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當代裝置藝術紙質媒材表現研究

2023-06-16 19:31王依兒
大觀 2023年4期
關鍵詞:裝置藝術

王依兒

摘 要:裝置藝術是由藝術家、作品材料和環境共同構成的一種藝術形式,近年來其發展趨于成熟,逐漸為大眾所知。而紙質媒材作為進行裝置藝術創作的一種材質,也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其獨特的藝術效果被創作者充分利用,并在裝置藝術中傳遞著創作者的思想。針對中國當代裝置藝術中紙質媒材的應用表現,以多名中國當代藝術家為例,從紙質媒材的應用形式、表現手法等多個方面進行分析,得出紙質媒材在裝置藝術領域應用廣泛,影響深遠,并對未來裝置藝術的發展有著重要影響的結論。

關鍵詞:裝置藝術;紙質媒材;當代藝術家

裝置藝術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綜合雕塑、繪畫、攝影、音樂等多種藝術形式,結合不同的空間環境,給予觀者感官上綜合性的藝術體驗,是一種開放性的藝術。隨著材料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型材料被運用于裝置藝術。紙質材料同其他材料一樣有著自己的肌理特征,隨著當代裝置藝術的發展,紙質材料也得到了更加豐富的應用。

筆者對中國當代藝術家的裝置藝術作品進行分析研究,總結出紙質媒材的特點,進而探索紙質媒材對裝置藝術發展的意義,希望對當代中國裝置藝術的發展創新提供助力。

一、紙質媒材在裝置藝術中的藝術語言

不同的紙質媒材表現出的藝術語言是不同的。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紙的種類越來越多,這也使得紙質媒材在裝置藝術中的應用形式更加豐富。紙本身比較容易加工,而且相比于其他材料更加環保,經過創作者的加工處理,不同種類的紙張能夠表達不同特色的藝術語言。

(一)文化語言

紙很早就出現在了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從造紙術到印刷術,再到中國傳統的書法和繪畫,紙在中華文化中具有特殊的精神內涵。因此,宣紙、黃麻紙、桑皮紙等中國傳統紙張天生就具有很強的親和力。當觀者看到這些紙張時,會不由自主地想到厚重的中華文明。

例如藝術家鄒操的裝置藝術作品《云山墨戲》,看似是隨意交疊堆放的長卷宣紙,實則是鄒操依據中國古代山水的造型擺放而成的。白色的宣紙用墨水進行不規則的浸染,加之高低起伏的山川造型,將傳統平面的中國畫轉化為立體的裝置藝術,探索了紙和墨不同于以往的空間表現力,又不失中國山水的精神內涵。

(二)造型語言

在進行裝置藝術創作時,如果創作者保留了材料本身的特性,觀者就能通過材料的外形聯想到這種特性,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將該材料的特性賦予作品。例如,衛生紙在生活中很常見,因此它給人們的固有印象較為深刻,人們一看到衛生紙就會聯想到柔軟、脆弱的感覺。

例如藝術家文豪的作品《異形》,其靈感來源于無意間被撕壞的一卷紙,撕壞的地方就好像樹干上長出的新芽,紙張的脆弱會讓觀者聯想到新芽的脆弱,而卷紙自身構造又與樹木的年輪極其相似。在這一作品中,許多個卷紙疊摞在一起,歪歪斜斜,有高有低,共同構成樹林的造型,表現出樹木自由生長的感覺。紙從樹木中來,最終又渴望回歸,變成樹的模樣,紙與樹之間的關系被巧妙地表達出來。

(三)肌理語言

根據制作工藝的不同,紙最終呈現出的粗糙程度、紋路深淺等肌理效果不完全相同。除了因為不同紙張本身的肌理不同外,雕刻、涂抹、火燒、浸泡或者與其他材料結合也可以讓紙張呈現出獨特的肌理效果。

藝術家仇德樹發現,宣紙用水浸泡之后再撕開,會產生毛邊,這種肌理的視覺效果很特別。于是,他利用這種獨特的肌理效果進行藝術創作,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读炎儭b觀海天》正是這一獨特藝術風格的體現:仇德樹先用墨汁或者丙烯顏料給宣紙上色,再將撕裂的宣紙層疊拼貼,最終打造出抽象的海天意象。仇德樹認為,經歷過撕裂、破碎的洗禮,才更能突出重構、重生的審美樂趣。

(四)色彩語言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色彩能夠影響人的精神狀態,任何人都可以直接感受到色彩帶來的沖擊。而色彩作為藝術創作的一部分,一直以來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在創作時,創作者將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作品,而色彩能直觀地將這種思想外化。例如,暖色和亮色通常給人以明快的感覺,冷色和暗色則會讓人感到憂郁。

例如藝術家李槍的作品《圖書館計劃系列 1號》,該作品主要由各種雜志構成,被撕碎的雜志顯現出不同的色塊,其中黑色的色塊組成了一摞書的輪廓。輪廓的黑色與背景的白色形成鮮明對比,就好像各種公開的、隱私的信息,通過撕去其表面的一些文字和圖像信息而強制地展現在人們面前。李槍將自己的藝術創作過程形容為“光的行走”,在這一過程中,他撕掉多余的色彩和文字,消解其原本的意義,探尋紛繁復雜信息背后的真相,用剩下的線條和色塊進行構圖,其中大面積的白色就像被光照亮的地方,這種明暗對比構成了作品的敘事語言。

二、紙質媒材在裝置藝術中的表現

(一)紙質媒材在《花?!分械谋憩F

藝術家李洪波的作品《花?!罚▓D1)是從民間常見的傳統紙燈籠工藝中獲得靈感而創作的,他將一層層紙巧妙地粘起來,再將其拉開形成一個個小型的蜂巢結構,之后將這些紙疊加到一個合適的高度進行雕刻,從而創作出可伸縮的紙雕塑作品。在該作品中,李洪波將繽紛鮮艷的彩紙做成手槍、步槍、沖鋒槍等槍械外形,這些外形拉伸變換之后呈現出一個個半圓的形狀,再加上由子彈展開形成的圓形,整個作品遠看猶如一片繽紛的花海。李洪波特意選用了幾種明快的顏色,各種顏色之間有規律地搭配組合,使作品整體呈現較高的色彩飽和度,帶給觀者一種強烈的視覺感受。這種亮麗的色彩向觀者傳遞出一種生機勃勃、充滿朝氣的感覺,而《花?!繁旧淼牟馁|又給這種美好增添了一絲脆弱感,就仿佛告訴觀者所有美好不過是鏡花水月。

裝置藝術不僅會涉及材質的選取與情感的表達,還要與場地協調配合,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表達出創作者的思想內涵。李洪波用花海象征繁榮美好的和平生活,用槍械象征沖突與戰爭?!痘ê!吩?012年的悉尼雙年展展出時,辦展地點恰是一個海軍造船廠,這一背景因素使得作品中這種戰爭與和平的對比更加強烈。筆者認為,該作品中的槍械展開會變成花朵,這意味著人們只有主動放下沖突,才能化干戈為玉帛。這種強烈的反差感也會引發觀者的嚴肅思考,讓其感受到和平的可貴。

(二)紙質媒材在《文錦中華2018》中的表現

藝術家王雷的作品《文錦中華2018》是用報紙編織而成的一塊巨型“掛毯”。王雷訂閱了2018年一整年的《北京晚報》,將報紙搓成線,再編織成一張巨大的“掛毯”。編織技藝是中國民間傳統的手工藝術,這種技術本身蘊含著豐富的精神文化,具有極高的傳統美學價值。王雷通過這種技藝,將一張張平面的紙轉化為紙線,最后再編織成形,紙本身柔軟的特點會在形態上帶給觀者一種協調、愉悅的視覺享受。而這個線、面、體轉化的過程,使原本平滑的紙最終變成了具有肌理感的裝置藝術。

“編織”作為動詞,不僅有將細長的物品互相交叉組織起來的意思,還形容將美好的事物匯集起來。王雷以報紙為媒介,不僅僅是將紙作為創作材料,報紙上的信息也是媒材的一部分。上到國家大事,下到街道小事,《北京晚報》涵蓋的內容非常全面,且全年發行。因此,《北京晚報》不僅囊括了各種信息,還具有完整的時間線。在編織的過程中,這一年的報紙都具有相似的排版、相似的圖案,所有元素都是協調統一的。2018年的國計民生,似水滴匯入歷史的長河,就這樣平和地融為一片具有文化屬性的“織錦”。

(三)紙質媒材在《震顫》中的表現

藝術家張曉雪的作品《震顫》,是由可塑性極強的雁皮紙一片片染色后堆疊而成的,如圖2所示?!罢痤潯北臼且粋€醫學名詞,形容人體在疲勞、焦慮或恐懼等狀態下的一種節律性、交替性的輕微擺動。張曉雪用裝置藝術的方式將這種狀態更加柔和地表現了出來。對于這些雁皮紙片,藝術家想暗喻的是,人類發明制造了很多工具,構成了人類的極大延伸,然而物質上雖呈現出極度豐盈的狀態,但在這之下精神是否過度承載而變得越發脆弱。雁皮紙本身薄如蟬翼而又脆弱,會隨著空氣的流動而擺動,微微顫動實則象征生命中的隱痛,而紅色顏料的暈染會讓觀者聯想到身體內細小而脆弱的毛細組織,從而達到以微觀的視角隱喻生命運動節律的目的。

張曉雪以藝術視角積極關注身體組織與裝置藝術兩個維度之間的聯系,旨在通過這種方式展現人體生命的內在力量,引導觀者透過身體來認知和感受這個世界?!墩痤潯芬餐ㄟ^這種方式表達了人體特有的柔軟與包容性,當面對人生的種種悲劇和身體的病痛時,人們本身的精神力量脆弱卻又堅韌,會將痛苦不斷消化以致最終消融。

三、紙質媒材對于裝置藝術的意義

紙作為一種知識的載體流傳千年,人們用紙繪畫書寫,傳承文化。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紙早已不僅僅是知識的載體,它逐漸成為作品本身。經過藝術家的創作,紙被注入了新的藝術生命力與精神文化內涵,彰顯自身存在的意義。

紙質媒材作為一種創作材料,在裝置藝術創作領域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從文化內涵來看,紙自發明以來便與人們的生活密不可分,這使得用紙質媒材創作的裝置藝術更容易與觀者拉近距離,天然帶有一種熟悉感和親切感。從材料特性來說,紙質媒材自身的質感極其豐富多樣,又能與其他材料很好的結合,經過藝術加工和處理之后,能夠極大地發揮紙質媒材自身的美感,提高裝置藝術材料的豐富性。從環境保護的角度來講,紙質媒材本身就是可降解的環保材料,在作品的制作與處理過程中不會對環境產生污染。紙質媒材的多變性和延伸性給予了創作者非常大的創作空間,這種特性使它成為藝術表達的重要元素。紙質媒材通過不同形式向人們傳達著創作者對社會、自然及生命等方面的思考。我國對紙質媒材在裝置藝術中的應用尚處于初期探索階段,更加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有助于未來中國裝置藝術的多元化發展。

當代中國運用紙質媒材創作的裝置藝術家有很多,整體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但不可否認的是,紙質媒材易受損的缺點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這種藝術裝置作品收藏量較小。當紙質藝術與中華文化進行融合與創新時,傳統紙張就被賦予了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創作者們既是將紙作為一種媒材,又同時賦予了它更多的想象力與藝術生命力。筆者認為紙質媒材在未來不僅不會被淘汰,甚至會隨著人們的認知逐漸深入,從而迎來更好的發展,出現更多更有深度的、更有創新點的裝置藝術。一方面,紙質媒材中的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手工藝技術是其他材料無法替代的;另一方面,紙質媒材本身的可塑造性和質感、肌理的多樣性也是無法被替代的。紙如今又被賦予新的生命力,而未來,紙也不會消失,相信對于紙質媒材的討論會促進中國裝置藝術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登甲,李洪波.伸縮人 白折騰[J].中華手工,2013(8):84-85.

[2]仇德樹.仇德樹畫傳:“裂變”的世界[M].上海:文匯出版社,2013.

[3]李俐.他用本報織成中華文錦[N].北京晚報,2020-07-16(19).

作者單位:

鄭州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

猜你喜歡
裝置藝術
基于裝置藝術符號中解構主義設計手法的研究
裝置藝術在室內家具設計中的應用
淺析民族文化“面具”與裝置藝術的重組
環境設計中的裝置藝術
裝置藝術之于城市景觀建設的重要性研究
“物”化的空間
裝置藝術介入城市鄰里空間的應用研究
裝置藝術在現當代藝術中的商業性
互動新媒體藝術在建筑投影中的視覺情感影響
論舞臺設計中的裝置藝術表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