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雨》教學內容的選擇

2023-06-22 22:39莫健軍
文學教育 2023年6期
關鍵詞:曹禺語文核心素養雷雨

莫健軍

內容摘要:不同的教材有著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時代也影響著教學內容?!独子辍窂娜脒x高中語文教材以來,從未退出過舞臺。那么,入選率如此高的選文,而又不受高考和課堂教學的重視,因此,逐漸有一線教師一遇到戲劇文學就一筆帶過,不知道如何恰當地選擇教學內容。這可以結合相關資料進行綜合考慮,試著抓住核心,從戲劇沖突出發;集合要素,從戲劇人物入手;回歸根本,從戲劇語言中積累。

關鍵詞:教學內容 語文核心素養 戲劇文學 曹禺 《雷雨》

《雷雨》是曹禺的代表作之一,是現代話劇的典范,是中國話劇從發展時期走向成熟時期的里程碑?!独子辍纷?979年被選入高中教材,距今已有43年的歷史。在“一綱多本”時期,《雷雨》就是各個版本教材中的“??汀?,如今回到“一綱一本”時代,《雷雨》同樣以經典文學作品的身份被選入了教材之中。[1]這樣入選率如此高的選文,其教育價值不言而喻,但其又不受高考和課堂教學的重視。因此,逐漸有教師一遇到戲劇文學就一筆帶過,不知道如何恰當地選擇教學內容。這可以結合相關資料,即《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20年修訂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本單元的單元導語、學習提示和單元學習任務,以及學情和文體特色進行綜合考慮,找到合適的內容。

一.《雷雨》教學內容的選擇依據

教學內容的選擇,可以結合新課標、教材、學情和文體這四個方面進行考慮。在新課標中,可以確定篇目的定位,發現單元的指向性;在教材中,可以提煉本單元和選文的要點,走進內容的多元性;在學情中,可以預測各種問題,充分調整內容的可行性;在文體中,可以抓住原有特色,認識內容的獨特性。

(一)研讀新課標,確定篇目的定位

新課標的修訂以來,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議和要求,并開創了“學習任務群”的教學形式,其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科核心素養。深入研讀新課標,有助于教師確定所教篇目的定位。

從《雷雨》(節選)在教材中的位置來看,其編排在必修下冊的第二單元里,本單元是由三篇戲劇文學作品組成的一個戲劇單元。通過結合新課標的課程結構和課程內容,可以發現本單元為“文學閱讀與寫作”任務群。本任務群旨在引導學生閱讀古今中外詩歌、散文、小說、劇本等不同體裁的優秀文學作品,使學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體驗情感的過程中提升文學欣賞能力,并嘗試文學寫作,撰寫文學評論,借以提高審美鑒賞能力和表達交流能力。[2]從新課標中,可以看到形象、語言、情感和寫作的內容是四大文體不可缺少的大方向。

(二)鉆研教材,提煉本單元和選文的要點

在教材中,《雷雨》(節選)編排在必修下冊第二單元里,單獨成一課,為第五課。第二單元由單元導語、單元選文和單元學習任務三個方面組成,其中每篇單元選文后有著相應的學習提示。

1.單元導語:一個單元的指南針

單元導語,可以說是對本單元所要學習的內容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其也為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學生所要達到的語文核心素養指明了方向。因此,在展開一個單元之前,可以先看單元導語的內容,尤其是里面對于學習內容的把握、學習方式的建議和學習活動的闡釋。

高中語文必修上冊第二單元導語的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和學習活動如下[3]21:

(1)通過閱讀鑒賞、編排演出等活動深入理解戲劇作品——學習策略(閱讀鑒賞、編排演出)

(2)把握其悲劇意蘊——閱讀策略和思維方面

(3)激發心中的良知與悲憫情懷——情感目標(良知和悲憫)和審美方面

(4)要初步認識傳統戲曲和現代戲劇的基本特征——基本知識(傳統戲曲和現代戲?。?/p>

(5)欣賞劇作家設計沖突、安排情節、塑造人物的藝術手法——藝術欣賞和審美方面

(6)體會戲劇語言的動作性和個性化——閱讀策略和語言方面

(7)還要理解悲劇作品的風格特征——閱讀策略和思維方面

(8)欣賞作者的獨特藝術創造——藝術欣賞和審美方面

從單元導語可以凝練出悲劇意蘊、情感、戲劇基本知識、手法和語言。

2.學習提示:一篇課文的方向盤

學習提示是教科書編者為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某篇課文所作的一些注解和建議。因此,在閱讀課文時,可以先看一下課文后面的學習提示。

從《雷雨》(節選)的學習提示中可以看到,在閱讀時,要抓住人物關系,初步理解人物性格;圍繞某個問題進行探討,深入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要注意兩段“重場戲”是如何設置尖銳復雜的沖突;《雷雨》的臺詞。[3]36

依據學習提示,可以找到人物里的人物關系和人物性格,戲劇所設置的沖突,以及語言里的潛臺詞、內心活動和推動情節。

3.單元學習任務:一個單元的水彩筆

單元學習任務,可以說是一個單元的水彩筆,它為本單元的學習增添了新的色彩。其將本單元的內容組合成一個個小任務,并以任務的形式來進行本單元的學習。

根據本單元學習任務的內容,可以分為三大點:第一點是在這三篇戲劇中摧毀了哪些“有價值的東西”,并采用悲憫的情懷來看待劇中的人物,感受劇中震撼人心的力量,并與同學分享;第二點主要是通過編排戲劇演出,登上戲劇舞臺,親身體驗,深入感受其中的魅力,可以從《雷雨》或《哈姆萊特》中選段進行;第三點主要是通過學習本單元的《竇娥冤》后,拓展閱讀或觀看其他中國傳統戲曲,并從多角度談談自己對傳統戲曲的認識。[3]43-44

總體來說,單元學習任務給本單元提供了不同的色彩,對于《雷雨》(節選)可供選擇的有第一點和第二點。

(三)契合學情,預測各種問題

學習者在不同的階段中有著不一樣的身心狀況,同一階段的不同學習者也有著不一樣的興趣、水平和需要。教師在備課時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盡可能地去預測學生學習這篇戲劇文學作品時會出現的各種問題。

本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高一下學期,他們的身心狀況正處于發展時期并逐步趨于成熟;思維方式也正向邏輯思維的方向不斷發展。與此同時,他們離上一次接觸戲劇文學作品,還是在九年級下冊的第五單元里,離現階段高一下學期的學生具有一定的距離。雖然這一階段的學生對戲劇文學作品并不陌生,可以完成戲劇文學作品《雷雨》(節選)的閱讀,但他們對于戲劇文學作品的基本知識已經逐漸淡忘,這可以進行相應的補充;對于魯侍萍、周樸園等動態圓形的人物形象會存在理解困難的情況;對于《雷雨》(節選)中人物的潛臺詞往往缺乏耐心,未能深入品味、細嚼慢咽。另外,還要根據班上學生的具體情況,恰當地選擇重點、難點和疑點。

(四)把握文體,抓住原有特色

戲劇是入選教材的四大文體之一,其有著與詩歌、小說、散文不同的特色。

首先,創作目的的獨特性。戲劇的創作,其是為了舞臺演出的,是表演者與觀眾之間分享和交流的活動;而其他文體通常是供人們閱讀的文本,是作者、文本和讀者之間的多重對話。

其次,時間的有限性和沖突的集中性。戲劇最終是呈現在舞臺的活動,很難像小說一樣進行長篇大論,其要在一場劇有限的時間內(通常是2—3小時)吸引觀眾。那靠什么吸引觀眾?這就要看戲劇的矛盾沖突了。小說可以長篇大論地展開矛盾沖突,但戲劇的矛盾沖突要集中在有限的時間里進行,有時甚至比小說更激烈。

再次,語言的動作性。其他文體同樣有語言,詩歌有凝練性、跳躍性和音樂性;小說有敘述性和描述性;散文有敘述性、抒情性和議論性。而戲劇的語言具有動作性,其體現在戲劇的舞臺說明、提示語、人物內心活動和推動情節等方面。

最后,內容的場面性。戲劇可以分為獨幕劇和多幕劇[4]195。其可以按照一幕一幕來編排,也可以按照一幕一幕來演出,形成不同的場面。場面可以由某個人的獨白形成,也可以由一個人或多個人的對話形成。

不同的文體有著不同的特色,可以抓住文體的特色,恰當地選擇教學內容。

二.《雷雨》教學內容的選擇建議

綜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從新課標到教材,到學情,再到文體,可供選擇的內容有沖突、形象、語言、情感、寫作、悲劇意蘊、戲劇基本知識和手法。其中手法和悲劇意蘊蘊藏在形象、語言和情感當中;寫作是在編排演出后所進行的心得體會或閱讀體驗等;戲劇的基本知識可以結合相應的具體內容進行補充;情感在劇作中是通過人物形象和人物語言逐漸呈現出來的。因此,可以選擇從沖突、形象和語言入手。沖突,在劇作中是指劇作的矛盾沖突;形象,在劇作中是指劇作所刻畫的人物形象;語言,在劇作中是指劇作的語言,《雷雨》(節選)里有潛臺詞、內心活動和推動情節。

(一)抓住核心,從戲劇沖突出發

沒有集中的矛盾沖突就沒有戲劇,這已成為一條公認的定理。小說也要反映、表現矛盾沖突,也需要加以集中、概括,而劇本則更要把矛盾沖突加以高度集中,使之達到尖銳、劇烈的程度。[4]195在《雷雨》(節選)中,存在著三種矛盾沖突,即人與人之間的沖突和人物自身內部的沖突,以及人物與現實的沖突。

課本中所節選的部分,說到了魯侍萍到周家找尋她的女兒四鳳,并由此牽出周魯兩家過去與現在的種種恩怨。節選部分可以分為兩個小部分:第一部分為“周樸園與魯侍萍的相認”。在這部分中,從魯侍萍到周家尋她女兒開始,緊接著魯侍萍又與周樸園進行了談話,隨著談話的進展,一步步真相水落石出,逐漸從平緩的基調走向激烈的氛圍。最終,魯侍萍和周樸園兩個人相認;第二部分為“魯大海與周樸園的沖突”。在這部分中,魯大海是從平等公正的角度出發,為了達成工人的條件來與周樸園當面對峙,但周樸園已經做好了應對準備,最終魯大海被礦上開除了。

由此,也形成了兩對人與人之間的矛盾沖突:第一對為周樸園與魯侍萍,第二對為魯大海與周樸園。在這兩對矛盾中,各自有著矛盾形成的原因、結果和焦點。第一對矛盾沖突的原因是在三十年前,過年三十的晚上,魯侍萍生下了周樸園的第二個兒子才三天,周樸園卻為了要趕緊娶一位有錢有門第的小姐,逼著魯侍萍冒著大雪出去,要魯侍萍離開周家的大門。然而,走投無路的魯侍萍帶著出生僅三天的第二個兒子投河自盡,后來被人救起,流落到北方受苦受難。這對矛盾的最終結果是兩人相認,其屬于一對三十年生死恩怨(愛情糾紛)的矛盾;第二對矛盾沖突的原因是周樸園的礦上有警察開槍打死三十個工人和周樸園對于工人的條件,一直沒有給予答復所引發的,在這樣一個斗智斗勇的過程中,卻換來了礦上恢復工作和魯大海被開除的結果,其屬于一對罷工與反罷工的糾紛(階級斗爭)的矛盾。

與此同時,在這兩對矛盾中,盡管人物之間充滿著各種矛盾,但在這些矛盾發展的過程中,人物自身也出現了變化。如:魯侍萍自己默默承受著這三十年來的痛苦,也不愿意影響孩子們的地位、家庭和聲望;她既恨自己為周樸園生了兩個孩子,沒被周家真正娶入門,也慶幸能有兒子相伴;她既知道真實情況,但又為了保護自己孩子和不想影響孩子名聲而不認子、不愿說出真實情況;她既想帶孩子們趕快離開所生活的地方,但又由于孩子們有事情沒解決,無法迅速實現。周樸園既因自私想保住周家這些年來的體面,但又希望魯家能接受自己的幫助;他既對“死去”的侍萍一往情深,但面對現實的侍萍又冷漠無情;他既不想認自己的孩子,想讓他們盡快離開周家,但又看著自己的孩子們相互打架;他既由于唯我獨尊的性格而踐踏孩子們的感情,但又希望孩子們聽自己的話。魯大海既知道周樸園的所作所為,但又沒能力跟他斗爭到底。周萍既想幫助自己的爸爸,但又不知道魯大海是自己的兄弟,而被自己的爸爸制止。

另外,在課本的節選部分中,還存在著人物與現實之間的矛盾沖突。如:魯侍萍好不容易離開從前的地方,自己并沒有想著會來到周家,更沒有想著自己來到的周家,就是當年拋棄自己的周樸園的家里,這樣兜兜轉轉,最終命運還是讓她與周樸園相遇了;周樸園逃離原先的地方,就是為了改變從前的人、事和生活,但最終魯侍萍還是出現在他的面前。

(二)集合要素,從戲劇人物入手

在矛盾沖突發展的進程中,涉及人與人之間、人與自身之間、人與現實之間的矛盾。而產生這些矛盾的原因,是由于戲劇里不同人物的特征和變化逐漸形成的。

在課本所節選的部分,出現了6個人物,即周樸園、魯侍萍、魯大海、仆人、周萍和周沖。周樸園是周公館的主人,也是周萍、周沖和魯大海的父親;他出身于封建大家庭,是當時所謂“有教養”的人;同時,它也有著自己的礦工產業;他專制、霸道、老謀深算、冷酷無情、虛偽,是封建資產階級的代表。魯侍萍改嫁前姓梅,曾與周樸園有過一段戀情,如今是魯貴的妻子,是魯大海、四鳳和周萍的母親;她善良、正直、剛毅、要強,是舊中國勞動婦女的典型形象。魯大海是周樸園和侍萍的兒子;他是一個充滿想法而又有決心的年輕工人階級形象;他善良、直爽和嫉惡如仇。仆人是周家的下人。周萍是周樸園和侍萍的兒子,他的“萍”字便是來源于他母親魯侍萍的“萍”字;他唯命是從,聽從父親的指令;他仗勢欺人,對大海大打出手。周沖是周樸園和繁漪生的一個兒子。

在周樸園和魯侍萍的對話中。雖然周樸園口中一直心心念念著侍萍,有打聽侍萍后來的情況;有自認為侍萍是一位賢惠、懂規矩的年輕小姐;有提到侍萍和自己是親戚;有想為侍萍修一修墳墓等,但當自己真正見到侍萍就在眼前時,卻突然變臉,從喜悅瞬間滑落為憤怒,前面所談的,也都變為空話,逐漸變得嚴厲起來,問侍萍來做什么,誰指使來的等等。此時的周樸園,只想著盡量不要讓魯侍萍的情緒激烈起來,就開始用他還記得侍萍曾經的生活和行為來安撫她,有保持著她喜歡的家具;有記得她的生日;有保留她受了病關窗戶的習慣。當這些都被侍萍推翻后,周樸園就開始采用別的方式,轉問侍萍帶走的那個孩子在哪里,直到周樸園知道那個孩子就在自己礦上,而且還是在門口等著的那個人時,周樸園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如何與他的兒子相見,而是想到自己的兒子居然鼓動罷工,反對自己的父親。隨后情況突變,周樸園直接問侍萍要多少錢,想著她回來是敲詐自己一筆的。然而,侍萍自己明白經歷了什么,艱難困苦都過來了,根本不是為了敲詐周樸園,也不想要他的一分一毫。其實,周樸園并不是真心想著侍萍,只是想著曾經聽話的侍萍,想著是一位能按照自己所期待的樣子而活著的侍萍。與此同時,周樸園并沒有把大海從心中看作真正的人,而是把大海當作可以操縱的工具,只能順著自己的意愿來發展的工具。從這些部分中,可以看到周樸園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權利、名聲、財產和體面,不惜采用一切方式來掩埋曾經所發生的人和事,這充分地展現了周樸園的虛偽和冷酷無情,以及隱藏著魯侍萍的善良、正直、剛毅和要強。

在周樸園已經得知大海是他的兒子,但依然沒有改變資本家的面貌,仍然采取了冷漠和居高臨下的方式來不斷地戲弄他,有故意詢問他的名字;有明知故問來這里做什么;有給他看昨天礦上復工的電報;有稱大海為“傻小子”等。然而,大海瞬間反應過來,意識到只有自己被蒙在鼓里,直接大罵那“三個代表”和周樸園。當大海聽到自己被周樸園開除后,情緒更為憤怒,連續甩出周樸園之前所做過的壞事。在這些部分中,凸顯了周樸園作為資本家所蘊藏的專制、霸道、老謀深算和冷酷無情的一面。此外,魯大海直爽、善良、嫉惡如仇的一面也展現得淋漓盡致。

周萍在節選部分中,僅有7句話,出現在魯大海與周樸園的對話中,有聽從指令式的回答“是”;有對詆毀自己父親的大海怒罵和打嘴巴;還有命令仆人打大海等。從這里來看,周萍很敬仰自己的父親,聽從父親的指令,對父親唯命是從。另外,他也有仗著自己在周家的身份和地位,命令周家的仆人對大海進行人身攻擊。

(三)回歸根本,從戲劇語言中積累

人物的特征和變化歸根到底還需要結合人物的語言進行反復品味,揣摩人物的獨特語言,深入戲劇的內部。在《雷雨》中,最為人稱道的是——潛臺詞;同時,通過人物語言,我們也可以看到人物的內心活動和一些推動情節發展的語句。

如:周樸園和魯侍萍的對話中。

在周樸園意識到眼前的這位四鳳母親知道這么多他的私事時,馬上抬頭詢問對方姓什么。

【潛臺詞】我眼前的這個人怎么會知道這么多?怎么我的私事她比我還了解!

在周樸園向魯侍萍詢問這個女孩子的墳在哪里的時候,魯侍萍卻反問他為什么問這些閑事。

【潛臺詞】魯侍萍的言外之意:周大老爺居然不管自己的大事了?也有心思擔心我們的事了。

在周樸園說出有點親戚的時候,魯侍萍卻反問起來“親戚?”

【潛臺詞】魯侍萍的言外之意:你和她是親戚嗎!

在周樸園想為這位親戚修一下墳墓時,魯侍萍卻回答不用。

【潛臺詞】魯侍萍的言外之意:她都在你眼前,修什么墳。

魯侍萍繼續講出周樸園口中的這位親戚,突然令周樸園坐立不安,站起詢問,再次確定對方是誰。

【潛臺詞】周樸園的言外之意是:眼前這個人對這件事知道太清楚了,難道……難道……她就是侍萍!

在周樸園想知道這位親戚現在在哪里時,魯侍萍回答就在此地。

【潛臺詞】此地,一語雙關。第一,在周樸園現在所居住的這個地方(城市);第二,就在周公館這里,而且就在你面前。

又如:魯大海和周樸園的對話中。

魯大海來周家問工人條件時,周樸園沒有作出相應的回答,而轉問那“三個代表”的情況。

【潛臺詞】周樸園的言外之意:你什么都不知道,還問我答不答應!

在魯大海講出這次罷工是團結的時,周樸園卻反問那些人可靠嗎?

【潛臺詞】周樸園的言外之意:你還不知道吧,他們都被我收買了!

在周樸園將電報遞給魯大海讀時,魯大海的第一反應是震驚的,緊接著開始安撫自己。

【潛臺詞】魯大海的第一反應:他們還是認錢了?

在魯大海將周樸園的種種罪惡行為一一指出時,周樸園便大聲呵斥!

【潛臺詞】周樸園的言外之意:趕緊走!不要再說了!

除此之外,人物的語言也蘊藏著人物內心的復雜活動和推動情節發展的內容。

如:周樸園與侍萍相認,周樸園對她的態度突然變了一個人。

【內心的復雜活動】周樸園想著魯侍萍已經去世了,但她還是出現在周樸園面前,令周樸園突然轉變態度,從一開始的愛之入骨到眼前的冷漠無情。

在魯侍萍看到自己孩子相互打架后,馬上走到周萍面前。

【內心的復雜活動】魯侍萍看到自己的兒子萍兒就在面前,但又不想影響孩子現在的生活,想保護自己的孩子,就將“萍”字轉為“憑”的同音字,暗藏著無法言說的痛苦。

在周萍詢問魯侍萍是誰時

【內心的復雜活動】魯侍萍既想說出自己就是周萍的媽媽,但又沒將真實情況說出來,而是轉成“你打的這個人的媽?!?/p>

周樸園告訴魯侍萍走錯屋子后,便問周樸園還有沒有其他事情。

【推動情節】魯侍萍主動詢問,推動情節發展。

周樸園說出是很遙遠的事了,但魯侍萍回答,也許記得的那片段里。

【推動情節】魯侍萍主動說出也許記得。

魯侍萍追問周樸園是否還有其他事情

【推動情節】接著周樸園的話,繼續詢問。

不同的選文有著不同的教學內容,《雷雨》教學內容的選擇,可以結合新課標、教材、學情和文體特色進行綜合考慮,建議抓住核心,從戲劇沖突出發;集合要素,從戲劇人物入手;回歸根本,從戲劇語言中積累。通過對《雷雨》教學內容的探究,可以使教師更加清晰地看到本篇戲劇有什么內容是可以教的,無論教師選擇什么作為教學內容,都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分析,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

參考文獻

[1]謝開.大單元視域下高中單篇戲劇文本教學內容選擇研究[D].阜陽師范大學,2022: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20年修訂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7

[3]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必修下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1

[4]童慶炳.文學理論教程(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6

(作者單位:黃岡師范學院文學院)

猜你喜歡
曹禺語文核心素養雷雨
雷雨天
雷雨
雷雨
從學情認知“思辨”教學內容
基于核心素養的語文教學內容的確定
基于期待視域理論確定詩歌教學內容的研究
曹禺與中國莎士比亞研究會成立始末
曹禺與一出沒有魯大海的《雷雨》
從《日出》看曹禺怎樣處理戲劇結構的矛盾
雷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