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教育的校際差異及其對青少年健康的影響

2023-06-15 01:54陳嘉晟張文明
現代基礎教育研究 2023年1期
關鍵詞:健康教育青少年

陳嘉晟 張文明

摘? ?要: 基于“中國教育追蹤調查(2014—2015年)”學校數據,運用似不相關回歸模型與結構方程模型,探討健康教育實施的校際差異,并評估其在青少年健康上的成效。研究發現,學校健康體檢與健康教育課程對青少年健康具有促進作用,但是其實施會受到學校師資配置、生均撥款、硬件設施與升學質量的制約,存在學校層面的“偏差”,不利于青少年“五育”中“智”與“體”的均衡發展。為此,地方教育主管部門應關注學校健康教育問題,結合轄區情況加大學校健康教育及體檢類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學校層面也須完善健康教育與監測機制,為青少年“五育均衡”發展筑起校內保障。

關鍵詞: 健康教育;青少年;群體健康;實施偏差;五育均衡

一、問題的提出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青少年健康問題。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等總體指導方針下,教育部、衛健委等部委于2021年“雙減”政策實施后相繼出臺了《關于實施全國健康學校建設計劃》《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等制度性規范。在具體措施上,全國各地學校也開始著手完善在校學生的健康檔案,加大健康體檢、健康教育課程等項目建設力度,促進了青少年健康。1 但是,2020年衛健委報告顯示,青少年肥胖、近視、焦慮、抑郁等健康問題仍然較為突出。2 特別在“五育”的發展上,我國青少年面臨著“長于智”而“弱于體”的結構失衡3,即學業成績、認知能力等“智”的表征優質突出,而作為“體”內涵的健康意識與健康行為并未得到均衡統一。

學界對青少年健康問題的研究成果頗豐,近年研究旨趣已從醫學、體育學、心理學領域向教育學、社會學、經濟學等領域轉向,開始尋找影響青少年健康的外部結構因素(家庭、學校),認為早期環境中的健康分化是造成日后人力資本差異的根源。4 基于此,國內研究探討了家庭、學校結構的異質性對青少年健康的影響,已形成蔚為可觀的成果。其中,家庭視角的研究普遍認為,非完整的家庭結構(如留守、離異、流動、獨生、隔代撫養家庭等)會對青少年的健康福祉產生負面影響。1 學校視角的研究則認為,青少年更多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不同學校通過時間配置2、同輩效應3 等學校教育過程(schooling)對青少年身心健康予以塑造?!皩W校不單是教育孩子心智的場所,也參與監控并形塑了年輕人的身體?!? 但與家庭視角研究相比,聚焦學校因素對青少年健康影響的研究仍然闕如。

為此,本文運用“中國教育追蹤調查”(2014—2015)學校數據,旨在探討學校的健康教育(健康課程、健康體檢)對青少年健康的影響。具體而言,主要探討三個問題:第一,利用全國性抽樣數據,呈現我國健康教育在學校層面落實的情況,考察學校辦學質量、師資配置、硬件設施等關鍵結構因素對實施情況的影響。第二,在盡可能平衡學校、地區等差異的前提下,評估當下健康教育的已有成效。第三,探索學校結構、健康教育實施與青少年健康三者之間的關系,并找出關鍵的影響路徑,為促進“五育”的優質均衡發展提供實證依據。

二、研究設計

1.數據來源

本研究的數據來源于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NSRC)發布的“中國教育追蹤調查”(CEPS)。該調查問卷涉及青少年健康狀況、就讀學校背景及學校健康課程與健康體檢的相關信息,囊括了本文所關注的核心問題。在數據整理過程中,將第二輪八年級追訪數據(2014—2015)中的家庭、學校以及學生問卷根據共同的ID進行合并,建立了一個涵蓋學校、家庭與學生的嵌套數據。在數據清洗過程中,剔除了未能成功追訪的個案,最后獲得學校層面的觀測點為112個,涵蓋全國東中西部的28個區縣的9449位初中生。

2.數據處理

(1)健康教育的實施

如何對學校健康教育實施情況進行測量是本研究首要關注的問題。參考《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見》與新修訂的《中小學生健康體檢管理辦法》,我們認為,學校健康教育不僅應包括健康教育課程設置,也應包括學校的健康促進措施(健康體檢、健康干預等),這些共同構成了學校完整的健康教育體系。在CEPS八年級學生問卷中,詢問了“上初中后有沒有上過健康教育課程”“所就讀學校有無健康體檢”兩個重要信息。根據學生填答的情況,計算匯總出學校層面的健康教育信息,即如果受訪學校中學生填答結果的眾數為“上過健康課程”“學校有體檢”,那么我們就認為就讀學校實施了這兩項健康教育活動。

頻數統計后發現,在112所受訪學校中,98所學校有健康體檢項目,占被訪學??倲档?7.50%。86所學校開設了健康教育課程,占被訪學??倲档?6.79%,覆蓋率相對低于健康體檢。既開設了健康教育課程也執行了健康體檢項目的學校為80所,占被訪學??倲档?1.43%,實施存在校際差異。

(2)青少年健康狀況

青少年健康體現在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兩個方面,是學校健康教育成效的檢驗指標。本文選擇了學生問卷中的“健康自述”“抑郁水平”兩個身心健康指標進行驗證。與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將學生健康自述與抑郁水平按就讀學校計算均值匯總到學校層面,以考察學校層面“群體健康”狀況。學校健康自述均值越高,表明學校整體的健康狀況越好。學校抑郁程度得分越高,表明學校學生整體心理健康越差。上述兩個測量指標及處理方式,如表1所示。

(3)學校結構因素

本文涉及的四個學校結構因素為“硬件設施”“升學質量”“師資配置”與“生均撥款”。上述信息由被訪學校領導或者學校管理者提供,在學校問卷中均直接涉及。其中,學校設施健全程度由學校問卷中的“學校是否有如下場館或設施”獲取。該題詢問了被訪學校的學生活動室、體育館、運動場、心理咨詢室等10種重要設施的配備情況,其具體選項為“沒有”“有,但是設備有待改善”以及“有,且設備良好”三個。我們將其“加總求”和“取均值”生成了一個1到3之間的指標來測量學校設施健全程度。學校升學質量則是通過計算每年考取重點高中的比例來予以反映。師資配置則運用學校問卷中的生師比進行測量,生師比越高,師資配置越不合理。學校生均投入則在學校的問卷數據中由被訪學校直接提供。112所學校的相關變量描述性統計,如表2所示。

3.分析步驟與方法

(1)運用似不相關模型探討健康教育實施的校際差異并評估其成效

本文關注的學校健康教育與群體健康指標均為多個,這多個指標之間存在內在相關性,即健康體檢與健康課程相關,抑郁程度與健康自述相關,各個模型的隨機擾動項之間也必然是相關的,所以我們利用此特性進行系統估計。在操作中,首先運用似不相關雙變量Probit模型(Seemingly Unrelated Bivariate Probit)探討導致健康教育實施差異的學校結構性因素。在此基礎上,再運用似不相關回歸模型(Seemingly Unrelated Regression)評估學校健康教育對整體學生健康的實際效用。

(2)運用結構方程模型呈現學校結構特征、健康教育與青少年健康之間的影響機制

基于上個步驟的分析結果,使用結構方程模型進一步探索學校特征是否會通過健康教育對青少年健康產生間接影響。在軟件工具選擇上,本文使用STATA17中的SEM模塊進行操作。

三、實證分析結果

1.健康教育實施的校際差異及其原因探析

表3的統計結果展示了我國健康教育實施情況的校際差異。模型1主要考察健康教育的地區差異。結果顯示,在學校健康教育課程是否開設上,地區差異不明顯,基本處于均衡發展;而在健康體檢的實施上,地區差異顯著,東部與中西部之間呈現出具有統計意義的差異。與中西部被訪學校相比,東部學校更可能積極推進健康體檢項目,而中部與西部學校在實施健康體檢的狀況上不存在顯著差異(替換參照項后也得到證實)。

模型2在模型1的基礎上納入本文所關注的學校結構因素。納入后,原本地區差異上的系數均變小并且不再顯著,這表明所納入的變量對健康教育的地區差異進行了解釋,顯性的地區差異是由新納入模型的學校結構因素所導致。其中,健全的硬件設施與充足的資金撥款是健康教育實施的重要保障。學校硬件設施健全程度越高,執行健康體檢項目的概率越大。學校的生均撥款經費越高,學校就有更高概率開設健康課程與執行規定的健康體檢。然而,不合理的學校師資配置與對升學質量的過度追求則對健康教育實施產生“抑制效應”。同時,升學質量好的學??赡芪窗础吨行W生健康管理辦法》中的體檢要求對就讀學生每年進行1次體檢。模型2分析結果表明,上述結論在控制地區差異后仍成立,這表明學校硬件設施、生均撥款、師資配置與升學質量四個因素均對健康教育實施產生制約作用,導致了學校層面的“實施偏差”。

2.健康教育對青少年健康的成效評估

在上文分析中,我們發現學校健康體檢與健康課程的參與情況會受到學校結構與地區分布的影響,那么在評估其對青少年健康的成效時必須控制上述因素。表4的統計結果展示了學校健康教育成效的檢驗結果。模型3主要考察控制變量對青少年健康的影響。首先,青少年健康狀況存在明顯的地區差異。其中,中部學校學生在健康自述上顯著低于東部學校0.146分。在心理健康上,中部、西部學校的抑郁得分則分別高于東部地區3.663分與3.074分。其次,就讀學校差異也對青少年健康造成影響。師資配置的欠缺對整體健康造成負面影響,即生師比越高的學校,學生健康自述整體較低,抑郁程度整體較高。學校升學質量則對健康自述具有正向效應,就讀于地方強校的學生整體健康自述普遍更高。

已有海外研究表明,學校健康教育具有改善健康狀況與縮小健康差異的積極功能12,那么這兩個重要功能在我國健康教育上是否也存在?從模型4開始,逐一納入了學校健康課程與健康體檢兩個核心變量予以驗證。模型4在模型3基礎上納入了學校健康課程變量,納入后發現,開設健康課程的學校在抑郁程度上低于未開設的學校,健康課程對心理健康水平有所促進。在其他變量系數上也發生了細微變化,其中抑郁程度的地區之間的回歸系數差異與模型3相比有所增大。這意味著,雖然健康課程開設與否不存在地區差異,但是在健康課程的實際效果上地區差異可能存在,東部與中西部之間的健康差異在回歸系數上有增大趨勢。我國體育與教育領域已有研究指出,部分欠發達地區的學校普遍存在體育類、健康保健類教學師資不足、以其他學科代替相關課程、教師專職化程度低、健康保健基礎設施落后等問題,學生在課余時間幾乎得不到關于健康、運動的專業指導。3 關于我國健康教育教材的一項研究也顯示,北京等直轄市、省會城市的健康教育教材擁有率達到了96%,而部分地級市地區的小學到高中均未配備單獨的健康教育教材。4 本文認為,上述兩個因素均直接制約了健康課程效果,是導致健康地區差異存在擴大傾向的核心原因。

模型5在模型4基礎上納入了學校健康體檢。首先,納入后發現其他變量系數也發生了變化,且模型擬合指標R2與模型3相比均得到大幅提高,表明納入的變量對青少年健康具有較大影響作用。在地區變量上,雖然統計結果與模型3相比未發生變化,但是系數均開始逐漸變小。其次,學校師資配置的系數大小與顯著性水平發生了變化,其對健康自述的影響變小,并且從0.05顯著性水平降低到了0.1顯著性水平,對抑郁程度的影響則不再顯著。最后,學校升學質量對健康自述的影響也在模型5中不再顯著。概言之,我國的學校健康體檢項目在青少年健康上發揮了縮小校際差異的積極功能。

在對健康體檢成效的檢驗上,發現與未執行健康體檢的學校相比,執行健康體檢學校學生總體的健康自述得分較高。同時,健康教育課程對心理健康的正向作用也在模型5中成立。究其原因,本文認為主要有兩點:第一,健康體檢更注重學生的身體健康,增強了學生對自己身體的認識與健康感知,促使其產生了健康意識與健康行為,從而提高了學校整體的自述健康;第二,健康教育課程的授課模式與傳統考試課程有所不同,更注重心理情緒的調節。近年來,國家倡導健康課程(特別是心理健康課程)采取情景劇、游戲等參與式授課方式進行5,以緩解學生學業焦慮,并指導其調節情緒與應對挫折等,所以健康教育課程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了有效保障。

3.進一步探討:影響機制的呈現

在表3與表4的分析結果基礎上,建立結構方程模型進一步探討學校結構特征、健康教育對青少年健康的影響機制,同時也對前文核心結論進行穩健檢驗。圖1展示了結構方程模型的估計結果。結果表明,健康課程對促進學生整體心理健康、降低抑郁程度具有顯著作用,健康體檢則對提高青少年健康自述具有正向作用。這表明,已實施的健康教育措施均起到了應有的積極作用。但是,健康教育實施本身則受到學校結構因素(師資配置、生均撥款、硬件設施與升學質量)的制約(與前文結果一致)。其中,師資配置標準化路徑系數為-0.27,影響最大;生均撥款與硬件設施的路徑系數為0.21與0.22,其影響作用相近;升學質量的影響最小,路徑系數為-0.18。

表5則呈現了間接效應的統計檢驗結果。結果顯示,師資配置、升學質量、生均撥款與硬件設施均會對青少年群體健康造成顯著間接影響。首先,師資配置(生師比)對抑郁程度的間接影響顯著,即如果學校的生師比過高,則會影響健康課程的正常開設,師生之間的交流也會相應變少,從而對學生心理健康造成負面影響。該間接影響路徑的標準化系數為0.066,位列四個間接效應第一。其次,生均撥款越充足,則意味著健康體檢越有較穩定的資金來源,從而間接保障學生健康。再次,學校健全的硬件設施也是保障學生健康的重要基石。學校硬件設施越完善,越可能執行健康體檢,保障學生的整體健康。在標準化路徑系數上,生均撥款與硬件設施的標注化系數均為0.059,表明充足的生均撥款與健全的硬件設施對青少年健康具有同等保障效力。最后,學校升學質量則會通過是否執行健康體檢對學校的整體健康造成間接負面影響。在影響作用大小上,該間接路徑的路徑系數為-0.049,位列第四,在四個間接因素中,影響作用相對較小。

值得注意的是,師資配置、生均撥款與硬件設施更多是來自地方政府財政撥款與宏觀配置,而在升學質量上學校則可以發揮其實際能動性(升學質量與生均撥款也存在相關性)。在我國基礎教育高度競爭的背景下(特別是初中階段),“重點升學”成為各個學校的“隱性核心目標”。在這一目標導向下,升學質量越好的初中越可能擠占學生歷年的健康體檢項目,從而間接催化青少年“智”與“體”的非均衡發展。此外,這一現象顯然是一個值得進一步探討的問題,本文認為“升學質量”與其他三個條件(師資配置、生均撥款與硬件設施)及健康教育是一種“內外聯動”的關系。一般來說,師資配置、生均撥款與硬件設施條件越好,健康教育和升學質量可能推進得越好。但是如果上述三個條件較差,則學校健康教育可能并不會得到較好落實。隨之而來的可能是驅使學校更努力追求升學質量,并試圖以此來獲得師資配置、生均撥款與硬件設施的改善,這可能會進一步加劇該校學生健康水平的下降。因此,我們認為健康教育的推進需要先從師資配置、生均撥款與硬件設施這三個條件的具體推動入手。

四、結論與建議

1.研究結論

學校健康教育與青少年健康息息相關。本文發現,學校健康體檢與健康教育課程對青少年整體身心健康具有顯著促進作用。但是,健康教育存在學校層面的“實施偏差”,間接陷入青少年健康的“優質與均衡”悖論。具體而言,本文有如下三個發現:

第一,我國初中階段已實施的學校健康教育對青少年的健康具有促進作用。健康體檢可以增進學生的健康感知,健康教育則可促進學生養成情緒調節與挫折應對方式,從而提高學生整體健康狀況。同時,已實施的健康教育課程與健康體檢在其社會意義上存在一定差異。其中,健康課程開設與否雖然不存在地區差異,但是課程的實際效果可能存差異,從而間接增大青少年健康(特別是心理健康)的地區、學校之間差距,而學校健康體檢則對縮小青少年健康的地區、學校差異具有一定積極功能。

第二,當前我國初中階段的學校健康教育實施存在“校際差異”,受到師資配置、硬件設施、生均撥款與辦學質量的顯著影響。在所分析樣本中,有近30%的被訪學校存在健康體檢或者健康課程缺失的情況。在學校健康體檢這一指標上,學校的升學質量、生均撥款與硬件設施健全與否直接對其產生了影響。地方升學質量較高的學校甚至可能忽視在校學生每年1次的健康體檢項目。學校的健康教育課程則受到學校師資配置的直接影響,如果師資配置不均衡,則會嚴重阻礙學校健康課程的開設。

第三,學校的師資配置、升學質量、生均撥款與硬件設施均會對通過健康教育的“實施差異”對學生健康狀況造成間接影響。首先,師資配置是四個間接因素中的第一要素,不合理的配置會阻礙學校健康教育課程的開設,從而不利于學校整體心理健康。其次,充足的生均撥款與健全的硬件設施是健康體檢正常實施的重要保障,可間接促進青少年健康。最后,學校對升學質量的過度追求會“抑制”健康體檢的實施,進而降低學生的健康,更催化青少年“五育”中“智”與“體”的非均衡發展。

2.政策建議

第一,地方政府應在學校健康教育上發揮政策保障與評價監督的底線維護功能。例如,設立專項資金,加大對中西部地區學校在基礎教育階段健康體檢、健康教育課程等健康教育項目設施投入與健康教育類專業人才資源的傾斜配置。上述舉措有利于縮小基礎教育階段健康教育的地區差異,更是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提供了保障基礎。

第二,學校在日常教學中可以將健康教育內容融入主題班會、情景劇等宣傳教育中,還可將其滲入生物、數學、物理等學科的課堂案例中。這不僅可增添課堂趣味,也會潛在地影響青少年的健康觀念,并增強其健康素養。

第三,學校不能因健康教育課程與健康體檢的非應試性而忽視該類措施的重要性,避免使其陷入“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的尷尬處境。該類教育不僅有助于學生養成科學、正確的健康觀,也可從觀念上促進青少年“智”與“體”的均衡發展。

五、結? 語

本文雖論證了學校健康體檢、健康教育課程等健康教育活動在保障青少年健康上的重要作用,呈現了學校結構、健康教育對青少年健康的影響機制,但仍然存在一定局限:首先,相關測量指標受限于中國教育追蹤調查問卷結構,無法進一步獲取授課教師是否具有健康教育專業資質以及學校授課具體內容變化等更為細致的信息。其次,在學生個體與學校結構因素的交互關系上未能做繼續深入考察。在后續研究中,我們渴望運用更為精細的調查數據對上述問題進行更為深入的探索。

The School Difference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Adolescent Health

—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School Data Based on “China Education Panel Survey”

CHEN Jiasheng1? ?ZHANG Wenming1,2

(1. School of Social Development,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200241;2.National Institutes of Educational Policy Research,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Abstract: Based on the school data of “China Education Panel Survey”, this study has applied seemingly uncorrelated regression with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to explore the school differenc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health education and evaluate its effectiveness on adolescent health. It has found that although the school health examina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curriculum have a promoting effect on health, their implementation will be subject to the school faculty configuration, raw grants, hardware facilities and the quality of school. There is a school-level “executive bias”,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equilibrium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ce” and “health” in the “holistic education” of adolescents. Therefore, considering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its administrative region, the local education authority should focus on school health education problems to increase the construction efforts of the school health education and the school health infrastructure. At the school level,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health education and monitoring mechanism, so as to build a campus guarantee for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the “holistic education” of adolescents.

Key words: health education, adolescents, group health, executive bias,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holistic education”

基金項目:本文系全國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教育部重點項目“城市義務教育資源動態均衡機制與學區布局優化研究 ”(項目編號:DHA210333)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陳嘉晟,華東師范大學社會發展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教育社會學與青少年發展研究;張文明,華東師范大學社會發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華東師范大學國家教育宏觀政策研究院副院長,主要從事教育社會學與教育現代化監測研究。

1? 健康教育政策研究課題組:《學校健康教育開展的現狀及其有效推行路徑——以山東省健康教育工作實踐為例》,《中國教育學刊》2018年第8期,第32-36頁。

2?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2021年7月13日新聞發布會文字實錄》,載http://www.nhc.gov.cn/xcs/s3574/202107/2fef24a3b77246fc9fb36dc8943af700.shtml,最后登錄日期:2022年6月10日。

3? 劉慶昌:《“五育并舉”才能促成完整的學校教育》,《教育發展研究》2021年第22期,第3頁。

1? Ferraro, Kenneth F., Markus H. Schafer, and Lindsay R. Wilkinson, “Childhood Disadvantage and Health Problems in Middle and Later Life”,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no.1(2016), pp.107-133.

2? 楊磊,戴優升:《家庭結構如何影響青少年健康?——家長參與和非認知能力的中介機制分析》,《社會建設》2021年第5期,第55-72頁。

3? 張文明,陳嘉晟:《中小學生肥胖問題研究:校際差異及時間分配表征》,《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2年第2期,第43-56頁。

4? 吳愈曉,張帆:《“近朱者赤”的健康代價:同輩影響與青少年的學業成績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2020年第7期,第123-142頁。

5? 克里斯·希林:《身體與社會理論》,李康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20頁。

1? Dai, Chia‐Liang, “School Health Program: Impacting Physical Activity Behaviors among Disadvantaged Students”, Th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vol. 89,no. 6, (2019), pp. 468-475.

2 St Leger, L. “Schools, Health Literacy and Public Health: Possibilities and Challenges”, Health Promotion International, vol. 16,no. 2, (2001), pp. 197-205.

3? 汪普?。骸段鞅钡貐^農村中小學體育師資指導環境及優化研究》,《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5年第5期,第628-631頁。

4? 劉斌,陳一林:《“健康中國”需要什么樣的健康教育教材》,《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20年第5期,第73-78頁。

5? 肖家鑫:《山東省濟南三中探索加強心理健康教育 傾聽心聲 陪伴成長(解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人民日報》2021年11月18日,第13版。

猜你喜歡
健康教育青少年
青少年發明家
電話出院指導聯合健康教育對婦科腫瘤患者療效的影響
授權理論在使用無創呼吸機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健康教育在燒傷護理中的應用
糖尿病足的預防及護理方法初步研究
激勵青少年放飛心中夢
讓雷鋒精神點亮青少年的成長之路
關愛青少年的“三個一”
暖其行 正其行 22 名“五老”與30 名失足青少年
他為青少年開展普法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