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企業開放式創新文獻計量

2023-06-15 13:23齊亞楠
商場現代化 2023年3期
關鍵詞:開放式創新文獻計量中小企業

摘 要:自Chesbough 首次提出開放式創新的概念以來,開放式創新在企業的創新管理領域日益繁榮。同時,開放式創新也在中小企業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本文對該主題2003-2021在Web Of Science數據庫發表的文獻進行科學計量分析。研究展示了作者、發文期刊分布、科研力量分布。演變過程分為探索期、適應期、成長期、成熟期。最后,未來開放式創新的研究主體更應關注小企業和新創企業,研究領域以擁抱數字化趨勢和與生態系統中的利益相關者的協作為主要研究方向。

關鍵詞:開放式創新;中小企業;演變過程;文獻計量

一、引言

創新是企業蓬勃發展和維持高盈利的主要驅動力?;谄髽I需要開放其創新流程的實際現象,通過結合企業內部和外部開發的技術來為企業創造商業價值。這種現象被Chesbrough分析研究并于2003年首次提出“開放式創新”概念。開放式創新也被定義為“從技術中創造和獲得利潤的新規則”(Chesbrough,2003)甚至被理解為“創新管理的新范式”。而開放式創新經過不斷發展很快成為創新管理中一個新興和繁榮的研究領域。

隨著開放式創新在科學研究中越來越受到關注,最初研究的對象集中于國際化的大企業,例如英特爾、保潔等,其過程以跨越公司邊界為特征。然而,在更廣泛的開放式創新框架內,大公司得到了很多的關注,而中小企業和新創企業得到的關注有限(Bogers,2017;Brunswicker,2014)。與大企業相比,中小企業獲取外部資源的能力更弱,可以交換的技術資產也更少。但數字化技術的驅動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深,開放式創新在中小企業中展現出新的機遇。所以本文基于開放式創新知識框架對中小企業如何實踐開放式創新脈絡進行研究。

二、數據遴選及研究方法

本文的數據源自的Web of Science數據庫,以open innovation為主題,SME*,startup*,new venture enterprise,small business 為精練依據。時間范圍為2003年1月至2021年9月,共檢索出666篇文獻。分析主要借助CiteSpace、HistCite和Excel軟件進行分析。利用CiteSpace的知識圖譜展現中小企業開放式創新的聚焦點和演變過程。

三、描述性統計

1.作者分析

利用HistCite軟件對文獻的作者進行統計,可以得到該主題下學者的Recs(records,即記錄數,文獻記錄的數量)、TGCS(total global citation score,即引用次數)和TLCS(total local citation score,即本地引用次數)。見表1。

Vanhaverbeke W和Santoro G在該主題下文獻貢獻數最多,尤其是學者Vanhaverbeke W在中小企業開放式創新領域的貢獻突出,發表的文章被WOS數據庫中文獻引用的總頻次為1500。Spithoven A文章發表數量為6篇,但是文章被WOS數據庫中文獻引用的總頻次僅次于排名第一的Vanhaverbeke W學者;Del Giudice M和Scuotto V兩位學者的文獻貢獻數均為6篇,文獻共被引次數為403次和397次。

2.發文期刊分布

由表2可以看到,發表最多的是SUSTAINABILITY和EUROPEAN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期刊,近二十年分別發表了29篇和20篇論文。其中SUSTAINABILITY的發表數量最多,但被引數量并不高,并不是這一主題下的核心期刊。TECHNOVATION、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等期刊,關于本主題的發表論文數量雖不高,但其影響力卻非常大,其中TECHNOVATION中的14篇論文被引用次數達到了1631次。其次,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等期刊是中小企業開放式創新領域重要的研究期刊。

3.科研力量分布

根據Histcite軟件對學術研究學者的國別群體進行分析,表明中小企業開放式創新領域學術研究的主要國家為意大利、英國、美國、西班牙、德國、韓國等發達國家,其中意大利和英國文獻發表數量較高,分別為105篇和82篇,文獻被引次數分別為1819次和1762次。我國對中小企業開放式創新的研究發文量排名第七,共發表文獻40篇,共被引225次,是唯一排名靠前的發展中國家。見表2。

四、基于文獻共被引的演變過程分析

將CiteSpace中的被引文獻進行最小生成樹操作,得到了基于文獻共被引中小企業開放式創新主題分布的不同集群。將每個集群的關鍵文獻進行深入研讀分析,發現了關于該主題的關注點隨著時間的演變過程。

(1) 探索期:聚焦于外部搜索、外部網絡、知識產權和專利的商業化。最初研究的對象主要為國際性的大企業,尤其是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究。其過程以跨越公司邊界為特征,公司不僅希望將自己的想法商業化,還希望將外部想法的商業化納入其商業模式,而取得更多更持久的利益回報。

(2) 適應期:聚焦于技術、網絡、知識、吸收能力、開放度、開放式創新實踐?;谫Y源基礎觀,表明企業與外部合作伙伴建立合作網絡,以便獲取并受益于他們的新技術、技能和專業知識。在中小企業的特定背景下,有目的的知識流入和流出與可持續競爭力更相關,因為它們面臨更嚴重的資源約束(Spithoven et al.2013)。從網絡理論的角度來看,網絡被視為促進中小企業開放式創新的有效途徑。由于前期實踐的經驗和發展,該時期呈現多點綻放的形式。對開放的過程有初步的構建,如何識別技術許可和獲取外部技術也有了相關的研究。企業擁抱開放式創新的“開放度”影響企業實際利益。同樣,企業的吸收能力可以加速開放式創新的進程。這一時期,在理論與實踐上都提供了開放式創新的新證據。

(3) 成長期:聚焦于開放式創新過程、商業化、創新能力、企業家精神的研究。開放式創新的“由外而內”和“耦合”模式是一個線性過程。(West J,2014)在鼓勵中小企業開放式創新的時候,開放度的把握非常重要。開放悖論指出,創新的創造確實需要開放,但創新的商業化需要保護(Laursen K,2014)。關注企業組織的創新能力是否可以為企業帶來績效的同時,對企業家個人層面的關注也非常重要。中小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高度依賴于研發能力和管理能力之間的累積效應和相互關系(Wynarczyk P 2013)。在之前已有成就的基礎上,這一時期,不僅繼續深入企業組織層面對開放式創新績效影響的研究,更關注到個人層面,研究表明領導層精神對企業的管理結構和能力有影響。

(4) 成熟期:根據權變理論和資源基礎的觀點,人力資源實踐等組織因素對創新氛圍有積極影響,創新氛圍對入站和出站開放式創新都有貢獻(Popa S,2017)。認識到不同層次上的一些突發事件,例如在組織層次上促進開放式創新的結構和流程可能會導致更高或更低分析層次的意外事件(Bogers M,2017)。在當今社會數字化背景下,研究、實踐和政策交叉點是開放式創新的新狀態。也提出開放式創新關鍵趨勢(例如,數字化轉型)、挑戰(例如,不確定性)和潛在的解決方案。從中小企業的角度出發,重點關注中小企業與生態系統中其他利益相關者之間的組織間合作。以此為重點,我們探索中小企業如何通過與其他生態系統成員的緊密合作關系來感知、組織和管理開放式創新。

四、局限與展望

本文基于WOS數據庫對2003-2021中小企業開放式創新文獻進行研究分析,對該主題下發文作者、期刊分布、科研力量分布進行描述性統計。深入分析了該領域的熱點演變過程,分為四個時期:探索期、適應期、成長期、成熟期。這一發展過程符合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成熟期的研究分布說明該主題下的相關研究正呈現多點綻放的態勢,結合當下的幾乎全領域的數字化進程,相關的研究也呈現快速的發展。

這種探索有幾個局限性。第一,有些文章沒能考慮內容分析,因為如果一篇涉及商業和管理領域的文章與其他學科領域重疊,那么這篇文章就會被切斷考慮。其次,對選定的內容分析文章進行人工評價詞。最后,對該主題的研究更多關注對內開放創新的形式,而不是對外開放創新,包括對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活動的關注較少。

基于上述原因,進一步的研究應全面探索開放式創新全過程。合作、績效和吸收能力的問題需要進一步研究,例如如果企業與供應商、客戶或競爭對手合作,哪些績效會提高更多,或者如何選擇合適的合作伙伴??梢约尤胫薪樽兞炕蛘{節變量來研究吸收能力對開放式創新的影響?,F有的研究為數不少,但并沒有明確的答案。因為中小企業傾向于與外部參與者建立非正式的關系,信任等其他變量也是可以考慮。此外,特定行業是首選。為了解行業背景性質,建議采用深度訪談法或以小組討論為主,配合定量研究的方法,在更大樣本量下研究該主題。

參考文獻:

[1]Chesbrough H W.Open innovation:The new imperative for creating and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y[M].Harvard Business Press,2003.

[2]Chesbrough H W.Open Business Models:How to Thrive in the New Innovation Landscape.Cambridge, MA: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shing,2006.

[3]Radziwon A,Bogers M,Bilberg A.Creating and capturing value in a regional innovation ecosystem:A study of how manufacturing SMEs develop collaborative solutio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2017,75:73-96.

[4]Spithoven A,Vanhaverbeke W,Roijakkers N.Open innovation practices in SMEs and large enterprises[J].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13,41(3):537-562.

[5]West J,Bogers M.Leveraging external sources of innovation:a review of research on open innovation[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4,31(4):814-831.

作者簡介:齊亞楠(1994.02— ),女,漢族,甘肅省慶陽市人,碩士,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猜你喜歡
開放式創新文獻計量中小企業
我國醫學數字圖書館研究的文獻計量分析
國內外智庫研究態勢知識圖譜對比分析
國內外政府信息公開研究的脈絡、流派與趨勢
開放式創新與合作創新的比較研究
基于文獻計量分析我國生物科學素養研究狀況(2001~2016年)
企業現金流管理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小額貸款助力我國中小企業融資
試析中小企業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
中小企業如何應對“營改增”
企業風險投資(CVC)對于開放式創新戰略目標的實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