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絡文化影響下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困境與抉擇

2023-06-21 10:21喬禾培
中國民族博覽 2023年2期
關鍵詞:大學生教育網絡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摘 要】互聯網的廣泛應用讓當前大學生的生活方式越來越便捷,但同時網絡文化又對普通高等教育和大學生自身價值觀取向抉擇都提出了許多挑戰,網絡文化的繁雜內容深刻的沖擊著當前大學生的思想和生存方式,嚴重侵蝕了當前大學生的價值觀念,使傳統的核心價值觀培養方式受到了巨大挑戰,應根據互聯網在當下時代的特征對核心價值觀培養的內涵加以有效總結,最大限度的提升當前大學生社會主義文化核心價值觀塑造培養的效果。

【關鍵詞】網絡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學生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02

互聯網文化推動著世界不同國度間的文化教育文化交流和教育間的全球協作,通過不同的價值觀念影響著成長中的青年人的判斷標準及觀念建設。網絡文化背景下的中國大學生價值觀教育問題,是一種具有時代特征的社會問題,特別是在大學生的價值觀形成與價值方向引導的問題上,豐富對網絡文化的研究是具有必然性的。

一、網絡文化對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影響

信息技術的裂變式蓬勃發展后時期下,網絡文化在電腦和手機等載體的量產和不可替代的使用性影響下,也出現了無可避免的快速發展和井噴式擴散態勢,巨大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意識、思維方式、道德和價值觀念,也深刻影響著人們的行為方式、人際交往、生產生活方式等各個方面,沖擊著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各文化層面”?,F代文明也深刻烙印著互聯網文明的全新生態特性。在當下快速發展網絡的新年代,我們所呈現出最鮮明的時代發展特點就是價值觀的多樣化蓬勃發展。這個變化既有其必然,又有其必然。其一,價值觀的多樣化是世界蓬勃發展的首要條件。價值觀間盡管存在著不同的主題、不同的研究對象,但卻承載了共同影響社區成員、推動新時代發展的相同責任,正是這種斗爭性與統一性共同促進著全球發展。其二,價值觀的多樣性也是各種文明相互碰撞與發展的重要要素。尤其是代表了社會文化發展的內驅力量的大學生價值觀養成的過程,直接驅動了整個社會文化氛圍的前進和完善。其三,價值觀的多樣化也是打破文化歧視的直接途徑,消除站在文化霸權主義制高點埋沒文化多樣性及自主選擇權的絕對文化主義現象。

二、網絡文化影響下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困境

(一)網絡文化對大學生價值觀多元化認知的沖擊

“網絡的多元信息打破了國家信息壟斷,弱化了國家對民眾的政治思想和行為的影響?!钡拇_,隨著世界信息革命的深入,我國傳統的信息壟斷面臨重大挑戰,社會政治生活逐漸透明,傳統文化的權威性逐漸淡化。人的自我意識也日益擴大。通過網絡平臺具有的開放包容、信息含量爆炸及交換速度極快的特性,世界各個角落的價值觀念與文化碰撞都被展示在網絡世界中,只要置身于互聯網中便不可避免的被信息所填滿,其中不乏與現實生活交織但對立,與現有觀念重合又沖突的內容。在這個文化語境下,對學生進行主流價值觀的教育培養與教育的做法顯得更加艱難。網絡推動著各個地域文明的互動,大學生能夠更輕易的接觸到全球最新的思想觀念,但每個國家對于公民的價值觀念的建立都無不重視,尤其是大學生、青年人在這個世代對于政治經濟的影響愈發顯著,在這個作用下,針對大學生思想的網絡內容也成了東西方國家博弈對抗的一部分。西方發達國家利用網絡平臺來宣傳其思想,把他們的人生理念、消費思想、生活觀念推介給國內的大學生。這種過程是極其隱秘的,因為他們利用影視、歌曲進行”個人英雄主義””享樂主義”的價值觀念傳遞,同時利用這些在無形中進行政治宣傳,而這都與當前倡導的社會主流價值觀相背離。不過,由于大學生們所在的年齡,對思想分辨的能力還不是很強,所以也很容易被他們的宣傳所影響。

(二)網絡文化對大學生主流價值觀客觀性的質疑

網絡文化發展的負性效果消解了中國校園文化的主體價值觀念,由于互聯網文化發展的復雜性,對我國傳統主導的價值理念產生巨大的沖擊,使馬克思主義所引導的價值理念更加個性化,從而產生了多重價值評判標準共存的困局。這對大學生個人觀、價值思想、正確世界觀的養成與建立勢必產生重要的影響,同時也將會對校園文化建設形成不小的阻礙。網絡文化滲透影響著大學生校園生活構建和社會生活發展,重塑了他們的思想態度與生活行為,所造成的影響不僅有正向的也有負面的。中國的網絡文化是一個將真實世界和虛擬世界交織互滲、功能強大、富有藝術魅力的中國傳統文化活動場域?;ヂ摼W誕生以前,人類基本上存在于實體的現實環境之中 ;而互聯網誕生并演變至今天,人們的生存空間則出現了歷史上的劇變 :既在真實的物理空間,也在虛幻的網絡空間,兩種相互交織互滲的現實世界在不斷轉換。比如,人類的外貌、性別、年齡等在現實生活中無可避免交換的內容,在網絡構成的世界中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和虛構性,同時,在真實生活中難以表達的思想情感、道德意志,卻能夠盡情發泄與流露 ;當現實的世界變成了虛擬,而虛幻的世界卻又能夠成為現實。這種真假交融,虛實混淆的交流方式和溝通通路,都給大學生以廣闊全新的方式進行自我表達和群體交流。

(三)網絡文化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挑戰

“網絡世界的扁平化和平民化趨勢正在一步步地消解權威的作用,排斥教化的功能,對社會核心價值觀傳播帶來負能量?!庇捎诖髮W生習慣性通過網絡獲取信息及互相交流,所以他們也是最容易因為網絡平臺及網絡構建的環境產生共情和價值判斷的一批人,由于網絡文化監管的困難和網絡文化內容的失序,網絡文化的構建與傳播中重要的參與者與接受者,就是處于消息漩渦中心的大學生,早已變成消息的重要傳遞人和創始人,是互聯網文化的傳播主體,同時也是社會希望通過網絡進行文化傳播和價值重塑的重要載體。這些角色的變化促使他們更多的通過傳播、分享來促進現實生活各方面的文化、生活方式、價值觀進行擴散,并在發散的過程中不斷增刪自己的取向、感知和感受,甚至基于原始信息創造自己的生活方式。這一過程完全不同于中國傳統的自我教育過程,自然會削弱和化解中國傳統價值觀教育模式的影響。疫情之下的大學生活更是由網絡構建而成,不論是網上課程還是網絡考試,從搜索學習資料到畢業出路的選擇,學生們對于網絡的依賴和網絡對于生活的浸潤已經無法剝離,網絡文化和大學生的思考方式、問題解決方式、價值觀判斷不斷的互相重塑結構與填充內容,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思政教育,越來越無法將學生從中國網絡傳統文化農家中引導過來。而一般的課程教學尚且存在著挑戰,但對品德與價值觀教學等有特殊教育目的與用途的課程教學來說,挑戰將更加巨大、局面也將更加嚴峻了。

三、網絡文化影響下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抉擇

(一)明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地位

當代大學生也是在中國未來建設我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點人群,從這一點上來說,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納入中國高校的網絡文化,關乎著建設有我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未來。當前,中國正處于經濟社會大轉型的瓶頸時期,堅持以價值觀推動全國高校的網絡文明建設,對有助于中國大學生成為奮起積極向上的新時代目標和團結奮進的精神紐帶,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深入開展,使當代中國大學生自覺地承擔并實現以社會主義觀帶動中國大學校園網絡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與社會使命承擔,在價值觀的更深層次上實現了社會思想共鳴,將其才智與青春自覺自愿地匯聚在共同構建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宏業當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ヂ摼W文化建設有助于青年大學生思維與道德的凝練、升華。始終堅守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大力宣傳中國社會主義理想信念需要并借助大學校園內互聯網社會文化建設工作的進一步展開,讓當代高校生對非馬克思主義現代社會思潮的思想實質有個更加清晰準確的了解,并以此提高青年大學生的思想素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促進當代大學生創新素養的培養。

(二)重視校園網絡文化的整體建設

主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在各個層級及層面上,對整個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都是具有重要性的。我們可以在校園廣播電臺、校內傳播欄等中大力推廣。也要改革思政理論課堂中傳統的學習方法,使學生主動的加入其中,從被動的接受與填鴨變為主動的學習與創造。要創新的授課方法、交流意見,以更寓教于樂的方法開展互聯網思想文化陣地建設工作,使學生主動的去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才能使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教育和人文關懷充盈大學生活。同時,還必須提高老師的思想素質和教育管理水平,由于年齡及對于新鮮食物接受程度的差異導致很多老師難以保持和學生一樣旺盛的好奇心,在對網絡的運用和網絡語言的溝通中不能和學生建立順暢的雙向通路。這就對教育工作者自身的接受能力和對網絡的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學內容一成不變勢必成為過去,要展開和時事、身邊事、新鮮事相結合的培養模式,否則也很難同當下沉浸于網絡交流的的大學生進行互動。教育工作者要正向引導大學生對于網絡的應用,合理的與他們進行網絡溝通,給學生樹立榜樣,讓學生發展是積極的、全面的。大學生的意識形態教學,既要有理論層面,又要面對大學生發展的現實,還要面對國家、社會和時期發展的現實,特別是對于他們正是容易產生疑惑與好奇的年齡階段,要正視并對這些方面有針對性的引導,甚至可以創造條件,指導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積極地實踐。作為教育工作者,要站在大學生與紛繁錯亂的網絡內容之間,發揮過濾網的作用,教育學生用正確的姿態擁抱正能量的價值內容。

(三)增強大學生人文關懷及防范意識

大學生們遠離家人走進了校園,從全家的關注點變成了校園生活中平凡的一份子,一些大學生很難適應落差,而網絡成了填補這個孔隙的內容,但長此以往,問題只會愈演愈烈而變成惡性循環,甚至學生會產生逃避社會現實的狀況。因此學校就需要加強人文關愛工作,通過心理課程或者輔導員談心等機會,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和生活動態,并及時適當的予以一定的心理援助,在教師與學校的交流過程中,使學生心態平和且主動的接受教師的幫助。如果連學生最基本的需求和條件都難以觸及而是盲目的輸入知識,這種教育方式能達到的效果也只是流于表面,讓人質疑。只談價值觀,而不關心大學生的基本生存保障,價值觀教育是不能夠實現的。鑒于國際國內形勢風云激蕩,對大學生開展網絡安全意志教育變得更為必要。對學生要強化意志教育,使學生可以在無監督的情形下,仍然可以不作一切違反品德信念和基本準則的事。作為高等教育,我們有必要正確引導大學生對于網絡內容的判斷和網絡使用的界限,并通過開展講座,利用廣播、宿舍通知欄等大學生校園生活各方面的實體信息載體宣傳網絡法律意識,呼吁建立良好的互聯網道德。同時,大學生也要提高自己知識儲備,加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也要知道自身的主要角色是學習者,應該以學業為重,避免在網絡中迷失了自身的目標,而造成荒廢的學習。此外,大學生應理性辯證地對待網絡文化的多樣性,采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增強人們對社會主義觀的了解與接受,并逐漸培育起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理念。

四、結語

當代大學生正處于一種科學高度發展、思想高度開放的新時期中,其價值理念深受各類經濟社會發展現象、社會思想的影響與沖擊,并面臨著不少問題。此外,新時期大學生的價值理念也不斷發展轉變,還未達到完整、穩定的狀態,具有很強的可塑性。隨著網絡的的迅速發展,新興媒介將獲得更多的大學生關注。而大學生自身作為與互聯網文化頻繁接觸者,在利用互聯網上大量的網絡資源之后,便能夠擴大視野,豐富眼界,從而完善自身形象,但同時也會產生相應的負面影響。因此國家、高校和個人都對如何減少負面信息應予以高度重視,而網絡媒體自身也要努力傳播給他們帶來正面能量和積極健康的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關信息。為了促進大學生價值觀的培養成長,政府必須協調社會多種合力,以發揮協同功能。而大學生價值觀培養也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必須與政府、社區、高校、家庭等一起協調,才能進行該項工作。當代年輕人是中華民族的棟梁,是社會主義各項事業的主要社會建設者和繼承人,他們自身的發展好壞都關乎著整個中華民族的命運。唯有全社會積極參與,才能更有效的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從而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

參考文獻:

[1]王現東.網絡文化環境下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挑戰與應對[J].青少年學刊,2016(5).

[2]曹挹芬,曾長秋.新媒體時代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民眾認同的探討[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2).

[3]張小飛,陳莉.新媒體時代文化生態的嬗變與社會核心價值觀傳播策略[J].理論視野,2013(6).

[4]周琪,羅川.“微時代”下大學生價值觀教育面臨的挑戰及應對[J].思想教育研究,2014(1).

[5]趙錚.網絡直播視域中大學生價值關系的認知與重構[J].當代青年研究,2021(2).

[6]馬新民,顧友仁.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二維視界[J].學術論壇,2016(2).

作者簡介:喬禾培(1993—),女,漢族,湖北襄陽人,法學碩士,漢江師范學院,助教。

猜你喜歡
大學生教育網絡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論“中國夢”引領下的高校傳統文化教育
新媒體時代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模式構建
探析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面臨的挑戰
當代大學生國防教育面臨困境與突圍路徑
淺談當代網絡時代的校園文化建設
網絡文化對學生管理工作的影響與對策
運用新媒體進行思想引領的路徑探索
在高校有效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途徑探索
IP影視劇開發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
高中政治教學中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機融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