四重關系

一是教育服務關系。教育屬于社會公共事務,由國家公權力介入或者通過公共資源投入以滿足公民和社會發展需要。但教育服務非常復雜,從教育權來看,其主體包括“國家、社會、家長和教師”。[1]國家通過建立學校來滿足公共需求,學校屬于公共服務部門,為學生提供教育服務,主要形式是按照國家規定和學生發展需要開設各種課程,開展教學和教育活動。學校提供教育服務應該遵照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遵循教育基本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滿足家長對教育的合理需求。家長在子女教育中既是教育供給者,也是學校教育服務的“消費者”。家校之間構成了特殊的教育服務和消費關系。

二是指導關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等相關法律(以下簡稱《教育法》《家庭教育促進法》),學校不僅要擔負起教育學生的責任義務,還應該擔負起指導家長提高教育能力的任務?!都彝ソ逃龠M法》規定:“中小學校、幼兒園應當將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納入工作計劃”,“中小學校、幼兒園可以采取建立家長學校等方式,針對不同年齡段未成年人的特點,定期組織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和實踐活動,并及時聯系、督促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參加?!?/p>

三是教育合作關系。雖然學校所提供的教育服務是滿足公共教育服務的主渠道,但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因此,家校關系包含著雙方因共同教育“孩子”而結成的合作關系,雙方的配合程度決定著教育的成敗。既然是合作,目標一致性與分工合理性是家校合作的根本,也就是說雙方要有共同的意愿、明確的責任邊界和任務分工。

四是參與關系。作為兒童的監護人,家長應享有對學校的民主監督和相關事務參與的權利。家長的教育參與是家校合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公眾社會參與的一種體現,是現代學校善治的基本條件。[2]作為公共服務部門,學校應該不斷改進工作,打破固有僵化格局,建立現代學校制度,滿足家長和社會參與學校事務的權利。國家主張學校普遍設置家長委員會、家校合作委員會、家長教師協會等家長參與或協同渠道,滿足家長應享有的與孩子密切相關的學校教育事務的知情權、監督權和參與權等權利。

2. 在家校關系之中理解家校矛盾沖突

化解家校矛盾沖突必須要認識家校關系,必須要回到家校共同育人的具體實踐之中,不能拋開實踐本身抽象地分析問題。家校矛盾主要是指家庭與學校之間圍繞兒童教育而產生的各種分歧、對立、對抗等;沖突是矛盾演化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人與人或群體與群體之間為了某種目標或價值觀念而相互斗爭、壓制、破壞以至消滅對方的方式與過程”。[3]矛盾因聯系而產生,家校在教育實踐中結成的四種關系決定了家校矛盾可能會在四方面表現出來:一是學校提供的教育服務不能滿足家長的需要,二是學校提供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不能解決家長的教育問題,三是家校分工不合理讓彼此感覺不滿意,四是學校提供的家長參與機會不能滿足家長的參與需求。雖然家校矛盾可能在不同方面表現出來,但學校提供的教育服務與家長需求之間的矛盾是家校諸多矛盾的根本。

二、分析矛盾成因,劃分家校矛盾沖突的類型

要破解家校矛盾沖突,必須尋找矛盾的源頭。分析矛盾的成因,家校矛盾沖突主要表現在如下四方面。

1. 教育觀念不一致而產生的矛盾沖突

教育觀念是對“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等問題的認識和態度。學校教育具有鮮明的政治性,代表國家主流教育觀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當然,學校在辦學過程中會形成自己獨到的辦學理念和具體辦學舉措,形成自己的特色優勢。作為學校教育的利益相關者,家長代表的是個體教育觀念,最注重兒童切身利益,在保障兒童身心健康的基礎上更加關注兒童在未來社會中能否處于有利位置。雖然說學校和教師所倡導的教育理念可能最符合普遍的教育規律,但對于具體的家長來說,他們未必能夠完全認同接受。學校如果不顧家長的意見強行推行某種理念,則可能產生強烈的對抗行為。例如:2014年,河北省某縣推行“三疑三探”課堂教學模式被叫停,就是一起典型的家校教育理念沖突案例。[4]雖然改革的目的是推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形式,本意是好的,然而此舉遭到家長的反對,原因就在于家長認為新的學習理念不適應競爭需要,缺乏考試作為最直接的評價手段,是在“浪費時間”。

2. 教育服務質量不能滿足家長需求而產生的矛盾沖突

兒童入學之后,學校與家庭就建立起一種契約關系。學校作為教育供給方,應該依法依規提供讓人滿意的教育服務;家長和孩子作為教育的“消費方”,有理由對學校提供的教育服務提出要求。學校教育服務應符合教育政策,遵循教育規律并滿足家長的教育需求。當教育服務沒有滿足家長需求時,家長就會產生不滿意的態度并由此產生矛盾。

盡管近年來我國教育得到了長足發展,但區域之間、不同區域內部仍然存在相對薄弱的學校,其成因既包括學校的投入不足、辦學設施落后等硬性條件,也包括學校教育理念落后、教育與管理方法陳舊等人為因素。上述因素是造成教育服務水平不高的客觀原因,而真正造成家校矛盾沖突的是學校內部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和教師教育水平低下等問題,這是引發家校矛盾沖突最直接、最主要的原因。從資源配置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理想的班級和滿意的教師之下,但學校在師資配備、班級設置方面可能存在著某種人為或“事實上”的不公。同時,在教師具體的教育行為之中更有可能存在資源分配不公、教育能力不高等現象,從而導致家長和學生的不滿。

3. 教育責任邊界不清而引發的矛盾沖突

兒童成長受包括家校社在內整個教育生態系統的影響,但家庭與學校之間到底應該怎樣進行責任分擔?這在現實中難以把握。從問題產生的角度看,很多孩子的教育問題根由在家庭,發展在社會,表現在學校,是家校社共同作用的結果。從解決問題的角度看,教育目標的達成需要家校社相互配合。例如:有一位喜歡“搞事”的孩子屢教不改,老師通知家長要求配合教育,哪知道家長反問道:“到底你是老師我是老師?”老師立刻懟了回去:“到底你是父親我是父親?”這就是家校因責任不清而導致沖突的典型表現。家長認為發生在學校的教育事件應該由學校承擔,而學校認為孩子品德問題根深蒂固的原因在家庭,家長要配合學校甚至也要接受教育?,F實中許多家長很忙,希望教師能多管一些,而教師也是人,也需要有自己的時間。

4. 圍繞家長參與而引起的矛盾沖突

為提高學校治理能力,滿足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的權利,中小學應該建立現代學校制度?,F代學校制度的核心內容包括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參與、社會監督,其含義包括兩層:一是校長依法自主辦學、教師依法施教,二是家長和社區依法參與、依法監督。既要堅持校長和教師行使專業權利,又要滿足家長和社會的參與權利,這種理想狀態在現實操作中往往不太好拿捏。如果家長和家委會干預學校事務過多,會干涉到學校自主管理;如果參與過少,家長會感覺自己只是個“擺設”。同時,家長的意見往往并不統一。例如:有位校長接到家長投訴,說某班主任管理學生太嚴厲了,但有的家長覺得嚴一點好;有的家長反映老師布置作業多了,但有的家長反映作業少了。很顯然,讓家長擁有某種權利是一回事,而行使好這種權利又是另一回事。

三、著眼關系優化,尋找家校矛盾沖突化解之道

從根本上來看,化解家校矛盾沖突需要學校大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師專業化水平,提高辦學質量和教育服務水平,當然這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從處理關系本身的角度看,學校和教師亟待做好以下工作。

1. 進一步明確家長法定教育義務

家校關系中許多矛盾的產生與家長的教育職責不明有關,因此社會與學校需要加強對家長的普法教育,強化家長教育的三種法定教育職責。首先,要樹立家長是教育子女的第一責任人意識?!吨腥A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以下簡稱《未成年人保護法》)明文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依法對未成年人承擔監護職責”;《家庭教育促進法》要求“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負責實施家庭教育”,“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樹立家庭是第一個課堂、家長是第一任老師的責任意識,承擔對未成年人實施家庭教育的主體責任,用正確思想、方法和行為教育未成年人養成良好思想、品行和習慣”。其次,要進一步明確家長配合學校教育和依法接受學校教育指導的義務?!督逃ā芬幎宋闯赡耆烁改负推渌O護人有配合學校的義務,“學校、教師可以對學生家長提供教育指導”?!段闯赡耆吮Wo法》要求“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學習家庭教育知識,接受家庭教育指導,創造良好、和睦、文明的家庭環境”。

2. 進一步厘清家長在學校參與中的權利和義務

當今家長在家庭教育和家校關系中往往存在“缺位、越位和不到位”三種問題。之所以存在這些問題,除了部分家長推諉責任之外,更重要的是家長并不清楚自己的責權邊界。學校和教師在處理家校關系時務必要厘清家長應該擁有哪些權利,應該履行哪些義務,并讓家長確知。

我國對于家長應享有的參與學校管理的權利沒有明確規定,學術界還存在較大爭議,但總體應該在知情權、監督權、參與決策權和擇校權等權利范疇之中。[5]根據我國現有教育政策法律,結合我國教育文化背景,筆者認為家長應該享有的主要權利包括如下方面:知曉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課程設置,了解兒童在校狀況與發展情況,知曉并能夠適度參與和兒童切身利益相關事宜(如校服、安全、飲水、飲食等),了解和監督學校對學生的評價與評優情況,知曉并監督學校日常管理制度及其執行情況,了解和參與其他與學生關系密切的相關事宜。家長應履行的主要義務包括如下方面:熟悉并遵守學校相關制度,督促孩子完成學校的相關學業,及時與老師溝通孩子情況,積極參與孩子在校的相關活動(如親子運動會),參與對學生的評價,參加學校家長組織和相應活動,接受學校指導。

3. 大力提高教師的家庭教育指導能力

家校很大一部分矛盾是因學校提供的教育服務不能滿足家長需求而產生的,這里面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主觀因素。首先,要端正家長的教育目標和訴求。學校要引導家長保持合理的教育期待,明確和正視學校教育的有限性和局限性。學校教育不是萬能的,深受自身條件和外部環境的影響;教育只是使每個人在原有基礎和潛能上不斷生長,成為可能的自己,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通過教育達到理想的學業高度;教師也是一個普通的個體,也需要支持、理解和包容。其次,要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學校要讓家長理解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以及背后的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幫助家長讀懂學校的辦學理念;教師要結合自己所教授的學科講清楚自己信奉的教育觀念,幫助家長明辨社會上一些流行的所謂“教育理念”,保持專業的自信和定力。再次,要指導家長搞好家庭建設,優化家庭環境,樹立優良家風,提升家長的文明程度,構建和諧文明的家庭氛圍。

4. 大力提高教師的家校溝通能力

家校溝通能力不足是當前中小學教師存在的普遍問題。面對越來越復雜的家長群體和日益多元的教育訴求,并非所有教師尤其是職初教師都具備良好的溝通協作能力,現實中由于雙方溝通不暢而引發的家校沖突時有發生。保持與家長的良好溝通,是化解家校矛盾最常見的方法。教師要樹立溝通意識,提高溝通本領。首先,溝通的本質是信息和情感的交換。溝通并非簡單的說教,需要創設安全的時空環境和對話機制,教師要圍繞關鍵問題與家長坦誠交流,在鼓勵、肯定、欣賞的氛圍中真誠交流思想和情感,增加互信,形成共識。其次,溝通的前提是尊重。教師要消除任何歧視和偏見,善于從家長的視角看待問題,理解家校矛盾的觸發點,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客觀理解對方的內心感受和內心世界。再次,溝通的目的是解決問題。家校溝通是專業溝通,最終要以解決教育問題為目的。教師要圍繞矛盾分歧,分清事實與猜想,從事實和事情本身出發,準確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征求家長的意見,最終達成共識。此外,教師在溝通時還要注意根據不同家庭和家長的特點采取適宜的溝通策略。

5. 充分發揮家委會的橋梁作用

家校之間實現良好溝通,還需要借助一個重要的橋梁—家長委員會。根據《教育部關于建立中小學幼兒園家長委員會的指導意見》,家委會主要有參與學校管理、參與教育工作、溝通學校與家庭三大基本職能,要在學校指導下重點做好德育工作、安全與健康工作、減負工作和優化家校關系等四項工作。很顯然,家委會的一個重要職能是化解家校矛盾。發揮好家委會作用首先要做好家委會的組建和改選,防止家委會成為個別家長的俱樂部;其次要通過賦權與賦能,讓家委會能夠在學校和教師的領導下做好相關工作。

筆者認為,家委會主要有六項工作:一是調研,了解和整理家長的意見建議;二是建言,根據家長意見和工作需要,向班主任和學校建言獻策;三是列席,列席學校和班級相關會議,參與決策;四是服務,組織志愿服務活動;五是活動,策劃和組織家長活動或參與學校相關活動;六是匯報,定期向家長大會和學校領導匯報家委會相關工作。上述六項工作雖然未必能直接化解家校矛盾,但做好這六項工作會大大提升家?;バ哦?,有助于和諧家校關系的構建。

參考文獻:

[1] 馬鳳岐.教育政治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38.

[2] 洪明,徐夢婷.論家長的教育參與[J].中華家教,2021(1):62-71.

[3] 鄭杭生.社會學概論新修[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179.

[4] 白林.理想與現實的一次撞擊—河北涿鹿縣教科局局長辭職風波透視[EB/OL].(2016-06-16)[2023-03-20].http://www.xinhuanet. com/politics/2016-08/16/c_1119400321.htm.

[5] 於洛.學校教育中的家長權利及其保障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12.

(編輯 崔若峰)

猜你喜歡
家庭教育指導
陪伴孩子尋找屬于自己的春天
新媒體環境下家庭教育指導的新途徑探究
研究家庭教育提高育人水平
江蘇家庭教育現狀調查與研究
互聯網+模式下幼兒家庭教育指導研究
淺談在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中如何發揮政府職能
我國家庭教育指導對象群體的新特點
網絡環境下家庭教育指導模式初探
家庭教育指導中的問題、成因及對策
共享“心靈之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