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視覺重構理論下博物館文化傳播的創新路徑研究

2023-06-16 19:50劉沛恩
大觀 2023年4期
關鍵詞:文化創新文化傳播博物館

摘 要:基于博物館文化傳播與視覺重構理論,通過專業的調查與研究,精準找出當前文化傳播過程中的主要問題,并根據這些問題提出博物館文化傳播的有效創新路徑,包括加強視覺體驗感受、與多種媒體結合、打造文化傳播品牌、豐富傳播方式、提高文化創新重視度等,從而在多種文化傳播路徑的帶動下,高效提升博物館文化傳播水平。

關鍵詞:文化傳播;博物館;文化創新;視覺重構理論

博物館是保護與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場所,要對其文化內容進行合理傳播。文博工作者在進行文化傳播時,要始終堅定文化自信,并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在視覺重構理論的基礎上更好地開展文化創新工作,及時發現與解決當前博物館內部出現的文化創新問題。

一、博物館文化傳播與視覺重構理論概述

(一)博物館文化傳播的基礎內涵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互聯網技術普及多個領域,不僅改變了多個行業的發展狀態,也影響了大眾的信息獲取方式,人們越來越多地利用游戲、直播或短視頻獲取碎片化信息。博物館也應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更加數字化。博物館文化傳播過程中,合理使用數字媒介,對博物館內部文化進行解構、整合,既能適當創新文化的傳播方式,又能使更多受眾產生對博物館文化的情感共鳴。同時,可利用各種數字技術對博物館文化進行視覺傳播,豐富信息傳播方式,使大眾視覺得到刺激,在增加大眾對博物館文化的感官印象的基礎上,提高博物館文化傳播效率。

(二)視覺重構理論的實踐

視覺重構實踐多為將視覺元素作為傳播媒介,利用視覺形式給大眾帶來視覺沖擊,引導博物館文化價值的傳播活動,可以將其價值投放到受眾的認知結構中,利用模擬沉浸形式增強文化傳播效果,使文化得到更廣泛的傳播[1]。當前的視覺重構理論中,重點內容為用圖像來替代文字,豐富受眾的視覺體驗,增加文化內容的可觀看性。除此之外,為營造出體驗性氛圍,可以將視覺與其他感官結合,擴大文化傳播范圍。

(三)博物館文化傳播的形式變化

與傳統的博物館文化傳播相比,當前博物館文化傳播的形式已發生較大變化。曾經有一段時間,博物館在進行文化傳播時,多采用新媒體技術,將文化資料以圖片、視頻的形式展現出來,雖然該類文化傳播的范圍較大,但傳播流向卻較為單一。當前一些博物館文化傳播采用了視覺重構理論,將承載了博物館文化的視頻與圖片進行恰當整合,使文化傳播帶有雙向性特點,廣大群眾可在該類文化傳播中感受到博物館文化的獨特魅力。

二、博物館文化傳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思維模式單一,文化體驗有待豐富

當前部分博物館在進行文化傳播時,雖然采用了較為先進的數字技術,但未能在應用該類技術時創設合適的視覺環境,廣大群眾難以在該形式下獲得較佳的視覺體驗,無形中降低了數字技術的應用效果。部分博物館在進行文化傳播時,采用了微信公眾號介紹與線上展覽相結合的形式,這種方式有一定的單一性,未能在大眾與博物館之間建立良好的交流溝通渠道,也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大眾反饋,無形中影響了大眾與博物館的互動效果,難以使其通過文化體驗發現博物館的魅力。

(二)文化宣傳較少,媒體傳播形式較單一

當前,博物館文化推廣仍是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部分博物館受傳統文化傳播影響,傳播渠道較為單一,未能充分利用信息化技術擴大傳播范圍。多數博物館在進行文化傳播推廣時,都運用了視覺重構的方式,將文字替換為圖片,將圖片與文字相結合,但未能科學運用更多媒體,導致文化傳播效率不理想。一些博物館在開展文化傳播的過程中,過于注重視覺效果,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歷史內核與文化底蘊,不利于博物館文化的真正傳播。

(三)資源挖掘深度不足,文化傳播存在障礙

當前,許多博物館在進行文化傳播時都會應用數字技術,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存在一些障礙。比如,部分數字化手段未能得到恰當的應用,導致其效用難以充分發揮。由于博物館的文物形式各種各樣,在進行文化傳播時應根據不同的形式對數字技術進行合理規劃。而當前部分博物館的規劃不合理,未能改善文化傳播狀態,導致部分技術與資源運用效果不佳,不利于文化傳播,因而要優化完善數字技術的運用方式,切實解決文化傳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四)數字技術運用不得當,文化傳播能力不強

當前,部分博物館在進行文化傳播時,未能合理使用數字技術,從而難以充分發揮其內在優勢,使得博物館推出的項目數字化特征不明顯[2]。數字技術的使用可豐富博物館文化的傳播形式,并與時俱進地解讀不同類型的文物,適時改變文物傳播形態。部分博物館未能科學設計產品的整體形態,導致大眾難以產生情感共鳴,數字技術得不到有效應用。

(五)文化創新與傳播理念落后,缺乏對文化創新的重視

如今,不少博物館都利用視覺重構理論和數字化手段開展文化傳播與創新,雖然改善了文化傳播的形式,但舊有的文化創新理念未能改變。一些博物館的工作者在引用各項先進技術時,未能充分發揮其作用修繕更多文物,僅用數字化手段制作更多圖片,沒有長遠的眼光,極大地影響了大眾的文化感知,使大眾在產生文化認同的過程中遇到阻礙。因此,博物館要提高對文化創新的重視度,將數字技術規范地應用到文化創新與傳播的各個環節中。

三、視覺重構理論下博物館文化傳播的有效路徑

(一)運用故事思維,豐富視覺體驗

視覺重構理念的運用對博物館文化傳播有著積極作用,文化傳播過程中,視覺感受非常重要。因此,博物館要深挖已有資源,充分利用資源打造視覺文化盛宴,為參觀人員提供良好的視覺感受。具體而言,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第一,加強數字信息技術的創新與應用。數字技術作為當前先進的技術,應用領域較為廣泛,作用較為明顯[3]。例如,在文化傳播過程中,博物館應用數字技術設計先進的視覺體驗。而在設計過程中,需要深挖博物館文化的視覺元素,形成具有深刻內涵的設計成品,吸引人群駐足,實現博物館的文化價值。技術團隊使用數字技術建立虛擬空間,豐富游客的視覺體驗,對博物館文化傳播有著積極作用。第二,加強管理,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梢岳卯斍笆袌鲂蝿?,掌握有效的經營策略,為博物館文化傳播增色。經過市場調查發現,博物館需加大品牌建設力度,提升文物對游客的吸引力。為此,博物館內部管理人員要加強外部宣傳與內部建設,在發展上積極尋求幫助,與相關產業聯動,實現內外部業務的對接,為博物館文化傳播的效率提高與范圍擴大增添動力。第三,在專家與技術團隊的幫助下,充分挖掘博物館內部視覺元素,在數字技術的支持下實現IP運營。要用先進的商業經營模式帶動博物館周邊產品發展,并借助大數據技術,豐富博物館文化的輸出方式。

(二)適應時代發展,多種媒體宣傳相結合

為更好地宣傳博物館文化,技術團隊不斷拓寬宣傳渠道,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文化宣傳。例如,在某地博物館中,相關人員充分開發博物館文化,并與各種媒體行業合作,豐富了博物館文化的傳播渠道。文化多元化時代,人們越來越重視傳統文化,信息技術也得到了高速發展,因此有條件采用各種技術手段使博物館中的文物“活”過來,從而充分發揮文物的文化傳播價值。如今,谷歌已與博物館之間展開合作,將全世界的文物搬到網上,方便全球游客參觀。在多方合作下,建立資源共享機制、完善數字信息庫、錄入博物館文化信息得以實現。歷史建筑等信息都記錄其中,為游客提供自由參觀的機會[4]。在與多種媒體平臺合作的過程中,要仔細了解平臺規則,避免影響博物館文化傳播。相較于傳統的圖片,視頻形式的文物展覽有自己的宣傳優勢。因此,博物館要積極尋找優質的合作商,提高博物館文化宣傳質量。博物館相關人員可以與谷歌公司進行合作,將數字技術應用作為主要合作方向。同時,建立虛擬博物館,讓用戶可以進行虛擬體驗,增強用戶的體驗感。通過合作,博物館文物信息都被記錄在數據庫中,通過網上檢索功能便能準確找到,這對博物館文化的宣傳有著積極影響。另外,在數字技術的支撐下,用戶可以獲得更好的體驗,將自己創作的畫作或拍攝的照片上傳,系統內部會自動匹配,將與之相似的文物檢索出來。這種功能可以提高用戶對文物的興趣,對博物館文化傳播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三)考慮群眾需求打造文化品牌

在文化傳播過程中融入現代元素有利于博物館文化品牌的建設。例如,在某博物館所在地,由于學校較多,經常有教師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博物館可借助此良機進行文化創新,將展示出來的文物用視頻等方式進行宣傳。另外,在博物館內部設置板報,記錄與歷史文化、建筑等相關的故事,并讓博物館導游進行講解,提高學生的參觀體驗感。打造文化品牌的關鍵在于質量,博物館文化功能的發揮需要品牌維護團隊按照規定開展日常工作,收集網絡用戶與當地群眾的意見,對博物館文化傳播方式進行創新與優化。將博物館文化品牌形象作為基礎,為社會輸出優秀文化。博物館在進行文化品牌打造時,需主動與企業聯系,對博物館文化衍生產品進行包裝銷售。同時,充分利用文物屬性,與其他產品進行設計融合,更好地促進博物館文化品牌建設。

(四)增加文化傳播內容,拓展傳播方式

要增強博物館文化傳播整體效果,除了要合理規劃數字技術應用方式外,還要恰當更新文化傳播方式,利用雙向傳播滿足大眾的更多需求[5]。使用數字技術后,博物館的文化傳播狀態能取得一定進步,相關人員要適時關注文化傳播狀態,將單向傳播轉化為雙向傳播,為大眾帶來更好的體驗感。當前許多人對博物館文化有自己的見解,且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化需求,單向文化傳播已難以滿足大眾對文化的多元化需求。在改善文化傳播效果的過程中,要適時了解大眾對博物館文化的基礎性需求,從而開發出更多實體和虛擬產品,使博物館中的文化既有藝術美感又能滿足大眾需求。在文化傳播的過程中,還要使其與博物館內部的展覽狀態相協調,增強游覽者游覽的持續性,不僅豐富游覽者的審美體驗,還使其更加理解博物館文化的價值。在設計與傳播博物館產品的過程中,要深入探究該類產品背后蘊藏的文化信息,利用數字技術更好地呈現產品的文化底蘊,將實體與虛擬形態相結合,增加該類文化傳播特色。

(五)明確新興數字技術,提高對文化創新的重視度

首先,博物館在進行文化創新與傳播前,應適時明確數字技術的應用范圍,將新興技術恰當地運用到文化傳播中,賦予相關文物獨特的價值。由于博物館中的文化資源較多,要將各項文化資源與數字化手段相融合,全面改善文化傳播狀況。在視覺重構理論指導下,博物館文化具有較強的直觀性,大眾較易被文物傳播項目吸引,并感受文物背后的精神,擴大博物館文化的整體傳播范圍。其次,博物館文博工作者要進行合適的宣傳,利用座談會或講座等形式明確文化創新的必要性,關注應用數字技術后文化創新與傳播的狀態,并觀察各區域受眾的具體需求,從而及時改善文化創新與傳播狀態,制作出符合大眾觀念的新型文化傳播產品。博物館還可與民族文化相結合,使文化項目帶有一定的自主性、原創性,切實提高博物館文化服務質量。最后,要觀察數字技術使用后的文化產品形態,在新興技術的影響下,文化產品的呈現形式更加多樣,圖片、音頻、視頻形式都可以利用,博物館中的產品形式也會更加多元。在視覺重構理論影響下,文化產品形式愈加豐富,日常工作中要科學獲取與解讀博物館中的各類產品的信息,充分挖掘其背后隱藏的信息,為廣大受眾創設出更優質的文化產品。

綜上所述,利用視覺重構理論開展的文化傳播是當前文化創新的重要形式,博物館的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要利用科學手段,適時搭建視覺意象,使博物館中的各項產品得到創新。同時,還要在日常的文化創新中,明確博物館內部的文化內核,增強博物館文化傳播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楊書娟.探索博物館發展新路徑:以南京市民俗博物館為例[J].新西部,2023(2):131-133.

[2]雷叢語.新媒體時代博物館傳播策略研究[J].教育藝術,2023(2):49,51.

[3]馬瑤.視覺重構理論下文化傳播策略研究[J].文化產業,2023(5):67-69.

[4]張騰.博物館展覽中的新媒體技術應用研究[J].收藏與投資,2022(12):123-126.

[5]金旭陽.數字媒體時代博物館文化傳播的適老路徑研究[J].炎黃地理,2022(11):78-80.

作者簡介:

劉沛恩,博士,宋慶齡故居管理中心館員,研究方向為文物博物。

猜你喜歡
文化創新文化傳播博物館
博物館
以文化創新為載體提升企業品牌
關于煙草商業企業管理創新的方法研究
“三國殺”背后的文化分析及啟示
中國文化傳播與藝術人才外語能力培養創新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淺析《黃河晨報》對河東文化的傳播
讀《申報》女性廣告,享文化傳播之精華
露天博物館
博物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