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的機遇與挑戰

2023-06-16 18:58王輝
汽車與安全 2023年2期

王輝

摘 要: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的產業之一,汽車行業也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中,隨著中國汽車行業企業在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的等新四化浪潮中不斷發展,已形成了一定的技術優勢。目前,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普及,新的汽車全球化的窗口已經打開。本文希望通過對汽車工業發展全球化窗口期的回顧,分析國內新能源企業的發展情況,結合新能源汽車全球化所產生的機遇以及所面對的挑戰,能夠為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企業更好地走向海外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全球化窗口期;新能源汽車出海;本地化運營;中國品牌

1汽車工業發展全球化窗口期回顧[1]

20世紀初期是汽車全球化的第一次窗口期,汽車從奢侈品到工業標準品: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歐洲經濟工業相對停滯,美國汽車產業崛起,福特公司將流水線生產引入汽車產業,將汽車從高端奢侈品向標準品轉變,極大迎合了普通消費者希望汽車低價、實用的消費觀,窗口期持續40至50年。

二十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汽車全球化進入第二次窗口期,汽車技術向節能耐用方面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推動燃油成本高漲,大眾消費者開始追求燃油經濟性和車輛耐用性,彼時日韓工業發展迅速,精益管理模式受到追捧;使汽車從標準品向耐用品轉變。窗口期持續了20至30年。

二十一世紀初期,中國經濟崛起,帶動普通大眾化消費涌現,汽車全球化進入第三個窗口期:隨著互聯網泡沫與金融危機的爆發,歐美汽車主流市場受挫,但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市場需求迅速增長。汽車成為大眾消費品走向千家萬戶。大眾消費多元化需求涌現的同時,消費者核心關注性價比,因而德國工業通過平臺化、模塊化生產模式,將零部件標準化水平提升,推動汽車從耐用品向消費品轉變,窗口期持續10至15年。

2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技術的迭代 汽車工業迎來新的全球化窗口期

隨著中國汽車新能源戰略的發展,整個產業鏈上下游聯動,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迎來爆發式增長。[2]汽車銷量從2011年的0.8萬輛飆升至2022年的近649.8萬輛[3],滲透率已達到了27.6%,累計總銷量1557萬輛,預計2023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突破850萬輛。

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強勁表現也帶動了中國汽車企業能力的不斷提升,位于頭部的國內自主品牌企業已具備一定的技術優勢,在新能源領域中,合資品牌市場份額持續減少,中國品牌市場占有率增長明顯。

同時,伴隨著新一代年輕消費者逐漸成為市場消費主力,這些新興消費者對汽車的追求已從耐用性、節能性等需求向高科技、差異化等方向傾斜,品牌接受度也更為開放。隨著技術迭代的不斷加速,中國品牌力的提升,新的汽車全球化窗口期也逐漸明朗,未來十年或許是中國車企走向世界的最佳機遇。

3新的汽車全球化窗口期對中國汽車企業的機遇

從國家政策方面來看,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報告高屋建瓴,清晰地闡述了中國對外開放未來路線圖,也堅定了對外開放,走全球化發展戰略,這也給中國汽車行業企業出海提供了政策支持。

從經濟環境來看,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世界經濟遇到了自二戰以來最嚴重的衰退,2021年世界經濟發展趨勢雖然有所反彈,但俄烏沖突、后疫情的影響,全球經濟也仍處于不確定的大環境中,但隨著需求的不斷更新,新能源汽車已成為全球汽車產業轉型發展的主要方向和促進世界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引擎。

從技術發展來看,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推進,中國在新能源領域核心技術上取得了突破,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配套較完整,勞動力、資本和鋰礦等生產要素也比較豐富,與此同時,中國擁有世界第一大市場,規模經濟優勢明顯,通過需求滿足拉動技術進步,中國新能源汽車車企,尤其是頭部企業已具備一定的領先優勢。

從競爭格局來看,歐美、日韓在汽車行業發展的100年中,掌握了大量的核心技術,在燃油機、變速箱等領域處于絕對領先地位,但新能源技術變革帶來了的整個產業鏈和供應鏈的變革,中國車企正在逐步實現“彎道超車”。在2022年底舉辦的巴黎車展上,中國新能源汽車在車展上大放異彩,法國媒體報道稱:“中國汽車正在以不可阻擋之勢駛向歐洲?!钡聡襟w也報道稱,中國新能源汽車正在開往全世界,中國人可以繞開德國引以為傲的“燃油機”,粉碎了德國上百年的發動機優勢,實現了真正的彎道超車。

從市場需求來看,東南亞,南美,非洲等新興增長國家正在進行消費需求升級,普通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的需求正在逐步形成,根據中國在過去幾年統計的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和滲透率來看,未來這些新興市場通過消費升級帶了的需求迫切地需要得到滿足。

4新的汽車全球化窗口期對中國汽車企業的挑戰

當前,國際局勢仍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當中,世界經濟復蘇預期下調、全球通脹持續升壓、消費需求降低等綜合作用,與此同時新冠疫情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仍未完全消退;地緣政治摩擦不斷,特別是“俄烏沖突”局勢仍不明朗,也將嚴重影響全球汽車供應市場的回暖;國際物流運輸壓力仍未緩解,出口運輸物流費用高居不下;新型國際貿易壁壘正在形成,全球主要經濟體持續強化國際貿易的新壁壘。[4]而汽車作為全球化程度最高的產業之一,對于整個供應鏈來說,“缺芯”等“卡脖子”問題仍未根本解決。

中國車企需要實現從國際貿易到海外本地化運營的根本性跨越,在此之前多數企業采用整車貿易的模式向海外出口產品,但實現真正的“走出去”,成為國際化的公司,需要在海外真正地設立工廠,這是車企抵抗市場風險、獲得當地資源、降低成本、規?;a的必然選擇,但面對世界各國不同的政治體制、法律規范和風俗習慣,企業要真正地實現“本地化”尤為重要,包括生產本地化、營銷本地化、直至研發本地化。[5]

來自標桿企業的競爭壓力仍不可忽視,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量的大部分是由特斯拉貢獻,剩余部分才是由國內新能源車企品牌貢獻?,F在一些傳統車企,例如奔馳、寶馬、奧迪也意識到了新能源汽車發展是大勢所趨,紛紛開始在新能源上發力,建立全新汽車平臺,這些品牌和核心價值仍深入人心,從消費者心中的地位來看,中國新能源企業的出海戰略仍存在一定的風險。

5結語

目前,新能源汽車技術不斷發展帶動的新一輪汽車全球化窗口期已經涌現,在此基礎上,中國的新能源車企也紛紛落地了相關的戰略目標和政策,顯現了中國汽車品牌走向全球化的雄心。[6]無論是建設海外工廠、人員外派,還是國際化由集團總部統籌管控等措施,都是希望實現真正地海外本地化運營。通過各種數據論證顯示,2023年將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企業出海的“爆發年”,但由于各國的政治體制、法規要求、消費需求存在著較大差異,中國企業需要在充分了解各國政治環境、市場環境和國家發展趨勢的基礎上,強化自身實力,聚焦品牌、產品、研發、營銷的能力提升以應對海外市場的各種競爭。我們也相信中國汽車行業企業會在這一輪能源變革中不斷發展,不斷擴大全球汽車的市場份額,但是,各項數據也表明,這個全球化窗口期持續時間不會太久,我們要以“時不我待”的精神去加速發展,同時,我們也期待更多的中國汽車行業企業成為世界級企業,真正地讓“中國制造”邁向“中國品牌”。

參考文獻

[1]鄭赟,袁文博,周夢茜.中國車企出海白皮書[R].羅蘭貝格,2022.12

[2]孫媛.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現狀、機遇與挑戰[J].對外經貿實務,2022.3

[3]2022年乘用車市場總結及2023年趨勢報告[R]. 汽車之家研究院,2022.12

[4]胡明沛團隊.中國新能源汽車出海趨勢分析報告 [R].速途車酷研究院,2023.01

[5]鄭小梅.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的“?!薄皺C”與對策 [J].中國外資,2021(10).

[6]高運勝,金添陽.雙循環視角下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機遇與挑戰 [J].價格月刊,2021(0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