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遇2050

2023-06-12 02:13楊天寶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23年4期
關鍵詞:歷史學家歷史

楊天寶

現在是2050年,我是一名歷史學家。從很小時開始,我就想當歷史學家;我想每天看著三千年前故事的人絕對比盯著手機的人帥了許多。歷史學家留著漢代中國人一樣的辮子,抽著維多利亞時期的哈瓦那雪茄,用著派克1950年款的鋼筆——我承認,以上的看法受我學物理的父親的影響。父親從小就是個文學天才,曾在一個早自習的時間里同時寫完兩篇作文,一篇是上周的,一篇是上上周的,最后都變成范文在班上讀。但他大學時還是學了物理,因為他對1990年的歷史學很失望,偏偏那幾十年里這套理論又從未變過。父親認為歷史學是絕對公正的,具體來說,是和意識形態這些東西分開的;但那時候的歷史書里三句不離當代的什么什么最好,似乎歷史也成了大話體系的一部分。他對我說,要像中國最早的史家司馬史公那樣,用最公正的筆去寫,別人怎么阻撓你都不要改一個字。我說,但我怕也受了宮刑,你老楊家就斷子絕孫了。

另一件有意思的事是,小時候我學得最好的一門課是數學。但當時我幾乎用盡全力在學歷史,初中第一次考試拿到了12分(滿分100)的好成績;父親氣得滿臉發紫,但好處是他之前有點毛病的腦血管被這一氣搞通了,他現在七十來歲還能跑步全拜我所賜。我初二的時候被選去參加數學聯賽,做完正半面一百分的題就以為結束了,后來拿了一百分卻發現自己是全場中游,因為反面的卷子我根本沒看見!我就跟競賽教練說我不太適合搞這一行,然后頭也不回走了。直到中考前父親拉住我長談,講了他年輕時怎么突破瓶頸云云。最后他起身時撞了一下柜子,掉下來的木匣砸中了我的頭;我昏過去半個小時,醒來后仿佛參透了命理,最后我所有文科加起來只扣掉了兩分。

我參透的命理很簡單:把我先前所想的東西反過來寫,就能把錯的變成對的。比如說,之前我寫:與史實的契合度是評價歷史論文的關鍵;現在我寫:字寫得好不好是寫作的唯一捷徑。以前只能寫東方古代怎樣腐朽,現在只能寫西方當代怎么黑暗。如此這般,上了高中以后我名正言順當了歷史課代表。歷史老師從不管我,因為我從未跌到過第二名??稍谶@些成功背后的我每次都更加迷惘:我之前到底是哪里搞錯了?有時候上一題還在寫:儒家思想禁錮人的精神;下一題又是:儒家思想指引我們前進。我問遍了周圍的人,沒有一個能說出答案,或是說沒有答案能讓我明白。是大家都不夠聰明,還是只有我一個人不懂,還是只有我一個人不會裝傻,我和這個問題斗爭了整整三十年。

到了2050年,事情又變得不一樣。2020年的人更喜歡批評,你寫了一點和他們不同的就被說成“破壞團結”“標新立異”;寫了和其他人一樣的又變成“沒有新意”“人云亦云”??刹卦谶@下面的是,圈里和圈外的人可謂漸行漸遠,里面的人寫的外面看不懂,外面的人說的里面聽不見。2050年的各位試圖握手言和,可思想上的分歧怎么可能平復得了,最后變成了我對你點頭,你對我點頭,可能還夸對面長得好看,然后走開。在我還是一個歷史研究員的時候事情就在向這方面發展。我寫了一篇名為《關于漢高祖劉邦是同性戀這件事》的長文章交給我的領導;她看了第一頁的第一行和最后一頁的最后一行后點了點頭,說:你的字不錯。我一直沒有告訴她,其實我是用電腦打的。后來那篇文章在雜志上發表,我還拿到了稿費,算是為后來我成為歷史學家開了個頭。

2040年的時候我被借調到某個大學講選修課。我自信地選了思想史作為主內容,卻發現他們之前根本沒有接觸過除了孔孟荀朱王之外的任何一位思想家。我決定先講講古希臘,從泰勒斯開始。第一課結束之后學生們都以看外星生物的眼光看著我,再就是讓我把一周二十幾節課全上完等等。我拔腳飛奔,當然心里仍是有點開心,畢竟學生喜歡我講課。然而下午校領導就來找我,先說什么學校最近花大價錢買進全新的攝像頭,能以8k畫質和FLAC音質把一切細節都錄下來。我說,那一定很適合拍片。領導渾了我一眼說,你不要嬉皮笑臉,我知道你很優秀,但你現在講的東西很危險,會害了年輕一代。我說,蘇格拉底當時也被說“毒害年輕一代”,人家是世界最有名的哲學家。他說,那你又錯了,他們的世界和我們不一樣,我們的哲學家只有那幾位;我勸你深刻反思一下。我愣住了,直到他離開時關上門我才反應過來。

2050年又有人找我講課,我說,能不能講點我自己想講的。來者說,您是學界專家,您說什么就是什么。我說,真的嗎。他說,我們保證。我說,講幾節課。他說,就一節,我們搞的是面向全校師生的講座,您忘了嗎。我才想起自己上學的時候,那些專家院士來也只講一節課就走,海報卻掛滿了半個學校;現在我也到了這一步,可能得點點頭承認我自己老了吧。我到達地方之后看到海報上寫著“知名歷史學家楊九,代表作《歷史的必然》等”。其實我的兩本書分別叫《歷史的偶然》和《歷史的遺憾》,可他們似乎并不承認歷史有“偶然”一詞,甚至把那本書歸在“文學”一類。第二本書我吸取教訓,可他們好像也不許我們“遺憾”,畢竟歷史是永恒發展的……

我問,你們為什么學歷史。有人回答,要做偉大新時代的記錄者。我再問,所有人都八九不離十。我突然感到一種悲哀,2020年我的老師問我們為什么學歷史,我說“為了公正地評判”,我同桌說“為了看清過去而面對未來”;所有人的理由都不一樣。更久以前我問父親為什么喜歡歷史,他說,因為我們都是歷史的一部分。我又問學生,你們最喜歡哪段歷史。斷續有人回答:土地革命——抗日戰爭——三大改造……甚至還有說文化大革命的。我特別問那位學生,你為什么喜歡文化大革命?他支吾了一會兒說,因為我聽說革命都代表先進的戰勝腐朽的。

從此我下定決心再不去學校里給孩子們講課。但留在我任職的研究所里實在過于無聊。2010年起我接觸到電腦,那時年少的我幾乎學會了一切。2050年的網絡可謂極為簡約。因為2030年我們全都裝上了國產的操作系統,從此桌面上就只剩辦公程序和幾個音樂視頻軟件。游戲什么的早已絕跡,2030年我隔壁寢室的研究生被抓去了強制戒網所,就在強制戒毒所的隔壁。這之前有這樣的事情:2020年游戲被與毒品劃了等號。有的孩子玩了游戲發現身體一切正常,就覺得吸毒應該也是這種感覺,于是乎吸毒的人數驟增。我母親之前是戒毒局的,那時正準備換工作,硬是被攔了下來,加薪加保險讓她多呆幾年。國家級操作系統出現以后,人們開始銷毀或拋棄電腦,這樣一來電信系統的崗位都空了出來。極大地緩解了IT產業的內卷。起碼我回母校的時候,信息樓已經結滿蜘蛛網了。

以上就是到2050年為止我經歷的一些重要的是,下面我還想寫一些瑣事,希望讀者諸君不要拆我的棺材板,謝謝。

2050年的人際關系與前一百年的所有時間段都大不一樣?;蛟S是因為2020年時的人們有太多的爭吵,2030有太多的急轉,2040又太過死寂;2050年的人們既孤獨,又團結。其實這二者是不沖突的,孤獨的人在一片大海中漂流,為了不被風浪卷走便聚到一起,但仍是以各自抓住的木板漂著的?;ヂ摼W時代人們的怒火隨著電腦的淡出而消卻,搖擺的年代所有人都習慣了獨自奮斗,而今日大家重新連結起來,只是紐帶變得更加虛幻,究竟是什么,也許以后的歷史學家才能講得清楚。

2030年的我曾以為婚姻關系會很快解體,可事實并非如此。盡管有幾年人們高度反對結婚,可真正能在房價車價前經濟獨立的人可謂少之又少;最終仍然選擇了妥協。不過我倒是至今未婚,你問為什么:幾乎沒人看得上一個看上去能被風吹倒,卻長了一米九個子的人。我看上去像一根牙簽,學生們都這么說;可他們不知道我十幾歲時是足球隊的主力,只能說是他們的不幸。人們對婚姻的選擇也幾乎依舊。最大的改變是錢似乎變得不那么重要,重點是要會玩。我舅舅的孩子就很會用錢,不買車,買了兩臺游戲機,任天堂和索尼都玩,禁令出來前夫妻倆帶兒子一起玩馬里奧賽車。工作和生活的契合度仍是關鍵,當然有件事是肯定的:沒有任何一件工作和歷史研究相契合;如果有,那一定是賺錢,因為它與任何一件事都契合。

為什么有這樣的結論,因為寫歷史的要想文章發表,必須遵循兩個原則:把現在的制度寫好,把現在的人寫壞。這件事王小波在1995年就發現了,而2050年仍舊如此。許多自信的人看了就想:你憑什么說我們不行啊。還有的沉湎過去的人想:你憑什么瞧不起古代啊,最后是兩邊不討好,像粘了鍋的燒餅一樣只能丟掉。所以哦別說結婚了,我們走在路上都怕給人認出來。和我同辦公室的小張就有一天被找了麻煩。停車場里有人把他的車擦了,交警來問身份時他說自己是寫某某史論的;那交警當即變臉:你丫就是那個說當代人只懂利己的?二十四字里哪有利己了?睜大你的狗眼看看。最后一分錢也沒讓賠。

三十歲之前父母也催過我結婚。后來我告訴他們,之前受了情傷,現在什么也不想做了,等哪一天緩過來吧。后來二老沉迷釣魚,再沒有管過我。寫到這里我才想起來2030年第一個解體的反而是親子關系。其實兩代動物之間的矛盾從人類誕生前就存在于世界上了,可謂是生物的本能之一。中國人的老祖宗不同意,偏偏加上三綱五常試圖扭轉;2020年我上學時老師還在說:在古代,罵父母老師是要殺頭的??晌也楸槎氖?,也沒找到哪個傳主因為罵老師而死,只看到有人因為老師被殺而受牽連。老祖宗說,百善孝為先。我們現代人說要批判吸收,又說在今天仍然有積極意義,傳統文化是民族傳承發展的根本。用之前一位歷史學家的話說,中國當代的精神面貌是:放不下過去的,拿不出未來的,看不起自己的,受不了別人的。我倒覺得值得商榷,畢竟2050年的人們都放下了過去。

2030年的某一天突然有一所學校的孩子造反了。他們聯名寫信,說家長們所有的話都在說學校做得不好,最后小賣部沒了,信息課停了,外語課改了,圖書館也關了。他們開始質疑計劃生育時代以來的家庭關系。這件事越鬧越兇,所有老一輩的人都說:這都是為了你們好。所有孩子都說:這就是一種綁架。后來我們評價時大都秉持一個觀點:無論這場爭吵最后誰獲勝,都足以證明前段時間的家庭教育完全失敗。果然最后上面介入,各打二十大板收場。有了這個先河,家長更怕孩子起義,孩子更煩家長管束。終于在2033年的某一天,一封遺書震驚了全中國。一個成績一直在班上二十名開外的男孩,他用大段的筆墨寫自己已經非常努力,仍被看作是為了能偷懶而故意進行的偽裝,證據是成績一直沒有上去。他寫道:那就像等了一年的花兒死在春天的酸雨之下。那時中國青少年的抑郁癥發病率已達到接近百分之十。

我小時候有一個觀點:叛逆是歷史的原動力。越長大我越同意這句話,但我們卻一直想讓別人服從。1911年到1949年的革命好不容易讓人把辮子剃掉了,現在又重新長回來,我百思不得其解。在2050年我說,你們這是封建余孽;別人只說,對對對。說話這件事似乎正在失去意義,我才想起沉默也是中華民族的美德。魯迅說,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可現在是,沉默中沒有爆發也沒有滅亡,沉默本身也在沉默著。

下面再來說說我自己。2018年我情竇初開,喜歡一個當時比我優秀得多的女孩。我們一起逛過街,互相送禮物,放學一起走,一起聊期末考試。直到她突然轉身離開,我才發現我什么也不能也不曾給她。后來我身邊陸續有人走過,而我從會想起那個叫C的女孩。那道傷疤像無意中抓破胸口后留下的痕跡,不痛,卻幾乎不會再痊愈。我想那也許是丘比特對我射出的一箭。其實我也撒了謊,我想成為歷史學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曾經和她約定過,以后要把這段日子寫進歷史書里??稍?050年,歷史書里連人名都很少出現了,因為個人對歷史的作用是不存在的,這樣看起來司馬遷也顯得尤為荒謬。

我做夢時仍經?;氐奖荒鞠辉抑械哪莻€夜晚。聽說那是家傳的寶物,而它確實讓我走上了一條自己挺喜歡的路。如果沒有那樣的巧合,也許我也成了一名理科生,也許早已從了大流結婚生子,并又告訴我的子女我曾是多么想成為一名歷史學家。這讓我總覺得自己或多或少是幸運的,畢竟更多更多的人一輩子也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有人連自己喜歡什么也不明白。只是那個從小帶來的問題依然困擾著我:是大家不夠聰明,沒有做出選擇的能力;還是只有我一個人沉醉在自己的理想鄉里,像一顆曳尾的彗星燃燒殆盡,我一直沒有搞明白。

那個叫C的女孩曾對我說,有人關心你,會為了你的情緒變化而喜怨哀樂,實在是一件莫大的幸事。而我只會對她說,謝謝,對不起,噢,明白。所以我究竟有沒有成為我夢想中那樣遺世獨立灑脫善良的人,其實是個巨大的問號。她曾說我是她最好的朋友也無法相比的存在,后來也只是對我失望,連一句話也未曾留下;她其實是另一顆星星的軌跡。這樣看來,許多事從開始前就注定是沖突的,可2050年的歷史學家們,竟然天真到想在書里用“規律”用“秩序”抹去這樣的矛盾,用“他們”抹去“我們”,這真是件搞笑的事情。

現在是2050年,而我仍在思考自己活著的意義:我究竟在做什么呢?在我想這些的時候,夏天離去,桂花剛剛送出芳香;明天會和今天一樣,沒有人會寫我曾在今天做過什么。這個名字在我死后還屬不屬于自己,這個我也說不準。不過至少現在,我成了讀者諸君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歷史的一部分,這真是一種解脫,你說是不是?

(作者單位:武漢市外國語學校)

猜你喜歡
歷史學家歷史
像歷史學家一樣閱讀:深度學習與啟示——以美國《埃及金字塔》教學計劃為例
新歷史
范文瀾譯《沁園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