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文化視角下中國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植入

2023-06-25 01:21高旭峰
中國民族博覽 2023年3期
關鍵詞:跨文化視角中國文化大學英語教學

【摘 要】在跨文化交際的進一步發展背景下,“中國文化失語”問題隨處可見,為了在根本上解決此種問題,采用科學有效的措施方法實現中國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植入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诖?,本文從跨文化視角加以分析,重點研究中國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植入價值和基本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跨文化視角;中國文化;大學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03

引言

在社會經濟穩定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中國與其他國家的跨文化交流及溝通行為機會越來越多,然而在此情況下,如何克服中國文化失語現象、實現和諧公平的跨文化交流是當代大學英語教師需要密切關注和亟待解決的問題,這不但是當代跨文化交流的關鍵要素,也是維持我國文化操守的重要途徑。

一、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植入中國文化的價值

(一)大力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對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來說,其在各地區高等領域范圍內并沒有有所體現,在此情況下,需要采用多樣化、豐富化的措施手段促使其成為教育界共識。從整體目光來看,中國文化中所涉及到的英語表達已經成為推動社會、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我國各地區高等教育學校所秉承的教育理念便是積極弘揚并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內涵,英語課程的普遍性及廣泛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揚成為當代教育領域中需要重點關注的責任義務,英語教育與優秀傳統文化的進一步融合凸顯出一定的價值效用[1]。

首先,英語課程在大學教學領域中所占據的比例和時間相對較多,結合相關英語課程規范要求來看,各地區大學需要將大學英語課程有效融入學分制體系范圍當中,以此來確保英語課程在整體學分中的比例分配維持在10%左右。如果可以在英語教學中不斷融入中國文化教育元素,可以在根本上獲取顯著性的教學效果。其次,當代大學生對英語知識往往會產生一定的興趣及欲望,除了必需英語課程以外,部分學生還會積極利用課外時間參與英語補習班等,如果可以有效運用學生的個性特點及其強烈意愿,促使學生對中國文化在英語學習、跨文化發展等方面價值效用形成良好的認知,進而在中國文化學習當中獲取一定的發展成效。

(二)實現平等跨文化交流

眾所周知,語言是文化領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也是當代文化的關鍵載體。對于外語語言的學習來說,其基本目標是實現跨文化交流,但是此交流凸顯出雙向性特點,其在根本上代表著傳播及吸納差異性的文化內涵及語言。因為傳統英語教學中缺少足夠的中西方文化含量,其在根本上致使國人在參與國際交往活動期間存在一定程度的理解障礙或交流障礙。然而在英語教學當中來看,中國文化的涉及范圍較為狹窄,其對國際交流產生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如果學習者僅掌握指向性語文化,然而對自身本土文化的英語表達相對較少,便會對其他文化產生過度依賴感,導致學習者在國際化潮流當中無法做出自我定位或無法探尋屬于自己的精神歸宿[2]。

從整體視角來看,英語是各國家、各地區通用的語言,其所體現出的應用價值是促使不同地區的英語使用者實現思想文化及觀念的相互交流與溝通。另外,有學者強調英語的教學內容需要完全覆蓋本土化英語及本族英語,在中國發展階段中,本土化英語主要代表彰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內涵及情境內容所運用的短語及詞匯,類似“小康社會”“儒家”等英語表述方式。通過對不同類型文化知識的進一步學習與探究,可以在根本上促使學生在具備良好中國眼光的同時兼具廣闊的國際視野;既能充分掌握多樣性文化,又能將中國立場堅持到底;不但可以運用英語知識學習并掌握其他國家的現代化文化思想,還可以運用英語將中國文化傳統作為新時代特色傳輸至世界各地[3]。由此可以看出,英語學習者只有將本國文化落實到底,放寬自己的國際眼界,才可以在根本上實現平等、公正、和諧的跨文化交流。

(三)促進學生自身發展

文化身份是文化群體成員對其組成人員文化及地位的認同感,其往往涉及到自我認同和他人認同。對文化身份的精準篩選是一種自然化、客觀性的基本特點,外語學習人員在實際學習期間往往會受到目的語言文化的多樣影響,然而,外來文化影響和導入往往會給眾多學習者帶來一定的心理沖突,甚至會致使學習者在運用英語知識期間面臨著眾多文化認同危機。在英語教學環節當中,如果過度強調目的語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直接對外語學習的整體效果及跨文化發展的有序進行等造成負面影響。如果英語學習教學期間針對中國文化給予足夠的關注與重視,并將中國文化與其他西方文化展開科學性對比,促使學生深刻掌握并了解多樣性文化并不存在過多的優劣區別,學生便可以有效規避外語學習而引發的文化身份焦慮情緒。

二、跨文化視角下中國文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植入策略

(一)明確教育目標

在跨文化視角當中,大學英語在開展視角教學期間需要重點關注兩個教學目標,一是工具性目標,其主要以就業為基本方向和要素,不斷培養大學生英語聽說讀寫等能力,進而全面發揮出英語課程的工具性價值,有效處理學習、工作及生活中存在的不良問題,在英語環境中通過寫作與對話完成各項任務,有效提高自身在就業市場與崗位中的競爭力與綜合實力。二是人文性目標,在新時代發展背景下,社會對人才資源的知識體系提出更多標準需求,高素質、高質量人才不但要具有一定的綜合素養,還需要凸顯出高強度的人文素質[4]。作為語言形式的課程來說,英語可以在根本上幫助學生構建出科學完善的知識體系與框架,并在人文素養教育的支持下可以全面強化學生的三觀意識,為學生綜合素養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更多力量。在實現英語語言水準及跨文化素養綜合發展期間,教師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斷引導并幫助學生適應跨文化交際環境,并在此前提條件下培養大學生樹立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促使其在自主學習期間豐富自身的跨文化理論知識,通過對文化內涵的深層次探究強化自身跨文化素養與發展水準。

(二)優化教學模式

現如今,我國各地區大學英語教育始終以教師為主體,并將傳統課堂作為當代教學的核心模式。此種教育模式應用期間,教學內容往往會受到教材的約束及限制,可拓展的理論知識有一定限度,存在教學內容單一化、陳舊化等問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擔任著重要主導角色,其主要負責知識講解、技能展示等關鍵任務,進而導致大多數學生對教師產生過度依賴性情緒,引發一系列思維惰性等現象。學生的主體作用如果沒有充分發揮出來,也就意味著其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無法獲得顯著性提升。在信息化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的支持與保障促使多樣化語境、模態英語教育模式有效實現。多樣式、混合式英語教學可以在根本上改變傳統英語教育模式,進而為培養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及綜合發展能力等奠定穩固的基石?;旌鲜浇虒W模式可以將網絡教學與課堂教學展開深入結合,并在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的措施方法下獲取顯著性教學成果。一般情況下,教材是傳統教學模式應用期間,教師為學生群體灌輸并講解知識重點的主要參考依據,可以采用跨文化交流方法不斷引導學生精準明確自己的文化身份與地位。在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采用情況下,課堂教學需要根據具體發展趨勢積極挖掘并開發教材中所潛在的跨文化交際元素,即便部分英語教材中所涉及到的跨文化內容整體占比少之又少,但在現代化思想觀念的支持下,各類網絡教材也可以為跨文化教學提供更多有力的保障與支持。運用網絡教學資源開展自主性學習后可以幫助學生對傳統教材受限問題加以緩解。除此之外,具有一定條件的學??梢愿鶕粳F狀自行編制出版相應英語教材,其凸顯出的優勢價值主要是與本校特色、學情等加以銜接,如山東大學所編制的《英語話中華》等,其可以在根本上將英語知識與中國文化密切融合,進而凸顯出一定的英語跨文化價值。另外,教師需要在充分考慮教材內容的前提下通過多媒體教學工具實現英語知識的拓寬與延伸,根據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特點及實踐經歷等展開小組探討,通過角色扮演及情景模擬等手段構建出良好健康的跨文化交際環境,還可以運用影視作品及新聞訪談等提高跨文化交際的素材資源,運用標準規范的英語口音及對話練習在根本上規避傳統教材存在的負面影響與問題,進一步提升大學生英語跨文化教學能力及水準。

(三)系統的中國文化知識輸入方法

1.對比法

在跨文化交際領域當中,積極運用對比法可以在根本上幫助學生在充分掌握本土文化內涵的基礎上加深對目的語文化的掌握,通過一系列對比處理,對不同的文化差異形成良好的體驗與感受,進而形成良好的跨文化溝通格局。比如,在講解《新視野大學英語》美國文化五大象征等相關知識內容期間,教師可以融入中國文化的代表性象征,通過此種方法不但可以有效彌補教材中有關中國文化內容的空缺問題,還可以烘托愉悅的課堂氛圍,并在小組探討分析的措施方法下引導學生對中國文化與美國文化展開進一步思考與分析,有效實現理解性輸入。

2.歸納法

在宏觀角度來看,歸納法主要意味著教師在植入中國文化期間,將學生具有差異化的文化碎片完全融入統一性文化體系當中,促使學生對中國文化形成正確良好的認知,促使其對自身文化加以整合與貫穿。從微觀角度加以分析,歸納法可以在具體文化知識輸入當中彰顯出一定的優勢價值。例如,在植入中國傳統飲食文化期間,其往往會涉及到中國各式各樣菜名的英文翻譯,其對于廣大學生而言,這無疑是一個重點與難點。教師便可以運用歸納法將中國的菜名英語翻譯根據原料組成、味道品種及烹飪方法將其劃分為多個類型,以此來實現化繁為簡,進而將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轉化為更加生動、形象的動態內容。

3.視聽法

在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大力發展背景下,眾多與中國文化相關的紀錄片始終以雙語翻譯為基本核心,例如《再說長江》《美麗中國》和《故宮》等等。部分英語課程也涉及到相應的視頻、音頻等資源要素,類似《走進中國文化(英文版)》等等,這些多樣化的視聽材料在實際運用期間,可以充分強化對中國文化的植入渠道,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學習文化及語言的興趣與欲望,但是運用視聽法需要重點注意的問題是,教師需要提前做好視頻資源的篩選工作及歸納文化重難點等工作。

(四)提高英語教師文化素養

從整體視角來看,教師作為文化的關鍵傳播者,不僅擔任著語言教學工作任務,還具備著為學生群體滲透文化的重大責任。一名高素質、高質量英語教師便需要具有一定的語言基礎能力和文化能力。如果教師整體知識水平相對較低,比如在實際課堂教學期間缺少母語文化知識或目的語文化,對文化內涵的認知較為薄弱,便會致使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不具備良好的文化背景,無法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大幅度提升基本目標。所以英語教師不但要具有扎實的英語教學基礎,還需要具有高強度的文化修養,其往往涉及到母語文化修養和英語文化修養等多個方面內容。教師需要結合實際情況不斷提升自我、充實自我,全面掌握我國及英語國家的傳統習俗、文化背景及生活模式,在不同類型文化的科學比對下提升對文化差異性的敏感程度與洞察力,只有這樣才可以在跨文化教學階段中充分彰顯出自身的價值作用,并為學生樹立良好的電放榜樣,與學生在日常工作中開展對中國文化的英語口語交流與溝通,在根本上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和綜合學習能力。

(五)制定科學化培養方案

現如今,我國外語教學從小學時期的二三年級便有所涉及,部分城市兒童在幼兒園階段便參與課外的英語培訓班,但如果過度或一味地灌輸英語知識和文化內容,而不注重對母語文化的傳承與傳揚,便無法在根本上培養新時代學生形成良好的跨文化交際意識,進而導致英語教育逐漸走向偏差性道路。結合當代基礎教育發展現狀不難看出,小學自三年級起至高中畢業,校內外語課程數量與語文課時基本保持一致。在此情況下,需要將注重目的語文化逐步轉化為重視雙向文化,促使目的語文化與母語文化的鑒賞能力協調統一、相互促進,進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雙向跨文化教學。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英語文化的全面化滲透階段中,部分中國學生逐步掌握并了解對英國、美國等地區的風俗習慣,然而對原本的文化內涵卻沒有形成良好的認知。在大學英語教學環節中有效植入中國文化內容后可以凸顯出一定的價值意義。

參考文獻:

[1]孫迎月,姜靈爽.高職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中國文化的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2(4).

[2]陳佳玫.大學英語教學中培養中國文化自信的途徑研究[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1).

[3]田薇.跨文化視角下的大學英語實踐教學策略研究[J].林區教學,2021(11).

[4]李志嬌.跨文化視角下大學英語教學中“中國文化失語”現象及對策研究[J].智庫時代,2019(46).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1年度山西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產出導向法”指導下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輸入策略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GH21242)。

作者簡介:高旭峰(1986—),女,漢族,山西太原人,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為英語語言文學。

猜你喜歡
跨文化視角中國文化大學英語教學
跨文化視角下的中國菜名英譯
以《最藍的眼睛》為例看異域文化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淺析當代形式下中國文化在德國的影響及滲透
翻轉課堂在民辦高校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多模態隱喻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認知構建
關于大學英語教學應用互動式教學方法的研究與思考
轉型時期的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特征和對策研究
跨文化視角下的中國圖騰文化
跨文化交際視角下的高職英語閱讀教學
從跨文化視域看山村浩二改編的《鄉村醫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