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張棗文學創作中的古典性

2023-06-14 20:51王葉青劉蒔吟
青年文學家 2023年8期
關鍵詞:張棗古典詞語

王葉青 劉蒔吟

張棗,中國當代詩人,被稱為“巴蜀五君子”,主要詩集有《春秋來信》《張棗的詩》。他是一個極具語言天賦和詩歌創新性的詩人,是當代詩人中不可多得的奇才。他對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美學精神有著深刻的體悟,實現了詩歌傳統的現代性演繹,表現為日常夢幻的意象、精致的詞語之甜、古典聲韻的繼承、獨特的鄉土之音。他將古典的詩歌傳統融入現代漢語詩歌,對漢語詩歌寫作有著不容忽視的意義。

近幾年,學界對第三代詩人的討論逐漸升溫。張棗作為第三代詩人中的奇才也逐漸浮出水面,以新穎獨特的漢語寫作贏得關注,深厚的古典文化修養令人驚羨,對語言文字的細微掌握使同行望塵莫及。這個從南方楚地向詩壇發出的聲音,一路探索詩歌的機密,形成了自己詩歌創作的體系。

一、日常夢幻的意象

福樓拜說:“善良的上帝在細節中?!睆垪椨绕鋹凵?,也正因為他的邊緣立場,他對一切細節格外關注,鐘愛小東西,從平凡的生活里獲得詩意。他對意象的選擇和組合猶如魔法,使一些日常中的小事物在他的詩句里變得既新奇又靈動,如:

我,還是你的新郎。年近三十/食指拼命發胖。我的兜里/揣著一只醉醺醺的獼猴桃

—《地鐵豎琴》

這首詩描述的場景是在行走或用餐中,看到一個年近三十開始有點兒發福的男青年,這不足為奇?!笆持钙疵l胖”—這似乎也再正常不過了。一個按照規律工作和生活的都市男青年,身體也隨著某種生活定律逐漸開始發胖,普普通通,毫無新意,可是詩人看到了他的兜里“揣著一只醉醺醺的獼猴桃”,這獼猴桃不是“一個”,而是“一只”,好似一只有著呼吸的小型動物,而不是一個可口的果子。它昨夜里似乎剛喝了酒,還在迷糊的睡夢中不清不醒,醉醺醺地倒在一個兜里。在這幾行字里出現的這個普通男青年:雖然他的身體變化和樣貌都是合乎規律的、穩定的,但是他兜里的那一只被詩人立體化的獼猴桃,它同這個男青年一樣也在日常生活場景里,卻醉醺醺的好似生活沒有規律一般。詩人讓我們在普通的生活里看到了一個新奇跳躍的獼猴桃,給日常生活注入了一股靈動夢幻的氣息。在這樣一種稍顯怪異的結合里,卻能讓我們體會到生命中無處不在的奇妙與夢幻的想象。再如:

再也沒有同樣的旅程/她自語著她自語著/冥想自己蛋糕般的膚體

—《白日六章》

張棗對吃的著迷,時常讓他的朋友們感到費解。小到調料和各種小吃零食,大到餐桌上一盤盤雞鴨魚肉,甚至只要他一回國,他逮著空就去找東西吃,還嘮叨著回德國可得多帶點兒,因而其詩作中也不乏一些可口美味的食物出現?!暗案狻焙汀澳w體”,這兩個普通的意象一聯合,瞬間一種想象的魅力就充分展現了出來,對讀者極具誘惑和吸引力,品味到蛋糕或是肌體的純美與迷人。

二、精確的詞語之甜

波德萊爾說:“在詞中有神圣之物,它禁止我們與其做偶然的游戲。藝術地處理一種語言,意味著進行一種召喚魔術?!倍刚Z是詩人不可能遺棄的港灣,張棗沉醉于漢字的“甜”,還有漢字的“重量”“精確”和“唯美”。他時刻心心念念著他的母語,虔誠地做著語言的試驗,錘煉語言,使漢語詩歌的用詞經驗達到美學和精神上的提升。他運用自己獨特的語言天賦,賦予其真實的聲響和空氣的震動。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詩人的“紅玫瑰”:

傍晚;多么高貴的/鈴聲,天堂般悠長/一朵玫瑰的重量/落到發燙的掌上

—《雨》

張棗很細微地察覺到詞語在客觀世界里的本來樣貌,他將“傍晚”“高貴”“鈴聲”“天堂”“悠長”“玫瑰”“重量”“發燙”“掌上”這些音韻和諧的詞語串聯起來,筆下的玫瑰也不僅僅是光澤嬌潤的一朵花而已。當在混沌的周圍出現了一朵玫瑰的時候,好像忽然感官被打開了,從耳朵傳來了悠長的鈴聲,連同玫瑰一起落入發燙的手掌上。如果沒有了從模糊中多出的這“一朵玫瑰”,就沒有“重量”和“落”,就沒有“高貴的”“天堂般悠長”的鈴聲。這幾句詩以“玫瑰”為核心表現詞,當人感受到玫瑰重量的那一刻,剎那間,也可以是永恒。一種清甜的愉悅感也就在這一串的“交流式”詞語里顯現。這幾個精確的詞語結合得十分和諧,不僅有詞語的內蘊之甜,就連舌頭朗讀音節時,也能咀嚼到文字本來的甜味,讓讀者心生喜悅。

再看下面這兩首詩:

哦,無限廣闊的,哦,遠方/紅豆的嫩芽蹦進逆來的春天

—《一首雪的挽歌》

云卷云舒,有人在叩問新的地皮/蛇行在腳手架上的美容師們/用螺絲槍勾勒那人面桃花之家

—《一個詩人的正午》

詩中詞語之間的結合不再乏味機械,回歸到詩句的靈動生氣?!氨倪M”“逆來的春天”—這都是最原始的生命力,有一種純粹的感動和快樂?!懊廊輲焸儭币颉吧咝小边@個描述而變得更抽象夢幻,“人面桃花之家”也因“螺絲槍勾勒”多了點兒怪誕的意味,這幾句詩將詞語的甜發揮到了極致?!芭丁钡倪B用,“紅豆”“嫩芽”“云卷云舒”“叩問”“新的地皮”這些字眼,童真與柔美相襯,想象生出了語言多變的趣味。詩人以他得力的語言運用能力給詩句施了魔法,扭轉了普通的意境,猶如開啟了一個舒適香甜的夢幻世界。

柏樺說:“張棗用字比我更加精致,此點頗像卞之琳;而在用字的唯美上,我則始終認為他是自現代漢詩誕生以來的絕對第一人,至今也無人匹敵?!保ā剁R中:張棗的詩藝》)事實也確實是如此,相比卞之琳提倡的“化古化歐”,主張中西方的傳統相融合來進行詩歌創作,張棗更傾心于對漢字的一次次精確測量,也重新發現了漢語詞語在新詩中的新鮮活力,詞語還原了生活的全貌。

三、古典聲韻的繼承

我讓沖突發生在體內的節奏中

—《秋天的戲劇》

去住吧,去住到一個新奇的節奏里—

—《枯坐》

這兩首詩創作的相隔時間,在張棗并不長的詩歌生涯中相距甚遠,分別屬于中期和末期的詩句,但這兩處出現的“節奏”一詞都可以指向同一解釋:達到創作的某種理想狀態,即在漢語新詩中完成對傳統的繼承,也造就了其詩歌的一個重要特征—對古典聲韻的繼承。

回環結構在張棗的詩歌中很常見,如:

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了下來/……/望著窗外,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滿了南山

—《鏡中》

那使人憂傷的是什么/……/那使人憂傷的是什么?

—《那使人憂傷的是什么?》

多么美妙的鈴聲/落向未來的掌心/多么精微的內臟/交給莫測的外形/……/多么精微的內臟/交給莫測的外形/多么美妙的鈴聲/落向未來的掌心

—《雨》

我們可以很清晰地在這三首詩中看到首尾形成的一個回音壁。在最后一首詩中,“鈴聲”“掌心”“內臟”“外形”這幾個尾韻相連,朗朗上口,雖沒有按照嚴格的押韻,卻把一個個音節黏合,使詩歌的聲音有了韻律。首尾回環構成了一種不著痕跡的復沓,是一種音韻的回響。張棗化用古典的回文結構讓詩歌達到一種聲音上的回環,是一種古典的精致。

再看下面這首詩:

吃了的東西,長身體/沒吃的東西,添運氣/孩子對孩子坐著/死亡對孩子躺著/孩子對你站起/死亡猜你的年紀/認為你這時還年輕/孩子猜你的背影/睜著好吃的眼睛

—《死亡的比喻》

中國古代文論中經常提及詩歌的一種“聲氣”,從詩句的韻律中可以分辨一首詩歌的氣質,對音節的組合是詩人一種特殊語言的天賦,我們可以分別讀一下這首詩末尾的詞“身體”“運氣”“坐著”“躺著”“站起”“年紀”“年輕”“背影”“眼睛”,連著讀起來有一種很強的音勢,給讀者帶來一種震動。中國古典詩歌一直以來就與哲學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吹呴呼吸,吐故納新”(《莊子·刻意》)。詩歌的吐字也講究一種自然法度,一次停頓像一次換氣,在語言的自然循環中納入單個的詞語。要在現代詩歌中實現這種自然和諧的氣度并不容易,這一點,張棗的詩歌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四、獨特的鄉土之音

詩人與故鄉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尤其是其生長的故鄉,詩人對這一片土地往往有著深深的眷戀和回想。在詩人寓居域外的歲月里,其對故鄉長沙的思念之情,往往隔著時空的迷霧,從記憶深處濃濃回聲,透過文字向讀者傳來。詩人的語言中常常會出現這些故鄉的名稱,如他的成名作《何人斯》中寫道:“為何你不來找我,只是溜向/懸滿干魚的木梁下,我們曾經/一同結網,你鐘愛過跟水波說話的我?!薄皯覞M干魚的木梁下”,恐怕也只有身為湘人的張棗,才能從記憶里毫不費力地翻出這么一個別致的意象組合吧。

再看下面兩首詩:

沒有你,祖國之窗多空虛。呼吸/我去取,生詞像鱘魚領你還鄉

—《跟茨維塔耶娃的對話》

手捧紅鱒魚登暗夜/紐約好比紐約,垂掛于/一滴熱淚,飄向深淵

—《紐約夜眺》

身處異國的張棗,不僅是身體處在漂泊中,其創作像是也丟失了它固有的語境,離開了它生長的土壤。面對失語的情境,詩人要如何找回他丟失的語言,或者讓自己漂泊的身體得到安定?這時“鱘魚”“鱒魚”便從張棗的記憶里冒了出來,給予他內心的安慰。

艾略特有過一個詩歌觀點:一名詩人不能只看到其本國傳統文學的傳統性,其傳統文學的現代性也同樣值得被重視。對現代漢語詩歌的新傳統探索在張棗筆下被開啟,他同時向詩歌的現代性發起追求,以一種立足現代的寫作立場,回應傳統精神的呼喚,完成對傳統的現代演繹,給現代漢語詩歌寫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這不得不再度提到他的代表作《何人斯》?!昂稳怂埂边@個詩題直接取自《詩經》中的篇名,張棗鮮明堅決地把他的詩歌方法論直接亮了出來:從雜亂的生活中提取詩意,將這種個人生活體驗帶到詩歌里,完成對古典詩歌的改寫?!昂稳怂埂边@三個字像是從遙遠時空里傳來的回聲一般,給正在琢磨著漢語詩歌寫作中“現代性”與古典的融合的詩人一個應答,張棗立馬被擊中,從中得到靈性一般的詩歌啟示。

我們來看以下這兩首詩:

彼何人斯?其心孔艱。胡逝我梁,不入我門?

—《詩經·何人斯》

究竟是什么人?在外面的聲音/只可能在外面。你的心地幽深莫測/青苔的井邊有棵鐵樹,進了門

—《何人斯》

從《何人斯》這首詩中可以看到張棗嫻熟自如的詩歌技藝,一種獨特的人稱轉換技巧。這一技巧在《鏡中》以后的詩歌創作中被張棗廣泛使用,并且擴大為一個對話機制,成為理解其詩歌不可不明確的一個特點。這首《何人斯》在古典原詩“你”“我”的關系上加深,演變成“你”“我”“他”,構成一個現代性的三角關系,重點強調這一對話結構。張棗沒有執著于沿襲傳統的結構和技巧,而是立足現代,對傳統進行再度演繹。

漢語既是適合寫詩的,也是擅長影射的一種語言,正如美國漢學家費諾羅薩所說,“漢語是充滿人事經驗的編年史中的多重例證”“因意義的積累而不斷增長的價值,不是表音語言能夠取得的”(《作為詩歌手段的中國文字》)。柏樺表示,“他(張棗)早在二十二歲時就深深懂得了真先鋒只能在舊中求得”(宋琳、柏樺《親愛的張棗》)。張棗向古典詩歌發問,尋求漢語新詩的突破口,為現代漢語詩歌提供了寫作經驗。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廳資助科研項目“中國當代小說中的‘中華美學精神研究”(項目編號:20B314)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歡
張棗古典詞語
容易混淆的詞語
從不同側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與現代之間
找詞語
哀歌
怎樣讀古典詩詞?
古典與現代結合的詩意
張棗詩歌對古典傳統的現代演繹
古典樂可能是汪星人的最愛
一枚詞語一門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