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術助力幼兒行為研究與解讀

2023-06-11 08:15張玲
文理導航 2023年12期
關鍵詞:解讀互聯網研究

張玲

【摘 ?要】幼兒教師置身于紛繁復雜的活動室,面對一群“忙碌”的幼兒時,觀察什么、怎么觀察、如何對觀察到的信息進行分析和解讀,分析解讀后又該如何去支持幼兒接下來的活動呢?幼兒園借助信息技術與專業平臺資源“互聯網+App”,為教師提供科學、有效的支持,支持教師圍繞兒童評價進行兒童行為研究與解讀。

【關鍵詞】互聯網+App;觀察評價;兒童行為;研究;解讀

2022年2月11日《幼兒園保育教育評估指南》(以下簡稱《評估指南》)正式頒布?!对u估指南》明確強調要樹立科學的評價導向,改進評估方式,突出過程評估,強化自我評估,推動以評促建,在支持兒童學習與發展的同時,扎實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全面提升幼兒園的辦園品質。

通過對教師的調研,發現傳統模式下的觀察評價存在一些不足或缺失。例如,教師將觀察視為一次性的觀察活動,缺乏連續性。教師以經驗式判斷代替科學分析。教師將解決策略停留在紙上,缺少后續支持……針對以上問題,幼兒園結合互聯網時代的優勢,借助現代化信息化技術,以《評估指南》為指引,引進專業平臺資源——“觀察評價”App,以觀察評價為手段,進行兒童行為的觀察與評價撰寫、分享、交流,解決教師們在平時進行觀察和評價時的困惑,從而提升教師兒童評價的專業能力。

一、觀察評價的定義與意義

對不同的人來講,評價的意味不同。在詞典中,評價被定義為“對某一情境予以評定”。教師要對自己所教的學生做出評價,要對他們的成長和發展予以評定。

教育部教師工作司2020年3月發布的《幼兒園新入職教師規范化培訓實施指南》將幼兒研究與支持作為教師崗位的核心素養。對教師而言,教師行為的專業性體現在反思性實踐能力上,就是不斷基于幼兒“學習與發展”的需要調整自己的行為。這里最關鍵的就是通過對幼兒行為的觀察與解讀,與他們建立聯系,搜集他們學習與發展的信息,從而支持他們的學習。

對幼兒園來說,觀察評價是幼兒園教育評價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教育實踐中的一個難題,也為幼兒園提供自我檢測、自我反思的依據,鼓勵幼兒園在原有的基礎上找到新的努力方向,得到不斷持續的發展。一直以來江蘇省無錫市古運河實驗幼兒園(以下簡稱我園)堅持將觀察與評價貫穿幼兒一日生活與游戲活動中,開展了許多基于問題的持續性、沉浸式教研活動的研究與實踐探索,如《貫徹落實指南 幼兒游戲活動微觀察》等。它讓教師看見幼兒成長的軌跡,看見幼兒的思維和行為模式,研究兒童、追隨兒童、支持兒童,真正地做到從原來高控的、權威的、管理為本的角色轉型,成為追隨者、支架者、催化者、引導者。通過多年的實踐,“看得見兒童”從一種理念逐漸變成一種行動,從個人習慣逐漸變成園所氛圍。教師帶著驚奇的目光發現兒童有趣的行為,兒童的行為表現經常成為教師茶余飯后與同事討論交流的話題。雖然有的教師對兒童的觀察評價可能存在一種直覺性的理解,但是他們真正地樂在其中,也慢慢感受和領悟到觀察評價的意義和價值:因為教師慢慢了解到只有看得見兒童,才能找得到課程,伴隨著教師們專業能力的穩步提升,幼兒園的課程越來越鮮活、靈動、接地氣,兒童的學習與發展更彰顯個性,幼兒園到處充盈著他們的歡聲笑語,真正成為幼兒生命綻放的樂園與沃土。

二、運用互聯網+App,進行真實性評價

“真實性評價”是一個被教師廣泛使用的術語。傳統模式下的觀察評價,教師通常會隨身攜帶小紙條、小本子,用文字記錄,然而這些記錄由于教師撰寫能力有差異,很難準確地去描繪幼兒是怎樣的,以及他們是如何成長與學習的。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創新,教師開始用照片、視頻等方式進行觀察評價,這樣的記錄能保證過程的真實性,但同時又缺失了文字,教師通過復盤進行記錄時,對當時幼兒狀態的記憶會有所偏差。于是基于以上問題,為了更好地幫助教師方便、快捷地進行真實性評價,我們引入新的平臺“觀察評價”App,開展了新一輪的探索與實踐。

觀察實錄:

健康日挑戰開始啦,在輪胎游戲區的睿睿選了一個大輪胎,他兩手扶住輪胎的兩側,兩腳扎馬步,把輪胎直直地放在自己身體前,然后用力地向前一推,這時輪胎向前滾出去,輪胎一邊滾,睿睿一邊追,等輪胎到達終點時,一把抱住輪胎,輪胎停在了終點。這時他又改變輪胎的滾動的方向,再一次往前推。

這時輪胎滾到不遠處驍驍的輪胎前,與驍驍的輪胎正面碰撞在了一起。睿睿連忙跑過去扶住輪胎,驍驍也一把抱住輪胎。兩個輪胎穩穩地靠在一起,變成了一面小墻,睿睿和驍驍哈哈地笑起來。

這時,一邊的圓圓也推著輪胎過來了,他看著睿睿和驍驍說:“我們一起玩吧?!彬旘斦f:“你推過來呀,來撞我們?!眻A圓把輪胎用力一推,把小墻推倒了??吹捷喬サ沽?,三位小朋友哈哈哈地笑起來。

看到輪胎都倒在地上,睿睿又說到說:“我要挑戰,把輪胎堆上去?!闭f著他又去搬輪胎,雙手扶起輪胎,輪胎豎立了起來。接著走到輪胎后面,雙手扶住輪胎,身體頂著輪胎用力把輪胎往平躺在地上的輪胎上方滾。他嘗試了好幾次都沒有成功。這時站在一邊的圓圓,也走到了輪胎的一側,也一起使力滾輪胎。

最后,兩人用力一推,輪胎總算滾上去了,兩只輪胎互相交錯,一個平躺在地上,一個直立在另一只輪胎上,圓圓和睿睿分別站在洞洞的兩側,玩起了躲貓貓的游戲。

在以上這篇案例中,可以清楚地發現教師在進行觀察時,不僅是看一個幼兒,而且在仔細觀察整件事情的過程,并且真實、客觀記錄了每個幼兒在這個事件中的動作、語言、神情,把整個事件中最有亮點、最值得教師分析研究的時刻記錄了下來。平臺中還把描述(敘事)、表格、取樣觀察、圖解等觀察記錄方法結合起來,這真正體現了“觀察”不僅是“看”,而且是有問題有意識地“看”。通過App,教師運用錄音轉化文字和上傳圖片視頻功能,能夠直接在手機上進行真實性的觀察,并能及時記錄,如遇突發狀況還能及時保存,以便于進行后續對兒童行為的解讀。由此可見,新的平臺的使用在解放教師的雙手的同時也更加細致地幫助教師記錄各類活動中幼兒的行為表現。

三、運用App評估體系,進行科學評價

傳統模式下教師在進行觀察評價時,常常以經驗式判斷代替科學分析,在版本“觀察評價”系統中,引進《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幼兒園辦園質量評價指南》《高瞻課程》等專業評價體系,幫助教師用科學評估體系進行科學精準的評價。教師通過觀察后,不斷聚焦觀察對象,再科學選擇一級指標、二級指標、三級指標等對觀察對象進行科學評估,從而使教師在兒童行為解讀時越來越有方向性和針對性,能進行更加科學與專業的觀察評價。

在對案例中三名兒童進行評價分析過程中,教師通過運用平臺系統中的《指南》評估目標去評價兒童的發展,這樣的評價更科學、客觀、專業。

選自案例中的評估內容:

睿睿

健康:情緒的表達-5,能隨著活動的需要轉換情緒和注意力。語言:表達與講述-1,愿意表達自己的需要和想法,必要時能配以手勢動作。社會:接納意見-3,活動時愿意接受同伴的意見和建議。

驍驍

健康:運動興趣-1,喜歡參加體育活動。語言:愿意交流-1,愿意在熟悉的人面前說話,能大方地與人打招呼。社會:同伴交往-1,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游戲。

圓圓

健康:情緒的表達-5,能隨著活動的需要轉換情緒和注意力。語言:愿意交流-3,愿意與他人交談,喜歡談論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社會:分享物品與合作-5,活動時能與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難能一起克服。

通過以上呈現,可以看到教師在對這個案例中的三位兒童進行評價時,通過運用《指南》中健康、語言、社會三個領域中的評估目標進行評價,通過小班年齡段兒童的發展目標進行科學分析與評估。

在案例中,教師及時抓住了幼兒活動的瞬間,也就是大家所稱的“哇”時刻后,在《指南》的引領下,對幼兒發展狀態和學習過程進行解讀,獲得對幼兒學習與發展的信息。

選自案例中教師的評價內容:

觀察分析:

《指南》中指出:小班幼兒應對環境具有一定的適應性,喜歡與同伴一起游戲。在今天的游戲中,三名幼兒都給我帶來很多的驚喜。

發現一:他們會積極地參與游戲,碰到困難時,一起想辦法解決。當睿睿的輪胎滾不上去時,圓圓主動支援,成功地把兩個輪胎壘起來,變成城堡。

發現二:他們會開動腦筋,嘗試用不同的方法玩輪胎,例如滾輪胎、擠輪胎、壘輪胎……

教育支持策略:

小班幼兒的很多游戲都是即發型的,他們沒有預設的計劃,玩到哪里算哪里。因此,當幼兒探索出了新玩法后,作為教師,要及時幫助幼兒分享、積累經驗。下一階段,在玩輪胎的活動中,我們將給予以下支持策略:

策略一:鼓勵幼兒用表征的方式記錄自己的玩法,并向小伙伴們示范和介紹。

策略二:共同討輪胎的新玩法,并用表征的方式記錄下來,在下一次游戲時,積極地嘗試,讓幼兒從無意識地玩向有計劃地玩,慢慢過渡。

教師從“看到什么”走向“看懂什么”,行為解讀的質量在“看到”和“看懂”上分出了層次。改變了傳統模式下教師觀察目標比較寬泛的缺點,在新模式助力下教師隨著觀察的聚焦,能更好地從眾多的幼兒與材料互動的方式中找出幼兒更感興趣的目標行為,從而發現幼兒的最近發展區,與家長一起攜手,助力幼兒探索性學習、深度學習,提升幼兒學習品質,真正促進幼兒的全面和諧發展。

四、運用多種功能鍵,助力教師持續性評價

App還有“點評”“留言”“一鍵導出”“評估統計”等功能,教師可以進行多維度學習與交流。通過App中的“留言”功能,在手機上可以學習其他教師的觀察評價,還可以咨詢與提問,發現自身的不足并不斷改進。能力強的骨干教師也能通過“點評”功能指導新教師進行修改與提升。幼兒園管理員則可以通過“評估統計”功能時時了解每班教師進行觀察評價的具體數據,提醒教師保質保量完成。通過“一鍵導出”觀察評價數據報告等,便于幼兒園進行資料的匯總與搜集,管理效能大大提高。

評價無處不在,兒童評價的水平不僅凸顯教師的專業能力水平,而且是新時代幼兒教師必須擁有的反思實踐能力,幼兒教師只有不斷“觀察—分析—反思—觀察—分析—反思”,形成兒童評價的閉環,才能更好地帶領兒童一起共同探究學習與發展,才能不斷地思考與實踐得出更加適合兒童的教育方法,有效保障兒童健康、快樂且有尊嚴、有個性地發展。

猜你喜歡
解讀互聯網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我國電視新聞評論節目特色的解讀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關注生成,激活學生認知
以高品質對農節目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