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特和奈格里非物質勞動中的勞資關系

2023-06-15 20:04馮世紀
西部學刊 2023年6期

摘要: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學者邁克爾 ·哈特和安東尼奧 · 奈格里在繼承和發展前人有關思想的基礎上 ,提出了非物質勞動理論 。他們認為 , 就像物質勞動一 樣 ,非物質勞動仍然在資本的控制下遭受著剝削。資本主義社會的現實發展表明:勞動成為財富創造的源泉 。 在哈特和奈格里的敘述語境中, 資本以新的方式對勞動進行著新一輪的剝削與管控,以獲取剩余價值 ,具體表現為對生命政治生產基礎和成果的破壞和掠奪 , 對勞動過程穩定性的干涉 以及區域性勞動者流動障礙的設立。勞動范式轉型的背后是資本新一輪的剝削和管控 , 未改變資本積累的歷史本質 ,也并未改變勞動對資本的從屬地位 。

關鍵詞:哈特和奈格里;非物質勞動;資本剝削;生命政治

中圖分類號:D091;B54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3)06-0042-04

意大利自治主義馬克思主義學者哈特和奈格里①從生產領域出發去概括勞動形式的變化,回歸對勞動問題的研究,旨在生產領域揭示資本剝削的新形式,從而尋求主體政治解放的新型革命道路,因此提出資本主義勞動范式轉型為“生產一種非物質商品的勞動,一種服務,一個文化產品、知識或交流”[1]284,即非物質勞動,又稱生命政治勞動。

在哈特和奈格里的敘事語境下,商品的信息化程度不斷被加深,非物質勞動占據霸權地位,但資本從未停止剝削。哈特和奈格里認為,“就像物質勞動一樣,非物質勞動仍然在資本的控制下遭受著剝削”[2]149。資本逐利的本質驅使他們采取更加多樣的剝削方式和管控機制來對勞動進行剝削,從而形成了從剩余價值剝削到生命政治剝削的過渡。一、非物質勞動:一種新型勞動范式的出場

信息技術的大規模應用,加速全球產業分工并促進了資本全球化的發展,當今資本主義勞動過程中信息、科技、情感等要素遍布每個勞動環節。哈特和奈格里捕捉到信息與科技對資本主義社會的影響,認為非物質勞動正在替代物質勞動在經濟生活領域占據霸權地位,當下資本主義社會價值創造的主要勞動形式已經由“物質勞動”過渡到“非物質勞動”,指出馬克思所處的物質勞動社會中的剩余價值理論已經難以計量當今勞動力價值,哈特和奈格里認為“生命政治產品則傾向于逾越這些量化計算,并且采取共同形式,這些形式很容易共享,但很難被圈定為私有財產”[3]108。

哈特和奈格里認為其他學者只是片面地概括了勞動形式的某一方面,如腦力勞動、情感勞動等,無法覆蓋和概括當今勞動形式的所有領域,“傳統的稱謂如服務業、腦力勞動及認知勞動等概念都指向非物質勞動的某些方面,但都沒有抓住其總體”[4]。哈特和奈格里認為非物質勞動更能凸顯和全面地概括這種勞動范式的特點和影響,并以此作為分析和研究當代經濟發展趨勢及影響、勞資關系的變化與革命潛能的理論出發點。

追根溯源,此概念最早是由法國學者莫里茲奧·拉扎拉托提出,即非物質勞動可以稱為一種生產商品的信息與文化內容的勞動。之后,哈特和奈格里在其基礎上進行了補充,特別重視非物質勞動的信息、情感生產的一面,指出“非物質勞動的另一面則是人類交際和互動的情感性勞動”[1]285。

在著作《狄俄尼索斯的勞動》中,哈特和奈格里談到“非物質勞動——智力的、情感的勞動,以及技術——科學的勞動、靠機械裝置維持生命的人的勞動”[5]。隨后,哈特和奈格里的《帝國》中對非物質勞動概念進行了再次補充和定義,他們認為非物質勞動是“生產一種非物質商品的勞動,如一種服務,一個文化產品、知識或交流”[1]284。為了更加清晰地闡述其理論特點,他們將非物質勞動區分為三種類型的勞動,而第三種則是哈特和奈格里的側重點即非物質勞動對情感、聯系的生產與控制。他們在《諸眾》中完善了非物質勞動的內容,即“創造非物質性產品,如知識、信息、交往、關系,甚或情感反應的勞動”[2]108。同時,將“生命政治勞動”作為“非物質勞動”替代性術語,以期更為具有說服力去回應學界批評,但非物質勞動概念的影響已經形成,且兼顧對這一勞動形式核心內容和特點的準確表述,在之后的著作中二人仍采用“非物質勞動”這一術語。

綜合來看,哈特和奈格里所討論的勞動新范式即非物質勞動的出現,重新強調了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的勞動問題,為剖析勞動與資本之間的固有矛盾在勞動新形勢下的表現和分析勞動與資本之間的關系變化提供了有益的分析視角。

二、非物質勞動中資本對勞動的剝削

通過梳理哈特和奈格里非物質勞動理論的演變歷程,可以看出勞動形式的變化及特點,有助于我們理解哈特和奈格里二人的理論建構思路,按照哈特和奈格里的敘事邏輯,他們首先認為當下資本主義社會勞動范式已經由“物質勞動”轉變為“非物質勞動”,在此背景下資本對于勞動的新一輪剝削也產生了影響。厘清當代資本主義勞動范式發生的變化對資本剝削的影響,有助于我們理解非物質勞動背景下資本究竟采取何種剝削方式與管控策略。他們認為,分析和考查資本的“技術構成”對于認識資本對勞動的剝削是尤為重要的。

在厘清非物質勞動下資本的技術構成發展趨勢后,資本對勞動的剝削便更加顯而易見。因為他們認為“生命政治生產以及我們所歸納的三種主要趨勢,明確的昭示出剝削和資本主義控制的新機制”[3]109。

(一)對生命政治生產基礎和成果的破壞和掠奪

第一個趨勢是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與技術的應用,非物質勞動霸權地位的確立以及對經濟社會的影響。他們指出非物質勞動體現在質量上的主導作用而并非體現在數量上的主導作用。他們認為,就定量而言,在經濟上非物質勞動并未占據主導性地位,但就定性而言,非物質勞動顯然占據霸權地位。歸根結底就是說明非物質勞動在全世界范圍內對經濟、生活的一種傾向性影響,它更像是一場風暴,不斷吸附和影響身邊的事物。

資本為順應非物質勞動霸權的潮流,采取的策略是通過深度或廣度的策略去破壞和掠奪生命政治生產的基礎和成果。就深度而言,資本通過控制某種前哨,借用私人機構或者國家的權力對于一些具有生產性的生命政治基礎進行破壞,并采取某種規訓或強制措施加以控制和分化。例如,資本通過控制大眾教育來達成對勞動者早期創造力的控制和壓制,通過控制大眾最為基礎的活動領域來達成對公共教育基礎的破壞。就廣度而言,資本借助于強大的經濟實力,通過購買知識專利的方式進行勞動者創造性成果的私人占有。

這種控制策略背后凸顯出資本與勞動之間的一個矛盾,即資本對于生命政治勞動的基礎性成果的占有同非物質勞動所創造出來的共同性財富之間的矛盾。

(二)對勞動過程穩定性的干涉

工作的女性化趨勢模糊了工作時間與非工作時間界限。工作的女性化趨勢即女性勞動力在勞動力總量的比例中不斷增大,在全球經濟社會中,女性勞動力在雇傭勞動力中占據越來越大的比例。我們可以與非物質勞動本身聯系起來,非物質勞動創造的是一種情感、信息與交流,而女性群體勞動力本身就善于進行情感性的勞動,因此這種工作的女性化趨勢“正成為所有勞動部門的核心,雖然在全球不同地區表現形式有所不同”[3]106。

資本針對工作的女性化趨勢所采取的策略是通過加劇勞動力的不穩定性達成對生命政治勞動力的控制,而不穩定性的核心在于使得勞動力難以對勞動時間和非勞動時間進行合理安排和自由把控,她們對時間的分配失去自主性,而迎面而來的是隨時為準備工作待命。而生命政治生產要求生產者有自己可支配的時間進行創造價值、創造自身。他們認為“你可以根據要求進行思考并產生感受,但這只是以一種機械方式所進行的生產,它會限制創造力和潛在的生產力”[3]117。恰恰因為非物質勞動霸權對勞動者生活、生產的影響使得這種剝削和管控充斥各地,以至于人們在不知不覺中接受資本的剝削和管控。

資本仍在繼續加劇這種不穩定性構成了第二個矛盾,即勞動者的工作穩定性要求同資本強加不穩定性之間的尖銳矛盾。

(三)區域性勞動者流動障礙的設立

移民和社會勞動力流動的新形勢對資本主義經濟與社會的雙重影響?!皠趧拥募夹g構成的第三個主要趨勢,源自移民與社會和種族混合過程的新模式?!保?]107以美國為首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無論是農業勞動還是工業勞動,家務勞動或是基礎設施建設,勞動力成本的穩步流動可以間接地保障了經濟社會的有效運行,低水平發展地區的勞動力本身為滿足基本生活需求和適應社會發展,使得他們必須不斷流動以謀求更好的職業來維持生存。

資本為維持生產要素與獲取剩余價值的穩定性,同時應對勞動力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以及移民和勞動力的混合,所采取的策略是通過勞動力流動障礙的建構以此來完成對現有邊界的加固和對新邊界的構造。而生命政治生產所需卻是一個更為開放、交流的動態化社會氛圍,進而才有利于創造性財富的生產。因此,哈特和奈格里明確指出勞動行為和勞動者無論是時間和空間上都在遭受著資本的管控與剝削。

第三個矛盾由此顯現,即封閉空間及社會等級制的確立同生命政治生產迫切需要開放性的社會環境之間的矛盾。

通過梳理上述三種“技術構成”的三種趨勢及相應的資本管控策略,可以發現在非物質勞動范式下,資本仍繼續對勞動進行剝削和壓榨,“所有這三個矛盾都表明,資本的策略以及剝削和管控的技術日益成為生命政治勞動生產力的障礙”[3]119。

值得注意的是,在他們看來這種剝削和占有僅僅是針對非物質勞動創造的勞動成果和價值,但并未對勞動間的合作關系進行組織和占有,因為非物質勞動中最為核心的要素是具有創造性的勞動者,個體勞動者都具備自身聯系與合作的能力,這種能力可直接在勞動過程中體現出來,這種相對獨立性不同于以往依賴于資本去組建聯系。

三、非物質勞動中勞動與資本關系的實質

非物質勞動中資本對勞動采取的種種剝削和管控機制表明勞動者沒有因為勞動范式的轉型而使得資本停止剝削的腳步,事實表明非物質勞動范式并未改變勞動對于資本的從屬地位并且在遭受著新一輪的剝削。

(一)勞動范式的轉變并未改變資本積累的歷史本質

資本無限逐利的本質要求它們必須通過壓榨勞動者勞動獲取大量剩余價值,其中一部分用于自產自銷,另一部分用于擴大企業再生產,購買生產工具和勞動力等生產要素,擴大產業范圍,提高勞動者效率,然后作為資本增加利潤。企業經濟學的基本規律決定了企業必須進行價值和財富積累,因此才能保持產業的正常運作和生產擴張,這也是資本積累的內在動力。

資本并未因為勞動價值的難以被盤剝而放棄剝削,相反,隨著非物質勞動所創造的價值在社會公共環境中的擴散與轉移,資本對勞動的剝削愈加抽象化和普遍化,這表現為對于“共同性”財富的剝削和占有,以及工作不穩定性的加劇,勞動力流動障礙和社會階層日益增加。

因此,從勞動產品價值的角度來看,資本仍在進行對勞動產品公共財富進行私人化占有,不過是從物質財富的占有延伸到對一般性生產能力的剝削,哈特和奈格里認為“剝削和支配的對象已不再是具體的生產性活動,而是一般性的生產能力”[1]205。本質上并未因為勞動形式的轉變而改變到資本積累的歷史本質。

(二)非物質勞動的發展并未改變勞動與資本關系中勞動的地位

馬克思認為,在物質勞動中,資本主義制度中的勞動是與資本的從屬關系,隨著生產力的發展,這種從屬關系又可分為形式從屬和實質從屬。馬克思強調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生產過程從屬于資本或者說,這種生產方式以資本和雇傭勞動的關系為基礎,而且這種關系是起決定作用的、占支配地位的生產方式”[6]。由此看出勞動對資本的從屬關系和勞動作為雇傭勞動所處的地位。馬克思指出“我把以絕對剩余價值為基礎的形式叫作勞動對資本的形式上的從屬?!保?]371

隨著科學技術和機器大工業的發展,工人的體力勞動逐漸被大型機械的生產所取代,由此產生的直接后果是,機器技術所占據的固定資本的比重越來越大,逐步取代了那些具備技術嫻熟的勞動者的主導性地位。機器的不停運轉逾越了勞動者工作的生理極限和社會道德的譴責,減少了對工人技藝、勞動環境、勞動時間的依賴度,由此不斷推進資本主義生產的產業化、規?;?、標準化進程,勞動力對資本的依賴和從屬程度也不斷加深,這實質上是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主題,其目的是在機器的基礎上增加資本。同時,“勞動對資本這種形式上的從屬,又讓位于勞動對資本的實際上的從屬”[7]583。

國外學者對非物質勞動理論提出了質疑,大衛·卡姆菲爾德指出“根據產品的非物質形式所規定的非物質勞動,其方法論是有問題。該研究方法受到了意大利工人主義傳統的影響。他們對勞動的定義是從產品的形式,而不是從勞動生產過程、社會生產關系和階級斗爭方面來界定的”[8]。

這體現出哈特和奈格里二人具有一定經驗主義傾向,其理論缺乏說服力,更為重要的是使勞動成為生產勞動的決定性因素在于特定的生產關系,盡管非物質勞動相較于物質勞動發生了一定轉變,但從本質上來說,它們繼續處在資本主義的商品交換關系中,并且仍在為資本創造剩余價值,仍屬于雇傭勞動,因此勞動形式的轉變并未影響勞動對資本的從屬地位。

結語

針對當下資本主義社會的具體發展變化,哈特和奈格里提出了非物質勞動理論,對于新勞動范式下資本與勞動的新一輪剝削與控制展開論述,但哈特和奈格里從勞動成果不可測量性以及資本無法控制勞動兩個角度去否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適用性卻存在一定的理論缺陷。同時,哈特和奈格里過于強調非物質勞動的勞動主體性,以此作為勞動逃離資本控制的反抗性能力和依據,沒有認識到馬克思對于勞動對資本從屬關系的實質和影響勞動與資本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勞動的轉型只是資本剝削方式和工作機制的調整與轉換,并未觸及勞動與資本關系的本質,更沒有改變勞動在資本主義生產中雇傭勞動的角色和地位。

注釋:

①哈特和奈格里:哈特(MICHAEL HANH):1960年生人,美國當代左翼學者。在華盛頓大學獲得比較文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的主題為德勒茲研究。1986 年遇到奈格里,他也是奈格里的學生和后來的主要合作者?,F任教于美國杜克大學文學系。除去與奈格里合作的論著,1993年出版博士論文《德勒茲:哲學學徒期》 。

安東尼奧·奈格里(ANTONIO NEGRI,1933—),意大利馬克思主義哲學家、活動家,畢業并任教于帕多瓦大學哲學系,曾因激進政治行動入獄,后流亡法國,在巴黎八大和國際哲學學院任教多年。以與邁克爾·哈特合著的《帝國》《諸眾》和《大同世界》三部曲而聞名,他也是斯賓諾莎思想的重要研究者。其他主要著作有《〈大綱〉:超越馬克思的馬克思》《野蠻的反?!贰额嵏残缘乃官e諾莎》《獄中書信》等。

參考文獻:

[1]邁克爾·哈特,安東尼奧·奈格里.帝國——全球化的政治秩序[M].楊建國,范一亭,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

[2]MICHAEL HARDT,ANTONIO NEGRI.Multitude[M].New York:The Penguin Press,2004.

[3]邁克爾·哈特,安東尼奧·奈格里.大同世界[M].王行坤,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

[4]許紀霖.帝國、都市與現代性[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31.

[5]MICHAEL HARDT,ANTONIO NEGRI.Labor of Dionysus[M].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94:10.

[6]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51.

[7]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DAVID CAMFIELD.The Multitude and the Kangaroo:A critique of Hardt and Negris theory of immaterial labour[J].Historical Materialism,2007(2).

作者簡介:馮世紀(2000—),男,漢族,河北邯鄲人,單位為河北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研究方向是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

(責任編輯:楊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