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近十年意象圖式應用研究綜述

2023-06-21 15:38劉沅霖
中國民族博覽 2023年2期
關鍵詞:意象圖式研究綜述語言

【摘 要】意象圖式在人類與現實世界的相互作用中產生,意象圖式也是認知語言學中特別重要的概念之一。筆者查詢了(2012.01—2022.07)十年來主題關鍵詞中內容為“意象圖式”的文章,對這些年來國內基于意象圖式的應用研究進行了梳理,發現主要集中在意象圖式與語言本體研究;意象圖式與文學鑒賞;意象圖式與翻譯研究,并針對研究結果總結了國內意象圖式理論目前存在的問題,以期能為國內意象圖式未來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意象圖式;研究綜述;語言

【中圖分類號】H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02

一、意象圖式理論

意象和圖式本是兩個獨立的概念。意象源自于認知心理學,它是指在人類大腦中形成的表征,表征是基于現實世界中人們對事物感知形成的。圖式是意象的一種,是一種基本的認知結構模型,是指人們把和世界互動中獲取的經驗信息抽象加工組織編碼。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意象圖式”概念在萊考夫(Lakoff)的專著《心中之身》和約翰遜(Johnson)的專著《女人、火與危險的事物》中提出。萊考夫稱之為動覺意象圖式,約翰遜稱之為“孕育身體的圖式”,Gibbs&Colston把它定義為空間關系,Oakley認為“意象圖式是為了把空間結構映射到概念結構而對感性經驗進行的壓縮性的再描寫?!保ɡ罡S?006)[1]

結合以上可知,存在于人類經驗和理解中的意象圖式是一種組織結構,能有效聯系抽象關系和具體意象?!艾F實—認知—語言”這一過程是認知語言學的基本原理。一般認知過程中有五個方面的內容——現實、互動體驗、意向圖式、范疇化、概念意義??芍庀髨D式在認知過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環,起著重要作用。因此,研究意象圖式對于研究人們如何建構范疇、如何形成概念、如何理解意義等都有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

二、國內意象圖式理論研究現狀

筆者查詢了(2012.01—2022.07)十年來主題關鍵詞中內容為“意象圖式”的核心文章,對這些年來國內基于意象圖式的應用研究進行了梳理,發現這些年來國內對于意象圖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意象圖式與語言本體研究;意象圖式與文學鑒賞;意象圖式與翻譯研究。這三個方面各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特別是意象圖式與語言本體研究成果頗多,這些年意象圖式與其他兩個方面的結合也更廣更深。

這些年來國內對于意象圖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意象圖式與語言本體研究;意象圖式與文學鑒賞;意象圖式與翻譯研究。這三個方面各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特別是意象圖式與語言本體研究成果頗多,這些年意象圖式與其他兩個方面的結合也更廣更深。

(一)意象圖式與語言本體研究

國內意象圖式與語言本體研究領域中多集中在漢語詞匯和構式研究;英語介詞研究,部分集中在漢語外語對比研究。研究者多關注研究語言本身認知屬性、認知基礎,強化人們對語言理據性的認識,以幫助人們更好理解語言,準確使用。

1.意象圖式與漢語詞匯、構式研究

意象圖式能促成具體概念的產生,具體概念經過語言形式編碼成為語義。很多詞義都源于特定的意象圖式,而意象圖式之間的自然轉換、投射可以產生多義現象。意象圖式與漢語詞匯研究在多義詞方面研究的文章有鄭偉娜(2014);朱彥(2016);朱莉華(2016)。這些文章都認知語言學角度入手,梳理出多義詞的多義體系,厘清了多義詞的義位以及多義詞詞義之間的聯系手段,并說明了多義詞多義體系形成和意象圖式有關,從意象圖式入手分析更容易分析到詞義范疇的核心。意象圖式與同義詞研究的學者有楊唐峰(2015);李文浩(2016);蔣靜忠、魏紅華(2017);劉瑋、宗守云(2020)。這些學者從借助不同的意象圖式闡述了這些詞的認知語義差異,考察同義詞的使用機制,得出同義詞的根本差異,以區分同義詞,正確理解同義詞。

意象圖式理論除了與漢語同義詞、多義詞研究,也有留學生漢語詞匯習得偏誤研究,但研究的較少。如:朱京津(2017)《趨向補語“過來”“過去”的二語習得釋義策略》[2],作者采用意象圖式等認知模型,從視覺層面投射到思維意識,使留學生從認知層面清晰地理解“過來““過去”的引申義。

意象圖式與構式研究的文章有羅耀華、周晨磊、萬瑩(2012);王宇、吳長安(2013);呂峰(2013);胡德明、馬洪海、李婉瑩(2019);陳一、李洋(2022)。這些文章都從意象圖式角度分析構式構式義的形成機制,還指出這些構式的語用功能。

除以上研究,國內還把一些熱點問題用意象圖式角度研究,如:高亞亨(2012)《心理認同類“把”字句的語義特點》;常娜(2016)《V上”結構的語義體系及認知機制》;也有涉及到少數民族語言研究,如:唐巧娟(2020)[3]。

2.意象圖式與外語研究

近十年國內意象圖式與外語研究研究多集中在英語,也涉及到俄語和日語。

意象圖式與英語研究的文章有仇偉(2012);緒可望、楊忠(2013);郎芊、高治東(2013);王紅孝、徐玉臣(2015);明宏(2015);明宏(2106);劉海遠、徐丕青(2016)。整理這些文獻,我們可以看到國內意象圖式與英語研究的文章主要涉及空間方位詞、介詞,其它詞研究還有待加強。

國內也有一些文章以認知語言學為視角,探討意象圖式理論分對語言教學的影響,提出教學建議,以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如鄭秋萍(2019);周道鳳(2015)。與俄語、日語相關研究的文章有彭玉海(2012);馬麗萍(2022);彭玉海(2022)。許慈惠、樸仙靈(2017);許慈惠、樸仙靈(2020);毛偉(2021)。

3.意象圖式與語言對比研究

和外語對照的比較研究的文章有李秋、楊陳晨(2012);陳敏、鄧志勇(2012);謝淵、陳訪澤(2013);張興(2015);羅一麗、張輝(2016);張金生、孫冬陽(2017);方義桂、叢迎旭(2020)。這些文章都是運用了認知語言學的意象圖式理論分析不同種語言差異,采用意象圖式模型進行跨語言語種認知對照研究,使人們對語言語義有更加直觀化的認知體驗。

殷樹林、尹若男(2020)《跨語言比較視閾下“偷”“搶”的共性與個性》,一文中作者指出可以根據意象圖式理論的凸顯理論得出:動詞“偷”和“搶”在語義上都可與施事、受事和奪事相關聯,并且在認知凸顯上和句法結構上有相同也有不同。作者通過跨語言比較,歸納出一個蘊含共性,“即凸顯角色(強凸顯角色?弱凸顯角色)?非凸顯角色。[4]

(二)意象圖式與文學鑒賞

近年來,隨著學者將認知語言學與文學評論有機地融合,認知詩學產生,認知詩學這一新興領域也日益受到重視。越來越多學者把意象圖式運用到文學研究鑒賞中去,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內涵。意象圖式對文學作品的創作和理解都有著重要影響。董莉(2013)[5];鄧奇、王婷(2017)。從意象圖式的視角揭示了詩歌主題,展現了詩人蘊含其中的情感,使讀者更加清楚地了解了詩中意象的目的與作用。謝世堅、張曉琳(2017)[6],作者分析神話意象象從具身經驗出發,形成了許多圖式,意象圖式又通過隱喻形式將與之相關的正反觀念投影出來,然后構成了莎劇中“神圣與真實為明”、“邪惡未知為暗”等隱喻。神話意象是讀者理解莎劇中價值評判和抽象概念的橋梁,具有獨特的藝術效果,增添了豐富內涵。佘丹((2018)[7]指出容器圖式、力量—動態意象圖式和作者的預設話語相互作用,讓讀者用身體體驗產生出形象的視覺體驗。意象圖式模型的構建,激發讀者想象,讀者可以清晰地理解作者預設話語的深層內涵和小說的主題意義,讀者也能更好地深挖小說的意義。

(三)意象圖式與翻譯研究

過去,意象圖式理論在翻譯領域的應用主要集中在文學作品尤其是古典詩歌的翻譯上。近年來,意象圖式理論已經涉及到許多其他翻譯領域。如:焦丹葉、勝華(2022)[8]從認知視角識解中國武術兵器概念的隱喻翻譯過程,從具身認知、句法象似、意象圖式、體驗哲學四個維度識解刀、槍、劍、戈四類典型兵器概念的隱喻言語特征與翻譯過程。金輝(2016)[9]指出唐詩地名中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內涵,認知主體大腦中的認知圖式可以被這些信息內涵激活,進一步構建出認知語境。作者以許淵沖英譯的唐詩文本為研究對象,基于認知語言學及認知詩學的理論框架,提出應該以認知效果的轉化生成和文化意蘊的傳遞傳播為準則,翻譯唐詩中的地名。李江春(2012)[10]從認知語言學翻譯觀出發,分析各種圖式對旅游翻譯的啟示,指出意象圖式在旅游翻譯中可使具體和抽象高度結合,減少“胡編亂造”,促進翻譯質量的提高,促進國際交流。

(四)意象圖式與其他領域

意向圖式與心理認知。意象圖式的影響著人們對抽象概念、抽象關系的認知加工處理。李惠娟、張積家、張瑞芯(2014)[11]指出羌族理解親屬詞隱含的輩分關系與垂直空間關系有關,得出結論:上下意象圖式影響了羌族被試者對親屬詞的輩分關系的認知加工。

意象圖式與當代政治。劉梁劍(2019)劉文宇、胡穎(2022)等論文都表明意象圖式可以隱喻投射到社會政治生活領域中,意象圖式與政治話語聯系緊密,意象圖式可以幫助傳播正確的意識形態。

意象圖式還與數學、人工智能、手勢結合研究。如:王東、吳彤(2020)指出意象圖式可以幫助讓我們可以直接把握到物體的空間結構,它連接了語言和空間結構,把“空間邏輯結構”帶到了用語言表達的抽象概念中。宋保林、郭慧華(2021)《語境在圖式建構及其具體化中的功能》。王赟曌、覃京燕(2019)《基于意象圖式的智能手機操控手勢研究》。

三、結語

意象圖式在人類與現實世界的相互作用中產生,可以說人類生活中的各方面都有意象圖式的參與。因此,有關意象圖式的應用研究領域實際上非常廣泛。據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國內意象圖式理論與語言本體結合緊密、成果頗多,特別在漢語一詞多義的研究非常多,這讓我們可以從意象圖式角度非常有力地解釋多義詞的義項以及它們的關系,這些年意象圖式與其他兩個方面的結合也更廣更深,但意象圖式的應用研究視野仍需拓寬。

第一,意象圖式與漢族詞匯文化研究已有豐碩成果,希望未來可以更緊密地與少數民族語言文學結合,進行認知解讀,理據解析。

第二,意象圖式與語言研究成果頗多,但在第二語言習得方面文獻還比較少,希望未來意象圖式在第二語言教學領域繼續拓展,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學習理解習得第二語言。

第三,國內意象圖式與外語研究的文獻中,大多是研究英語,可以更多地研究其他外語,未來我們可以運用意象圖式理論更多地與其他外語結合,以更好地鑒賞和翻譯不同語言的文學作品。

第四,意象圖式理論與心理、政治以及其他領域的交叉研究需要進一步加強。

參考文獻:

[1]李福印.語義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2]朱京津.趨向補語“過來”“過去”的二語習得釋義策略[J].漢語學習,2017(2).

[3]唐巧娟.黔東苗語“來”義動詞lo~4與ta~2語義差異的認知解讀[J].貴州民族究,2020(3).

[4]殷樹林,尹若男.跨語言比較視閾下“偷”“搶”的共性與個性[J].外語學刊,2020(5).

[5]董莉.《晨歌》的意象圖式解讀[J].大舞臺,2013(8).

[6]謝世堅,張曉琳.體驗認知視角下莎劇神話意象研究[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7(5).

[7]佘丹.《曼斯菲爾德莊園》中的預設編織與認知模型構建[J].外國語文,2018(4).

[8]焦丹,葉勝華.中國武術兵器概念的隱喻翻譯過程認知識解[J].外語教學,2022(4).

[9]金輝.文化意蘊地名的翻譯策略探析[J].中國科技翻譯,2016(4).

[10]李江春.認知語言學翻譯視角下圖式知識對旅游翻譯的啟示[J].外國語文,2012(2).

[11]李惠娟,張積家,張瑞芯.上下意象圖式對羌族親屬詞認知的影響[J].心理學報,2014(4).

作者簡介:劉沅霖(1998—),女,四川達州人,喀什大學中國語言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漢文字詞匯。

猜你喜歡
意象圖式研究綜述語言
語言是刀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論空間隱喻的認知思維
累積動態分析下的同聲傳譯語言壓縮
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文獻綜述
生態翻譯學研究簡述
英語虛擬語氣的認知研究綜述
關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綜述
認知語言學視角下的英語詞塊教學
漢語足部運動詞的空間隱喻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