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書法藝術的傳承,創新與普及

2023-06-25 09:54朱赟
中國民族博覽 2023年3期

【摘 要】我國書法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至今已經有了幾千年的歷史。書法是古老中華文化的象征,是中華歷史長河中的智慧晶體,通過書法,可以折射出中華民族的精髓與素質?;赜^當下,屬于科技信息的重要時代,隨著電腦、手機等技術的普及,日常寫字早已在不知不覺中被這些電子產品所取代。然而,書法畢竟是獨屬于我國的重要瑰寶,需要被保護,但更需要被傳承?;诖?,更應當認真思考如何才能使我國書法藝術不被丟棄、如何才能使我國書法藝術與時俱進、如何才能使我國書法藝術得到傳承與普及。因此,本文主要針對傳承中國書法藝術的重要性進行了深入分析,并對如何使我國書法藝術得到傳承與普及進行了深入探討。

【關鍵詞】中國書法;藝術傳承;創新普及

【中圖分類號】J29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03

引言

作為世界文明古國之一,孕育出了許多優秀傳統文化,這些優秀傳統文化在歲月的沉積下變得愈發濃厚。漢字是中國獨有的書寫藝術,其歷史長達五千年。在這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積累了眾多書法典籍,無論是書碑法帖還是書法愛好者或是書法創作隊伍都愈發壯大。書法藝術所經歷的是幾千年歷史的錘煉,所承載著的是幾千年的歷史文化,是一門古老卻極具生命力的文化藝術,中國的書法甚至可以將不同時期的文化與時代精神進行展現。由此可見,如何才能將傳統書法藝術繼承與普及、是當代社會急需探討和研究的重要話題。

一、中國書法概述

(一)中國書法的含義

書法,是獨屬于我國的民族瑰寶,是一種獨特的文化展示形式,更有其獨特的文化魅力可以為后人留下許多豐富又有趣的文化寶藏。所謂書法,是將中國漢字以獨特的形式將其藝術化,是我國歷經五千年長河中濃厚的文化沉淀,更是中華民族千年的智慧結晶。簡單來講,書法主要是人們通過毛筆來尋找書寫漢字的方法與規律。當人們用毛筆進行漢字書寫時,需要考慮如何執筆、如何運筆、如何進行點畫、如何將漢字進行布局等,每一步都需要分布、依次進行。比如當執筆時,必須保證五指能夠共同發力,手掌要實,手指要虛;當開始運筆時,需要嚴格把控毛筆下按到紙張的力度,通常情況下,下筆時將筆頭下至一半為最佳;當進行點畫時,需要注意筆隨意動。若從另一方面來講,書法同時也是文字符號的另一種展現形式。換句話來講,書法是可以將中國漢字的整體特點以更加美的形態展現到世人面前,書法尤其獨特的章法與結構,無論是現代書法家還是傳統書法家在書法創作過程中都應當嚴格遵循既定的章法與結構,只有這樣,才更有助于自己創作出更加優質的藝術作品。

(二)傳承中國書法藝術的重要性

書法是指寫作者使用毛筆等工具勾畫語言的一種符號,書法的有效展示不僅可以準確無誤地通過文字將所要傳達的信息進行展現和表達,更是一種創造型的藝術行為。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科學技術而在日新月異,在這種背景下,人們傳遞信息的方式和工具也越來越豐富,以至于為我國傳統的信息傳遞方式帶來了巨大影響和沖擊。近年來,隨著電腦、手機等技術的普及與發展,很多書法字體通過電腦便能夠準確地展現出來,比如常見的書法字體有:楷書、隸書等。若站在實用角度來看,電腦形成的書法字體比人工書寫會更加整齊、標準,但畢竟這是電腦形成的字體,只能做到形似,卻無法將藝術家的書寫情緒、思想等進行展現。再加上,每位藝術家都有不同的藝術特點,而這些都是無法通過電腦實現的,因此,通過電腦形成的藝術字體無法完全替代不同時代背景下的藝術作品。由此可見,書法的存在與傳承有其獨特的價值與意義,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應當擔起傳承書法藝術的重任。中國書法作為中華民族的重要瑰寶之一,有其獨有的美學價值與存在意義,是一種獨特的藝術展現形式,更是我們祖先經過千年錘煉下的智慧精品,中國的漢字,經過幾千年的演變和使用,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了獨有的韻味和規范標準。這便意味著,中國書法藝術是流淌在中華民族文化中的血液,是中華民族文化藝術不可缺失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在新時代的今天,發揚、繼承書法藝術更顯得尤為重要。

二、中國書法藝術的傳承,創新與普及策略

要想寫出一手好字,通曉書法,準確的傳承書法真諦,甚至在書法藝術的這條道路上有所發展,便需要在繼承中學會深悟傳統書法藝術真諦,更要學會在傳統藝術書法的基礎上實現不斷創新與開拓。

(一)積極學習前輩書家,深切感悟其學術真諦

自漢文字誕生以來,最早的人類僅僅只是為了使用文字方便記事,方便將自己想要說的話用某種符號記錄下來,甚至將其作為表達個人情感的一種特殊符號,而真正將漢字逐漸發展為人們常說的書法藝術,其實是通過人為將其進行美化的一個過程。而在文字美化的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便是歷朝歷代中的書法賢家。比如楷書鼻祖鐘繇便是將漢隸轉變為楷書的重要人物、再比如被后人尊稱為書圣的王羲之,便深深地受到了鐘繇的啟發,再加上自己過人的才識開辟了一條新的書法天地。還有顏真卿便是唐人變革書法的重要人物之一,其不再延續恬淡自如的貴族書風,反而創造了開張端方的顏體楷書。在杰出的歷史書法家中,還有董其昌、文征明等都為書法藝術作為了極為杰出的貢獻。那么,作為后人應當積極學習前輩書法家的書法精粹,才能實現繼承傳統藝術書法的同時,還能做到不斷突破與創新。以當代著名書法家孟繁禧先生為例,孟先生所書寫的楷書字體風格成熟,端莊大方、在孟先生所書寫的楷書中可以發現,不僅具備傳統功力,還富有濃厚的時代氣息。當孟先生對傳統書法進行創新時,并不建議在書法技巧方面過于“花哨”,或者過分吸納繪畫元素,真正的創新是延續,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不是形式上的隨意揉捏。

(二)在傳統的基礎上延續書法藝術

弘揚傳統的首要條件便是學習傳統的基本功,要想擁有扎實的基本功,便要積極地、不斷學習傳統知識。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便是如此,要想建立屹立不倒的宏偉建筑,首先需要的便是確?;A足夠扎實。根據查閱相關書籍記載中發現,王獻之小時候為了更好地練習書法,便用自家院內的18缸水臨帖練字,終于在苦練第五年之后將自己寫好的字拿給父親看,終于,父親也在眾多字中挑選了一個最為滿意的字體“大”,并在大字下面加了一點,最后將其與字稿全部退回。然而,王獻之卻并不服父親的這一做法,心中也有所疑惑,當請教母親之后,目前告訴他“吾兒磨盡三缸水,只有一點似羲之”,然后母親便繼續不斷鼓勵其用功苦練。終于,當王獻之經過苦練18缸水之后不負眾望地突然在書法造詣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然而,王獻之并未止步于此,而是又再次兼學張芝等眾位書法家之所長,精益求精,并在此基礎上積極創新,最終王獻之以行草而聞名。由此可見,只有不斷地學習,取他人之所長補己之短,才能幫助自己練就扎實的基本功,擁有扎實的基本功才識實現創新書法的根本。

(三)繼承傳統與創新發展應當齊頭并進,不可偏廢

繼承與創相互并存,是需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再造和創新,在此過程中,作為新時代的書法家首先應當積極學習古人一樣臨池,通過不斷的練習豐富自己的經驗,與此同時,在讀書時,也應當做到不斷地讀帖練帖,守望經典,而讀與練便是繼承傳統的過程,只有這樣,才能熟知并掌握經典要義,積極吸納不同類型書法家的優秀成果,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從而使自己的個人修養及鑒賞水平得到充分提升。當學習傳統書法時,應當明白,即使在書界,同樣也有派別之爭,比如除了有“碑”“帖”之外還有“經”派,經派與“碑”“帖”相比主要有三大特征:一方面是由于石刻磨崖有不滅這一理論,所以會經歷從寫經到刻經這一過程,最后再將其刻石成為大磨崖;另一方面是由于書體本身是由經生體轉化為磨崖體,因此,若后人對書界的派別進行仔細區分,大抵可以被分為經生體與摩崖體兩種。不過,對于初學者而言,并不需要刻意地考慮派別之爭,只需要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區分粗中取細,學會辨別真偽。才能做到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實現有價值的創新,為自己日后的書法創作增添色彩。

(四)創新書法藝術需要符合傳統的審美標準

只有確保書法藝術符合標準審美才能創作出更加優質的書法作品。比如在《論語》中便有“文勝質則史,質勝文則野,文質彬彬然后君子”的說法,這一段話充分涵蓋了傳統美學的精髓,書法藝術亦如此。通常情況下,對于書法藝術的欣賞不需要修飾過多華麗的言語,往往最平凡的言語,反而最能體現出藝術的美感。比如當評論“楷書”時,要求的 便是要做到“橫平豎直”,但是也需要有相應的變化,當書寫“行書”時,需要有一定的韻味優秀的書法作品應當是給人帶來充分的藝術感受和精神享受,而要想確保自己的書法作品符合傳統審美標準,應當著重注意自己的藝術創作是否能夠滿足整體效果美與局部細節美。

1.整體效果美

整體效果美主要是指在進行書法創作時,應當嚴格把控好藝術的整體布局,也是人們常說的需要遵從既定的書法章法,回觀不時期的書法作品可以發現,任何類型的書法作品都有其既定的章法。在具體的書法作品研究過程中,需要從整體行列布局、謀篇、點畫甚至需要對文章的整體排列技法和結構都應當通讀、研究到位。與此同時,在書寫過程中還需要注意筆墨疏密濃淡而不失墨韻。比如通過通讀王羲之的《蘭亭序》可以發現,整篇文章的筆意顧盼,首尾呼應,整篇文章都可以做到一脈貫通,氣韻暢達,在文章的整體布局方面又有妙筆天成,百看不厭的藝術效果。而要想向世人展現出這樣的藝術效果并非一朝一夕便能做到,需要的是長時間的生活沉淀,需要自身擁有對藝術的追求,更需要自己對書法美學有一個深刻的感悟。

2.局部細節美

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書法藝術更是如此。所謂書法的局部細節美主要被分為三個方面,即:筆法、墨法和寫法。首先,當進行書法創作時,必須將書法美學貫通于創作構思中,無論是字的書寫方法還是點畫如何擺放都應當確保其足夠具有美感。具體可以通過字體結構是否違和、寫字的疏密程度、字體整體結構的松緊程度等幾方面進行巧妙處理,只有盡可能的在細節上做好相應的取舍,才能使漢字整體都能夠具有足夠美感。無論何種時代背景下的書法家都一有一個共通點,那便是都會間結字法看作為最為重要的書法技巧。每一個漢字都有其特定的結字規律,只有善于發現這些規律、并能夠熟練地掌握這些規律,才能有助于自己創作出極具美感、優質的書法作品。另外,所謂筆法便是指運筆的方式方法。通常情況下,傳統的美學對書法線條的評判標準為“圓”和“澀”。所謂“圓”,便是需要保證字體線條足夠飽滿、結實,換句話講便是中鋒運筆的整體效果。在書法創作過程中,若用筆方法不得當,寫出的字體便會出現歪、斜、過于肥胖或者過于干瘦等情況,當字體的線條出現這類情況,又怎會帶給世人對作品良好的感觀和美觀。此外,所謂墨法便是用墨技巧。無論是傳統書法藝術,還是現代化書法藝術,書法家在實際創作過程中學會運用墨色技巧是展現書法藝術的重要形式之一。俗語中便有“字如其人”的說法,講的便是書法家可以通過用墨技巧來展現自身當時的創作心境。書法的墨色基本被分為五種形態,即濃、淡、干、濕、焦。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墨色便是字體的血液,若墨色沒有運用好,便會使藝術毫無生命力。因此,作為現代書法家,應當合理運用和調配水墨的濃厚與干濕度,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墨色狀態能夠在揮灑自如下進行,才有助于自己創作出理想的藝術作品。

三、結語

總而言之,漢字作為我國重要的文化瑰寶,有其獨特的魅力在藝術界大放光彩。雖然時代在進步,但是書法藝術應當隨著時代的進步而進步,無論后代世人在書法境界方面怎樣創新,都不應當忘卻經典,此外若想保證書法工作的立體化推進還應從時間角度上考量,即長期、持續地推進書法工作,始終將書法工作一項重點工作。在現代社會之中,隨著電子產品的應用人們與書法藝術之間的拉開了距離,且這一距離尚保持一個持續拉開的狀態,所以應充分發揮出自身的文化傳播作用,將書法藝術文化重新引入至人們的眼界之中,使廣大人民群眾在與時俱進的同時不忘記中華民族優秀的書法藝術文化。

只有在傳統書法精髓上進行再次創新,才能使現代書法藝術與傳統書法藝術實現共存。

參考文獻:

[1]王桂花.當代藝術傳播變遷研究——以書法藝術為例[J].名作欣賞,2022(20).

[2]江山.中國書法元素在當代藝術中的研究與表現[D].武漢:湖北美術學院,2022.

[3]蘇志達.中國書法藝術的傳統文化精神分析[J].大觀(論壇),2022(3).

[4]孫紅紅.中國書法藝術的當代傳播與發展路徑分析[J].參花(下),2022(2).

作者簡介:朱赟(1991—),女,漢族,甘肅武威人,本科,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研究方向為美術學書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