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職業本科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2023-06-22 08:23朱金艷
藝術科技 2023年5期
關鍵詞:職業本科十四五高質量發展

摘要:高質量發展不僅僅是指經濟發展,還包括我國進入新階段,實現全方位發展,這其中也包括高職教育。文章從分析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史出發,探索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結合成都藝術職業大學在“十四五”期間職業本科教育的辦學特點,探討高質量職業教育和職業教育培養高質量人才的思路。

關鍵詞:“十四五”規劃;職業本科;高質量發展

中圖分類號:G71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05-00-03

1 本科層次職業教育的緣起

1.1 應用技術型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職業本科教育作為現代職業教育的一部分,承擔著培養高素質的應用技術型和職業技能型高等專業人才的任務。

隨著我國走上新型工業化道路,著力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創新型國家,為適應國民經濟轉型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對各類高技術人才的需求在不斷增加。這使高職本科教育的重要性更加突出。高職本科人才培養的核心是根據社會發展,為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培養應用型人才;結合市場,設計具備技術應用能力的教學體系和培養方案;構建骨架體系以“應用”為中心的教學內容;以實訓教學為特色;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和校企合作培養;等等。這類人才既能滿足當前的社會需求,又具有較強的適用性、技術性、技能性、實踐性、職業相關性。

與普通本科教育相比,高職本科教育更注重將理論知識融入實踐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中。職業本科教育強調理論和實踐訓練并重,強調以就業為導向,學生畢業有直接上崗的工作能力,在就業市場中更具競爭力[1]。這有助于更好地擺脫“畢業即失業”的困境,實現學生畢業與就業的無縫對接。

1.2 崗位需求形成人才缺口培育新動能

大力發展職業本科教育,有利于推進我國工業化、現代化穩步發展。經濟的發展在需要理論者與管理者的同時,也離不開高素質人才和技能人才作為基礎支撐。只有結合科學的現代化機器,才能促進生產力發展。當下,只有解決勞動者素質低和技術型人才緊缺的問題,才能更好地促進我國產業結構升級。

1.3 構建符合自身發展規律的特色職業教育體系

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正按照“三步走”戰略深入推進:2011年至2012年,重點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全面發展,2015年初步形成職業教育體系,2020年構建相對完善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教育部選擇31所高校組成中國應用科技大學改革試點戰略研究試點組,成立了課題研究組、改革試點指導方案研究組、設立試點方案研究組、國際合作項目組和轉型發展項目組這5個小組。各高校在進行教育結構轉型的同時,不僅迎合了現代應用型的需要,而且探索出了適合職業教育發展的路徑,注重自身探索的規律與各地方模范職業教育相結合,借鑒世界模范經驗,形成了自身的特色職業教育體系。

2 改革開放以來職業教育的發展歷程

改革開放以來,從調整中等教育結構轉向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從計劃培養到市場化辦學,從強調規模發展到規模與質量并重,從單一學歷教育到人人終身教育,我國在不斷探索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道路?!笆濉逼陂g,學校各項事業全面發展,辦學主體實現提檔轉型,發展方式創新創優,這為后續“十四五”的改革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1 初期恢復發展職業教育

改革開放初期,要實現國民經濟的恢復與發展,需要大力興辦中等職業學校、技工學校。我國中等結構教育較為單一,為了促進職業教育發展,便通過在普通高中開設職業教育班、建立職業高中等方式來平衡普通中等教育與中職教育的關系,且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到1985年,我國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比1978年增長29.3%,農村職業高中在校生增長10.5%,技校在校生增長4.6%左右,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總數超過420萬人。到1996年,中職生招生比例占高中招生的57.9%,在校生總數占高中生總數的56.4%。高職教育正被社會各界重視。

2.2 職業教育高速發展

21世紀,職業教育進入高速發展時期,有了重大的轉折與改革。這一階段,國家政策對職業教育的種類、辦學形式、經費來源、師資保障等作出了細致的規定,由此我國職業教育進入了多元化的發展階段[2]。這一時期引入學習型的社會理念,提出職業教育要適應人,學習需要與勞動就業密切合作,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

2.3 “十三五”職業教育進入發展新征程

“十三五”以來,黨中央將職業教育擺在了前所未有的位置,作出了一系列決定部署,將各項工作落實到點上,并且從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經驗。一是正式確立了職業教育的類型地位,二是構建了更加合理、定位更加清晰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雖然“十三五”期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面向“十四五”的發展和方向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一是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辦學理念需要進一步明確和深化,辦學理念更新不到位。二是教師團隊在結構上存在一定的矛盾,師資隊伍水平仍需提高。三是產教融合還不能完全適應發展需要,校企合作也存在一定的矛盾,須進一步構建。部分專業和產業脫節,課程和崗位能力脫節,教學內容和技術換代脫節,需要進一步打造品牌和特色專業。

3 職業本科高質量發展路徑

“十四五”規劃是我國改革開放從粗放型、高速型發展模式向高質量發展模式轉型的里程碑。新經濟發展需要強大的內生動力,持續推動傳統經濟進行數字化轉型。應將經濟領域的發展規律引入教育的高質量發展上去,使培養數字化人才與復合型人才成為高職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抓手。

3.1 厘清職業本科試點的內容和培養目標

3.1.1 數字化、復合型人才需要

新時期,新興人才極其寶貴。職業教育對國家的工業和創新體系的發展是重中之重?,F階段,國家新型技術已經處于深入發展、快速突破的新階段,科研人員和數字化智能化的復合型人才供不應求。因此,要將產業需求和學校人才培養結合起來,培養復合型人才。

3.1.2 構建職業本科教育新目標、新格局、新藍圖

如今,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想要在全球競爭中站穩腳跟,就必須樹立職業本科新標準、新目標,提升我國的綜合國力,重新定位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和競爭新優勢,大力發展新型職業教育,完善我國的工業體系,促進大數據、人工智能、互聯網新型技術發展,培養一批新型數字化、智能化人才,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力支撐。當前,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在結構、質量、水平上還不能完全適應,這就需要構建職業本科的新藍圖,從而促進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和創新鏈深度融合。要大力發展職業本科,培養新型技術性人才,構建中國職業本科的新格局。

3.2 職業本科高質量發展的重點要求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進一步點明未來幾年內我國職業教育的前進路徑,提出迫切需要加強理論研究,通過構建職業技術教育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進一步鞏固類型定位,凝練中國特色職業技術教育的道路、制度、模式,從而更好地提升國際競爭力,與德國職業教育體系對標,直至超越。

3.3 “十四五”背景下職業本科高質量發展的四大引擎

3.3.1 以創新應用為導向,培養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

人才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從培育人才來看,近年來院校與企業的合作不斷加深,校企聯合實驗室數量連年增加,應用理論知識開拓創新,跟上了制造業變革潮流。以深圳職業技術大學為例,該院校在成立智能控制實驗室時,提出了“將技術研發留在院校,把產品開發放在企業”的觀點,目的在于更好地縮小理論與實操的差距。

3.3.2 增強教師的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教師是教育的基礎,教師的素質和水平決定著學校的辦學水平。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觀念,不斷學習新知識。目前,成都藝術職業大學擁有一批教授專家和“非遺”傳承人領銜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800余人。其中,專任教師600余人,具有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以上的專任教師占總人數的30%以上,有國家級、省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4人。學校重點加強“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重點加強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和青年教師隊伍建設。

如今,信息技術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工具(如智能化、虛擬仿真、翻轉課堂等),在教學和培訓過程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教師應該從心理學、社會學和信息技術的角度對學生開展全方位教學。學校要重視和支持教師不斷增強自身的創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進而增強職業本科教育創新的長遠性。

3.3.3 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

“十四五”規劃提出了全新的發展理念,理念引領行動,思維決定行為。只有貫徹黨在新時期的新發展理念,才能更好地指導職業本科的各項工作。

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一項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任務。因此,高職教育也應以培養國內發展特別是鄉村振興的各類人才為主導,以培養面向國際的人才為輔助。

3.3.4 全面推進產教融合,開展校企合作

人才培養是學校的根本任務,教學是學校教育的基本途徑。成都藝術職業大學加大了教學培訓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力度,建立了一系列教學培訓質量標準,完善了教學培訓質量監控體系,推進了教學培訓課程等基礎教學條件建設,如教材和實訓基地等。同時,圍繞行業發展,堅持市場需求,努力回答“辦一所職業本科大學,承擔什么使命”這一根本問題。此外,該校發揮藝術專業的特色與數字技術企業進行深度合作,為成都市重點產業發展、傳統產業升級、文化產業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3]。

4 成都藝術職業大學職業本科試點(環境藝術設計專業)

4.1 高質量發展與專業特色發展

成都藝術職業大學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是藝術設計類專業,本專業的師資力量集中在環境藝術設計專業,而數字化和智能化方向的師資力量非常匱乏。因此,首先要大膽地引入掌握數字技術和智能化技術的師資,并且開設相關的課程,從課程和專業建設上給予教學資源保證。將面向需求的高質量教育與學校專業教育有機融合在一起,并通過師資力量的優勢,提升職業院校的教育水平。這樣既能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又能提升成都藝術職業大學的專業水平和學術

地位。

4.2 校企合作與產教融合

校企合作的兩個主體都需要介入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中,不能僅依托學校的辦學優勢為企業培養應用技能型人才,而是應該根據新經濟對企業的數字化和智能化需求,培養具備數字化和專業化的人才。

同時,學校在選擇合作企業時,應考慮師資力量與企業主營業務之間的互補關系,切實培養面向新經濟發展的高素質人才。若學校還是與傳統企業合作,培養出來的學生不具備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技能和思維,那么即便開展了校企合作,還是停留在粗放式的合作形式上,達不到高質量的合作效果。

4.3 促進數字技術專業與各藝術類專業之間深度融合

數字技術作為面向未來的技術,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創造力。2023年1月1日,中國數字資產交易平臺在北京正式成立,標志著數字技術已和資產對接,數字技術可以作為一種可交易的產品自由買賣。

作為高職藝術類本科,藝術創作不僅可以通過實物方式呈現和買賣,還可以數字化呈現(VR、元宇宙、NFT)。這給具備藝術創作能力的學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就業機會和創業機會。

新興的數字技術層出不窮,如內容生成的人工智能ChatGPT、元宇宙、區塊鏈技術、非同質化代幣(NFT)、Web3.0等在未來都會推動世界發展,將實物資產向數字資產轉移。新興技術對傳統行業以及教育、醫療等全方位的滲透,可改變人們的生活與工作方式。

因此,重視數字技術與目前各藝術類專業的融合已成為提供教學成果、提高就業率的重要內容,不可忽視。

5 結語

我國作為新型全球化的主要推動者與構建者,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越發重要。推動新經濟發展,需要各行業進行數字化轉型。在此期間,數字化人才的培養顯得尤其重要。職業本科教育順應新經濟發展趨勢,培養數字化復合型人才,是我國高等教育乃至職業本科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十四五”是職業本科教育發展的新時期,要堅持跨界合作的創新模式,加強與擁有數字技術的企業合作,形成聯合培養模式。同時,專門設置師資并進行教學內容改革,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技術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傊?,應構建藝術類專業與數字技術專業融合式教學模式,把數字技術作為所有專業都必須把握的專業教學內容,加大教學資源傾斜力度,為培養新經濟發展所需的復合型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匡瑛,李琪.此本科非彼本科:職業本科本質論及其發展策略[J].教育發展研究,2021(3):45-46.

[2] 高峻嶺.河北省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對策研究[D].石家莊:河北科技大學,2015:65-66.

[3] 陸俊杰.第八屆中國中青年職教論壇暨2012年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學科建設與研究生培養研討會綜述[J].河南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89-90.

作者簡介:朱金艷(1982—),女,河北石家莊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纖維藝術設計、中國傳統民居創新設計。

猜你喜歡
職業本科十四五高質量發展
高?!笆奈濉币巹澲袑W科建設要處理好五對關系
中輝大鵬數字電視公司“十四五”發展規劃
開啟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新征程
潘懋元職業教育思想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