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2023-06-25 06:03趙雪梅
名師在線·中旬刊 2023年5期
關鍵詞:群文閱讀教學策略小學語文

摘 要:當前,越來越多有效的教學模式被應用到各年級、各學科教學中,發揮著積極的教學作用,而群文閱讀就是其中之一。群文閱讀是多文本閱讀,屬于新型教學模式中的一種,對學生閱讀能力培養、寫作水平提高具有積極作用。文章就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進行深入研究,旨在表明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具有積極的教學意義,且可穩步提升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3)14-0031-03

引? 言

在當前多種教學模式應用的教育環境下,如何應用適合的教學模式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成為各科教師需要思考的工作任務之一。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的應用,能有效培養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助力學生提高閱讀速度與質量,更可幫助學生系統地構建知識體系。為此,在明確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意義的基礎上開展有效的教學,具有極高的現實意義。下面,筆者就具體的策略進行詳細闡述。

一、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意義

根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小學生需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為達到這一教學目標,小學語文教師應注意從教育現實處思考,積極應用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借助它的優勢與價值,為學生創設閱讀環境,增加閱讀機會,打造閱讀平臺,教授閱讀方法,布置閱讀任務,一步步推動學生拓寬群文閱讀視野,發現閱讀樂趣,掌握閱讀方法,養成愛讀、悅讀、想讀、會讀的閱讀學習習慣。群文閱讀模式的應用,一方面可以有效擴大學生的閱讀量,使學生不只從課內群文閱讀中感受新知,接受人文教育;另一方面還可以顯著提升學生的閱讀速度,指導學生掌握更多閱讀技巧,最終提升閱讀技能。從以上兩個方面可以看出,在小學階段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具有更為積極的教育意義,可大幅度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從小學階段培養閱讀習慣,逐漸積累豐富的閱讀知識,開拓閱讀視野,增長閱讀見識,充實課余生活,找到學習方向,明確學習目標。此時,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都將得到有效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文化素養、審美素養、綜合素養等也將得到最大限度的培養與發展。由此可見,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的應用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和教育意義。

二、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有效策略

(一)精選文章,確保群文閱讀質量

群文閱讀教學若想有效開展,離不開對閱讀材料的精心選擇。若教師在選擇群文閱讀材料時未多加思考,僅憑借教學經驗為學生推薦閱讀書目,那么最終收獲的教學效果將不會理想。這主要是因為每個班級學生學習能力不同,閱讀理解能力也存在較大差異。為此,基于學生為本理念,教師需結合本班級學生的閱讀能力,選擇恰當的閱讀書目,引導學生開展群文閱讀活動。例如,以統編小學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觀潮》為例,這是一篇主要描寫錢塘江大潮景象的文章,通過對景觀的細致描寫,為觀者展現不一樣的自然景觀,帶來不一樣的體驗?!队^潮》使讀者看到大自然的神奇與瑰麗,更體會到在大自然面前人類的渺小,但人類卻可以通過直觀觀察自然、了解自然,掌握自然規律。此時,教師可以以《觀潮》為中心,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活動,使學生在群文閱讀中了解更多自然知識,探索自然秘密。如將《記金華的雙龍洞》《桂林山水》《黃山奇石》《走月亮》幾篇文章進行組合,便于學生開展群文閱讀活動。這幾篇文章篇幅長短適宜,閱讀難度一般,適合四年級學生開展群文閱讀活動,并在閱讀中積累更多寫景技巧。

(二)設計架構,發揮群文閱讀價值

教師可基于群文閱讀性質,提出架構設計,發揮群文閱讀價值。無論散文、說明文,還是議論文、記敘文等,都有不同的寫作風格,學生閱讀后,會逐步提升寫作能力。教師可依據當前的教學進度,為學生選擇適合的閱讀材料,鼓勵學生開展群文閱讀活動,積累更多閱讀知識,并在群文閱讀中學會對比和參照,學會總結文章寫作手法,進而為提升學生寫作能力提供幫助。例如,以統編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十三課《貓》這篇文章為例,這是一篇口語化文章,以總起句的方式開展對“貓”的描寫,應用對比、修辭等寫作手法,使讀者閱讀較為輕松,自然而然地對貓產生好感。這樣偏重口語化的寫作手法,符合小學生認知規律與能力特點[1]。為此,教師可將《母雞》《白鵝》《白公鵝》《蟋蟀的住宅》幾篇文章進行組合、開展群文閱讀,讓學生在群文閱讀中能夠了解口語化文章寫作手法的具體應用方法,了解到總分結構的布局手法,明確比喻、擬人、對比等修辭手法對文章的潤色價值?!敦垺愤@篇文章的第一句話是這樣描寫的:“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薄赌鸽u》這篇文章的第一句話是這樣描寫的:“我一向討厭母雞?!薄栋座Z》這篇文章的第一句話是這樣描寫的:“這白鵝,是一位即將遠行的朋友送給我的?!边@幾篇文章表述得非??谡Z化,隨意而又自然,使人產生一種想要繼續閱讀、了解故事內容的想法。由此可見,學生在群文閱讀中可通過對比、參照的方式,總結更多閱讀經驗,豐富閱讀素養。

(三)有效設問,保障群文閱讀成效

教師可基于群文閱讀價值,提出有效設問,保障群文閱讀成效。有效的群文閱讀會使學生收獲頗豐,不僅能在教師精心挑選的文章閱讀中拓寬閱讀視野,還能在閱讀中增長見識。為達到有效教學,教師需了解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可以在興趣的推動下,產生足夠的閱讀動力,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閱讀量的增大,會逐步消退閱讀熱情,使閱讀效果大打折扣?;诖?,小學語文教師需在重視開展群文閱讀教學的同時,配合使用一些教學手段,持續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有效設問就是非常好的輔助教學手段。例如,在教學統編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一課《觀潮》時,教師鼓勵學生圍繞本篇文章進行閱讀繪畫,具體方法為先對文章進行整體閱讀,之后按照閱讀內容繪制出觀賞情境。此時,教師可以應用有效設問的方式,

引導學生找到繪制方向和繪制方法。如教師可以這樣提

問:“《觀潮》記敘了一次觀潮的盛況,作者用文字描述的方式將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的壯觀景象呈現在讀者面前,那么可不可以將作者的文字描述方法進行創新,改為繪畫的方式,向讀者展示錢塘江潮來時的盛況呢?”學生依據教師的提問,對文章閱讀產生新的想法,原來不僅眼睛、嘴巴可以參與閱讀過程,手也可以將閱讀內容繪制下來[2]。此時,學生的閱讀熱情將持續。接著,教師將《記金華的雙龍洞》《桂林山水》《黃山奇石》《走月亮》等文章以同樣的方式組合起來,引導學生進行群文閱讀并進行分析、總結,辨明異同,提升閱讀成效。

(四)創設條件,促進群文閱讀順利開展

教師可基于群文閱讀所面臨的現實情況,為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應用創設條件,促進群文閱讀活動順利開展。群文閱讀活動的開展需要一定的空間、時間,需要學生保持閱讀熱情。從教學角度、現實角度思考,若教師只下派群文閱讀任務,由家長督促或學生自主開展群文閱讀,所能達到的閱讀效果是不同的,學習任務完成效果也不會得到有效保障?;诖?,教師需重視為群文閱讀活動開展創設有利條件,使學生全身心投入群文閱讀[3]。例如,教師可在教室中的一角創設圖書角。若教室空間足夠大,可單獨開辟出一個角落擺放書籍,讓學生在課余時間或自習時間進入圖書角進行群文閱讀;若教室空間不足,難以開辟出獨立的角落擺放書籍,則可以在教室后面一面墻上進行圖書墻設計,為學生創設良好的閱讀氛圍。圖書角或圖書墻創建完成后,由教師上報學校申請一批圖書。同時,

教師也可鼓勵學生將自己的閱讀書籍帶到學校,由教師統一消毒、編號后,放入圖書角中,學生畢業后可將書籍取回。這樣的方式利于豐富班級圖書角的書籍種類,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和奉獻精神。另外,教師還需在圖書角創建成功后,對課堂教學結構進行調整,為學生創造閱讀機會,保證學生在校期間有充足的時間開展群文閱讀活動,培養群文閱讀習慣。此外,開展多樣化的群文閱讀活動,可激發學生群文閱讀積極性,增強學生群文閱讀意識,讓他們知道群文閱讀需要長久堅持,養成正確的群文閱讀習慣。

(五)言語鼓勵,推動學生堅持閱讀

基于群文閱讀難度,教師還需重視對學生進行言語鼓勵,推動學生堅持閱讀。單本閱讀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定的教學手段助力,群文閱讀習慣的養成,更離不開教學手段的大力輔助。教學手段不僅包括多種教學方法,還包括言語鼓勵手段。小學生年齡小,對事物興趣保持時間短,教師需明確學生的年齡特點,在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活動的同時,適時地對學生進行言語鼓勵,推動學生堅持閱讀[4]。例如,在《貓》《母雞》

《白鵝》《白公鵝》《蟋蟀的住宅》組合成的群文閱讀活動中,教師可以競賽的模式將班級學生按照一定規律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閱讀書目相同,閱讀要求相同。在為期一周的群文閱讀活動開啟后,每周五的最后一節語文課上,教師對各個小組的閱讀成果進行評價。評價內容包括:閱讀筆記記錄情況、閱讀口語表達情況、閱讀方法與技巧掌握情況,以及閱讀感受等。小組成員都要將自己的閱讀收獲交給教師,由教師組織學生對閱讀收獲進行整體評分,最終教師做最后的群文閱讀評價。以小組為單位,哪個小組的成員總分數最高,則哪個小組獲勝并獲得相應獎勵。在評價時,教師需重視言語鼓勵的作用,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等綜合因素進行綜合性評價,使學生知道在教師心中每個學生都值得肯定,都有各自的優點。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應用鼓勵式教學理念,便于激發學生的閱讀動機和閱讀熱情,助力學生始終堅持閱讀,最終發現群文閱讀的優勢與價值。

(六)方法指導,提升學生群文閱讀能力

教師需重視將群文閱讀方法教授給學生,做好方法指導,以此有效提升學生的群文閱讀能力。對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學會學習方法更加重要。因此,學生只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才能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進而形成正確的學習意識,在未來學習中處于領先地位[5]。閱讀的方法較多,如默讀、精讀、粗讀、詳略得當地讀、瀏覽性閱讀等,這些閱讀方法還可再次細化:默讀的閱讀目的是以了解文章主要內容為主,默讀速度要快,可抓住閱讀重點;精讀的閱讀的目的是更深入地品讀文章,對華麗辭藻、哲理思想等要細讀品味,此時閱讀速度要放慢;粗讀的閱讀目的是找到想要了解的知識信息,速度可快可慢,如找到閱讀目標后要速度放慢細讀,未找到閱讀目標時閱讀速度可適當加快;詳略得當地讀的閱讀目的是更為全面地了解文章意思,找到閱讀重點,此時閱讀速度要適中,并在閱讀時進行有效標注;瀏覽性閱讀的閱讀目的是培養閱讀興趣,尋找閱讀熱點,此時閱讀速度要適當加快。

結? 語

總而言之,為了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教師需深入研究各教學模式,從多個方面幫助學生發展綜合能力。群文閱讀教學模式能培養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提升閱讀速度與質量。為此,在具體實施時,教師應精選文章,確保群文閱讀質量;架構設計,發揮群文閱讀價值,有效設問,保障群文閱讀成效;創設條件,促進群文閱讀順利開展;言語鼓勵,推動學生堅持閱讀;方法指導,提升學生群文閱讀能力。最終,教師在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的助力下,能夠實現讓學生樂讀、悅讀、想讀、會讀的目的。

[參考文獻]

劉瑾.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2(6):49-51.

付文燕.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淺析[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43(2):114-118.

王凌雁.小學語文群文閱讀與經典誦讀的融合[J].西部素質教育,2021,7(24):190-192.

萬麗榮.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開展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21,7(22):195-196.

齊建芳.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實踐與思考[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8):297-298.

作者簡介:趙雪梅(1979.9-),女,甘肅武威人,

任教于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祁連路小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

猜你喜歡
群文閱讀教學策略小學語文
低年級寫話教學策略
談以生為本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寫話教學策略初探
淺談復習課的有效教學策略
巧用單元課文整合有效實施群文閱讀
享受群文閱讀 提升語文素養
淺議群文閱讀下的“讀寫結合”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