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美術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2023-06-22 09:27趙霞李富彬
藝術科技 2023年4期
關鍵詞:高校對策

趙霞 李富彬

摘要:在高校教育中,美術教育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并且,國民素質的提升以及國家文化軟實力的增強等也與美術教育息息相關。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社會各界對國民的藝術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美術作為藝術的重要板塊,人才培養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通過高校美術教學,不但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美術創新能力,還可以進一步深化學生對培養創新能力重要性的認識,進而為后期的發展奠定基礎。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時期,既需要專業人才,又需要興趣愛好廣泛的綜合型人才,進而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為此,高校美術教育教學必須針對當前出現的問題,主動改革與創新,為美術教育的良好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當前,我國高校美術教育發展較快,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從實際來看,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如教學理念存在偏差、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內容單一、學生實踐能力不足、對理論知識不夠重視等。文章從高校美術教育的內涵出發,對現階段高校美術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期更好地促進高校美術教育教學發展。

關鍵詞:高校;美術教育教學;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0;J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04-00-03

美術的教育教學形式歷來是一個備受關注的熱點,伴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提出,人們對其更加重視。當前,我國高校美術教育教學仍然存在多方面的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存在對美術教育人文性和育人性的發揮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為此,對當前高校美術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有利于高校美術教育教學創新發展,更好地發揮其培養高校學生藝術素養的作用,助力高校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質量[1]。

1 高校美術教育的內涵

美術教育有多種不同的名稱,如視覺藝術教育、造型藝術教育等,其每一個名稱都有自身獨特的內涵。美術這門學科的特點主要表現在個性、主體性和創造性三個方面,只要是社會中存在的與視覺相關的事物或想象等,都屬于美術教育的范疇。概括來講,美術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傳統的知識和技法,如繪畫、雕塑、建筑、工藝等;二是新興的設計、攝影、攝像等;三是社會日常生活中能建構并傳達個人思想、情感的視覺影像。

高校美術教育是美術教育的關鍵環節,其面向的是朝氣蓬勃的年輕人,這一群體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尚未成熟,有極大的可塑空間。高校美術教育教學是圍繞審美內涵和文化理念進行的,通過教育讓學生更加科學、合理地認識美術教學活動,進而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2]。

2 高校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1 教育理念存在偏差

美術教育對感受力、想象力、領悟力、創造力、表達能力的要求較高,既具有感性特征,又具有理性特征,因而在理解和思考的過程中要感性和理性兼具。當前,在高校美術教育教學中,高校教師關注的重點仍然是學生繪畫和手工技能的提升,而對美術藝術信息和文化內涵的拓展則未能引起重視。在這種情況下,多數高校學生只將技能學習作為重點,而忽視了對美的思考、感悟和創造。殊不知,如果教師只側重于傳授學生知識和技能,而疏于對學生進行人文、藝術以及對美的創造和鑒賞能力的傳授,那么學生就難以真正具備人文精神,從而背離人文藝術教育的

目標。

2.2 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

在美術教育教學過程中,部分高校美術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仍然比較傳統,講解的內容也基本圍繞當前繪畫進行的,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在這種情況下,其教學質量必然難以達到實際的教學要求。此外,由于學生的美術基礎、能力等方面存在局限性,部分學生不能明白真正的教學用意與教學目標,在學習上無所適從,最終導致學生制訂的學習規劃與自身的實際情況不匹配,在思想認識上也比較混亂。也有的學生雖然在學習規劃上做得比較到位,學習目標也比較明確,但由于教師的教學目標不清晰,因此學生的學習目標也會隨著教師的教學調整發生異位,最終影響到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3]。

2.3 教學內容單一固化

現階段,在美術知識和技能的教學內容上,高校講授的內容比較單一,覆蓋面不廣,缺乏拓展和創新,不利于高校學生美術學習效果的優化??v觀美術發展史,美術藝術品的范圍非常廣,只要是表現人類生產、生活,或體現人的精神情感的符號,都屬于這一范疇,并且這些美的藝術品兼具實用功能和精神表達。而美術教育的發生并不受時空限制,其隨時、隨地都可能出現。因此,人與自然的融合在美術教育中極為重要。由于當前高校美術教育側重于知識與技能的教學,因此其在民族文化和情感啟發方面的教學內容有所欠缺。同時,由于高校美術教育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個相對固化的體系,在基礎教學訓練、素描教學、色彩教學等方面都缺乏拓展和創新,而這些又與美術教育所要求的變化與創新背道而馳,因此不利于培養基礎知識與技能扎實且富有創新意識的高水平美術專業人才。

2.4 學生的實踐能力不足

在一般情況下,美術教育的專業課分為專業技能實踐和教學職業技能兩個類別。而在高校美術教育教學中,往往對專業技能實踐更為注重,通常穿插在美術課堂教學中進行,但這一實踐在組織形式上比較單一。顧名思義,實踐的真諦在于實習,只有通過實習才能讓學生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現階段的高校美術教育教學來看,多數高校選擇的是分散實習模式,在對學生實習的監督監控方面并沒有設立一個完善的管理機構,相當于放任式管理。在這一模式下,學生對實習并不會引起應有的重視,取得的實習效果也是微乎其微,最終使實習停留于表面,流于形式,學生的職業技能也難以得到切實提升[4]。

2.5 理論知識重視不足

在傳統的高校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以講授美術知識和技能為重點,而學生往往對這種繁雜、枯燥的教學內容比較厭煩,學習興趣不足。針對這種情況,美術教師沒有給予過多的關注,依然采取傳統模式,忽視了社會發展和學生實際情況的差異,缺乏適時的更新。久而久之,美術的理論知識就被忽略了,形成了學生只重視繪畫技巧的局面。社會的發展對學生的創造力和審美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而這又需要美術理論知識的沉淀。為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美術教師應當對美術理論知識的傳授高度重視,創新教育教學方法,使美術理論知識教學更具趣味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夯實學生的美術理論基礎。

3 高校美術教育教學改進對策

3.1 轉變美術教育教學觀念

在高校美術教育教學中,轉變教學觀念能夠有效推動美術專業的教育教學改革,提高美術教學的質量。例如,在傳統的美術教育教學理念的基礎上,貫徹素質教育理念,將人本化、課程思政、網絡化等教學理念融入其中,使美術的人文性教育功能得到充分發揮。在美術教師的引導和啟發下,充分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自覺、認真地學習美術課程,培養發散思維,切實掌握美術知識與美術技能,提升美術創作能力,進而促進高校美術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為社會培養優秀的美術人才。

3.2 明確教學目標

高校美術教育教學活動是在美術實踐活動的基礎上進行的,開展實踐活動有助于學生樹立審美意識,提升美術技能。感知和創造是審美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可以歸納為鑒賞美的能力。其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真實事物的鑒別,二是對審美對象本質的挖掘。

事實上,高校美術教育教學的目標主要在于三個方面:一是要求學生全面掌握美術專業知識,也就是說,教師要重視美術理論基礎課程的講授,讓學生基本了解美術學科,如文化知識、審美知識等。二是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定位能力。美術基礎知識和實踐教學的目的在于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能夠較好地鑒別美術作品,具有高尚的審美思想和審美理念。三是提升學生的情感價值定位能力。美術審美情趣判斷能力主要體現在情感評價方面,每個學生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審美技能等存在差異,他們在審美情趣上也會表現出不同,因此,高校美術教師還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3.3 豐富教育教學內容

豐富美術教育教學內容是提升美術教學效果、推動美術教學改革的重要途徑。對此,高校要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要在教學內容中融入情感信息,也就是說,在教材的基礎上,要以情感為導向,將情感信息融入其中。通過情感引領,提高學生對美術的認知,進而激發學習美術的興趣。例如,在鑒賞美術作品時,可以融入情感信息,讓學生用情感探究作品,實現作品情感與學生情感的融合,進而加深學生對美術作品的感悟。二是在教學內容中融入人文信息。在美術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進行文化挖掘和藝術挖掘,突出美術教育的人文性,引導和幫助學生認識美術的人文性,為學生構建完善的美術藝術體系奠定基礎。三是在教學內容中融入生活信息。藝術源于生活,重視美術教育的生活化可以使美術教育與生活之間的聯系更緊密,可以加強學生對藝術情感的認知和提升其生活實踐能力。

3.4 強化美術實踐課

藝術是從生產、生活中發展而來的,其中的每一種元素都可以作為藝術創作的題材,是藝術靈感的源泉。在高校美術教育中,教師應當對學生的實踐課引起高度重視,引導學生留意生產、生活中的細節,善于發現自然美,體會生活中細微之處的趣味,積極開展美術實踐。

以中國畫的實踐教學為例,中國畫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和人文精神,能否體會到這些便成為學好中國畫的關鍵。為此,教師要對此加以細心的引導,幫助學生感悟中國畫中的人生智慧。例如,松、竹、梅是中國畫中常見的事物,也是中國畫實踐教學的主要美術意象。那么,教師在實踐課中就要為學生講解認識這類美術意象的方法,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引導學生思考美術意象與生活元素之間的關系,促使他們正確認識這些美術意象。此外,對于中國畫的筆墨特點、色彩運用、藝術語言等,教師也應當在實踐課中向學生重點講解,讓學生對繪畫手法有清楚的認識。只有讓學生通過實踐來感受、體驗美術元素,才能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形象思維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得到切實的鍛煉和提升[5]。

3.5 提升美術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

在教育工作中,教師的學科素質對教學成效有直接影響。高校美術教師除了要擁有良好的美術專業基礎之外,還應當擁有較強的教學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美術教學任務。

現階段,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迅速,高校美術教育也應當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不斷改革和創新,培養社會需要的高水平美術人才。如今,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運用已不再是新鮮事,其所發揮的作用也是有目共睹的。同時,信息技術在高校美術教育中的應用也是提升美術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的一條重要途徑。對此,高校美術教師面臨著熟練掌握與應用信息技術手段開展教育教學的重大考驗。鑒于此,高校美術教師須提高自身的認識,與時俱進,加強對信息技術的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滿足新時代高校美術教育教學的需要,增強美術教育的有效性,促進高校美術教育教學發展[6]。

4 結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高校美術教育教學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社會對美術人才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為了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高校美術教師應當深入剖析當前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轉變教學觀念,明確教學目標,不斷地豐富美術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重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應緊跟時代發展步伐,不斷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以更好地滿足教育教學的需要。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美術教育教學的成效和質量,為社會輸送高素養的美術人才。

參考文獻:

[1] 傅可.高校美術教育教學改革與實踐探索研究[J].美與時代,2022(1):88-90.

[2] 紀悅琪.新時代高校美術教育改革路徑研究[J].美與時代,2022(7):106-108.

[3] 熊偉翔.我國高校美術教學改革中突出問題及對策分析[J].藝術評鑒,2021(21):113-115.

[4] 陳琳,邱芬.高校美術教育現狀與教學改革思路探索[J].作家天地,2021(22):72-73.

[5] 陳晨.論核心素養視角下高校開展美術教育的途徑和策略[J].美術教育研究,2021(17):120-121.

[6] 趙嗣發.信息時代我國高校美術教育教學改革[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10):125-127.

作者簡介:趙霞(1977—),女,四川宜賓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繪畫、水彩。

李富彬(1976—),男,四川什邡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美術理論、彩燈設計。

猜你喜歡
高校對策
診錯因 知對策
對策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關于職工隊伍穩定的認識和對策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傳播效果的幾點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試論高校黨建工作中的黨史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