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公民道德建設研究

2023-06-11 04:55褚晶韓秀蘭
文教資料 2023年1期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褚晶 韓秀蘭

摘 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道德思想精華,其中有以百善孝為先的優良傳統、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團結協作為基礎的傳統美德。以優秀傳統文化推進公民道德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具體表現為:第一,能夠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作用;第二,能夠樹立公民文化自信的意識;第三,能夠培育公民正確的道德認知,提高道德實踐能力等。當下,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路徑首先要充分發揮榜樣的典型示范作用,其次要推進家庭、學校協同育人,最后要培養公民的“行孝”意識。探索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根基、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的研究,將有利于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修養和水平。

關鍵詞:公民道德建設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公民道德是每個公民都應該遵守的道德行為準則。推進公民道德建設對塑造個人品格和社會和諧穩定發展來說大有裨益。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是促進新時代發展最大的財富,也是我們國家走向繁榮富強的立身之本。當前,公民道德建設有待提高,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賦有的深刻的道德理論,培育出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的公民,促使公民堅定道德信念,樹立責任意識,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巨大的精神力量。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培養公民道德的精華

古今中華文化之璀璨輝煌,是賜予中國人民最寶貴的財富,它深厚的文化底蘊盡顯中國力量。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讓我們深刻理解歷史文化,領略國人的偉大胸懷,做一個熱愛祖國、有責任心的人,一個甘于奉獻、敬業樂業、團結互助的人。

(一)以“百善孝為先”的優良傳統

“孝道”文化作為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有豐富的內涵和悠久的歷史。隨著社會形態的不斷更替,孝文化以強大的力量與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促進了社會精神文明的發展。我們歷來推崇的以“禮孝治天下”的理念,不僅對公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規范、道德情操、思想觀念方面起了積極的作用,而且對于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建和諧社會等方面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注重家國情懷的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尤其是處于老齡化社會的今天,我們必須要傳承、弘揚中華孝道文化,以促進社會和諧、穩定。[1]孔子講真正的孝道就是“不色難”,也就是要對父母和善可親,學會包容,要給父母有質量的陪伴,讓父母無論在生活中還是精神上都得到良好的贍養?!吧碛袀?,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就是要讓父母心無掛礙,不做給父母失德丟臉的事?!白鹁撮L輩,愛護老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百善孝為先”的觀念始終貫穿于綿延不絕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公民也對其有著深厚的認同感。傳承與發展傳統文化中的孝文化,讓青年大學生更加懂得感恩,理解父母的不容易,更有利于營造溫馨有愛的家庭氛圍和自由和諧的社會氛圍,進一步加強公民心中的道德感。

(二)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2]從古至今,愛國主義的根早已經深深地植根于中國人民的心里、腦里,青少年秉持著對祖國熱烈而誠摯的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因此,對于公民愛國主義的教育也絕不能丟,它孕育出一代又一代有識之士,為無數有志之士提供了茁壯成長的養分,培育出青年人應有的民族氣概。

儒家思想所表達的內核是人人心懷國家,強調的是大家優于小家,推崇的是憂國憂民,踐行的是積極進取,正如《禮記·儒行》中提到的“茍利國家,不求富貴”;李白的“中夜四五嘆,常為大國憂”。近代以來涌現出的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他們為探尋國家的出路不惜奉獻自己寶貴的生命,秉持為祖國建功業、為人民謀幸福的理想信念。如今還有扎根偏遠山區、任勞任怨幫助上千名學生走出大山的張桂梅校長,退休后義務植樹22年的楊善洲,這一個個鮮活的人物用視死如歸的勇氣與熱血忠誠詮釋著至真至深的家國情懷和舍小家為大家的大無畏精神。無論是在戰爭年代還是新時代,中國青年始終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發揚愛國主義精神,讓青年學生心中有底氣,行事自從容,增強公民心中的道德感和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使每一個公民都能樹立起責任意識,自覺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三)以團結協作為基礎的傳統美德

我們常說“眾人拾柴火焰高”,樂于團結也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黨的二十大報告也指出:“團結就是力量,團結才能勝利?!保?]每一個你我都不是孤軍奮戰、孤立無援的個體,我們既是命運共同體,也是責任共同體,是攜手共進、共克時艱的“我們”。我們能夠做到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不只是因為我們國家強大,更因為我們懂得團結,懂得感恩。2022年在北京舉辦的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中,我們帶著來自北京冬奧會的溫暖和驚艷,帶著期盼和運動員一起前行,喊出“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響亮口號,其中“更團結”則體現出我們中國人民風雨無阻、團結向前的精神和勇氣。這份團結為我們國家帶來了更多的榮譽和精彩,讓我們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溫度和溫情。

二、以優秀傳統文化推進公民道德建設的意義

中華文化是我們民族的基因血脈,絢麗多姿的優秀傳統文化有著深刻的思想穿透力,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烈呼喚傳統文化的回歸。優秀的文化是民族之本,有利于公民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刻領悟其中的真諦,真正樹立起文化自信,進一步體現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于推進公民道德建設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指出:“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秉h的十九大進一步強調:“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保?]這段論述蘊含著深刻的內涵,核心價值觀是一個國家、民族、社會、公民共同追求的精神動力,是衡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社會公平正義、公民道德素養的價值標準,我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載體對中華優秀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培育公民的優良品質,提升公民基本的道德素養,確立一種對國家、對社會、對自我的負責任的態度。當前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日益頻繁,一方面我們充分尊重國家間的文化差異,并肯定西方文化中蘊含的積極因素;另一方面我們需要警惕外來西方文化產生的消極影響。

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中的部分公民似乎只熱衷于追求物質上帶來的享受,忽視了對精神文明的建設,致使老人摔倒不救、不敢救等社會問題層出不窮。新時代的中華兒女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奮力書寫實現中國夢的新篇章,營造維護個人形象和存在感的個人品德;無私奉獻、舉止文明的社會公德,愛崗敬業、平等待人的職業道德,夫妻互敬互愛、相濡以沫,鄰里之間寬容以待、相互尊重的家庭美德,將這四種道德融為一體,強化公民的道德認同感,形成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此外,公民道德誠信意識淡薄,因此,要以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傳統美德滋養公民道德建設,使之把講誠信變成習慣,把講道德變成習慣,把講文明變成習慣,把遵紀守法變成習慣,把五講四美三熱愛的口號記在腦海。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髓熟記于心,促進社會文明發展、長治久安,收獲家庭和諧的幸福生活,實現人民群眾歲月靜好的美好愿景。

(二)有利于公民樹立文化自信的意識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保?]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質以及自覺樹立文化自信意識大有益處。在道德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正所謂“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個“源頭活水”就是文化自信和我們對文化的熱愛。加強對公民道德的建設,使民眾明白真正的文化自信并不是拿自己的文化和別人的去進行比較,也不是將我們的文化保護起來,而是真正相信我們的文化具有無窮無盡的包容性。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我們形成了以儒家思想為主導的傳統文化體系,它有著很強的超越性和神圣性,思想層面的優越性更是為文化的蓬勃發展打下了堅固基礎。它所包含的內在精神的共同點融匯成文化自信的一個基調,能聚焦冬奧開幕利用二十四節氣的中國智慧,聚焦疫情下我們國家一次次化危為機的中國力量,聚焦從古代的神話故事“嫦娥奔月”到如今“神舟”凱旋的中國精神,聚焦高鐵、工程建設、航天的中國速度,這處處顯現著中華文化和大國風范。我們的文化給我們走向世界舞臺中央的勇氣和決心,也給我們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強大的向心力、凝聚力。

(三)有利于培育公民正確的道德認知,提高道德實踐能力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涵養的豐富的道德理念對公民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2019年10月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隆重出行,為加強公民道德建設提供了操作指南。貫徹落實好這一綱要,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理論之基,要堅持正確的社會主義方向,只有方向對了,實踐才有意義。培育正確的道德認知,提高道德實踐能力,讓教育引導先行一步,把立德樹人的理念貫穿教育全過程,以良好的家庭教育潛移默化地影響和改變人們的思想,發揚中華文化中蘊含的優秀基因,大力弘揚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崇尚精神境界的優良傳統,打造利于提高公民思想品質、道德修養的社會環境,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有利于激發人們形成友愛友善的道德認知和道德情感。

(四)有利于引導公民關注社會道德問題,開展道德實踐活動

當前,我國部分公民體現出的道德感較低,例如在經濟方面,總有人以自我利益為先;在政治生活方面,極少數黨政干部利欲熏心、以權謀私;在社會生活方面,喪失道德信念,缺乏道德約束力,滋生“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一勞永逸的想法,不僅害自己,也嚴重影響其他公民的身心健康。

“流量明星偷稅漏稅行為”“網紅為博流量上演劇本把戲”的毫無底線的營銷手段等類似的社會問題頻發,逐漸形成一種不看實力、不看能力、不講道德、愛慕虛榮的社會風氣。多少踐踏道德的惡行,借以道德之名侵蝕人們的頭腦,道德底線問題值得關注,而我們需要將優秀傳統文化引入平常人的生活,使公民受到傳統文化的浸染,積極推進弘揚各種提高公民道德素質的活動,全力營造“做好人有好報,講道德有回報”的濃厚氛圍,讓溫良恭儉讓的美德和勇于擔當的責任意識穿透人心、打動人心、打通人心。學習執著堅守的工匠精神,培養愛崗敬業的工匠精神意識,以“工匠精神”加強道德領域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研究。大力宣傳社會中的正能量事件,培育公民文明禮貌、助人為樂的道德品質。引入領導干部的學習內容,引入學校的教學內容,讓誠信、謙虛、友善進入孩子的幼小心靈,從娃娃抓起。弘揚和學習優秀傳統文化,不僅是停留于口頭的標語口號,而且是以團結互助和諧、凈化靈魂、呼喚良知的價值觀付之于公民的道德實踐活動中,讓社會的道德風尚發生重要的改變,這有利于引導公民關注社會問題,真正提升民族的道德水準。

三、中華傳統文化中提高公民道德建設的路徑

正能量的道德觀念是最具社會價值的文化風向標。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道德教育理念,為提升公民道德建設指明了方向。

(一)發揮榜樣的典型示范作用

榜樣是最好的教育。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要充分發揮榜樣的作用,領導干部、公眾人物、先進模范都要為全社會做好表率、起好示范作用,引導和推動全體人民樹立文明觀念、爭當文明公民、展示文明形象?!保?]道德榜樣是公民進行道德實踐活動的道德標桿,他們恪守著內心的道德品質,用自己的光照亮了更多人前進的道路。為此,高校思政課要堅持學習馬克思主義道德觀和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內容,組織學生觀看《感動中國人物》,讓更多的大學生了解道德的深刻內涵,形成科學的道德觀,向英雄致敬,感受榜樣力量。社區領導人要發揮帶頭作用,主動深入普通民眾生活里,為有困難的公民排憂解難,樹立良好榜樣,向公民分享更多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跡。鼓勵公民從小事做起,從道德規范做起,多辦造福人民、造福社會的好事、實事,在全社會營造一種學習道德榜樣的濃厚氛圍,真正讓榜樣精神感化公民,最終轉化為實踐行動。

(二)推進家庭、學校協同育人

學校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主要場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結合,雙管齊下,促進青年學生健康成長。

1. 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舉止為孩子樹立了道德榜樣,有潛移默化的作用。第一,父母要樹立正確的育人觀念,充分重視家庭教育,言出必行,使孩子自覺養成講誠信的道德教養。第二,改變重智育、輕德育的傳統教育觀念,確立孩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教育理念。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必要的生活技能,可確立某一天為“家庭清潔日”,陪孩子一起勞動,明確孩子作為家庭成員所要承擔的義務,確立孩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不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學習上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見,切忌采取“一刀切”“打壓式”的教育方法,讓孩子養成勤于思考的自主性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自覺性,提高獨自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勇于承擔社會責任。第三,營造良好家風,樹立家規。無規矩不成方圓,要注重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傳承優良家訓,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講道德、守道德”的習慣,但也要善于挖掘孩子的創新意識,遇到新奇的事物在合情合法合理的情況下鼓勵孩子要勇于嘗試,提高創新能力。

2. 加強學校教育的主陣地作用

高校要不斷加強硬件設施建設,優化學生的學習環境,營造出“向上向善向美”的濃厚氛圍。一是要不斷完善校規校紀,建立獎勵與激勵機制。對于學生在平時的良好表現,可以在評獎評優等事項中給予優先考慮,鼓勵學生積極行善;二是定期邀請專業人員舉辦有關道德與法治的講座和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相關主題的演講比賽;三是在“公民道德宣傳日”“五四青年節”等具有紀念意義的節日宣傳主題思想教育活動;四是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思政課教學中。思政課是傳播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課教師隊伍責任重大?!保?]思政課教師是加強學生思想道德的中堅力量,要充分發揮教師引路人的作用,提高教師篩選教育信息的能力,能夠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一方面要在課堂上講好中國傳統文化故事,向學生傳遞“親仁善鄰,孝悌為本”的道德精神,增強學生感染力,讓學生切實感受到道德建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善于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將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聯系,如鼓勵青年學生誦讀經典,讓孩子們在經典詩文的滋養下感受古代文人的那種志存高遠的品質和高尚的情操;播放以崇尚科學家、崇尚英雄、熱愛勞動人民為主題的優秀劇目,讓學生在優秀的文藝作品中啟迪思想、溫潤心靈;引導學生關注一些有利于學習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思想道德教育的公眾號和小程序,如“學習強國”“青年大學習”“愛上思政課”。

(三)培養公民“行孝”意識

要培養公民的行孝意識,首先,可以利用新媒體以正確的輿論營造良好的道德環境,加大對孝文化的宣傳力度,通過播放孝親類節目、公益廣告或者是有違傳統孝道的視頻,將正向鼓勵和反向激勵相結合,起到對公民警示教育的效果。其次,可以依靠政府的力量,提出更多惠民利民的政策,尤其是針對農村老人,完善養老保險機制,為年輕人在家鄉附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以便更好地盡到養老責任。再次,發揮公眾人物的帶頭引領作用,以公眾人物的影響力帶動公民的實際行動,促進孝道文化的廣泛傳播。最后,可以廣泛開展社區孝文化道德實踐活動,組織公民參加“養老敬老”志愿幫扶活動,幫助獨居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形成一種尊老、愛老的社會

風氣。

四、結語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安身立命提供了精神和價值的支撐點,使每一位公民都能夠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價值導向。因此,我們要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作用,愛祖國山河,引領公民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質。

參考文獻:

[1] 紀研.孝道文化研究中的傳承與創新——《傳統孝道與代際倫理——老齡化進程中的審視》的品評[J].出版廣角,2020(20):94-96.

[2]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重要論述[J].中國軍轉民,2021(20):16-22.

[3]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N].光明日報,2022-10-26.

[4] [5]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人民日報,2017-10-28.

[6]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7] 習近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2020(17):4-16.

猜你喜歡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途徑探討
關于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思考
IP影視劇開發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
高中政治教學中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機融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