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小課題研究落實數字教材校本研修的實踐研究

2023-06-20 09:41廖金海顏國英
廣西教育·B版 2023年4期
關鍵詞:校本研修信息技術

廖金海 顏國英

【摘要】本文梳理教材與數字教材的概念,論述如何通過規范的校本研修促使數字教材與傳統教材深層融合、如何通過數字教材校本研修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與全面發展、如何促使數字教材校本研修與教師專業發展共生共長等三個數字教材校本研修視點,提出選題聚焦“專業定向”的組織方式、優化“多維構建”的管理方式、建構“流程再造”的研修模式、強化“能力提升”的資源應用等策略。

【關鍵詞】數字教材 校本研修 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3)11-0091-05

數字教材的概念在教育界廣泛普及后,學界最初關于數字教材研究的重點集中在教師對平臺中數字化教科書的靈活運用與教學管理,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后來轉為聚焦教學質量提升、教師專業發展和豐富數字教材內涵的校本研修等方面進行系統研究。廣西于2020年10月在義務教育國家課程教學中規?;褂脭底纸滩?,截至2023年4月6日,已有429 936人次開通八桂教學通賬號使用數字教材,同時全區開展自治區級、市級、縣(區)級等主題研討活動17場,精品課展評8場、“金點子”經驗征集和論文征集活動各一次,累計參與學員573 684人次。數字教材規?;瘧么罅ν七M了廣西教育信息化,助力廣西教育高質量發展。

在實際的教育教學中,數字教材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結合當前學校層面教師專業發展最重要的校本研修形式,加強對數字教材建設的思考和實踐,可使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形成“成效遞增”的發展效應。經過長期實踐研究,筆者認為基于小課題開展數字教材校本研修,不僅有助于廣泛推動教師專業技能的提高,有效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而且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廣西教育信息化發展水平。

一、教材與數字教材的概念

教育界關于“教材”概念的界定說法比較多,如華東師范大學教授鐘啟泉提出,“教材”概念應包含如下三個方面的要素:一是作為學生的知識體系所計劃的事實、概念、法則、理論;二是同知識緊密相關,有助于各種能力與熟練的系統掌握、心理作業與實踐作業的各種步驟、作業方式和技術;三是知識體系同能力體系的密切結合,奠定世界觀之基礎的,表現為信念的、政治的、道德的認識、觀念及規范。赫爾巴特學派認為,“教材”作為一種連接教授者與學習者的媒介,是溝通教師、兒童、教材三者互動關系的紐帶,是代表一種關系的概念。還有學者認為,“教材”的概念是隨著時代發展而發展的,如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出現了“數字化教材”。

數字教材是指融合了學校教學和學習領域的數字媒介,其主體由教學所需的電子教材、教輔資料,以及應用于教學的交互工具等綜合教學資源包構成。如人教版數字教材資源,它既能滿足各學科紙質教材展示有關文字、圖片等資源的功能屬性需求,配備了更加清晰的相關音頻和視頻資源,又能創設出相應可視化的閱讀、實驗探究、思維推理等教學情境,同時可以通過交互性的工具讓教師因材施教地制作適合學生個性發展的校本教學資源,讓學生參與教學中的探究過程,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在使用數字教材進行教學時,學生通過課堂學習形成的必備知識與關鍵能力,依托網絡創設的開放性平臺得到充分運用和訓練。因此,數字教材讓教學過程富有延展性和生成性,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和多維度能力提升的全面發展需求。由此可見,數字教材與傳統教材之間的關系比較復雜,二者呈現出相互融合又各自獨立的育人功能生動關聯(如圖1所示)。

二、數字教材校本研修的觀點

校本研修的本質是以學習為中心,圍繞教師專業提升開展一系列促進教學探究、合作發展、交流提升的校本課程開發、校本研究與實踐、校本培訓等實踐活動。開展數字教材校本研修,有利于厘清數字教材在教學中具有“哪些重要的關系,是怎樣一種關系”“如何挖掘、分析和解讀種種關系”等現實問題。例如,數字教材與實現教育目的和落實課程目標之間的關系,與達成教學目標和核心素養培育的關系,與教授者和學習者之間的關系,從關系論的角度可以清晰地把握數字教材的框架邏輯,從而有針對性地發揮其功能與作用。結合當前課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發展的現狀,如何聚焦核心素養、加強教師專業發展,如何處理好數字教材校本研修與提高教學質量的關系,是教育界當前非常重要的研究課題。開展數字教材校本研修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路徑。筆者認為,數字教材校本研修的觀點有如下三個方面。

(一)通過規范的校本研修促使數字教材與傳統教材深層融合

常規教學中,教師開展備課、上課、評課等教學活動多是自發行為,相關研究較膚淺。要從根本上解決這樣的問題,不能只通過“維持集體的既有資源”直接采用傳統的教材資源和固有的授課方式,然后在原有的教學資源基礎上替換相同的數字教材資源進行修修補補,而是要跳出既定的思維模式,通過“為集體爭取新的資源”和改變教學程序,對數字教材的資源價值與學生的學習需求進行重新評估。正如邁克·富蘭所說:“變革的需求和采取行動的機會正在融合,舊的系統僅適用于少數人,而成功的人,例如擁有較好成績的人,在日益復雜時代的生活中也不是那么如意?!边@就意味著我們需要將課程與正在發生復雜變化的世界建立起關系。落點在數字教材校本研修上,如果僅做簡單的“數字教材替換傳統教材”的“單打獨斗式研修”是遠遠不夠的,而是要緊跟世界變化的步伐,利用現實世界發展的紅利,通過變革性思維與行動,將“有潛力發生根本性的突破”轉變為現實的基于數字教材應用的課程謀劃與行動。

(二)通過數字教材校本研修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與全面發展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學生學習,從本質上說是追求個體全面發展的過程,即從“灌輸中心”的學習轉型為“師生對話”的學習。在轉型過程中面臨的主要障礙是“學習的異化”,主要表現為如下三種:一是學習對象(內容)的喪失;二是學習伙伴的喪失;三是學習意義的喪失。在教學實踐中有效克服這三種異化才能稱之為真正的學習實踐。數字教材的富媒體性可以為課堂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這也是數字教材的重要“賣點”。然而,研究表明,資源的豐富性和趣味性并不會必然帶來學習的高效率和高質量,海量網絡資源的推送與瀏覽時刻考驗學生的控制力,會分散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削弱深度學習。數字教材校本研修要回歸理性,辯證思考如何規避數字教材給學生學習和認知帶來的風險,實現數字教材校本研修與學生深度學習、全面發展的共贏。

(三)促使數字教材校本研修與教師專業發展共生共長

數字教材由于克服了紙質教材的知識靜態、內容單一、學科局限等不足,從而吸引了廣大學者和教師的注意。數字教材不僅使課堂的氛圍更加活躍,而且減輕了教師備課的負擔和壓力,但同樣也給教師的專業發展帶來巨大挑戰。數字教材雖然省去了教師課程設計的環節,為教師帶來了不少便利,但是也減少了教師主動構思教學過程、選擇教學內容的環節,甚至會出現教學設計和授課課件“拿來就用”的情況,這必然帶來難以預料和把控的風險隱患,使得教師的思維方式、教學設計與實踐能力、授課方式遭遇嚴峻的考驗,這會降低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教師的專業性。

三、基于小課題研究的數字教材校本研修模式

小課題研究的概念最早出現于2003年,是以學校教育教學中的重點突破、難點攻堅、痛點變革為研究主題,這一課題研究方式是中小學教育教學研究的一種非常有效的群眾性教育教學研究方式。小課題研究主要是圍繞教育教學實踐中發現的真問題開展研究,整個研究活動主要包括選題、組建研究團隊、收集相關文獻資料、制訂實施方案、進行研究分工、開展研究、成果凝練總結等幾個環節?;谛≌n題研究的數字教材校本研修模式可以統整為如下四個思路:一是聚焦“專業定向”的組織方式,二是優化“多維構建”的管理方式,三是建構“流程再造”的研修模式,四是強化“能力提升”的資源應用。

(一)選題聚焦“專業定向”的組織方式

“專業定向”的組織方式是指圍繞某一學科、某一課程目標開展研究,以小課題研究為紐帶,根據數字教材研修主題,組建學習或專業發展目標一致的教育科研導師團、學校發展聯盟、教師學習發展聯盟、學生發展團體等學習共同體。學習共同體亦稱學習者共同體,是發展中的一種教學隱喻,其理論假設是社會建構主義和分布式認知,強調知識的社會性特征,知識是分布在或存在于團隊或共同體中。學習共同體主體包括互相學習發展的兒童團體、互相促進專業發展的教師共同體、家校共育群體。在學習共同體中,每一個人通過互相欣賞的交流方式形成分布式的發展。因此,“專業定向”的數字教材研修組織方式指向的是“以專業發展為目標”的定向群體,以主體研修為載體,圍繞數字教材的選擇應用、呈現方式、開發創造和效果反思等進行研修,使參與其中的教師、學生、家長、學校都成為“主人”,其學習權利和尊嚴都能得到尊重,從而形成互惠、協同、信賴并追求盡其所能的“更卓越”的共同體。同時,學校應借助“互聯網+教育”的數字教材應用背景,建立虛擬的“未來名師學?!?,以名師為引領,對參與其中的共同體進行專業化分工和成長指導,在校內構建“小課題”“大雜居”的“行動研究項目群落”新生態,進而以“專業定向”的組織方式形成推動基于小課題研究的數字教材校本研修的發展合力。

(二)優化“多維構建”的管理方式

“多維構建”管理是指學校層面要基于數字教材校本研修,聚焦學校、教師、學生的發展進行有指向性、有針對性的規劃設計,同時改變科研管理的領導作風和領導決策,制訂健全的校本研修制度,建設完善的校本研修機制,全力保障旨在促進師生更好發展的小課題研究的高質量推進。學校要改變依據教學大綱、教學計劃、教材開展教學的作風,形成根據培養目標、課程方案、課程標準、教材實施育人的“多維構建”管理方案。學校要結合“引進來”和“走出去”等交流互通的管理方式,讓名師更出“名”,讓骨干更愛“干”,大力營造“科研興教”“科研興?!钡膶W術氛圍,打造“管理有依據”“人人出成果”的小課題管理品牌,形成學科教研管理的示范窗口。學校還要完整、全面、多維地培育“再造文化”的數字教材校本研修理念,要思考優先設計的邏輯、謀劃全校發展的大局,以健全的制度和完善的機制整體性推進數字教材校本研修?!案恼n”“改教材”等僅是課程改革的手段,課程改革的最終目的在于育人,是再造學校文化的過程。因此,小課題研究的管理不應是單向的,而是充分發揮各方力量的多維管理。

(三)建構“流程再造”的研修模式

“流程再造”思維要借鑒關注流程、基于問題、重視診斷的思想,融入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以此提高課題研修的質量,改進課堂教學行為。因此,筆者提出以下三種校本研修模式建議。

1.以課例研修為載體的教學診斷模式

將課堂觀察法與教學診斷活動的各環節相結合,形成以課例研修為載體的教學診斷模式,其具體流程包括“先行設計→集體設計→優化設計→有效設計”(如下頁圖2所示)。具體而言,在橫向上以四次遞進式的教學設計作為外顯流程,開展四次課例研修,也可根據研修需要增加或減少橫向上的研修程序數量;在縱向上進行系列的研修推進。首先教師利用數字教材資源進行教學設計,說課結束后研討改進教學設計;然后由教育科研導師團對其中數字教材資源的設計和應用效果進行分析、預測并指導改進,同時確定課堂觀察量表,組織成員分工觀課,明確課堂觀察點和研究任務,注重分析學生需求和觀察學生表現。在集體設計、優化設計和有效設計環節,教師利用上一環節改進的教學設計開展遞進式授課,各成員按照研究任務觀課,并于課后評課環節進行集體診斷,評課依據課堂觀察量表的觀察實錄進行交流。整個過程按照“三個一”要求開展,即肯定一個優點,點明育人邏輯;拋出一個問題,開展深度交流;提出一條建議,創設課堂生成。在每次研討交流結束后,形成不同層次的研討反思報告,用以組織后續研討和指導授課行為。通過對教學設計和相關數字教材資源的改進和實踐反思,最終形成促進學習和發展的有效教學設計和課例研究報告。

2.以項目團體為核心的教研合作模式

最新的中小學課程標準提出了跨學科學習的課程要求,而近年來項目式學習在基礎教育學科教學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所以,在開展數字教材校本研修過程中,學校要結合數字教材應用的需求,設計以項目團體為核心的教研合作模式。針對不同學科的教學重點或教學難點,學校要統籌組織,形成不同研究方向的教師、學生或師生合作等項目研究團體,開展本學科或跨學科的項目式學習和研究,其主要流程為“公布主題→制訂計劃→合作探究→優化應用→成果展示”。在實施過程中,項目研究團體要將行動研究項目分解為不同的任務,豐富團隊合作的形式、拓寬專家引領的范圍,同時將研究過程的教學資源數字化,形成圖片、視頻、音頻等生動活潑的數字資源,用以展示本學科或跨學科的項目式學習和研究的進程及成果。例如,以城市環境凈化、創建文明城市為背景,學??砷_展“自制吸塵器”項目課題,讓學生經歷知識遷移、產品開發和優化,提高素養和社會服務意識,通過圖片、視頻等形式展示師生探究過程和成果推廣。以項目團體為核心的教研合作模式,通過跨團隊互動、跨校聯合、跨區域聯誼等形式,開展校內校外師師、師生、生生互動式的合作教研,可以促進數字教材相關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先進經驗的交流,提升合作教研的效果和區域教育信息化水平。

3.以關鍵事件為主題的教學實踐模式

校園內豐富多彩的科技活動、藝術活動、家校共育、安全教育等主題教育活動,是數字教材校本研修的又一個主陣地。在實施基于小課題研究的數字教材校本研修過程中,為了讓教師能充分運用數字資源提高教育活動質量,學校要以關鍵事件為主題的教學實踐模式為重要抓手,其基本流程是“制訂計劃→自主研修→實踐體驗→專家引領→反思提升”。具體而言,學校師生根據小課題研究需要制訂活動和研究計劃,借助數字資源材料自學相關內容,開展實踐體驗活動,并邀請專家進行現場指導,確?;顒幽軌蚋哔|量開展,最后進行反思提升,形成豐富的數字資源材料作為校本活動資源。如在“校園機器人競賽”活動中,教師和學生可以根據活動自主設計研修計劃(如下頁表1所示),借助其他數字資源可以收集、制作機器人改裝和調試過程的照片、視頻等,并通過競賽過程的實踐與體驗,促進同伴交流、專家引領,最后通過小課題研究制訂行動計劃表、研究進度匯報表等,科學分析關鍵事件背后的邏輯和相關因素,深入思考其影響、意義所在,揭示關鍵事件所蘊含的育人理念與價值,促進師生反思能力的提升。

(四)強化“能力提升”的資源應用

基于強化“能力提升”的資源應用開展小課題研究,要從以往的“學、教、改”轉變為“學、研、教、評”,即要讓學習成為一種常態,讓研究成為一種自覺,讓教學成為一種藝術,讓評價成為一種引導,讓小課題研究成為一種收獲。要想實現這一目標,學校要倡導通過教師的自我研修、專題教研、教學診斷、評價發展等途徑,強化校本數字教材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形成“一校一案”“名師成長”等優質資源,通過小課題研究求得優質資源開發與應用的深層次融合,從而不斷提高教師的師德水平與專業技能,實現教師與學生的共生共長。因此,學校的數字教材資源的應用要以能力提升為導向,以資源應用為基點。也就是說,基于小課題研究的數字教材校本研修,不僅要關注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而且要關注學生學習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關注師生持續行動能力的培養。這是實施這一校本研修模式的邏輯起點,也是目的所在。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數字教材校本研修,從本質上說是基于學科教學改進、尋求數字教材育人價值的過程,是從“依書育人”的角色轉型為“用書育人”角色的過程。其研修過程大致可分為三個層面:一是客觀地分析和思考數字教材作為一種達成教育教學目標的工具是否有效、如何才能有效,這是“技術性研修”;二是對數字教材外延的主觀性意義進行預判,反思運用數字教材的某個環節對教師和學生具有什么影響和意義,這是“反思性研修”;三是思考基于怎樣的社會背景和理念、為什么采用這個數字教材講授這個內容等問題,將社會歷史發展境脈融入教學設計過程,這是“生長性研修”。校本研修過程不僅要體現數字教材的育人價值,而且從種種層次逐漸深入地、反思性地評價校本研修的過程,這是教學創新發展的新起點。校本研修模式更多的源自學校教研體系和教育實踐的需要,立足于數字教材的校本研修具有創新性、實踐性、綜合性、多樣性的特質。

小課題研究的數字教材校本研修模式,本質上既是強化教師能力提升的過程,也是探索教師形象重塑的過程,使教師在角色上由“技術熟練者”轉型為“反思性實踐家”的過程。所以,教師要借助校本研修的“設計→實施→反思”的循環實踐,將數字教材的育人功能挖掘出來并付諸教學實踐,才能充分發揮數字教材的育人功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鐘啟泉.現代學科教育學論析[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3.

[2]鐘啟泉.從“紙質教材”到“數字教材”:網絡時代教材研究的課題與展望[J].教育發展研究,2019(6).

[3]屠莉婭.變局中的課程立場:課程建構的新知識圖景[J].全球教育展望,2021(7).

[4](加拿大)邁克·富蘭,喬安妮·奎因.深度學習:參與世界、改變世界[M].盛群力,陳倫菊,舒越,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20.

[5]李芒,蔣科蔚.教育信息化與“現代化風險”[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2(2).

[6]王潤.論數字教科書風險的生成及其規避[J].全球教育展望,2021(5).

[7]張建明.小課題研究:促進教師在研究狀態下工作[J].河北教育,2003(10).

[8]車言勇.基于小課題研究的校本研修策略研究:以海陽市為例[D].煙臺:魯東大學,2012.

[9]鐘志賢.知識建構、學習共同體與互動概念的理解[J].電化教育研究,2005(11).

[10]鐘啟泉.學力目標與課堂轉型:試析“新課程改革”的認知心理學依據[J].全球教育展望,2021(7).

作者簡介:廖金海(1966— ),廣西平南人,正高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學物理教學;顏國英(1991— ),廣西邕寧人,碩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學物理教育教學研究。

(責編 蒙秀溪)

猜你喜歡
校本研修信息技術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有效應用
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小學教師基本科研素質現狀及其發展對策研究
基于分享 孕育成長
技術支持的農村教師專業發展
開展校本研修促進教師自在成長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