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河南戲曲音樂的特點及變革

2023-06-25 03:08王海軍
中國民族博覽 2023年3期
關鍵詞:劇團河南戲曲

【摘 要】河南省有著許多受民眾青睞的戲曲劇種,此類戲曲音樂集多樣性、藝術性、大眾性、鮮活性等特點于一身,成為了中原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時代的日趨進步,河南地區戲曲音樂在擁有著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新時期背景下,唯有在繼承的基礎上開拓創新,才能促進河南戲曲文化的可持續發展,繼而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為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本文將立足于實際角度,對河南戲曲音樂的特點以及變革方向予以詳細分析和闡述。

【關鍵詞】河南;戲曲;文化;音樂;特點;變革;方案;分析;研究

【中圖分類號】J61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03

河南地處中原腹地,是中華傳統戲曲藝術最為重要的發源地之一,豫劇、曲劇等戲曲均具備著獨一無二的藝術表演風格。眾所周知,河南戲曲藝術極具特色,其深深植根于河南地方民俗文化和優秀傳統文化之中,之后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囊括獨特戲曲音樂、特色唱腔在內的完整的藝術表演形式。由于河南地區的戲劇文化歷史悠久且種類繁多,所以河南省有著“戲曲之鄉”的美名。通過數次調查和分析得知,從明清時期發展到現如今,河南戲曲劇種就接近50余種。1980年,活躍在河南省各地專業劇團舞臺、業余劇團舞臺中的戲曲劇種有30多種,主要涵蓋了豫劇、越調、大平調、四平調和曲劇以及懷梆等。

一、河南戲曲音樂的主要特點論述

(一)多樣性特點

從地理位置上進行分析,河南本省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均與其他省份接壤,正是由于地理位置上的特殊性,便成就了河南地方戲曲音樂的兼收并蓄。眾所周知,中原地區土地遼闊,河南省東部、西部、南部、北部地區均具備著各自特點,差異較大,即便是同一地區也有著多種方言。各地區對音樂風格的偏好亦存有差異,有的地區民眾喜歡高亢類型的音樂,而有的地區民眾則喜歡偏低沉的音樂,上述差異的存在,使得河南地方戲曲音樂在曲調和唱腔風格等方面各具特色。在河南地方戲曲中,除了曲劇和豫劇以及越調這三大類劇種以外,還包含了四平調和大弦戲以及大平調等多種表現形式。上述劇種均具備著各自不同的行腔板式,并且在唱法和曲調上也各有特點,表現形式層面存在著較大的區別。

(二)藝術性特點

河南地方戲曲音樂是中華民族戲曲音樂中的關鍵組成部分,其藝術欣賞價值和研究價值有目共睹,與此同時,河南地方戲曲音樂也是中原深厚地域文化內涵的重要載體。作為黃河文明重要的發源地之一,河南省戲曲音樂具備得天獨厚的歷史條件。處在原始社會時期,彼時的祭祀活動中,中原音樂初見雛形,以巫舞和圖騰舞以及葛天氏之樂等最具代表性,上述表現形式內容豐富,集合了詩、樂、舞等元素,均深度體現出了中原音樂的顯著發展特點。據史書記載,“恒舞于宮、酣歌于室”“桑間濮上”“鄭衛之音”,這些均是一代戲曲文化的代表,令聽者為之動容。時至今日,《花木蘭》和《五世請纓》以及《穆桂英掛帥》等經典劇目,亦或是《朝陽溝》和《倒霉大叔的婚事》等現代劇目,無一不體現出了河南地區戲曲音樂的蓬勃發展狀態。

(三)鮮活性特點

河南省地處黃河流域,在歷史上始終以農耕作為主要生產手段,并且古時有很多朝代均在開封和洛陽等地建都,所以極具地域發展特色的宮廷音樂以及民間戲曲文化,均隨著歷史和文化的不斷發展而發展。以豫劇為例,其發源于河南,并且是在河南本地最為盛行的一大劇種,由于“豫”是河南簡稱,因此在新中國成立后被稱為“豫劇”。豫劇是中華民族五大劇種之一,是中華各地域戲曲之最,影響力可見一斑。豫劇在民間有河南梆子之稱,也有河南高調以及靠山吼之稱,其蘊含了濃郁的河南地區特色,唱腔往往鏗鏘有力、生動活潑、抑揚頓挫、韻味十足,該劇種的演唱具備著奔放激蕩和粗獷高亢等特點。豫劇表演可以有效的傳遞角色的內心情感,并且有著高度的藝術性特征,所以頗受民眾歡迎。從某種程度上而言,豫劇承載了各個時期河南老百姓的思想以及文化意識,成為了該地家喻戶曉的劇種。

二、河南戲曲音樂文化發展中存在的相關問題論述

(一)由于受市場經濟的影響和沖擊,戲曲劇團發展受阻

河南地區中的個別民營劇團,有時會歪曲豫劇,怠慢豫劇。眾所周知,個別民營劇團通常在利益最大化的驅使下,使用削減成本、壓低戲價、搶占市場等不良手段去參與市場競爭,如此就難以更好的保障河南戲曲藝術質量。最為常見的就是當演員數量不足時,著重增加主角戲份,配角人數少、戲份少;再就是表演所涉服裝不齊全,亂戴亂穿等情況時有發生,和劇目根本不匹配;再就是奏樂人數不夠且化妝簡陋,沒有根據劇本進行表演。有時個別的省劇團或市劇團資金不足,生存難以為繼,盡管說這些劇團在藝術表演水平上要遠高于民營劇團,但因為遭受到現有體制環境和市場因素的限制,其演出也未能達到預期標準,譬如說服裝陳舊、音響設備遲遲不更新、燈光單一等,而且最為嚴重的就是一些專業演員出場機會比較少。

(二)專業演員老化問題日趨嚴重

現在的河南戲曲演員群體中存在兩點比較突出的問題。

首先,演員專業化水平相對不足。處在多元化文化交織的時代中,若文化水平和專業能力不足的話,那么河南戲曲文化底蘊就難以得到彰顯,如此就會導致河南戲曲文化的創新和發展一定程度上受阻。

其次,演員年齡層次逐漸老化?,F階段的一些河南戲曲劇團中,演員年齡層次老化的問題日益突出,這樣就會導致團隊演出結構缺乏合理性,陣容殘缺不全,最終表演效果很難達到預期目標。

(三)演出市場不景氣,劇團創作有心無力

河南戲曲文化若想長久的發展下去,最為重要的就是要有創新力的推動。此種創新包括對戲曲市場的適應能力以及健全的劇團管理機制等多項內容,而其中最為核心的一點便是新劇排練。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新劇是衡量一家劇團綜合實力的關鍵指標之一,但有個別河南戲曲劇團因為資金不足、人才短缺,所以根本沒有進行新劇排演的能力,像這樣的劇團就和時代脫節了,很快就會被社會淘汰。

(四)傳播路徑單一化

處在媒介融合時代背景之下,媒介之間所呈現出來的是一種平臺互融、資源共享、受眾互融的開放化狀態。此狀態讓信息的傳播路徑日漸拓寬,受眾人員因此開始不斷增加。但縱觀現狀不難看出,當前河南戲曲音樂的傳播路徑依舊略顯單一,基本上仍以傳統媒體為主,所以這便難以真正融入到社會文化生態中來,也就不能和其他社會資源之間進行有效的互動。

(五)傳播內容有些陳舊

媒介融合時代最為顯著的一類特點便是以受眾為中心。隨著信息傳播的“去中心化”特點日益突出,受眾不僅僅可成為信息的接收者,同時也可以成為信息的傳播者,通過分享和評論以及轉發等方式,亦或是對信息進行二次加工,成為信息的生產者,信息的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的身份正在不斷的進行轉化,在這之后便衍生出了“產銷融合”效應?!爱a銷融合”模式的出現,使受眾可通過自身的信息偏好和行為偏好,主動的進行信息反饋,而后參與信息生產,讓傳播內容更具趣味性,更加貼合于老百姓的生活,如此也更便于信息廣泛的對外傳播。對河南戲曲音樂傳播態勢進行研究后不難發現,其仍舊滯留在傳統媒體時代,通過電視播出戲曲節目,此時因為轉發、分享相對有限,不能形成強有力的滲透式傳播格局,如此就難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戲曲藝術欣賞需求,最后導致受眾數量減少。

(六)傳播手段單一

在以往的傳統媒體時代中,河南戲曲音樂的傳播主要依靠廣播媒體、電視媒體去進行播出,所以信息接受方式比較單一,人們只能在固定的時間和空間內去欣賞戲曲藝術。但處在新媒體時代則大有不同,人們通過使用智能手機,足不出戶就可線上瀏覽圖文、觀看視頻。當前的河南戲曲音樂傳播,仍沒有徹底擺脫傳統媒介的束縛,沒有完全和當前受眾的移動化信息接受需求、碎片化觀看需求相適應,不具備移動社交屬性。盡管說一些電視戲曲頻道開通了微信公眾平臺,以求創新戲曲音樂傳播路徑,但卻還是將傳統媒體中的內容照搬到新媒體平臺上,這樣“換湯不換藥”的做法幾乎沒有新意,不能充分發揮出新媒體平臺去傳播傳統戲曲藝術的優勢,最終結果可想而知。

三、河南戲曲音樂的發展變革方案

(一)對文藝體制進行改革創新

正確的做法是,有關部門需要發揮出作用,積極地進行文藝體制改革創新,之后在此基礎上資助且鼓勵地方劇團發展,構建出行之有效的劇團經營發展機制,讓這些劇團可以找到靈活高效的內部管理模式,與此同時,還要促進廣大人民群眾形成正規化的文化消費理念,如此便可慢慢促成購票看戲的良好氛圍。

(二)對優秀傳統文化經典加強保護

河南戲曲音樂若想和其他文化傳播形式一較高下,就一定要在繼承傳統的前提下努力謀求發展。

首先,需要對一些優秀劇團進行大力扶持,向其調撥大量的經費,讓這些劇團可以專心搞河南戲曲音樂研究。眾所周知,絕大多數經典劇目幾乎都是在漫長歲月里精心打磨而成的,它凝聚著無數人的智慧與心血,可以集中體現出某一戲曲流派的濃郁藝術特點,所以各劇團務必要反復推敲,不可急于求成。

其次,我們應該基于市場競爭角度,在保持河南戲曲音樂本質特征的前提下做到順勢而為,要多編多演和老百姓生活緊密關聯的戲曲劇本,唯有作品更加的接地氣,才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認可,同時這樣還能夠讓人們感受到河南戲曲音樂獨有的藝術魅力[1]。

(三)加強戲曲音樂藝術教育培訓力度,培養更多優質觀眾

若要處理好河南戲曲演員隊伍老齡化問題,培養更多新生人才,對河南戲曲音樂藝術進行更好的傳承和發展,首當其沖就是要做好一系列的民間曲藝教育工作,培養出更多的高層次觀眾。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戲曲是一門綜合性藝術,通過加強對戲曲藝術教育工作的重視,便可從根本上提升大眾審美能力和藝術鑒賞水平。因為觀眾問題是河南戲曲音樂藝術發展中面臨的一類主要問題,所以未來我們務必要深入到各大院校、社區之中,積極的進行河南戲曲音樂文化演出和輔導以及宣傳,這樣才能讓更多人接觸到傳統戲曲、愛上傳統戲曲,成為河南戲曲音樂藝術的忠實受眾。

(四)拓寬戲曲音樂藝術傳播路徑

媒介融合的核心特點在于不同媒體介質被打通,實現了跨媒體和跨用戶群的信息傳播,如此便讓信息傳播渠道得以拓寬,此時受眾接受信息的限制就會變得越來越小。河南戲曲音樂文化的發展,需要充分發揮出媒介融合之優勢,通過不同形式去投放在電視和廣播以及新媒體平臺上,這樣便可不斷的積累受眾群,持續增強河南戲曲音樂藝術的影響力。河南電視臺成功舉辦的《梨園春》欄目大獲成功,在極大程度上推動了河南戲曲音樂藝術的發展,但若想讓這門藝術可持續發展下去,單純依靠某一個節目的成功是遠遠不夠的,應在創建“品牌欄目”的基礎上,最大限度上發揮出媒介融合優勢,在當前不同媒介平臺中創造出更多的、極具影響力的河南戲曲音樂文化專欄,打造“欄目群”,讓河南戲曲音樂這門藝術遍地開花。通過建立“欄目群”,使戲曲內容和戲曲表現形式相互補充,還要在播出時段上進行精細化設計,這樣才能得到最理想的戲曲藝術傳播效果,提升受眾滿意度。還有就是在使用廣播電視臺以及互聯網等新老媒介對河南戲曲音樂藝術進行廣泛宣傳時,可通過制作flash動畫的形式,賦予戲曲文化新穎性特點,通過經典唱段的全新演繹,便可吸引更多年輕受眾駐足欣賞,讓他們愛上戲曲這門藝術,繼而未來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貢獻自身力量[2]。

(五)有效定制戲曲音樂藝術傳播內容

從傳播樣態上去分析,在打通各種媒介平臺的情況下,這便代表著戲曲音樂文化傳播內容需要和不同媒介平臺的特性相適應。就戲曲音樂而言,在電視和廣播以及移動端口進行播出時,戲曲音樂藝術的內容形態必定各不相同。所以說,處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進行戲曲音樂傳播,一定要注重提升傳播內容的豐富性及可看性,繼而最大限度上去滿足不同受眾的不同文化需求?,F在的文化傳播方式不斷更新,“產銷融合”模式應運而生,如此便拉近了內容生產者和受眾之間的距離,此時若想進行專業化的戲曲音樂內容定制,關鍵點在于明確受眾群,基于此按照不同受眾群的獨有特點,為其制定出極具針對性、個性化的戲曲音樂內容,如此便可讓河南戲曲音樂藝術在未來得到更多人的支持與認可。

(六)對戲曲音樂藝術傳播手段予以豐富

處在媒介融合時代背景下,新媒體最為重要的一項屬性便是分享,此為信息生產者和受眾之間進行身份互換的必備要素?;谑鼙娭g相互分享這一特點,在進行媒介融合期間,媒體平臺擁有著一定的社交作用,而這種在網絡空間中形成的虛擬社交,恰恰促進了用戶之間的聚合,大幅度的提升了信息傳播效力。所以說我們在進行河南戲曲音樂藝術傳播時,一定要重視媒介的社教特性,使用“自媒體”傳播的方式去進行戲曲音樂藝術主體內容設計,拍攝出大眾喜聞樂見的短視頻,在社交平臺中上傳,而后通過大數據技術去分析受眾喜好,之后對戲曲表現內容和呈現方式進行不斷改進,如此才能更好的促進傳統戲曲文化傳播和發揚[3]。

四、結語

綜上所述,河南戲曲音樂的傳承與發展不可一蹴而就,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充分匯集藝術機構、民間藝術、專家學者等各方力量,走媒介融合之路,如此才能打造精品河南戲曲音樂作品,實現大范圍的傳播,進而促進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繁榮發展。

參考文獻:

[1]朱雪娟.淺談河南戲曲職業教育現狀與對策[J].世紀之星(交流版),2022(2).

[2]劉書鳳.傳承與革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河南戲曲改革探析[J].新鄉學院學報,2021(5).

[3]侯銀梅.試論河南戲曲的傳承與保護[J].文教資料,2013(13).

作者簡介:王海軍(1979—),男,漢族,河南魯山人,本科,國家二級作曲,研究方向為古典音樂、戲曲音樂及配器。

猜你喜歡
劇團河南戲曲
戲曲其實真的挺帥的
出彩河南
河南:過大年,逛廟會
歡迎加入“藍狐貍小劇團”
用一生詮釋對戲曲的愛
歡迎加入“藍狐貍小劇團”
歡迎加入“藍狐貍小劇團”
論戲曲批評的“非戲曲化”傾向
歡迎加入“藍狠狠小劇團”
河南:走進就業的春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